盲盒模式

搜索文档
Labubu引发追问:深圳如何把握“无用之用”的新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5:57
核心观点 - Labubu凭借丑萌形象成为现象级IP,引发全球收藏热潮并带动文创产业思考 [1] - IP成功要素包括精准定位Z世代情绪消费、强社交属性、新媒体种草效应及盲盒收藏价值 [3] - 深圳具备强大供应链但缺乏自主爆款IP,面临品牌运营与价值链高端的挑战 [10][11] - 行业呼吁构建从设计到营销的完整生态,推动IP产业从流量追逐转向根系建设 [12][14] 商业逻辑分析 - Labubu抖音搜索热度同比激增97倍,核心用户为18-40岁女性(占比63%),一线城市20-30岁女性最活跃 [3] - 81%消费者购买潮玩为展示个性,40亿次话题播放量带动70%用户直接下单 [3] - 盲盒隐藏款溢价达十倍,形成"头部IP引流+腰部IP测试+新热IP保增速"的金字塔矩阵 [8] - 全球IP产业链规模超2.6万亿,潮玩细分市场约500亿,是中国文化出海重要载体 [7] 产业现状 -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3000亿,占GDP比重显著,文创企业超43万家,从业人员280万 [12] - 本地供应链工艺水平顶尖,如光明工艺厂生产的潮玩配件质量媲美真人服装标准 [9] - 原创IP培育周期需10-20年,但面临侵权成本低(违法成本仅5万)与跟风复制问题 [10] - Labubu海外收入占比达38.9%,显示深圳跨境出口优势可助力IP全球化 [14] 发展路径 - 需建立"热带雨林式生态",整合设计、制造、营销环节,强化品牌运营能力 [11][14] - 建议政府搭建超级IP育成平台,利用重大活动推广本土IP,制定国际行业标准 [14] - 芒果TV国际频道将助力深圳原创IP"嗨萌马"登陆150国,结合文旅项目出海 [4] - 福田区已推出融合本地文化的街道IP合集,探索区域性潮玩品牌建设 [7] 文化洞察 - 叛逆形象走红反映年轻人"丧文化"与反规训心理,IP需提供情绪价值与人文关怀 [15] - 潮玩被称作"精神粮食",需从商品输出升级为规则输出(环保认证、数据安全等) [12][14] - 深圳80/90后文创从业者活跃,虽未成名但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2]
Labubu出现租赁服务!日租金30元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3:45
Labubu租赁市场现状 - 闲鱼平台出现Labubu实体公仔出租服务 主要用于拍照、社交展示、婚宴布置等场景 其中"Labubu一代time to chill"日租价格30元 ZIMOMO大天使大首领日租价格50至80元不等 [1] - 6月以来Labubu相关商品搜索量较5月增长10倍 租赁成交量比5月翻一番 同时带动改娃、娃衣定制、鉴定、修毛捏脸等周边服务 [2] Labubu的市场热度 - Labubu成为潮玩顶流 伦敦购物中心因抢购爆发斗殴导致产品紧急下架 洛杉矶门店出现凌晨三点排队现象 二手市场溢价惊人 原价599元联名款被炒至2.8万元 溢价达46倍 [4]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公司市值超3000亿港元 [4] IP生命周期的不确定性 - IP爆火难以预测 潮玩产品易陷入"一阵风"困境 例如Bearbrick从溢价购买到流通性丧失 部分型号贬值90% [6] - 泡泡玛特无法保证Labubu、MOLLY、SKULLPANDA等IP的持续增长 以IP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6] - 盲盒模式虽能提升复购率 但公司长期竞争力仍依赖IP热度 若IP吸引力下降将影响业务持续性 [7] 行业竞争格局 - 潮玩行业缺乏规律性 IP爆火具有随机性 从业者通常采取跟风策略而非前瞻性布局 [6] - 泡泡玛特从杂货铺发展为潮玩帝国仅用15年 但股价波动较大 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存在周期性质疑 [4]
国外疯抢,泡泡玛特当心泡泡
36氪· 2025-06-06 08:30
全球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在泰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引发抢购热潮,泰国曼谷Central World旗舰店单日营收突破千万,英国伦敦韦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因抢购爆发肢体冲突[1] - 公司海外门店达130家,机器人商店192台,2024年海外线下渠道收入30.7亿元,同比暴涨359.6%[6] - 泰国明星Lisa社交媒体带货后,Labubu挂件原价99元被黄牛炒至634元,泰国公主公开使用形成现象级传播[5]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较2023年63.01亿元增长106.9%;净利润31.25亿元,较2023年10.82亿元增长188.8%[4] - 2024年内地门店增至401家,单店收入同比增长30%,线下门店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3.9%[6] - 市值突破3142亿港元,一年内股价飙升900%,成为港股新消费龙头[2] 商业模式创新 - 盲盒机制设计隐藏款概率低至1/720,Labubu马卡龙系列隐藏款二手市场溢价877%,Vans联名款溢价1284%[8] - DTC模式取代传统分销,通过情绪价值工业化设计(如Labubu融合北欧精灵与恶魔尖牙)精准捕捉Z世代需求[5][6] - 本土化策略成效显著:泰国联名艺术家推出Crybaby IP,阿根廷梅西联名款热销,菲律宾门店备货周期匹配当地发薪日[6] 行业影响 - 带动国内潮玩企业注册量激增,2024年前四月新增企业3319家,同比增长48.2%,行业现存企业达2.68万家[1] - 被视作中国首个全球化的文化产品现象,与《哪吒2》并列成为中国文化输出代表案例[1] 发展挑战 - 盲盒模式面临监管风险,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58%连续五年下滑至49.4%,中国市场出现退潮迹象[10] - IP孵化存在偶然性,爆款Labubu蛰伏7年才爆发,新IP Crybaby虽增速达1537%但可持续性存疑[10] - 黄牛用抢号软件垄断热款,曼谷门店出现快递员抢购现象,稀缺性策略反噬消费者信任[1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王宁1987年生于河南,大学期间创办Days Studio工作室奠定商业链条思维,2010年受香港LOG-ON启发创立泡泡玛特[2][3] - 2015年发现Sonny Angel盲盒月销10万只的商机,2016年签下Molly IP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港股上市[4][5]
52TOYS母公司冲击港股,能否复制泡泡玛特神话?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04 00:19
行业概况 - IP玩具行业今年以来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泡泡玛特年内股价涨幅达163.6%,市值3142亿港元,布鲁可年内股价涨幅173%,市值410.8亿港元 [1] - 行业前三名为泡泡玛特(市占率11.5%)、布鲁可(5.7%)和乐自天成(1.2%),乐自天成与第四名TNTSPACE(1.2%)及第五名奥飞娱乐(1.2%)市场份额接近 [3] 公司基本情况 - 乐自天成成立于2015年,旗下品牌52TOYS定位收藏玩具,拥有35个自有IP及多个授权IP如蜡笔小新、猫和老鼠 [2] - 2024年公司GMV达9.3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和6.30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亏损额从170.4万元扩大至1.22亿元 [3] - 经调整后2023-2024年实现盈利,分别为1910.3万元和3201.3万元,对应净利润率4.0%和5.1% [3] 商业模式与产品结构 - 公司营收主要依赖授权IP,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64.5%,自有IP收入占比24.5% [5] - 核心授权IP蜡笔小新GMV超6亿元,自有IP中Sleep系列GMV超2亿元,猛兽匣GMV超1.9亿元 [5] - 自有IP毛利率42.5%(2024年),显著低于泡泡玛特6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5]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完成5轮融资,C+轮后估值42.73亿元,万达电影旗下影时光及儒意星辰突击入股 [4] - 创始人团队持股37.06%,启明创投(10.67%)和中金文化消费基金(10.65%)为主要机构股东,易建联持股0.51% [4] 海外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00%,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23.4%,毛利率41.6%高于国内市场 [6] - 已进入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2024年日本GMV同比增长3倍,泰国增长4倍 [7] - IPO计划将16%募资用于海外扩张,目标在3-5年内建立超100家海外自营店,单店投资200万元 [6] 竞争环境 -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名创优品、泡泡玛特、TOPTOY等品牌均在加速布局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7] - 公司认为其SKU矩阵、IP组合及本地化运营能力构成竞争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