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单产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全力实现粮食产量500亿斤目标
辽宁日报· 2025-07-29 09:07
粮食产量目标与措施 - 全省开展百日行动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实现500亿斤目标 [1] - 主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极端暴雨事件趋频趋强 [1] - 粮食作物总体长势较好 但面临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风险 [1] -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科技支撑、农户主体联动 [1] - 紧盯关键农时、技术、环节 落实提单产、防洪涝、防病虫等重点任务 [1] 单产提升工程 - 去年粮食单产达931.88斤 位居全国主产省第二位 [2] - 聚焦整建制推进县与重点示范田建设 推广良种良法配套 [2] - 实施高产栽培、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2] - 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2] 农田排涝管理 - 持续推进农田沟渠修复整治 解决"缺、断、浅、堵"问题 [2] - 配备移动抽水泵和抢险设备 落实应急响应机制 [2] - 积水排除后及时追肥、喷施叶面营养液改善土壤 [2] 病虫害防治 - 加强田间监测预警 做好病虫调查与趋势研判 [3] - 强化稻瘟病、玉米粘虫等重点病虫害分类管理 [3] - 高密度发生区域实施集中统防统治 [3] - 储备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等应急救灾机具 [3]
琼海早稻屡创高产纪录
海南日报· 2025-06-23 10:01
产量表现 - 琼海邦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早稻最高亩产达1710斤,平均亩产超1300斤,较当地普通农田单产提高近300斤,刷新历史纪录 [1][2] - 万泉镇文台洋水稻亩产1585斤,嘉积镇龙寿洋亩产1640斤,产量数据持续突破 [2] 种植主体与模式 - 嘉积镇采用"农户+合作社+村委会"模式,引入专业化农业合作社集中连片耕种,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3] - 万泉镇通过海南省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垫资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整合753亩撂荒地,采取"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农户每亩可获得250斤湿稻谷及地力补贴 [3][4] - 人保财险琼海支公司试点"金融+创新"模式,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担保解决资金需求,提升粮食产量 [4] 品种选择 - 海南省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筛选出玮两优钰占和特优131两个优良品种,具备强抗病性、抗逆性和广泛适应性 [5][6] - 嘉积镇种植"特优嘉早""旱优78"和"旗Ⅰ优386"等新品种,当地土层深厚且营养丰富为高产奠定基础 [6] 科技应用与管理 - 万泉镇使用无人机巡田,实时采集数据提升田间管理精准度 [7] - 琼海投入插秧机械和无人机设备,推动机械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8] - 科学计算播种与收割时间,避开"清明风"等不利气候,提前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8] - 省市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种植技术 [9]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新京报· 2025-05-13 14:05
农业技术创新 - 内蒙古达拉特旗侯家营子村采用滴灌带和北斗导航智慧农机实现精准播种,农艺师通过远程系统实时监测调控数据 [1] - 中化农业MAP在示范农场实施玉米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包括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精准灌溉等6大环节 [2] - 农场引进国际先进滴灌系统结合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在北方规模化农田中率先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 [2] - 玉米种植集成16项技术,7天可完成1万亩播种,2024年示范农场亩产达1016公斤,比周边农户高20% [2] - 每亩用水量从三四百立方米降至238立方米,节水约160立方米 [2] 盐碱地改良 - 单产提升方案应用于包头土默特右旗轻中度盐碱地,通过蓄水池沉淀过滤实现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 [3] - 采用耐盐碱作物品种结合精准水盐调控等技术,2024年苗六泉农场粮食产量较改造前提高63% [3] - 该模式计划在更多具备条件区域复制推广,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3] 农业组织模式创新 - 中化农业MAP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 [4] - 农户入股后每亩土地年收益约1400元,同时在农场务工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 [4] - 内蒙古推广"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等模式,2024年"吨粮田"面积达850万亩,单产7797斤/亩同比增242斤 [4] - 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已从内蒙古向全国多地拓展复制 [4]
良种良技良机绘就“现代春耕图”
辽宁日报· 2025-05-12 10:01
农业技术创新与高产模式推广 - 沈阳市启动全国玉米、大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覆盖面积达48.16万亩,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等经营模式 [1] - 项目区玉米亩产目标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采用"二比空"栽培模式可使株距从9寸缩短至6寸,保持4080个埯儿,产量不减反增 [1] - 法库县设立4.81万亩玉米项目区,包含28个千亩核心示范区、2个万亩超级核心示范区和1个百亩攻关试验区,辐射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 [1] 品种与技术集成应用 - 项目区精准对比东单1331、良玉99、宏硕899等20余个优质高产品种,集成示范"二比空""大垄双行"等技术模式 [1] - "二比空"种植模式的边行效应显著,去年亩产比普通模式高出8%左右,技术专家全程跟踪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2] - 通过攻关试验—核心示范—辐射带动的渐进模式,推广官方新技术与民间土办法相结合,覆盖"耕种管收"全程 [2] 机械化与精准农业实践 - 采用大型播种机每天可完成600亩作业,机械精度达到株距6寸的标准,显著提升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2] - 农机运用成为单产提升关键因素,不仅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误农时,还能通过精准调控实现增产 [2] - 提前一个月进行旋地作业保持墒情,抓住10天最佳播种期实施抢播,体现精细化农业管理 [2] 区域农业发展策略 - 该省粮食种植面积已达历史高位,未来产能提升主要依靠大面积提高单产而非扩大种植面积 [3] - 自2023年试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以来,通过深挖品种潜力、完善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集成,为稳定500亿斤粮食产量奠定基础 [3] - 未来将加快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农业大省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