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和安全
搜索文档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新华社· 2025-11-04 00:40
陈文清强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政治保证。政法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全会提 出的目标和任务,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原则、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 本立场、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重大原则、维护公平正义这个价值追求、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强大武器,全 面履职,勇于担当,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 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单位和中国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中央政法委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参加宣讲报告会。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3日在中央政法 委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陈文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讲阐释了全会的重大意义,"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 根本保证,并对政法 ...
我省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02 09:36
阳江 近日,阳江市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 中全会部署要求,谋划好阳江"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 会议指出,要聚焦"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战略定位,以基础设施联通强化区域联 动,以制度衔接筑牢营商高地,以平台共建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以开放赋能扩展辐射能级,加 快"融湾入圈"步伐。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构建"4+4+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 质生产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深挖内需市场潜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建 设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擦 亮特色文化名片,深入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 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 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汕头 近日,汕头市召开传达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 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网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7
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 [1] - 会议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 发展环境分析 - 当前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1] -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1] -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加稳定安全的内外部环境作为支撑 [1] 安全风险领域 -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金融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战略实施路径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构筑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 [1] - 建立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资源等各方面的“大安全”框架 [1] - 形成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安全体系 [1] -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
新华社评论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31 00:34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必须深 刻认识到,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二者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发展是安全的基 础。破解突出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在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上 谋求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有 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同时,加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十五五"时期,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围绕全会提出的"国家安全屏障更加 巩固"目标,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社会治理和 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 要坚持把国家安全同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起部署,更加关注对发展和安全具有基础性影响 的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任凭 风浪起,稳坐钓 ...
李强发表署名文章
人民日报· 2025-10-30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3][4] - 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 - 规划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7] 宏观经济战略方向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立足点更多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10]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关键性改革,需着力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和要素资源市场 [10]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途径拓展国际循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10]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1]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1] -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1] 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 [12] -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实施居民增收计划,持续做大"蛋糕"并优化收入分配,加快促进低收入者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12]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 [12] 经济治理基本原则 - 规划提出"六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8] -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8] -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经济治理的重要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形势下的重大命题 [8]
学习新语丨关于规划建议,总书记对这几个重点问题作了说明
新华社· 2025-10-30 10:38
“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地位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3] - “十四五”时期已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3] -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明确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等重要目标 [4] - 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4] -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 [4][6] -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 - 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7] - 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7] - 目标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7]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8] - 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 [8] - 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8]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9] - 《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9] - 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 [9] 统筹发展和安全 -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10] - 未来5年我国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 [10] - 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1] - 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 [1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3] - 着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13] - 要求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13] - 强调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13] -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13]
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30 10:31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十五五"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围绕统筹发 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对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 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2025年全球 安全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中国民众的安全感还是中国的"法律与秩序 指数"排名,都远超所有的西方大国。平安何以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实现社 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制度,靠的是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胸怀"国之大者"、树立底线思维,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各方面和全过程,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不断开创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从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 ...
李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财联社· 2025-10-30 08:24
"十五五"时期发展历史方位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2] - 要把"十五五"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把握 在工作上要做到夯实基础和全面发力 [3] - 夯实基础是指不懈努力 接续奋斗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坚实基础 要巩固拓展优势 破除瓶颈制约 补强短板弱项 [3] - 全面发力是指锚定目标 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协同发力 实现系统性突破和整体性提升 [3] - 要把"十五五"发展放在世界百年变局的深刻演进中来把握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继续经历大调整 大分化 大重组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4] - 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 要前瞻性把握新情况新动向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 营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 [4] "十五五"时期指导方针内涵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发展作出战略指引 [5][6] - 从战略取向看 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更加自觉地把国家发展置于全球格局中谋划推进 [6] - 从发展路径看 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6] - 从目标指向看 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6]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原则 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高质量发展等 [7] -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7]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践要求 -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把发展立足点更多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8] - 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8]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性改革 要着力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基础设施 政府行为尺度等 [8]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多途径拓展国际循环 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9]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 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9] -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用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 - 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9]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把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 [10] - 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实施居民增收计划 持续做好做大"蛋糕" 同时优化收入分配 加快促进低收入者增收 [10] - 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 [10] - 要着力解决就业 社保 教育 医疗 养老 托幼等民生问题 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0] 统筹发展与安全 - 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在发展中固安全 在安全中谋发展 [10][11] -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 破解突出矛盾问题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归根到底要靠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 [11] -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要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11] - 要加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 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1]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经济日报· 2025-10-30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强调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1] - 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两者不可偏废 [1] - 当前经济处于“换挡转轨”关键期,需提升在发展中固安全、安全中谋发展的本领,以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 [1] 重点领域安全部署 -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 [2] - 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以防范化解风险 [2] - 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 [2] 统筹发展的方法论 - 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动态平衡,过度强调安全可能降低效率,忽视安全易产生系统性风险 [2] - 提高统筹成效的关键在于找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降低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点 [2] - 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实需注重精准性、协调性,通盘考虑短期与中长期、局部与全局利益 [2] 风险防范意识 - 强化底线思维,需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 - 需将风险思考得更深入,困难估计得更充分,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2] - 确保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责任无缝衔接、各条战线密切协同 [2] 发展基础与前景 - 中国经济具有基础稳、韧性强、潜能大的优势,有能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3] - 需一以贯之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办好保障高水平安全这一“头等大事” [3] - 统一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 [3]
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十五五"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围绕统筹发 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对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 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团结带领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开新局,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实现"人类历史上非凡的经济转型"的同 时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 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这里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为例,深化对如何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 中谋发展的理解。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2025年全球 安全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中国民众的安全感还是中国的"法律与秩序 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