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农业

搜索文档
探寻蜜雪集团供应链密码:构建从田间到门店的竞争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46
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凭借4元冰鲜柠檬水年销超11亿杯的爆款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黑马,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1] - 公司构建了从田间到门店的高效供应链体系,通过自建工厂、产地直采和全球化布局实现"高质平价"战略,支撑4.6万家门店运营[2][6][8] - 供应链优势体现在:121万吨年产能的自建工厂、60%饮品食材自产率、核心食材100%自产、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2][4][7] 自建工厂 - 河南温县大咖国际工厂占地34.2万平方米,年产能121万吨,为4.6万家门店提供糖奶茶咖果粮料等核心原料及包材设备[2] - 通过自研自产体系实现包装材料成本降低49%,从采购成品壶到完全自主生产塑料颗粒[3] - 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模式,减少人工误差和污染,保障产品质量,降低仓储成本[3] -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饮品食材自产率超60%,核心饮品食材自产率100%[4] 产地直采 - 在广西、重庆、安徽等地设立水果车间,专注加工芒果、柠檬、草莓等特色水果[6] - 重庆潼南柠檬基地年消耗11.5万吨柠檬,通过雪王农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式农业"合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6] - 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包括脱毒原种苗培育、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控、无人机监控等,实现标准化种植[7] - 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较行业低20%,成为中国最大柠檬采购商[7] 海外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达4900家,覆盖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及日韩澳等国[8] - 采取本地化采购与集中配送相结合模式,在东南亚4国建立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仓库[8] - 计划建设东南亚多功能供应链中心,利用当地热带水果资源降低成本[8] 经营数据 - 2023年冰鲜柠檬水销量超10亿杯,2024年全球门店超4.6万家[1][2] - 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并称"港股三朵金花"[1] - 海外业务快速扩张,从2018年首家海外店到2024年达4900家[8]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晋升河南新首富,低价策略如何成就百亿身家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21
蜜雪冰城发展历程 - 1997年创始人张红超在大学期间以5毛钱一份的"寒流刨冰"起步创业,瞄准学生群体喝不起瓶装饮料的痛点[2] - 2007年在郑州开设第一家新鲜冰淇淋店,2元一支的软质冰淇淋凭借口碑三个月内拓展至26家加盟店[3] - 2010年获得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采取低加盟费策略(1.2万元),帮助加盟商实现"日销100杯即可回本"的运营模式[5] - 2015年门店数量突破5000家,超过当时COCO都可近一倍[5] - 2025年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21%,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继百胜中国后第二个千亿级餐饮企业[8]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57.2%门店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河南每2500人就拥有一家门店[6] - 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和27个仓库,通过自有冷链实现97%门店12小时配送[6] - 全球集采原材料,年采购柠檬11.5万吨(人均170克),奶粉5.1万吨[6][9] - 直供模式使柠檬采购成本比同行低20%以上,单杯饮品成本比行业平均低30%[5][6] - 加盟商毛利率可达30%,即便销售4元一杯的柠檬水仍保持盈利[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创始人张红超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1][2] - 门店规模达4.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茶饮连锁品牌[1] - 带动全国16.7万农户增收,创造78.5万个就业岗位[8] - 海外市场占比达80%,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9] - 2024年关闭1600家门店,单店日均GMV从4144元微降至4127元[9] 行业比较 - 在茶饮行业持股财富榜中,蜜雪冰城(1179.4亿)仅次于农夫山泉(3624.1亿)和娃哈哈(1250亿)[2] - 远超喜茶(140亿)、霸王茶姬(124.6亿)、茶白道(113.1亿)等同行业竞争者[2] - 与瑞幸咖啡(150.8亿)形成差异化竞争,主打下沉市场而非城市CBD[6][2] 未来战略 - 2025年放缓开店节奏,转向校园、医院等特殊渠道拓展[11] - 在重庆潼南建设15万亩柠檬基地,深化"订单式农业"模式[11] - 面临国际奶价上涨压力(每涨1%增加数百万成本),需平衡低价优势与原材料成本[9] - 品牌升级挑战:需在保持"土味"亲民形象与提升年轻化吸引力之间取得平衡[11]
贵州贵定:从十二时辰观德新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1:07
烤烟产业 -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德新镇2024年种植烤烟44户,合同面积1703亩,产值665万元 [1] - 2025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800亩,烟农增至52户,预计产值712万元,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 [3] - 采用"烟叶+N"特色产业体系,农作物与烤烟轮作,改造高山生态蔬菜园、生态玉米园等 [1] 小黄姜产业 - 贵州高寒小黄姜专业合作社2024年成立,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基地种植300亩,带动农户种植180亩 [3] - 开创"订单式农业"模式,明确种植品种、质量标准、保底收购价格,开发姜茶、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带动农户405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48万元,农民工工资增加收入55.72万元,订单收购预计增加收入100万元 [5] 林下经济 - 德新镇林下经济包括天麻、骨碎补、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亩,每亩产值1.8万元 [5] - 天麻预计产量12万斤,何首乌园村民务工繁忙,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近100万元 [5] - 中药材销往知名公司,每年累计务工人员近10000人次 [5] 刺梨产业 - 德新镇刺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鲜果产量160吨,产值约65万元 [7] - 晓丰村为刺梨种植先行村,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原特色刺梨产业 [7] 黄桃产业 - 德新镇丰收村2021年开垦荒山种植黄桃,总投资67.5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10户共834人 [7] - 2024年鲜果产值13万余元,村民入股合作社实行滚动分红 [7] - 2024年引入水肥一体化建设,计划年投入40万元,2025年计划产出15万斤,用工量最大时每天约30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