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产业

搜索文档
三个数据看成都上半年经济运行 “龙头”起舞 大块头跑得也很快
四川日报· 2025-07-31 15:01
全国GDP前十强城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8%,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GDP前十强城市中暂列第一 [6][7][9] - 成都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前三,2024年增速5.7%,2023年6.0%,2022年2.8% [3][8] - 苏州是成都竞争3万亿GDP城市的主要对手,2024年GDP比成都多3200亿元且增速持平 [9] 消费市场表现 - 2023年成都社消零总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第六个万亿级消费城市 [11] - 2025年上半年成都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速6.1%,在7个万亿级消费城市中暂列第一 [11] - 2025年1-5月成都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6.5%,领先第二名广州1.4个百分点 [11] - 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4.5%,家电类增长34.5%,新能源汽车增长21.0% [13]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2024年成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12位 [5][14] - 2025年上半年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7.8%,在GDP前十强城市中暂列第一 [14] - 工业投资连续12个月保持40%以上增长,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41.3% [14]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2.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6% [15] 电子信息产业突破 - 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119.2%,莱普科技集成电路基地投产 [16] -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启动设备搬入,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全国最大柔性面板生产基地 [16] 未来产业布局 - 成都设立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硬科技领域 [17] - 出台《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一县一策"培育新增长极 [18]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市场热情高涨,两天22家企业IPO获受理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55
政策调整 - 证监会宣布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并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为未盈利创新型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1][2] - 配套文件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适用范围 体现监管层对硬科技产业的培育导向 [3] 市场反应 - 政策公布后首周A股IPO受理量增至20家 北交所占10家 [1] - 6月24日至25日两天内22家企业集中申报 北交所企业占比达86% [1][3] - 禾元生物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冲击资本市场 核心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3] 历史数据 - 科创板已为54家未盈利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融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 [4] - 54家企业2024年整体营收达1744.79亿元 增速24%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合计亏损较前期收窄36% [4] - 此前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19家已实现产品商业化 [3] 企业特征 - 当前排队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共10家 其中5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普遍呈现持续亏损、现金流紧张的财务特征 [1] - 未盈利企业普遍存在高研发投入、高市场风险、高估值波动的特征 [5] - 禾元生物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4.8亿元 在研药品均未获得批准 [5] 行业挑战 - 科技企业在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面临工艺瓶颈、产品需求与市场不符等挑战 [5] -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赛道企业面临国内外同行激烈竞争 [6] - 科创板企业普遍具有高研发投入、高转化难度、高市场不确定性的特点 [5] 投资考量 - 未盈利企业估值多基于未来技术潜力、市场空间的预期 主观判断因素较强 [5] - 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达85% 关注长期技术可行性和短期财务细节 [6] - 个人投资者需了解"非对称风险"特征 技术成功收益有限而失败可能导致较大损失 [6]
基石资本张维,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4-29 21:46
中国制造业优势与硬科技投资方向 -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2020年制造业全球占比达35%,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德国的9倍 [5] -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3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2024年蝉联并拉大与第二名差距 [3]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首次成为出口额最大单一商品,但进出口差额仍保持-2000多亿美元 [3] - 宇树科技机器人成功案例体现中国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响应的大规模制造能力 [1][6] 中美科技差距与投资策略 - 中美存在"代差"的硬科技产业(半导体、先进材料等)是核心投资方向 [1][9] - 科技制造业(新能源、电动车、光电信息技术)已实现同级别竞争或领先,但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 [9] - 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23.49%(第一),中国A股仅15.62%(第三),显示巨大发展空间 [10] - 投资需寻找标杆企业,优秀企业家(如台积电张忠谋)是成功关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4%,国内产能为需求量的2.1倍 [11] - 成熟阶段车企需建立高效率、低成本体系,丰田和特斯拉是学习标杆 [11] - 未来格局预判为"五杰对一雄":比亚迪、奇瑞、吉利、华为、小米对阵特斯拉 [12]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新赛道,国产替代需求创造硬科技发展机遇 [7][8] - 资本市场繁荣通过财富效应激励创新创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核心 [13] - 建立法治体系和产权机制可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