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盈利企业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3家企业同日上市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启新程
证券日报· 2025-10-29 01:07
本报记者 毛艺融 10月2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 安奕材")、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等3家未盈利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成长层 首批新注册企业。至此,科创成长层公司数量达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592家。 "科创成长层为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提供了'舞台',增强了优质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可预期性。"同济大学上海 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任声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资者认购踊跃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3月份上交所修订发行承销业务规则,明确"未盈利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限售方式,网下投资者自愿报价 申购,履行限售更高比例、更长期限的承诺和义务并相应获配较多的新股",鼓励更多"看得准、拿得住"的专业机构在新股发 行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新股合理定价。 助力未盈利企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亲历者,首批新注册的科创成长层企业感触颇深。 西安奕材董事长杨新元表示:"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本、经历长期研发,才能实现技术突破和积累。这 一过程中的阶段性亏损,并非经营不善,而是厚积薄发、磨炼 ...
科创成长层跑出“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2:19
政策发布与核心举措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正式官宣“1+6”改革政策,科创成长层作为改革核心举措之一正式起航 [1] - 科创成长层通过明确纳入未盈利企业、匹配差异化上市标准,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的企业搭建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资金桥梁 [3] - 改革未针对未盈利企业设置额外上市门槛,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3] 首批企业上市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0月28日,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作为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1] - 已有475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2] - 投行与投资机构积极迎接新注册企业,有项目的抓紧推进,无项目的则按监管要求寻找符合标准的新项目 [2] 制度设计与监管框架 - 上交所于2025年7月13日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等配套业务规则,对有关要求加以细化 [3] - 制度设计形成“包容上市-动态监管-良性退出”闭环,通过“U”标识专项提示、投资者权限分级、明确摘U条件等方式,既让投资者清晰识别风险,也设定了企业的盈利导向成长目标 [4]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新注册企业调出条件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4] 审核节奏与企业进展 - 自6月18日以来的142天内,科创板新增受理了5家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受理企业数量较此前明显增加 [1][6] - 审核节奏明显加快,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从受理到过会都不到四个月时间 [6] - 鞍石生物、泰诺麦博两家企业申报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该标准时隔两年后首次在受理端“破冰” [6] 企业动态与行业覆盖 - 多家来自商业航天、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启动上市辅导,包括此前闯关失利的艾柯医疗 [1][7] - 证监会指出将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7] - 商业航天领域的星际荣耀、爱思达航天、蓝箭航天等多家公司进行了IPO辅导备案 [7] 已上市企业表现 - 剔除新上市的三家企业,存量32家成长层企业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 [8] - 目前这些成长层公司总市值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 [8] - 业绩边际缩亏态势日趋明朗,2024年有19家成长层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6家缩亏幅度超过20%;2025年上半年,成长层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缩亏,其中13家缩亏幅度超过20% [8] 市场观点与未来展望 - 科创成长层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提早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使其能利用资本市场的加持快速商业化,并让公众投资者分享收益 [9] - 市场人士指出,未盈利企业上市虽已开闸,但标准不低,企业的科技属性必须足够“硬”,对于亏损仍未收窄的企业,需要能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因此大批未盈利企业短期上市并不现实 [9] - 改革旨在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而非简单追求上市数量,监管层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10]
西安奕材登陆科创板,为“科八条”发布后首家过会并上市的未盈利企业
36氪· 2025-10-28 09:44
公司上市事件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8日在科创板挂牌 [1] - 公司成为“科八条”发布后首家过会并上市的未盈利企业 [1]
年内首单受理未盈利企业过会,上市与申报渐显密集,谁将抢先闯关?
新浪财经· 2025-10-19 16:53
公司上市进程 - 昂瑞微于10月15日顺利过会,成为年内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拟募资20.67亿元 [1] - 摩尔线程上市进程更快,从受理到过会仅用88天,并于9月26日过会同日提交注册 [2][5] - 昂瑞微于3月28日获得受理,在10月8日提交第二轮问询回复后,隔日收到上会审议通知 [1] 监管关注重点 - 监管问询主要关注公司主要业务是否具备成长性及持续经营能力 [1] - 监管要求说明2024年与主要经销商相关产品销售大幅增加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安排 [1]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收保持增长,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4亿元,下滑32.17% [3] - 2025年上半年第一大终端客户射频前端芯片销售收入同比减少4.70亿元,下滑73.54% [3] - 2025年上半年对荣耀、三星、vivo、小米四家品牌客户直供收入达2.02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29.22% [3] - 剔除第一大终端客户影响,昂瑞微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仍增长11.59% [3] - 公司预计2025年1-9月营收同比减少19.19%至21.57%,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减少403.40%至487.30%、97.95%至122.70% [4] 未盈利企业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未盈利企业申报IPO,较去年同期的2家大幅增长350% [4][5] - 9家企业中8家申报科创板,仅大普微1家申报创业板,是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启用后的首单受理项目 [5][6] - 6月为受理高峰,该月受理企业数量占全年申报总量的6成以上 [5] - 9家申报企业中,7家隶属于信息技术行业,占比高达77.78%,集成电路领域表现突出;另外2家来自医疗保健行业 [7] - 截至目前,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未盈利企业已完成上市,并于本周内相继开启新股申购 [2] 政策环境与影响 - 2025年6月证监会制定《科创板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8] - 政策效应已显现,年内已有2家未盈利企业通过科创板审核过会 [8] - 北交所也表示将更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8]
耗时仅88天!摩尔线程闪电过会!未盈利科创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11:00
政策转向与市场重启 - 中国资本市场正通过制度性创新,重新为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1][3] - 2025年6月,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政策松绑效应迅速显现 [3][8] - A股IPO政策从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全面收紧,过渡至有重点、有条件地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开放市场准入 [3] - 2024年6月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明确对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不再设负面清单,综合考量技术、前景与认可度",打破了"8·27新政"后的停滞局面 [5] 未盈利企业IPO进程显著提速 - 摩尔线程作为未盈利企业,从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到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用时不到3个月,跑出"火箭速度" [2] - 2025年6月以来,已有7家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获得受理,未盈利企业IPO进程提速 [3][5] - 科创板"1+6"政策出台以来,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获得IPO注册批文,包括禾元生物、必贝特和西安奕材 [6][7] - 西安奕材从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审核节奏明显加快 [7] 政策支持范围与审核重点变化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大普微成为首单获得受理的企业 [8] - 本轮政策窗口重点支持芯片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审核重点从财务数据转向核心技术、市场空间等更具前瞻性指标 [10] - 科创板开市6年来,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其中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了盈利;目前已有32家未盈利企业被正式纳入科创成长层 [8] 代表性企业与行业分布 - 获得IPO注册批文的3家企业中,禾元生物与必贝特属于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西安奕材是国内领先的12英寸电子级硅片供应商,属于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硬科技代表 [7][10] - 目前科创板排队企业中仍有10余家未盈利企业,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包括沐曦集成电路、兆芯集成、上海超硅、昂瑞微等 [5][15] - 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排队上市,有望冲击A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11] 市场影响与长期意义 - 西安奕材的过会标志着A股估值逻辑从"短期盈利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导向",审核聚焦"技术硬核度、市场空间、发展路径" [7] -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产生"灯塔效应",为A股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闯关路径",推动资本市场估值体系向"技术驱动"转型 [15] - 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有利于处于研发投入期的硬科技企业在更早阶段获得资本市场支持,提振了整个一级市场对早期科技项目投资的信心和退出预期 [16] - 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13]
【金融头条】耗时仅88天!摩尔线程闪电过会!未盈利科创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10:56
政策动态与市场转向 - 科创板于2025年6月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并设置科创成长层,同时推出6项改革措施,即“1+6”政策 [3] - 创业板于2025年6月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9] - A股IPO政策从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全面收紧,转向有重点、有条件地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开放市场准入 [5] 未盈利企业IPO进程加速 - 自2025年6月以来,已有7家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获得受理,包括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兆芯集成、上海超硅、大普微、视涯科技、珠海泰诺麦博制药 [4][6] - 摩尔线程从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2025年6月30日)到成功过会(2025年9月26日)用时不足3个月,跑出“火箭速度” [2] - “1+6”政策出台后,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获得IPO注册批文,分别是禾元生物、必贝特和西安奕材 [7] - 西安奕材从IPO申请获受理(2024年11月29日)到获得注册批文(2025年8月29日)用时不到9个月,审核节奏明显加快 [8] 行业与公司案例 - 政策导向重点支持芯片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审核重点从财务数据转向核心技术、市场空间等前瞻性指标 [11] - 获得注册批文的3家企业中,禾元生物与必贝特属于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西安奕材是国内领先的12英寸电子级硅片供应商,属于半导体材料领域 [11] - 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排队上市,有望冲击A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11] - 科创板排队企业中仍有10余家未盈利企业,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 [16] 市场影响与长期意义 - 科创板开市6年来,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其中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了盈利,目前已有32家未盈利企业被正式纳入科创成长层 [10] - 西安奕材的过会标志着A股估值逻辑从“短期盈利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导向”,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闯关路径” [8][16] - 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有利于硬科技企业在更早阶段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并提振一级市场对早期科技项目投资的信心和退出预期 [18]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15]
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获得IPO注册批文,还有多家排队审核中
第一财经· 2025-09-22 19:00
科创板"1+6"新政核心内容 - 科创板于今年6月18日推出"1+6"一揽子改革举措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并扩大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 [1][2] - 相关配套规则于7月13日正式落地 旨在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已获得IPO注册批文的未盈利企业 - 禾元生物成为"1+6"新政后首家采用第五套标准过会企业 于7月1日过会 7月18日注册生效 [1] - 必贝特同样采用第五套标准 IPO申请在提交注册两年多后于今年8月7日获得注册生效 [1] - 西安奕材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上市 是"1+6"新政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于8月29日获得注册批文 [2] IPO审核取得新进展的企业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以第五套标准申请上市 在排队两年多后于7月18日过会 并于7月25日提交注册 [2] -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是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IPO申请获受理企业 于7月31日获得受理 [3] - 思哲睿和恒润达生等2家申请第五套标准的企业目前仍在排队审核过程中 [3] 其他处于审核流程的未盈利企业 - 科创板另有沐曦集成电路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 上海超硅半导体 北京昂瑞微电子等多家未盈利企业处于排队审核过程中 [3] 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进展 - 创业板于6月18日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以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3] -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创业板首单获得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于6月27日获受理 并于7月6日进入已问询环节 [3]
杭州高新区(滨江)举办未盈利企业上市座谈交流会
全景网· 2025-09-19 10:13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指导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举办未盈利企业上市座谈交流会 旨在助力区内未盈利企业把握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机遇并搭建沟通桥梁[1] - 活动邀请上交所 深交所 浙江证监局 杭州市委金融办专家及区内8家拟上市企业代表参与 目标为帮助企业把握改革机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1] 政策解读与专题分享 - 浙江证监局代表从监管视角专题分享企业高质量辅导与申报 强调上市筹备过程中需注重的核心问题[1] - 上交所代表深入解读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 深交所代表解读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1] - 杭州市委金融办强调企业应抓住政策窗口期 完善内控问题并做到适时判断[1] 企业互动与活动成效 - 企业代表与交易所及监管机构开展面对面深入对话 就上市路径和审核标准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1] - 活动使区内企业更精准明确上市条件重要性 促进与监管机构的直接互动[1] - 后续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以深化金融服务 帮助企业把握上市节奏并加快推动区内上市工作[1]
新三板挂牌条件优化 多套指标精准衔接北交所上市条件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创业板上市规则调整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 允许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的企业上市 未盈利企业获得创业板上市资格 [1] - 创业板改革后制定五套上市财务标准 包括三套一般企业标准和两套红筹及特殊表决权公司标准 其中一般企业标准涵盖净利润、市值及营收组合要求 [2] - 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新增418家上市公司 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占比97% 12家采用第二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占比3% [2] 规则实施背景与影响 - 深交所基于两年多注册制试点经验 认为创业板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时机已成熟 同步取消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的"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要求 [3][6] - 新规明确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 涵盖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规则调整促使境外上市企业回流A股 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 推动居民资产配置转型 [6] 市场与企业层面影响 - 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IPO募资总额达4057亿元 总市值2.84万亿元 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新规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上市优势 强研发和技术能力成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关键优势 [6] - 市值50亿元且营收3亿元的门槛要求企业跨过成长期初期阶段 需具备成熟产品服务和多轮融资背景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导向 - 创业板改革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7] -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解决科技企业发展早期资金压力 通过直接融资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7][8] - 规则调整扩大创业板市场覆盖面和包容性 丰富企业A股上市机会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1][3]
快讯!“科八条”后首单未盈利企业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8-14 18:45
公司上市进展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过会 [1] - 公司是"新国九条"和"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1] - 本次IPO拟募资49亿元人民币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已成为全球12英寸硅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1] 政策背景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八条"措施 [1] - 政策明确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 [1] - 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