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化

搜索文档
邓洲:人形机器人带来工业发展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5-28 08:27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在机械构造、智能化、拟人仿生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 [1] - 工程机械突破:双足站立奔跑、五指抓取等动作成熟,推动传动系统、机械设计、运动控制等技术发展,使机器人能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运行 [1] - 智力水平突破:传感和AI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对外部世界感知更强,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具备更高自主性和柔性 [1] - 拟人仿生突破:外形设计更具亲近感,交互简便,使用者无需专门学习即可通过人类语言下达指令,拓展非专业化应用领域 [1] 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对比 - 人形机器人当前主要应用于展示、引导、陪伴等服务或专业领域,工业场景可靠性及性价比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 [2][3] - 工业机器人以安全为基本原则,需物理隔离人类工作空间,操作需专业知识,参数修改需授权 [2] - 工业机器人强调效率优先,专业化设计(如焊接、喷涂机器人)牺牲柔性化,实现特定任务的高力量、速度、精确度 [2] - 工业机器人注重连续性协作(如汽车制造流水线4-6台焊接机器人组合作业),而人形机器人需独立工作损失协作效率 [2] 人形机器人对工业的潜在影响 - 助推"人机融合"发展:协作机器人(如发那科CR系列、ABB YuMi系列)通过技术破除人机物理障碍,已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应用 [4] - 促进工业数智化改造: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感知、自主决策技术可提升工业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如智能焊接机器人自主识别多品种工件 [5][6] - 推动工业机器人可移动化:人形机器人的无线定位、轨迹规划技术可借鉴至轮式/履带式移动工业机器人,满足定制化生产需求 [6] 未来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 - 人形机器人技术将推动工业生产向高效、柔性、安全、智慧方向演进,虽短期内难大规模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但提供关键理念支持 [7] - 复合移动机器人(整合多关节机器人与自动导向车)快速发展,实现中小型工业机器人可移动化 [6]
今天宣告死亡:全球最大语音通信软件,为何没落了?
虎嗅APP· 2025-05-06 22:08
核心观点 - 微软正式关停Skype,曾经的全球最大语音通信软件宣告死亡 [3] - Skype的兴衰揭示了技术先发优势终会消逝,唯有持续迭代与生态融合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 [74] 兴衰历程 - Skype于2003年由爱沙尼亚程序员开发,最大特点是免费语音通话和拨打国际电话功能 [16][17][20] - 凭借P2P技术实现稳定高质量通话,国际电话资费仅按本地标准收费(原1美元/分钟) [19][21] - 用户增长迅猛:2004年1100万→2005年5400万→2006年1亿→2008年4.05亿→2011年月活1.7亿→2013年月活3亿(占国际通话36%市场份额) [23][24][25][26] - 衰落始于2016年,2023年月活降至1.7亿(峰值3亿),日活3600万,远低于微信(10.2亿)、WhatsApp(9.8亿)等主流通讯软件 [27][28][29] 衰落原因 **管理层面** - 6年内三易其主:2005年eBay以26亿美元收购→2009年Silver Lake财团27.5亿美元购回70%股权→2011年微软85亿美元收购 [30] - 频繁易主导致战略摇摆和技术断层,2017年改版失败(界面评分从3.5星暴跌至1.5星)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30][31][32] **技术层面** - P2P技术优势被削弱:流量资费下降(2003年时流量昂贵)和网络稳定性提升 [35][37][39] - 移动互联网转型失败:NAT技术导致连接失败率增高,PC端设计逻辑不适应移动端轻量化需求 [40][41][42] **竞争层面** - 遭遇三重降维打击:WhatsApp/微信等移动原生应用崛起(2009年后),iPhone 4自带FaceTime分流用户 [43][44][61] - 缺乏社交功能构建:始终定位"通讯工具",未发展出如微信"社交+内容+服务"的生态闭环 [49][50][51] 商业启示 **盈利模式** - 主要依赖国际电话充值业务,但收入无法覆盖运营成本,2016-2020年累计亏损超12亿美元 [56][57] - 对比WhatsApp被Meta收购后虽年收入仅13亿美元(占Meta<1%),但成为核心通讯基础设施 [60][62] **生态整合** - 在eBay和微软体系内均未找到定位:eBay时期是"电商附庸",微软时期沦为Teams的"技术试验场" [63][72] - 微软资源倾斜失误:2018年将90%研发预算投向Teams,Skype功能被优先移植至Teams [71][72][73] - Teams月活超3亿后,微软明确表示将停止Skype以简化产品线 [73]
万兴科技:Q1温和复苏,“移动化+AI化”共振可期-20250428
国金证券· 2025-04-28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2025年第一季度回归温和复苏轨道,边际关注AI化和移动化进展 [4] 事件简评 - 2025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亏损靠近预告中值,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收入端逐季度向上 [2] - 收入端:202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同比下降2.78%;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0.43%;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6.06% [2] - 利润端:2024财年归母净利-1.63亿元,同比转盈为亏,计提商誉减值5,906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1.58亿元,同比转盈为亏;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转盈为亏 [2] - 毛利率端:2024财年综合毛利率为93.22%,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92.26%,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波动部分由于AI服务器成本提升较快 [2] 结构端 - 视频创意基本盘持平微增 [3] - 分产品看:视频创意类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0.06%,占比66.76%,毛利率92.54%,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实用工具类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8.70%,占比16.23%,毛利率94.83%,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文档创意类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10.13%,占比8.12%,毛利率95.31%,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绘图创意类收入1.21亿元,同比下降5.88%,占比8.44%,毛利率94.30%,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3] - 分地区看:境外收入13.03亿元,同比下降3.51%,占比90.51%,毛利率93.32%,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境内(含港澳台地区)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4.74%,占比9.49%,毛利率92.23%,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 [3] 费用端 - 销售投入明显加大,2024财年研发/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30.72%/58.94%/11.40%,同比分别增长3.51/10.12/0.26个百分点;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27.79%/62.78%/12.17%,同比分别下降1.14个百分点、增长15.15个百分点、增长0.74个百分点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上调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79/19.66/23.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1/1.75/2.18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S估值约为6.3/5.4/4.5倍 [5] 公司基本情况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81/14.40/16.79/19.66/23.5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5.49%/-2.78%/16.60%/17.11%/19.77% [10]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1.63/0.01/1.75/2.1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3.20%/-289.61%/N/A/11815.35%/24.90% [10] - 2023 - 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626/-0.845/0.008/0.904/1.129元 [10] - 2023 - 2027年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70/0.17/0.24/0.94/1.40元 [10] - 2023 - 2027年ROE(归属母公司,摊薄)分别为6.50%/-14.49%/0.13%/14.09%/15.92% [10] - 2023 - 2027年P/E分别为151.11/-74.69/7216.00/60.56/48.49 [10] - 2023 - 2027年P/B分别为9.83/10.83/9.32/8.53/7.72 [10] 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损益表:2022 - 2027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80/14.81/14.40/16.79/19.66/23.5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67%/25.49%/-2.78%/16.60%/17.11%/19.77% [11] - 资产负债表:2022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15.32/16.79/15.16/14.52/15.86/17.64亿元 [11] - 现金流量表:2022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64/1.08/-1.57/0.01/1.75/2.18亿元 [11] 公司点评 - 2022 - 2027年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05/1.65/-0.80/0.66/1.04/1.80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37%/16.97%/24.21%/20.32%/20.45%/21.06% [12]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 一周内买入、增持、中性、减持评级报告数量均为0,评分为0.00 [13] - 一月内买入评级报告数量为0,增持为1,中性和减持为0,评分为2.00 [13] - 二月内买入评级报告数量为2,增持为1,中性和减持为0,评分为1.33 [13] - 三月内买入评级报告数量为2,增持为1,中性和减持为0,评分为1.33 [13] - 六月内买入评级报告数量为15,增持为0,中性和减持为0,评分为1.00 [13]
万兴科技(300624):Q1温和复苏,“移动化+AI化”共振可期
国金证券· 2025-04-28 11:01
事件简评 2025 年 4 月 27 日,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收 入&利润端-24 年亏损靠近预告中值,3Q24 以来收入端逐季度向 上。1)收入端:FY24 实现营业收入 14.40 亿元,yoy-2.78%; 4Q24 实现营业收入 3.87 亿元,yoy+0.43%;1Q25 实现营业收入 3.80 亿元,yoy+6.06%。2)利润端:FY24 实现归母净利-1.63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其中计提商誉减值 5,906 万元;4Q24 实现 归母净利-1.58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1Q25 实现归母净利-0.33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FY24 实现归母扣非-1.61 亿元,同比转盈 为亏;4Q24 实现归母扣非-1.42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1Q25 实 现归母扣非-0.38 亿元,同比转盈为亏。3)毛利率端:FY24 综合 毛利率为 93.22%,yoy-1.58pct。1Q25 综合毛利率为 92.26%, yoy-2.24pct。毛利率波动部分由于 AI 服务器成本提升较快。 结构端-视频创意基本盘持平微增。分产品看,1)视频创意类实 现收入 9.61 亿元,yoy+ ...
2025年中国票务系统应用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票务系统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5 09:12
行业市场规模 - 2022年票务系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328.22亿元,2024年增长至407.83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率[1][11] - 演出票务销量从2022年7161.8万张(代理渠道4850.2万张,自有渠道2311.6万张)增至2023年超4亿张[9] - 演出票务平均价格从2013年100.5元/张增至2022年125.5元/张[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数据提供商及支付机构[4] - 中游为票务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4] - 下游应用领域:交通票务占比48%,娱乐演出24%,文旅景区15%,体育赛事6%,其他7%[13] 技术发展历程 - 20世纪80-90年代为手工操作阶段[6] - 21世纪初至2010年进入在线票务平台阶段[6] - 2010年后进入移动化、智能化阶段,应用场景拓展至公共交通、智慧城市[6] 重点企业表现 - 携程集团2023年交通票务营收184.43亿元,2024年增至216.12亿元[17] - 猫眼娱乐2023年在线娱乐票务营收22.59亿元,2024年降至19.22亿元[19] - 主要企业包括猫眼娱乐、携程、去哪儿、大麦、淘票票及途牛[15] 未来发展趋势 - 移动化与无接触服务成为主流,采用电子票、二维码扫码、人脸识别等技术[21] - 跨界融合与多元化发展,拓展文旅、零售、金融等领域[22][23] - 用户体验优化成为竞争关键,引入AI、大数据实现智能推荐[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