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持
搜索文档
锚定四中全会部署,“十五五”资本市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中国发展网· 2025-11-03 20:09
资本市场“十五五”规划方向 - 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资本市场未来五年改革发展锚定方向 [1] - 资本市场将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控风险 [1] “十四五”时期成就回顾 - 资本市场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的深刻转变,基础制度完成系统性重塑,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并持续深化 [1] - 多层次市场体系愈发完备,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格局 [1] - 市场监管框架优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完善,市场生态持续净化,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1] “十五五”核心任务:支持创新与重点领域 - 强化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标准,突出对研发投入、核心专利等创新属性的评价 [2] - 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丰富产品体系,拓宽重点领域融资渠道 [2] “十五五”改革重点:融资与投资端建设 - 在融资端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体系,完善并购重组制度,支持优质企业产业整合 [3] - 在投资端着力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通过税收优惠、机制创新引导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加快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以数智技术赋能监管与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3] “十五五”开放与国际化 - 坚持制度型开放导向,深化与国际资本市场衔接,推动国内金融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 [3] - 完善外资机构入市便利化措施,稳步扩大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开放范围,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 [3] - 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作用 [3] 风险防控与市场秩序 - 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精准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关联领域风险向资本市场传导的隐患 [4] - 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强化功能监管与穿透式监管,依法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4]
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改革步履不停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05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证监会提出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1] - 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促进投融资功能协调发挥枢纽功能 [1] - 东吴证券认为改革开放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1] 融资端改革举措 - 融资端改革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包括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 [2] - 证监会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改革推进债券期货创新 [2] - 南开大学建议融资端需精准滴灌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创新融资工具如知识产权证券化强化并购重组功能 [2] - 东吴证券提出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和交易机制 [3] 投资端改革措施 - 投资端改革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打财务造假强化分红回购 [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A股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发展权益类基金 [4] - 东吴证券建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优化产品创新降低费率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改善市场生态 [4] - 南开大学提出资金端需推动长周期考核提升权益投资比例资产端需夯实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信息披露落实市值管理 [5] 对外开放进展 - 资本市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6]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反映磁吸效应增强 [6] - 南开大学建议制度接轨国际丰富投资标的如ESG指数强化投资者保护增强外资吸引力 [6][7] - 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达900家年内新增40家10月起可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品种总数达100种 [7] - 汇丰银行建议简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入市流程开放外资托管行资格优化税收和风险管理政策 [8] - 东吴证券认为需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优化互联互通扩大标的范围支持跨境业务和产品创新 [9]
统筹好三方面关系 推动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金融时报· 2025-08-01 10:30
政策定调与方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相较此前表述更着眼于市场中长期制度完善和功能优化 [1] - 中国证监会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提出七方面核心举措为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谋篇布局 [1] -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需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稳是底线、进是方向,二者需动态协同以服务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市场生态与监管 - 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需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2] - 需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并加强预期引导 [2] - 针对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要做到精准防控,完善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 [2]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坚决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坚持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 [2] 市场结构与质量 - 从融资端看,上市公司总量已不少但结构不合理,头部公司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2] - 从投资端看,资金不稳定、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突出,中长期资金总量明显不足,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2] - 解决上述矛盾需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2] 资产端与资金端改革 - 增强吸引力侧重于资金端,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公募基金改革以解决谁来投资的问题 [3] - 增强包容性侧重于资产端,需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改革,落实科创板政策措施以解决帮谁融资的问题 [3] - 资产端改革应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适配性改革,促进要素向最有潜力领域集聚,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3] - 资金端改革需更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3] 对外开放与风险防控 - 需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放得开与看得清和管得住、在岸与离岸市场等关系 [4] - 需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坚决防范外部输入性风险 [4] - 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改革旨在以对内改革优制度、增活力,做强主场 [4] -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需从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稳妥推进开放,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性 [4] 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仍复杂,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为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5] - 资本市场有望在稳筑底、进提质的循环中,通过资产端与资金端良性互动,实现从政策驱动回稳向内生动力向好的实质性跨越 [5]
重磅发布会,要点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08 14:35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通过立法确立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与宪法规定相贯通,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 - 立法表明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且不能变,将推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更健全完备 [2] 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 - 国家发改委重点推进破壁垒、拓空间、优服务三方面举措: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并转为常态化,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 [3]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20%,工业设备更新等领域支持资金占比超80%,2024年将推出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3] - 配套制度涉及投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领域正在加快实施,地方政府也在完善相关配套 [4] 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7] - 推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质押融资政策,联合财政部门出台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7] 行政执法与权益保障 - 司法部将加大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和监督企业联系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遏制趋利性执法 [5][6] 工商联协同推进 - 全国工商联将配合出台配套政策,推动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和政企沟通机制完善,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实施"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等社会责任行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