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经济

搜索文档
江西永丰:花海铺展十里画卷 “花经济”绽放“好钱景”
央视网· 2025-07-21 15:44
央视网消息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河畔,80亩向日葵花海金浪翻滚,沉甸甸的花盘随风摇曳,与 碧水蓝天、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这场夏日限定盛景不仅吸引着四方赏花客, 更以生态"颜值"撬动产业"价值",让昔日荒滩闲置地化作推动发展的"金色引擎"。 目前,永丰县以"十里恩江画卷"为核心,创新"花海景观+特色产业+餐饮民宿"模式,策划"春赏花、夏 避暑、秋采摘、冬康养"全季旅游产品,发展"向日葵+摄影""油菜花+民宿""紫云英+金桔采摘"等融合业 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恩江沿岸综合旅游休闲区接待游客达780万人次,景点销售额约1320万 元。(总台记者 唐嘉伟) 素材源:董凡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 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 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生态蝶变的背后,是当地对生态修复的持续投入。2023年7月,永丰县以恩江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启 动恩江南岸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始终以生态保护为首位,秉持"塑造连续生态景观、打 ...
浙江建德:“莲子之乡”迎来收获季
环球时报· 2025-07-18 16:56
行业概况 -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莲子种植面积达9516亩,年产量748吨,全产业链年产值3亿元 [1] - 全镇从事莲子种植农户共2300多人,形成规模化产业基础 [1] - 联动金华兰溪诸葛镇和衢州龙游横山镇三地共同发展莲子种植,推动区域经济协同 [1] 产品与供应链 - 鲜食莲子通过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网络每日配送超1万盒,覆盖全国市场 [3][5] - 莲蓬采摘后当天完成分拣、包装并发往各地,供应链效率高 [5][7][8][10] - 发布"浙硒莲"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1] 经营模式 - 设立"西湖果莲共富工坊",集中加工莲子并带动村民就业 [3][5] - 以荷为媒发展"荷花经济",结合旅游与农产品销售实现多元化收益 [1] - 鲜食莲子产季为每年6月底至10月初,季节性生产特征明显 [3][5]
壮阔花浪、浪漫荷香……打卡大美中国夏日限定美景
央视网· 2025-07-18 16:34
东湖荷园 - 湖北武汉东湖荷园占地100多亩,包含水域,保存1200多个荷花品种,占全国观赏类荷花品种80%,其中数百个为自行培育新品种[8] - 园区由708个水池和3000多个水缸组成,分散种植1200多种荷花,设有"荷园撷英"区展示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含5株叶盘直径超1.5米王莲[6] - 最佳观赏时间为早上6-9点,花期持续至8月底,包含"东湖夕照"等本地特色品种[4][10] - 作为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园区具备活态荷花基因库功能[8] 昭苏县油菜花田 - 新疆昭苏县40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色花海与天山景观形成独特旅游资源[11] - 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将传统油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7-8月为最佳赏花期,近年重点发展"赏花经济"促进农民增收[16] 黄河壶口瀑布 - 受上游降雨和水库调节影响,壶口瀑布水量大增形成"金流飞瀑"景观,水面宽度从300米骤缩至30米后跌入30米深石槽[17][20] - 7月进入主汛期后瀑布常现彩虹现象,吸引大量游客拍摄观赏[20]
镜观·回响丨擦亮兴边富民的“桃花村”品牌
新华社· 2025-06-30 08:43
乡村旅游发展 - 嘎拉村依托1200多株野生桃树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树龄最长的达600多年[6][7] - 2002年举办首届"桃花节",至2025年已连续举办22届[9] - 2024年平均每户分红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显著壮大[13] 文旅产业升级 - 2025年桃花节期间推出民族服饰旅拍、美食特产、射响箭、骑马观光等体验项目[18] - 探索"赏花+民宿""赏花+文创"复合经营模式[22] - 2025年4月4-6日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同比+20.58%),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37.62%)[22] 区域经济带动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1万元[20] - 拉林铁路成为文旅新动脉,带动自由行游客增长[20] - 2025年嘎拉村和朵当村"桃花节"相关收入达272.8万元,小集市带动增收28万元[23] 生态价值转化 - 通过建设农业综合体、采摘园、油菜花观赏项目延伸产业链[15] - 湿地公园带动周边5个乡镇村民参与旅游服务[20] - 实施常态化生态巡护机制,平衡保护与发展[20]
洋洋大观|从斗南到中亚——云南鲜花绽放哈萨克斯坦
新华社· 2025-06-15 15:54
行业概况 - 斗南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7万常住居民中4万多人从事鲜花相关工作 [1] - 中国现有近22万家种苗花卉企业,年产值5200多亿元,已成为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国 [1] - 2024年中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总额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额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8%) [1] 区域市场表现 - 云南省2024年1-5月出口鲜切花货值4.6亿元(同比增长53.2%),其中向中亚国家出口5930万元(同比增长9.8倍) [1] - 哈萨克斯坦2024年从中国进口750万美元鲜切花和花蕾(同比增长13倍),总量达1100吨,中国成为其第三大鲜花供应国 [1] 交易规模与辐射范围 - 斗南每日交易近千万枝鲜切花,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 [1] - 鲜花在哈萨克斯坦社交场景中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广泛用于表达情感和仪式需求 [1]
大兴区月季文化节启动,家庭园艺生活样板间亮相
新京报· 2025-05-30 12:55
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 - 大兴区举办"月享生活 花开大兴"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至9月,包含花园城市主题造景展示、园艺进家庭活动、京果花园基地推介以及文化节系列活动四大模块 [1] - 活动在永定驿站与高米店街道打造沉浸式家庭园艺示范标杆,展示月季、蝴蝶兰、朱顶红等花卉元素与家居空间的融合,现场设置心形月季造型场景吸引市民拍照打卡 [1] - 园艺师为市民提供专业指导和家庭种植方案,参与家庭园艺推广的市民可获得限量版种子卡 [1] 家庭园艺推广 - 大兴区通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园艺应用样板,将月季与家居空间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场景 [1] - 6月下旬将在高米店街道打造全区首个社区家庭园艺样板间,构建"场景体验—花材补贴—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通过定向供给花卉绿植与园艺工具,开展专业化主题培训课程,引导居民改造"方寸阳台" [2] 产业融合发展 - 大兴区积极探索"月季+文旅""月季+研学"等产业融合模式,培育"赏花经济"新动能 [1] - 依托丰富的月季种质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培育"约定""纳波湾"等月季新品种 [2] - 新品种被广泛应用于花园式街区、城市画廊、花园村庄等城市景观提升,实现"四季有花"的生态效果 [2]
花样业态绽放花样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5-24 15:27
文旅消费业态升级 - 鞍山市通过129场文体旅促消费活动实现客流和收入双增长 涵盖非遗展演 文创市集 汉服巡游等多元化体验 [1] - 千山景区推出"梨花源"休闲市集 "梨想集市"等特色市集 结合非遗手作 文创产品及本地美食提升游客购物体验 [1] - 餐饮行业创新推出"梨花宴"以花入馔 体育赛事如千山越野挑战赛进一步丰富赏花经济业态 [1] 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 鞍山梨花节从单一赏花活动升级为集文化 旅游 体育 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品牌 [2] - 岫玉雕刻精品成为非遗代表作 玉雕梨花结合自然之美 近百家省内非遗工坊携六大特色好物参展 [2] - 鞍山是全国最大君子兰种植基地和三大观赏鱼交易市场之一 孔雀鱼销量占全国70%市场份额 [2]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观赏鱼产业带动10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 形成特色产业并辐射周边农户 [3] - 专业培训提升灵活就业人群素养 如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定期授课辅导 学员参与度极高 [2][3] - 溪流鱼缸等创新产品快速响应市场趋势 体现行业敏锐度 [2] 数字化与全域旅游布局 - 文旅部门计划通过四季主题活动和数字化营销打造全时全域旅游新模式 [3] - "梨花IP"从季节性爆款向全年长红转型 深挖"花样消费"潜力 [3]
北京市政协召开议政会,专家建言扩大城市立体绿量
新京报· 2025-05-22 21:56
冬季增绿与景观打造 - 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降水不足全年5%,落叶期达4-5个月,常绿树种占比仅约20% [2] - 建议提高针叶树比例至30%,推广针阔混交复层配置模式,增加梅花、腊梅等冬季观花、观果、观枝树种 [2] - 利用水系沿岸种植易形成雾凇的树种如绦柳、旱柳,结合人工造雾系统营造雾凇景观 [2] 建筑空间绿化与疗愈功能 - 现代城市人群90%时间在室内,6%在车内,仅4%在室外,建筑空间绿化可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3] - 建议对首都机场、北京站等"七站两场"进行园林式改造,打造"国门""京门"景观 [3] - 在商圈、学校等建筑内嵌入疗愈型花园,栽植疗愈型、芳香型植物,新建建筑需前置疗愈空间设计 [4] 桥区绿化与智慧管理 - 北京拥有400余座立交桥,建议分期分批推动桥区"三化"品质提升,建立三级色谱管控体系 [4] - 新建桥梁需科学规划种植空间,桥下空间应绿尽绿,去除非必要地面硬化 [5] -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建桥区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智慧滴灌等功能 [5] 花卉产业与繁花经济 - 全国花卉消费额年均增速超10%,建议加强种业创新,建设特色花卉种业基地 [6] - 推进智能温室集群和无土垂直种植试点,迭代升级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 [6] - 开发四季赏花专线,建设花园式商圈,融合"园艺+商旅"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6] 城市家具与基础设施美化 - 提取宫墙红、琉璃黄等京式色彩建立数据库,制定《北京城市家具文化设计导则》 [8] - 划分古都风貌区、现代活力区等三大色谱类型,明确主辅色配比 [8] - 推广海绵花箱兼具雨水收集功能,编制街区基础设施绿化彩化技术导则 [9]
京城涌动赏花消费潮
经济日报· 2025-05-17 12:50
城市公园沉浸式升级 - 北京通过科学选择植物品种打造四季城市风貌,形成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景观[2] -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首次引入摇橹船体验,游客可从"花下走"变为"花中游",河道两岸有5000余株盛开的海棠[2] - 公园新增"海棠花语"舞台、粉色胶囊小车、文创摊位等设施,打造有文化、有体验的复合空间[3] - 元大都海棠花溪节期间接待游客52.17万人次,日均5.22万人次,同比上涨20.3%[3] 赏花游市场潜力 -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赏花游正成为国民休闲新刚需,九成以上消费者表现出浓厚兴趣[3] - 赏花游具备较高吸引力和参与度,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增量[3] - 热门花卉及赏花体验已成为居民出游重要吸引物[3] 平谷桃花节创新 - 第27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融合国潮艺术、数字科技、萌宠社交等元素,打造6条主题线路[4] - 主会场桃源逸栈推出桃花主题文创、汉服妆造、天女巡游、萌宠互动等系列活动[4] - 推出"桃树认养+大桃预售"活动,联动民宿、酒店提供人宠共住、赏花套餐等服务[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6] - 居庸关长城打造"花海市集"引入非遗手作、美食摊位等,将"打卡游"变"深度游"[7] - 通州区西集镇发展"樱桃+露营"等文旅产业,赏花游客使旺季时间提前[7] 全年性场景打造 - 北京推出"花开北京"项目整合全市赏花片区,搭配主题展演、园艺科普等活动[8] - 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举办国际花园节、郁金香文化节等多项活动组成文化"全家桶"[8] - 推出家庭园艺嘉年华活动,通过"一米花园""半米阳台"等模式培育家庭消费新趋势[8]
2025年“一展两会”5月23日在京开幕
新京报· 2025-05-15 20:18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国际茶业展将于5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西城举办 包含3场主旨活动、1场特色品牌活动和多场茶文化推广体验活动 [1] - 活动被列为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的2025年"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19项重点活动之一 [3] 展会规模与历史数据 - 北京国际茶业展2012年至今累计参与人数超70万人次 成交项目突破7700个 成交金额累计近63亿元 [3] 参展企业与品牌 - 吸引竹叶青、武夷星等中国茶品牌TOP50强企业参展 [3] - 横州、政和、梧州、五峰等展团以区域品牌为核心展示地域特色 [3] - 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霸王茶姬再度参展 联动洽洽食品、农夫山泉构建"茶+"消费新赛道 [3] - 张一元、吴裕泰等百年老字号将携非遗制茶技艺亮相 [4] 新增展区与特色产品 - 武夷山、建阳、扬州等展区首次亮相 [3] - 市民可品鉴采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林芝雪域高原生态茶 [3] 特色活动安排 - 创新举办"三茶统筹-茶香瓷韵"泉州专场推介及"纪念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创制150周年推介会" [4] - 扬州举办"雅集茶会"重构江南茶文化体验 广西三江县展示侗族歌舞茶文化 贵州解码苗岭茶山原生态风情 [4] - 福安市、苏州市吴中区等地方政府举办专题推介会 [4] 产业合作与发展 - 北京市西城区现有各地茶商1700余家 从业人员近4000人 [5] - 西城区将与泉州市缔结友好区市协议 共促茶产业融合发展 [6] - 两地将在产业创新协同、经贸开放合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加强交流 [6] 高端交流活动 - 西城区举办"茶和天下"中国茶TOP20交流会 邀请TOP20品牌代表、国内外茶产区代表、专家及金融机构参与 [6] 文化融合创新 - 举办"茗香花韵"活动 将茶文化与花卉艺术相结合 融入非遗市集、国潮文创等特色元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