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10-17 20:11
市场表现与韧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1]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明显改善 [1]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沪市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3][5] - 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提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提升至32% [5]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到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5]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6]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6% [6] 融资功能与市场发展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7][8]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8]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 [8]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8]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8] 投资生态与结构变化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9]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新编指数约3500条 [9]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10][13]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13] 公司质量与股东回报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 [12]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12]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 [12] 制度创新与开放水平 - 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6] - 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4成 [6] - 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13]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13] 监管与市场秩序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15]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15] - 沪市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16]
“起承转合”看上交所“十四五” ——上交所“十四五”改革发展情况回顾
第一财经· 2025-10-17 18:56
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 [1] - 上交所是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1]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3] 服务新质生产力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提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 [2] - 近五年新上市公司中近70%为科技创新企业 [2] - 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到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2] - 科创板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 [2]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40% [2] - 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6%,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 [2] - “十四五”时期科创板新增376家上市公司,包括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 [2] -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比例超过40% [2] 市场功能与融资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3]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达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3]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共55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70% [3]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3]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3] - 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和138% [3] - 科创板2024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3] 投资生态与产品创新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3] - 新编指数约3500条,上证、中证多层次指数体系不断完善 [3]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 [3]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5]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5] 上市公司质量与回报 - 近五年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和4.6% [4]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70%以上 [4]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 [4]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6] - 2024年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的覆盖率达57.7%,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5] - 337家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4家等级提升,评级全球领先公司数量同比增长62% [5]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十四五”时期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5]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5] - 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5] - 推动股票ETF纳入沪港通标的范围,实现沪港、中新、中巴等ETF互挂 [5] 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30%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6]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6] - 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6] - 构建“交易所—会员—投资者”三级投资者教育保护机制,制作音视频投教作品超3000件,组织营业部宣讲等活动近6000场 [6] - 组织投资者“走进沪市上市公司”超1600场,实现年报业绩说明会全覆盖 [6] - 累计减费让利约40亿元,规则体系累计压降131件,同比减少近30% [6]
证监会党委:落实落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各项部署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04:15
资本市场改革部署 - 落实落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各项部署 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改革 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1][2] -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推动完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2] - 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竞争力[2] 监管与风险处置 - 全面提升风险化解处置和监管执法能力 坚持投融资协调发展[2] - 深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协同各方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占比提升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2] - 加快补齐上市公司 行业机构等法规制度短板 统筹扩大检查覆盖面和提升检查有效性 进一步提高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2] 投资者保护与执法 - 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1][2] - 完善与相关部委 地方党委政府对第三方配合造假的综合惩戒协作机制[2] - 进一步健全准入-持续监管-退出全链条监管体系 更好发挥日常监管的修复纠正功能和稽查执法的重拳治理效能[2] 党的领导与整改 - 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 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加强对系统单位党委的领导和监督 将党的领导贯彻到资本市场政策制定 监管执法和内部治理全过程[1] - 经过集中攻坚 巡视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相关工作与党中央要求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仍有差距 需持续用力[3]
证监会吴清: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搜狐财经· 2025-09-22 21:26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是天然基因,开放是鲜明标识 [1] -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取得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投资端改革、融资端改革、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及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四个方面 [1] 投资端改革 - 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 [1]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出台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痛点堵点 [1]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落地,"引长钱、促长投"效果加快显现 [1]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2] - 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2] - 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2]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2]
着力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持续增强市场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02:23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 - 政策组合拳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协同实施,助力资本市场抵御外部冲击并巩固回稳向好态势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持续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注重市场内在稳定性、上市公司吸引力和投资者回报的生态 [2] 市场指标与资金动向 - A股总市值6月底站上100万亿元新台阶,两融余额8月初重返2万亿元(时隔十年),沪深北三市成交额8月13日再超2万亿元(时隔近半年) [2] - 沪指8月14日站上3700点,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 [2]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4]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其中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6] 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9% [4] - 9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500亿元,33家超100亿元,61家超50亿元 [4] - 上市公司分红劲头增强反映其内驱力提升,为投资者创造可预期现金流回报 [4] 监管与改革方向 - 证监会将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强预期引导 [3] -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健全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 [5]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抓好并购重组改革,加大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强化财务造假惩防 [5] 外资参与与市场开放 - 高盛维持中国股市在亚太区域"超配"立场,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 [6] - 瑞银资产管理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持续吸引外资关注且潜力巨大 [6] - 外资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原因包括估值吸引力、经济基本面改善、经济模式韧性、消费韧性和房地产市场趋稳 [6] - 证监会将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和实施路径,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7]
如何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看权威人士解题
证券时报· 2025-08-08 17:37
资本市场发展方向 -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政策方向与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主线是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 银河证券指出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投融资改革与投资者保护,巩固市场向好趋势 [2] "吸引力和包容性"内涵 - 改革围绕"投资和融资"深化,从健全功能到综合改革再到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 [4] - 对投资者吸引力体现在提升市场稳定性、上市公司质量、投资价值和保护权益 [4] - 对科技创新包容性体现在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推动产融结合 [4] - 东吴证券认为市场稳定和有活力是吸引力的重要前提 [4] 市场现状与外资态度 - A股顶住外部冲击,运行平稳且稳中有涨,中国资产估值修复,配置价值提升 [5] - 新"国九条"等政策落地,市场生态改善,"稳"的基础更牢固 [5]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外资加仓 [5] - 南开大学教授指出中国资产估值低、波动小、股息率高,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6] 改革措施与成效 - 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保险、年金等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 [8][9] - 融资端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024-2025年7月底分红4.2万亿元、回购2300亿元 [9] - 科创板"1+6"政策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改革,优化多层次市场体系 [10] - 证监会将继续严把IPO入口,避免大规模扩容,促进二级市场活跃 [10] 下一步改革重点 - 培育长期资本,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 [11]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服务新质生产力 [11] -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强化分红回购激励,打击财务造假,提升投资者回报 [11]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增至188亿美元 [13] - 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增强外资配置意愿 [13] - 证监会将继续推进跨境互联互通、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等开放举措 [13]
统筹好三方面关系 推动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金融时报· 2025-08-01 10:30
政策定调与方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相较此前表述更着眼于市场中长期制度完善和功能优化 [1] - 中国证监会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提出七方面核心举措为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谋篇布局 [1] -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需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稳是底线、进是方向,二者需动态协同以服务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市场生态与监管 - 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需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2] - 需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并加强预期引导 [2] - 针对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要做到精准防控,完善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 [2]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坚决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坚持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 [2] 市场结构与质量 - 从融资端看,上市公司总量已不少但结构不合理,头部公司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2] - 从投资端看,资金不稳定、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突出,中长期资金总量明显不足,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2] - 解决上述矛盾需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2] 资产端与资金端改革 - 增强吸引力侧重于资金端,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公募基金改革以解决谁来投资的问题 [3] - 增强包容性侧重于资产端,需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改革,落实科创板政策措施以解决帮谁融资的问题 [3] - 资产端改革应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适配性改革,促进要素向最有潜力领域集聚,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3] - 资金端改革需更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3] 对外开放与风险防控 - 需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放得开与看得清和管得住、在岸与离岸市场等关系 [4] - 需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坚决防范外部输入性风险 [4] - 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改革旨在以对内改革优制度、增活力,做强主场 [4] -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需从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稳妥推进开放,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性 [4] 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仍复杂,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为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5] - 资本市场有望在稳筑底、进提质的循环中,通过资产端与资金端良性互动,实现从政策驱动回稳向内生动力向好的实质性跨越 [5]
9000亿元、379项、77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落地见效驶上“快车道”
央视网· 2025-07-05 14:34
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表现 - 今年前5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超9000亿元 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比重超26% [1] - 海关总署推动试点措施有序落地 如简化水果境内检疫措施 推动监管数据互认 已累计1.05万票水果采用该模式通关 [1] - 海关总署将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 [1] 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广 - 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局面 [2] - 商务部将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复制推广工作 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措施 [2] - 商务部将持续跟进复制推广进展 及时解决困难 要求相关措施实施细则在一年内完成 [4]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 - 国务院部署复制推广77条试点措施 涉及领域广 开放力度大 [5] - 货物贸易方面将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 开展"区港"一体化管理 [5] - 金融开放方面将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 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优化跨境资金管理政策 [5] - 36条措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采购改革 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非贸易投资领域 占比近一半 [5] 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 商务部将支持自贸试验区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外数据出境可简化程序 [7] - 该措施将有效满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 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7]
国务院最新通知!事关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措施
证券时报· 2025-07-03 20: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 - 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1][2][5] - 重点推进金融科技、数字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9][10][21] - 优化国际中转集拼、进口商品标签管理、口岸通关等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 [10][11][12] 金融领域开放措施 - 深化金融科技国际合作,便利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支持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应用场景探索 [9] - 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完善资金池安排,推进再保险国际化进程 [9] - 探索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鼓励电子支付系统国际标准应用 [9][10] 数字贸易与数据跨境流动 - 在国家数据安全框架下,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数据,同时保障重要数据安全 [6][21] - 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 [23] - 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优化审评审批程序 [24] 知识产权保护强化 - 完善商标注册公告分类标准,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打击虚假产地标识行为 [36][37][38] - 规范商业规模使用侵权标签包装的行为,加大电影作品盗版行政执法力度 [41][42] - 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打击计算机系统窃密等严重侵权行为 [43] 政府采购改革 - 明确政府采购公开竞争原则,规范单一来源采购适用情形及流程 [45][46] - 要求采购文件保存至少15年,建立独立审查机制处理供应商投诉 [54][55] - 推动电子化采购平台建设,提升透明度,支持中小企业参与 [57][58]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允许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支持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及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61] - 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在长江禁渔区执行十年禁渔规定 [62] - 推广绿色债券及ESG指数,鼓励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 [71] 监管体系优化 - 实施智慧劳动监察,强化三方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 [59][60][67] - 健全国企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模式 [63][66] -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分类监管 [72][73]
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快讯· 2025-07-03 19: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 国务院发布通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试点措施将重点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 - 政策要求复制推广成熟经验以扩大开放成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