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

搜索文档
老区菜园子直通湾区菜篮子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4
农业产业链升级 - 全南县构建"种业研发—智能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的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开发和多环节增值 [1] - 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增速居赣州市首位 [1] - 通过"科技+龙头+品牌"三链融合,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1]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 自然之星蔬菜基地采用智能温室和水肥系统精准滴灌技术种植有机蔬菜 [1] - 丰淼生态甲鱼养殖基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亩产从2500公斤提升至6000公斤 [2] - 农业专家为蔬菜"量身打造"富硒管护技术规程,指导喷施生物含硒肥提升蔬菜"含金量" [1] 冷链物流与品牌建设 - 大湾区农副产品直供产业园实现从预冷到配送全程-18℃无脱冷运输,损耗率从25%降至5% [2] - 23个产品获有机认证,4个富硒农产品入选"圳品" [2] - 冷链物流园实现生产预冷、零度初加工及包装、封闭式低温装卸全链条无脱冷运输 [2] 产业带动效应 - 自然之星蔬菜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带动村民年收入突破7万元 [1] - 丰淼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参与生态甲鱼养殖 [2] - 聚焦富硒水稻、有机蔬菜等重点领域和首乌参、竹制品等特色产业谋划精深加工项目 [2]
深圳第六家“胖永辉”落子光明科学城,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14:55
光明区消费升级与永辉超市战略布局 - 光明区凭借科学城与产业新城定位成为深圳北部消费增长极,吸引大量科研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形成高品质消费需求 [1] - 永辉超市在深圳开设第六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光明大仟里店),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战略布局,目前深圳调改店总数达6家 [1] 商品结构优化与品类升级 - 调改后商品总数达9772支,包含57款胖东来自有品牌爆品及15.1%进口精品,生鲜区新增三文鱼鱼腩刺身、进口和牛礼盒等中高端品类,商品结构复刻胖东来80%以上 [3] - 生鲜区引入阳山水蜜桃、福建兰竹荔枝等全国地标时令鲜品,蔬菜区推出有机蔬菜、"妈妈优选"系列及10余种国际地理标识特色蔬菜 [3][5] - 水产区新增"绿色星空鱼"系列,通过中国A级绿色食品等认证,采用生态循环水养殖标准 [5] 卖场环境与服务体系创新 - 卖场通道宽度增加,中岛货架高度从2-2.4米降至1.6米,层数精简至5-6层,优化顾客视野与动线 [7] - 增设放大镜、湿手器、散装食品分量提示等细节服务,便民区配备健康检测设备、儿童梯、宠物安置区等20余项功能,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8] 营销活动与扩张计划 - 门店开业联动永辉"717好吃节",推出超100家焕新门店、100款严选新品等"四个100+"活动 [10] - 全国调改门店总数达137家,计划以每日1家新店速度扩张,目标9月30日前完成200家调改 [10]
全球新锐超市AW北京首店开业 场景化消费引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7-13 09:22
公司概况 - 全球新锐超市品牌Albert Wang(AW)在北京太阳宫凯德MALL开设全球首店,引发消费热潮,非周末开业日仍出现客流涌动现象[1][3] - 门店经营面积达5000平方米,SKU数量近6000个,其中生鲜品类占比超50%,有机商品占比达25%[3] - 品牌定位健康有机生活,通过品类甄选、严苛认证、极速冷链等技术手段保障商品品质,有机蔬菜实现数字化溯源[5][7] 产品策略 - 生鲜品类表现突出:有机生菜首日售罄,部分有机蔬菜1小时内补货2次[5] - 高端海鲜差异化运营:空运直达的深海蓝鳍金枪鱼品鉴会与法国生蚝亲民定价策略形成消费亮点[8] - 首创商超葡萄酒体验区:每日提供10款全球精选葡萄酒品鉴,单日接待量突破千人,采用"品鉴先行"模式适应市场分化需求[11] 场景创新 - 引入春晚同款机器人店员,提供产品推介、方向指引等科技交互服务,吸引亲子家庭互动[13] -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结合品鉴会、现场分割展示等活动增强体验感[8] - 采用沉浸式购物设计,通过互动娱乐元素吸引90后、00后等传统线上购物群体转为线下消费[17] 可持续发展 - 全面取消传统塑料袋,采用纸质购物袋与可降解连卷袋等环保包装方案[16] - 商品供应链强调无污染、天然食材等健康属性,深海产品标注"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等标签[9][10] 行业影响 - 通过健康理念、体验场景与环保实践的三重结合,为零售行业提供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新样本[19] - 独特的互动娱乐社交体验成功实现线上线下客群转化,显示新零售模式的创新潜力[17][19]
威坪镇有机蔬菜基地奏响产业振兴进行曲
每日商报· 2025-07-07 06:35
公司运营情况 - 梦农有机农场蔬菜基地占地1500亩,种植丝瓜、黄瓜、韭菜、茄子等12种有机蔬果,全年种植品类达25种 [1] - 基地处于采收高峰,每日采收约20吨有机蔬果,通过冷链发往华东、华北地区 [1] - 采用分时段采摘策略,上午五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六点,优先采摘怕热蔬菜如叶菜、韭菜、丝瓜 [1] - 每种蔬果田配备技术员指导采摘,保障品相和质量 [1] - 基地2024年实现销售产值约2700万元,预计2025年产值可达3700万元 [2] - 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年支付土地租金162万元,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 [2] 行业发展趋势 - 威坪镇"共富菜篮"工程核心项目梦农有机农场2022年运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有机种植技术 [2] - 基地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等商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投用后,蔬菜种植面积将从1500亩扩至1800亩 [2] - 威坪镇与上海鲜佳汇农业科技签约六都源有机蔬菜项目,总投资1.53亿元,计划流转土地3000亩 [2] - 新项目将新建果蔬分拣中心,占地13180.07㎡,建筑用地11088㎡,投资6000余万元 [2] - 项目一期已启动,流转1600亩土地稳定产出应季蔬菜,后续将逐步扩充基地 [3] 市场前景 - 六都源有机蔬菜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蔬菜3600吨,产值3亿元 [3] - 产品直接供应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助力"千岛农品"品牌提升 [3] - 项目将打通果蔬种植、收购、分拣、加工、销售全价值链条 [3]
焦点访谈|因地制宜 各地菜市场如何焕新?
央视网· 2025-06-16 21:29
菜市场升级改造的核心趋势 - 传统菜市场从单一农副产品交易场所转型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消费空间[21][27] - 改造重点包括硬件环境优化(如地面防滑、科学分区)和软件升级(如品质提升、服务多样化)[7][9] - 国家政策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地方通过惠民行动激发市场活力[5][21] 宁波城里厢菜市场案例 - 引入戏曲表演(越剧、宁波走书)提升人气,吸引年轻消费者并增强老街坊黏性[3][4] - 设置自产自销区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惠及周边农民商户[9] - 智能化改造实现食材溯源、销售数据实时分析,优化运营效率[11][13] 昆明篆新市场特色路径 - 依托云南民族美食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型市场,日均客流量达数万[15][17] - 保留民生功能前提下引入文创、文旅项目,联合高校提供文化赋能课程[19][23] - 特色农产品店串联助农链条,吸引海归等年轻创业者加入[25] 行业创新方向 - 数字化成为消费催生剂,通过消费行为数据分析动态调整业态[13] - 需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避免盲目复制网红模式[27] - 新业态(如书吧、有机蔬菜)带动客单价提升,创造就业机会[7][21]
日本年轻人最爱逛的宝藏街区,不欢迎品牌连锁店
创业家· 2025-06-13 18:01
行业同质化现象 - 中国多个知名风情街高度雷同 臭豆腐 玻璃珠 砖瓦墙等商品和建筑风格缺乏地域特色 [1] - 四大著名购物中心布局趋同 一楼奢侈品 楼上服装品牌 地下超市日用品等结构高度相似 [2] - 连锁商业模式导致消费场景重复化 形成"换个地方买同样东西"的内卷循环 [3] 差异化破局案例 - 东京下北泽社区通过婉拒连锁店 引入有机蔬菜小店 独家唱片店等特色商户实现复兴 [10][11] - Tommy旗舰店采用限店限量策略 独家销售两排仅该店可买的服装 创造稀缺性 [15][16] - 日本消费行业通过独特性构建竞争壁垒 米其林三星差异化套餐模式被引用为典型案例 [17] 消费行业方法论 - 三浦展提出"避免同质化竞争"理论 强调在千篇一律市场中独特性是最稀缺资源 [13][17] - 日本经验显示 出让房租折扣等扶持政策可有效吸引特色小店 激活社区商业活力 [11][12] - 中日消费巨头将分享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方法论 包括萨莉亚前社长连锁经营实战经验 [17]
北京百余款尖货农产品进入SKP商场
新京报· 2025-05-18 21:25
京郊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 - 近百款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首次集中亮相SKP-S商场,包括昌平小汤山有机蔬菜、大兴老宋瓜王、通州江寒青樱桃、房山窦店益生牛肉、平谷思玛特元气鸡等 [1] - 北京SKP商场和DT51馆内BHG Market Place精品超市正式开设"北京优农"特色农产品专区,常态化展销京郊品牌农产品 [1] - 现场设置交流品鉴环节,邀请米其林星级大厨对参展食材进行现场加工,提升消费者体验 [2] 特色农产品品牌与品种 - 老宋瓜果专业合作社的特色西瓜品种"炫彩"个头小、甜度高,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比普通西瓜高,今年特色西瓜种植量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1] - 红樱桃园艺场的樱桃坚持纯种有机种植,天然树熟,保留原始香甜 [2] - "北京优农"品牌目录已入选174个品牌主体,覆盖北京13个涉农区,包括6个区域公用品牌、116个企业品牌和52个产品品牌 [3] 产销对接与市场拓展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北京优农"品牌对接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产地溯源直播等活动,搭建生产主体与销售市场对接平台 [2] - 北京SKP后续将根据时令变化引入更多应季农产品,逐步丰富产品品类 [3] - 北京市出台政策促进农业全链条发展,培育174个"北京优农"品牌、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和500余家绿色有机农业生产企业 [4] 农业科技与品质提升 - 北京市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赋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发展 [4] - 打造"安优鲜"蔬菜生产基地,满足首都市民对新鲜、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4]
戴庄建设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镇江日报· 2025-05-15 07:14
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建设 - 戴庄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为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1] - 基地投资200余万元,于2022年9月启动,2023年5月投运 [1] - 基地分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体验中心、研学教室等多个功能区 [1] - 一期工程包括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研学馆和教学馆,占地面积12亩 [2] - 预计每年可吸引5000人次参加研学活动 [2]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戴庄村引进螳螂、青蛙替代农药灭虫,引进水花生甲虫控制杂草,培育土蜜蜂授粉 [2] - 有机稻田动物种类达130种,远超常规稻田的27种 [2] - 和嘉坞生态家庭农场采用生物多样性理念种植,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大大丰富 [3] - 农场采取会员制销售方式,订单式生产,产品被全国消费者接受 [3] - 戴庄村15年前开始探索生物多样性农业和有机种植道路 [3] 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 - 基地将整合戴庄、唐陵、斗门、浮山等村的农业资源、红色资源和特色田园乡村资源 [2] - 与茅山老区红色文化项目合作开发研学课堂,做强研学产业 [2] - 为推动农业与农村资源、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2]
【农业行业观察】投资需谨慎!100个农业领域低成本创业项目清单,不行就撤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54
农业低成本创业方向 - 农业领域建议采用轻资产、少投入、轻运营的创业模式,重点推荐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 - 特色种植类包含20个项目,如有机蔬菜大棚种植需投资3-5万元,年回报率超40%,林下散养土鸡投资1-2万元,鸡蛋溢价50%[3] - 农产品加工类包含18个项目,如净菜加工厂需投资8-10万元,毛利率45%,手工红薯粉条投资2-3万元,毛利率70%[3][4] - 农业服务类包含22个项目,如农机共享服务站投资5-8万元,毛利率55%,农业技术短视频代运营投资1-2万元,年收益5-8万元[4] - 农村电商类包含15个项目,如县域助农直播基地投资3-5万元,坑位费2000-5000元/场,社区团购供应链投资2-3万元,加价率15%-20%[4][5] - 休闲农业类包含15个项目,如研学农场投资10-15万元,人均消费120-150元,星空露营基地投资8-10万元,营位费300-500元/晚[4][5] - 循环经济类包含10个项目,如生物质燃料厂投资15-20万元,毛利率54%,厨余垃圾处理站投资12-18万元,毛利率60%[6][13] 行业运营模式 - 特色种植类建议对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打造订单农业模式[3] - 生态养殖类建议结合农家乐提供现宰现吃体验,拓展B端客户[3] - 庭院经济类建议通过社区团购+短视频直播,主打都市菜园概念[3] - 食品加工类建议对接生鲜电商、连锁超市,开发即食沙拉产品线[5] - 传统工艺类建议注册地理标志,开发非遗体验工坊[5] - 数字农业类建议签约10家农户,打造一村一IP矩阵[5] - 乡村旅游类建议联合天文馆开发星空课堂主题活动[13] 创业核心建议 - 农业创业需先找好销售渠道或订单再启动,80%农业项目成败取决于销售能力[8] - 不建议借钱创业,债务压力会导致经营受限,建议用自有资金小规模验证模式[9][10][11][12] - 创业过程需多请教行业人士,参加行业圈子获取市场反馈,但需保持独立判断能力[15]
罗兰贝格合伙人蒋云莺:建议法规加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7:02
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零售商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到35%后会强制要求第三方品牌进行单品差异化调整[1] - 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份额在10%-20%左右,欧美国家普遍超过30%[4] - 国内自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发展更快,如永辉"惠相随"、大润发"大润发优选",高端路线有盒马有机蔬菜等[3] 国际与国内市场差异 - 欧美自有品牌如Costco的Kirkland营收占比达30%,依赖长期供应链整合[4] - 欧洲ALDI主打超低价策略,中国盒马等尝试"优质中价"路线[4] -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自有品牌生鲜品控不稳定,损耗率高达15%[5] 消费者信任度挑战 - 仅38%中国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质量有保障",欧美比例超60%[5] - 提升信任措施包括公开透明营销(盒马展示生产线)、权威认证(永辉大米SGS认证)、降低尝试风险(大润发30天无理由退换)[6] - Costco实行"无条件退货"政策,ALDI采用"精简商品种类"策略[6] 渠道竞争不公平现象 - 沃尔玛中国2023年自有品牌在纸巾、粮油品类货架占比从35%提升至50%,同期部分中小品牌销售额下降20%[7] - TESCO等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7] - 零售商要求第三方供应商接受90-120天账期,自有品牌账期仅30天[9] 政策与监管建议 - 现行法规未对货架资源分配作具体规范,执法案例寥寥无几[2] - 建议引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设置自有品牌占比上限[2][7] - 建立供应商投诉快速仲裁机制,要求竞争品牌与自有品牌分隔陈列[2][7] 未来发展趋势 - 一线城市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可达50%,低线城市仍以第三方品牌为主[10] - 供应链成熟后头部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能突破40%[10] - 需构建消费者全链路行为数据库指导产品研发,建立差异化品质壁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