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漠化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石头山种出果满园(美丽中国·这里的荒漠化这样治)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贵州毕节黔西市古胜村通过近20年生态治理,将石漠化严重区域转变为森林覆盖率74.44%的绿洲,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500元增至1.45万元 [5][7] - 治理策略采用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的分区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统一 [5] - 全村果树种植面积从250亩扩展至3402亩,主要品种包括核桃、柿子、樱桃、枇杷等 [7][13] 技术推广与管护 - 林业站推广"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将果树成活率从50%提升至90% [10] - 退耕还林政策提供每亩每年222元补贴或150斤稻谷/苞谷,持续5年并可延长,鼓励农户转型 [11] - 种植大户冯长国通过精细化管护实现枇杷每斤溢价2元,年总收入达15-16万元 [13][14]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 - 古胜村举办樱桃节并发展农家乐,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推动农旅融合 [15] - 黔西市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2.1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12% [15] - 农户采用"果树+套种"模式,在挂果前套种苞谷、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 [11][14]
科学防漠治沙 增绿又增收
广西日报· 2025-06-23 09:59
荒漠化防治成效 - 广西2025年"6·17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以"科学防治荒漠 建设壮美广西"为主题,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1] - 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石漠化、沙化图斑约1.43万个,采集特征点照片约2.8万张 [1] - 2024年初步调查显示全区石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21年减少4%以上,实现林草面积质量双提升和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 [1] 治理措施与工程进展 - 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对重度石漠化土地实施封山育林育草措施 [1] - 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45.28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131% [1] - 严格控制石山林木采伐,打击破坏植被行为以促进植被顺向演替 [1] 产业创新模式 - 探索"石漠化+珍贵树种""石漠化+草"等产业路径,平果市火龙果种植年经济效益超7亿元 [2] - 特色生态产业模式已在西南地区60多个县辐射推广 [2]
盐碱滩变“金麦田” 石山成“致富山” 戈壁荒山改造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央视网· 2025-06-18 14:27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戈壁荒滩改造项目 - 柯坪县将5300亩戈壁荒滩改造为小麦试验田并迎来首次丰收 [1] - 当地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高效采收确保颗粒归仓 [1] - 2023年10月启动清淤造地项目引入先进技术改良土壤并建设高标准农田 [3] - 试验田面积从2024年的500亩大幅增加至5300亩 [3] - 项目配套节水滴灌技术并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培训等政策支持 [3] 贵州印江县朗溪镇石漠化治理与水果产业 - 朗溪镇1.2万亩石漠化治理区桃子李子进入采摘期 [4] - 昔蒲村村民通过嫁接技术改良桃树品种显著提升品质和产量 [6] - 河西村推行多元化套种发展李子柑橘等产业效益明显增加 [8] - 朗溪镇水果年产量突破600万斤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 当地通过培土增地退耕还林等措施使荒芜石山变为郁郁葱葱果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