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体系

搜索文档
印度重回金砖后,反手对美“砍出一刀”,特朗普低估了莫迪的决心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52
当特朗普挥舞着"对等关税"的大棒时,印度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敢于直面挑战的国家之一。这并不是出于 一时激动——美国的算盘声震耳欲聋:一边对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和钢铁加征了高额关税,另一方面却强 势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包括进口转基因玉米和大豆。 其次,在全球贸易战的阴云笼罩下,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盟友在内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向美国屈服, 同时中国的态度尚不明确。令印度感到失望的是,美国在阿富汗等问题上对巴基斯坦的偏向似乎比 对"战略伙伴"印度的重视还要多。当华盛顿展现出"厚此薄彼"的一面时,新德里彻底认清了单方面妥协 的徒劳。 因此,莫迪政府选择打出了一张新的关键牌——重返金砖舞台。就在对美关税进行反击后的不久,莫迪 专机便提前启程,开展一场精心策划的五国巡访。终点是巴西的金砖峰会,这里成为他战略转向的宣言 场所。在关键的中俄领导人缺席的情况下,莫迪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主动推动起"全球南方代言人"的 角色。 印度外长匆匆赶往华盛顿,结果却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到。这种公然的轻视彻底激怒了新德里,点燃了 愤怒的火焰。 面对这种轻蔑,莫迪政府并没有选择沉默和忍耐,而是果断还击,反击力度之大令人震惊。印度以美国 公然违反世 ...
中国能不能买伊朗石油,还用特朗普通知?原来是在暗示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6-30 00:10
美国石油战略调整 - 美国重启石油海外扩张战略 旨在缓解本土页岩油生产商压力[4] - 页岩油盈亏平衡点为一桶60美元 低于50美元将导致油井关停[4] - 美国炼油厂数量断崖式下降 本土炼化能力不足导致库存积压[6] - 页岩油自然衰减率居高不下 迫使行业转向海外市场寻求突破[6] 中国能源需求格局 - 中国对油气资源存在庞大需求 恢复关税战前购买量可缓解美国供应过剩[6] - 中伊能源合作采用人民币结算 冲击石油美元霸权体系[8] - 欧洲减少对海运石油依赖 通过中欧班列加强与中国供应链合作[8] 国际油价波动因素 - "欧佩克+"产量调整及哈萨克斯坦等国超产导致国际油价持续下降[4] - 伊以冲突未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未对中国石油供应造成严重影响[3] - 美国1800万桶石油滞留港口 反映市场份额流失的初步迹象[8] 技术发展对行业影响 - 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进步推动2011年后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6] - 2015-2020年间美国油气公司集中出售非洲亚洲资产 专注本土页岩油开发[6]
"TACO交易"或已过热,全球资金有望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中航证券· 2025-06-09 10:08
市场表现 - 本周市场整体上涨,上证指数涨1.13%、深证成指涨1.42%、沪深300涨0.88%等[5] - 行业风格上成长风格涨2.69%,通信、有色金属、电子分别涨5.27%、3.74%、3.60%,家用电器、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分别跌1.79%、1.06%、0.54%[5] - 市场活跃度上升,日均成交金额12088.54亿元,较上周增加1149.50亿元,A股整体市盈率19.19倍,较上周涨1.27%[5] 市场趋势 - 中美领导人通话交易结束后,市场或将回归基本面,A股热门新消费主线回调,科技板块或成新主线[2][7] - 美国经济或进入下行周期,“TACO交易”过热,美股脱离基本面,后续波动将加大[2][10] - “美元霸权体系”衰落,或打破美元自2008年以来牛市周期,演变成更长周期下行趋势[2][10] 历史复盘 - 第二轮弱美元周期(1985 - 1995年),美元指数自1985年2月高点164.72最大回撤52.53%至1992年9月最低点78.19,黄金、港股等表现强势[13] 行业观点 - 军工行业处于景气大周期,投资逻辑从主题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变,部分优质企业具中长期配置价值[19] 投资建议 - 中美关税战进入“边打边谈”阶段,市场或上调二季度经济预期,后续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哑铃策略占优,科技和红利板块轮动贡献超额收益[20][21]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推行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事件超预期、海外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22]
美国政府将如何主导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债务重整?
海豚投研· 2025-06-02 18:51
美元与美债的关系 - 美元是超主权货币,美债是美国政府的主权债务,美元属于全世界而美债仅属于美国[1] - 美联储独立地位被美国最高法院再次确认,但特朗普政府试图将美元主权化,与美联储存在冲突[2] -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元被美联储"鸠占鹊巢",无法直接控制美元作为主权货币的工具[3] 主权货币政策的本质 - 各国本币国债利率差异大,但通过外汇掉期转换为美元计价后,利率差异消失,除非联邦基金利率为负[7] - 美元计价的中日国债利率在2024年前显著高于十年美债利率,2025年后收敛,中债收敛更明显[9] - 任何国家X的美元计价长期收益率公式为R_X = R + δ_X,其中R为联邦基金利率,δ_X为主权信用风险溢价[9] 美债信用风险与无风险利率 - 市场误将十年美债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实际应计入信用风险溢价δ_U,公式为R_U= R + δ_U[11] - 中国主权信用风险溢价δ_C偶尔低于美国δ_U,显示市场认为中国信用风险更低[12] 货币政策与债务重整 -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幻术"扭曲真实利率,如日本通过零利率掩盖实际成本,美国因美元直接计价无法使用此手段[14] - 美国政府可通过关税战迫使其他主权货币升值,间接操纵美元贬值,实现债务重整[19][21] - 美国政府可影响对偶主权国家的政策利率r,通过调整其国债/汇率账户支付比率来改变美元强弱[23] 美元霸权体系的双央行机制 - 完整美元体系需超主权央行(美联储)和主权央行(如日本央行),后者听命于美国政府[26] -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美国"第二央行",根据美国需求调整日元汇率(如1985年广场协议致日元升值179%)[26][28][29] -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加息+日元升值+中东购债三招解决恶性通胀和债务问题,日本承担代价[29][33] 当前关税战的债务重整逻辑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全球主权货币升值,本质是跨国债务重整,类似1980年代模式[32][34] - 2025年5月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旨在迫使欧元升值以缓解美国债务压力[34] - 若谈判失败,日本可能被迫大幅升值日元,日债收益率将飙升,其他国家收益率上行优于美国自身上行[36][38]
人民币汇率走强背后的“三碗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1:51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汇率突破关键点位 - 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强势突破7.17关口,逼近去年9月的7.01大关 [1] - 美元指数自年初高点下跌9.82%,与人民币走势形成背离 [1] 汇率决定因素 基本面 - 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明显好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和IMF对中国增速预期高于美欧日 [2] - 制度型开放提速和内需潜力挖掘支撑人民币稳定基础 [2] 资金面 - 全球资本自年初大量涌入中国资产,"抄底"行为推动人民币走强 [3] - 美元霸权体系衰落趋势显现,人民币价值重构空间打开 [3] 情绪面 - 全球市场对美元预期受挫,增持黄金、减持美元成为共识 [4] - 人民币避险价值凸显,新兴经济体增持热情高涨 [4] 汇率机制变化 - 美元指数与CFETS人民币指数走势脱离传统规律 [2] - 人民币中间价受五大权重币种影响(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澳元合计占比59.7%) [2] 全球货币体系改革 - 人民币在碳排放期货合约定价和跨国清算系统中角色日益重要 [4] - 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