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子
icon
搜索文档
“水果自由”,甜在两头(新知)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现象】不少消费者发现,水果吃起来"更甜了"。比如,原本口感偏淡的蓝莓、火龙果,以及口感偏酸 的柑橘、李子等,纷纷走起了"纯甜风"。这份感受背后有数据支撑:以西瓜为例,如今西瓜糖度普遍在 12以上,而20年前一般在9左右。近些年,"水果自由"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备受关注,水果更甜的口感、 愈加丰富的选择,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一个缩影。 【点评】 就拿榴莲来说,近些年"榴莲自由"加快照进现实,背后既有国产榴莲规模化试种取得突破、批量上市的 影响,也得益于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以来截至9月下旬,通过中老铁路运输入境的鲜榴 莲超过15.7万吨,同比增长超80%。优质供给充裕,消费者得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榴莲。 从一手抓种业自立自强,为农业打造更多"中国芯",到一手为国外高品质水果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便利条 件;从以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和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夯基,让过去不易储运的水果触达更多消费群 体,到加快延链、强链,开发果干、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让更多人享受到"水果自 由",需要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 全方位升级。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水 ...
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幸福之基
辽宁日报· 2025-10-03 09:20
乡村发展与振兴 -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实现显著增收,村民王宝维家通过水果销售和农家乐实现收入十多万元和近10万元 [2] - 祝家沟村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新建11个蓄水"天池"覆盖全村35万株果树,并建立8座恒温库和1座冷库以解决灌溉和储存问题 [2] - 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水淹区改造成五彩稻田,每日接待游客超600人,带动村民水果和土特产销售,使每户村民月收入增加2000元 [3] - 村集体收入已达40余万元,预计随着水稻和新建的5栋蓝莓大棚丰收,有望达到百万元,并计划修建道路、美化环境和建设黏豆包加工厂以解决就业 [3] 社区服务与民生保障 - 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社区作为采煤沉陷避险搬迁安置小区,通过建设"连心桥"、增加公交线路至11条、配套幼儿园和小学等措施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6] - 社区设立长者食堂提供实惠餐饮服务,并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群体 [6] - 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将废弃锅炉房改建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儿童活动空间和健康驿站,提供AI脏腑辨证仪等健康服务,并定期举行健康义诊活动 [7] 智慧医疗与便捷生活 - 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引进"智慧医疗"系统,为居民免费安装随身健康监控设备,可精准监测健康异常并发出预警,居民还可持专属问诊卡在线咨询全国权威医生 [8] - 社区定期举办月嫂、美容美发、面点等就业培训,并通过直播带岗推荐工作,居民王静通过面点培训成功找到社区食堂面点师的工作 [8] - 东华园社区每栋楼设有党员家庭代办站,拥有80余名代办员,服务涵盖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各方面,可为居民提供送药上门等便捷服务 [9][10] - 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十余个文体团队,如大合唱、秧歌、健身操等,丰富日常生活 [10]
河套平原荒滩“披绿生金” 塞北乡村庭院花果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9:56
盐碱地科技农业产业 - 先锋镇利用科技手段发展芦耳产业,以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为培养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年消耗芦苇1.8万吨、玉米轴芯9000吨 [2] - 芦耳产业已形成规模,拥有179栋种植棚和86栋晾晒棚,产品因富含营养且泡发比高而被市场高度认可,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 该产业带动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土地流转费从每年26万元增至45.5万元,村集体通过加工菌棒等年增收20多万元,并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 [3] - 除芦耳外,2023年引进的糯玉米初加工基地成为新增长点,企业自种200多亩并与村民签订1500亩订单,以每吨1400元回收,使村民每亩比种普通玉米多增收500元,两条生产线年产量达800多万棒,销往北上广等地 [5] - 未来计划在芦耳产业稳定基础上引进辣椒厂和农业设施,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 [6] 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产业 - 乌拉山镇三湖村利用紧邻黄河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发展庭院经济,406户村民中有300多户在院内种植小菜园和小果园,品种包括葡萄、李子、西梅等几十种特色水果 [4] - 村委将闲置大院改造为集垂钓池、民宿、农家乐于一体的体验区,将庭院转化为绿色银行,2024年村民户均增收约3000元,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4] - 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周末采摘、农家饭、民宿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通过水果销售和农家乐打工实现双重增收 [5] - 2024年计划集中打造35个示范庭院,新提供200多棵鸡心果和西梅树苗,以推广经验,让更多村民依靠小庭院实现大增收 [4][7]
河套平原荒滩“披绿生金” 塞北乡村庭院“花果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8:51
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与芦耳产业 - 先锋镇通过科技手段治理盐碱地,利用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作培养基,研发液体菌培育技术发展芦耳产业 [3] - 芦耳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年消耗乌梁素海芦苇1.8万吨、农户玉米轴芯9000吨,产品被收录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园区建有179栋种植棚和86栋晾晒棚,土地流转费从每亩200元增至350元,村集体年增收至45.5万元,并带动约5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 [3][4] 糯玉米产业发展 - 2023年引进糯玉米初加工基地,企业自种200多亩并与村民签订1500亩订单,以每吨1400元回收 [8] - 种植糯玉米使村民每亩地比种普通玉米多增收500元,两条生产线年产量达800多万棒,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8] 三湖村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 - 三湖村利用紧邻黄河的区位优势,发展庭院经济,406户村民中有300多户种植小菜园、小果园,包括葡萄、李子、西梅等几十种水果 [6] - 村委将“大院”改造成集垂钓池、民宿、农家乐于一体的体验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6] - 2024年村民户均增收约3000元,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并计划集中打造35个示范庭院 [6] 产业协同与未来规划 - 先锋镇计划在芦耳产业稳定基础上,引进辣椒厂和农业设施,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 [8] - 三湖村计划推广示范庭院经验,让更多村民通过小庭院实现增收 [9]
1500万返乡人:走出大山,为什么又重返大山
新浪财经· 2025-09-17 14:21
核心观点 - 中国返乡创业人数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累计超过1430万人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推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1][3][15] - 抖音电商平台成为重要推动力 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 带动546万创作者带货农产品 其中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35] - 新农人通过直播电商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 将生产 销售 品牌等全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现从"我种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创造什么"的转变[13][25][38] 返乡创业规模与影响 - 全国返乡创业人数从2015年242万人增长至2025年预计1500万人 形成千万级人口逆向流动[15][3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和7% 带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3] - 秭归县形成典型案例 柑橘种植面积破40万亩产量破100万吨 当地90%乡镇 80%村 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产业 超过2600家电商企业年在线销售25万吨脐橙 销售额达40亿元[12] 抖音电商平台数据 - 平台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3] - 546万创作者在平台带货农产品 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5] - 直播间农特产商品讲解时长高达3574万小时 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4%和95%[30] - 生鲜免佣政策推出一年来超21万商家报名参与 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35] 典型案例业绩表现 - 武双朋团队3个月卖出12万单脐橙 一年带货销售额破千万元[1] - 曹涵发掘山东海阳网纹瓜成爆款后 当地产销量迅速翻2-3倍 果农收入倍增[20] - 高苗苗夫妇推出剥皮板栗后日销8吨 月销售额破百万[25] - 周建康一周卖出李子2万单[28] - 寿光彩椒在平台扶持下2个月卖出1000万斤 成交额增长64倍[30] 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 秭归拥有湖北省首台5.0全自动化设备 每小时分选20吨脐橙 加工流水线高度智能化[13] - 当地物流体系连续5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 上海隔日达 东北两三天送达[13] - 无人机应用提升效率 几十秒即可将橙子从半山腰果园运到山下[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重点培育本土和外部人才[34] - 商务部等9部门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个农村电商"领跑县" 1000家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 1000个县域直播电商基地 10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35] - 抖音电商开展"山货上头条" "村播兴农计划"等助农专项 与全国数百个地方 产业带合作培育特色名片[36] 区域特色产品表现 - 广东荔枝旺季成交额同比增长419% 珠海白蕉海鲈同比增长231% 烟台苹果同比增长168%[38] - 茂名荔枝 烟台苹果 菏泽芍药 蒙阴蜜桃 会理石榴 白蕉海鲈等地方好货通过平台走出大山[30]
精准对接全球市场!科技加持“保鲜战”,中国水果加速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7 16:08
中国水果出口印尼市场表现 -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印尼进口水果最大来源国 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在2017-2024年间始终保持最大供应国地位[3][4] - 2024年中国水果进口量达540,352.6千公斤 较2023年458,257.4千公斤增长17.9% 占印尼水果进口总量780,576.7千公斤的69.2%[4] - 按价值计算 2024年中国水果进口额达151,824.5千美元 占印尼水果进口总额1,105,755.3千美元的13.7%[4] 主要出口品类与市场份额 - 苹果占印尼进口市场份额90% 葡萄占69% 柑橘占72% 显示中国水果在细分品类占据主导地位[6] - 雪梨成为近期热销品种 批发商冷库存储需求增加 反映中国水果在印尼市场的接受度持续提升[6] - 从业者进货单显示中国水果占比超70% 包括雪梨、葡萄、龙眼、苹果、柑橘等主力品种[8] 竞争优势与技术支撑 - 冷链物流技术优势显著 中国至雅加达海运仅需5-7天 有效保障水果新鲜度[10][12] - 品种选育与种植技术领先 国家层面与果农共同推动品种优化 形成源头竞争力[10] - 保鲜技术获得印尼专家认可 能够确保水果抵达后保持优质口感和商品质量[12]
(乡村行·看振兴)荒山变“金山”:兴安岭上小县城耕耘“幸福果园”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20:23
行业规模与产值 - 当地果树经济林面积达12.7万亩 年产值5200万元 [8] - 和胜村1400亩果园年产鲜果180吨 [6] - 宝林村1万余亩沙果林中6000亩进入盛果期 [8] 种植技术与品种发展 - 主栽品种从单一品种发展为抗寒性强且糖度高的大杏和李子 并引进寒富苹果 南果梨等10多个品种 [3] - 实现7月到10月连续采收 通过不同成熟期果树错落分布延长销售周期 [3] - 采用林间套种燕麦模式 燕麦苗为果树保墒 收割后卖给饲料厂形成生态循环 [8] 农户经济效益 - 刘景志20亩果园年收入超7万元 [6] - 和胜村272户村民利用庭院培育果苗 每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 [6] - 宝林村七成农户靠沙果产业增收 种植户孙树立90亩果园亩产果子销售收入2000多元 除去成本净赚一半 [8] 劳动力与就业带动 - 采果季周边村民前来务工 分拣装箱工作每日收入可达100元 [8] - 果园果实供应本地超市和批发市场 并吸引回头客及采摘游客 [5]
三江“三变”村色新|一江碧水向东流
长沙晚报· 2025-08-31 22:46
环境治理成效 - 三江村拆除13个砂石堆场并实施生态修复 裸露滩涂种植树木和青草实现全年绿化 [3][5][6] - 建立三级河长制体系 全面排查生活污水 工业污水 排污口和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雨污管网普查与分流改造 [6] - 长江水质显著改善 鱼类数量明显增加 浅滩可见成群鱼类游动及产卵现象 [1][7] 农旅产业发展 - 与泸天化合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占地面积约1000亩 总投资约2亿元 包含现代农业示范区 休闲农业种植区等功能区 [9] - 园区快速推进种植 3个月内完成梨子 李子 荔枝 柑橘及多种蔬菜种植 形成规模化绿色景观 [9] - 开发农旅融合新场景 涵盖露营基地 小吃街区 特色餐饮和研学游项目 春季油菜花田吸引成千上万游客 [9][10] 产业协同模式 - 采用"园中园"共建模式 招引新农人和农业企业入驻 形成"一大园五小园"格局(蓝莓园 草莓园等)并实现盈利 [11] - 草莓园案例:60个大棚年产10万公斤草莓 通过协同发展提升客流量与收益 [11] - 推动环境共建六大措施(美化 增绿 理水等) 改造庭院和道路 打造文化长廊 整体提升乡村风貌 [11]
秋染田园果满枝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迎来初秋第一波水果丰收
内蒙古日报· 2025-08-27 18:2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通过项目订单加农户合作加政府支持等创新机制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 [8] - 行业以绿色有机为导向持续提升果品质量与产业价值 [8] - 行业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让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成为生动实践 [8] 公司经营表现 - 马永李子园采用农家肥灌溉和心型特色剪枝法阶段性种植不同品种李子 [3] - 马永李子园一亩地产出2000多斤李子一斤卖5元一年一亩地收入大几千元 [6] - 马永李子园一年能赚七八万元 [6] 公司产能与规模 - 锦田生态采摘园种植各类果树5000多株总占地达100亩 [8] - 锦田生态采摘园今年产量估计有十几万斤 [8] - 锦田生态采摘园有20多个品种果树包括人参果鸡心果等海棠类小果子和四五种苹果 [6] 公司发展历程 - 锦田生态采摘园自2014年起正式建设通过利用荒芜河槽引进优质果树品种 [8] - 公司运用先进嫁接技术逐年分批种植果树经过八年多滚动发展 [8] - 果树目前进入旺果期产品准备往各个大型超市推广 [8]
祝家沟村瓜果又飘香
新华网· 2025-08-21 09:41
灾后重建进展 - 祝家沟村在2024年8月20日洪灾后完成重建 恢复瓜果种植和生产活动 [1] - 洪灾导致41户房屋被淹 8000株果树面临减产或绝收风险 [1] - 县施工队一周内打通道路桥梁 后续完成果园填土铺平工作 [1] 农业恢复措施 -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派出11批次30多名专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 [2] - 绥中县农业农村局针对补种果苗按不同标准发放补贴 [1] - 村民朱洪辉补种新果苗后白梨长势良好 预计迎来丰收年 [2] 经济产出数据 - 村民王宝维李子销售收获8万多元 预计白梨成熟后可再获3-4万元收入 [3] - 全村拥有35万株果树 新建11个蓄水"天池"实现灌溉全覆盖 [5] - 赏花活动吸引数千名游客 推动农家院等旅游服务业发展 [5] 基础设施升级 - 洪水淹没区灾毁农田被改造为"五彩稻田" 实现土地资源再利用 [5] - 村民朱洪辉搬入配备火炕灶台的新居 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2] - 道路桥梁等运输基础设施在灾后一周内恢复通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