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薄利多销
icon
搜索文档
逆势破局!1919推出“酒饮生活”新战略 联合刘仪伟押注餐酒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07-11 18:58
商业模式升级 - 公司发布全新商业模式升级方案,以"明星IP+矩阵化店型+严选加盟"三重引擎全面入局"餐酒融合",打造酒饮生活新生态 [1] - 商业模式从传统B2C/O2O转向F2B2C模式,盈利聚焦"战略品牌",销售模式升级为"即时零售+场景体验"组合形态 [4] - 构建六星级至卫星点矩阵化店型体系,其中六星级和五星级酒饮生活馆融合咖啡、酒馆等模块,试点门店营收利润达未改造门店的3倍 [4][6] 战略转型与行业趋势 - 公司创始人认为酒商靠名酒赚差价的年代结束,"薄利多销"将成为渠道主流趋势,强调通过低价策略扩大销量 [3] - 公司通过20年积累形成品牌、规模、组织和技术四大核心优势,当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2] -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提出"1919解决方案",推动酒饮与餐饮场景深度融合 [1][3] 门店体系与加盟优化 - 六星级酒饮生活馆由公司直接投资并承担风险,三星级至五星级对现有加盟店改造升级,卫星点整合社会烟酒行和餐饮终端 [5][6] - 已完成50余家自营酒饮生活馆调改试点,下半年将进驻全国核心城市并作为区域运营中心 [6] - 重启共管模式提升加盟商质量,预计年底淘汰1500家不符合标准加盟店,终结"粗放连锁时代" [2] 跨界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与著名主持人刘仪伟合作推出"1919美好生活官",推进"酒饮生活"生态战略,计划共建餐酒IP、整合资源 [3] - 已帮助8000家社会烟酒行完成数字化改造,在成都开出30余家"餐+酒"融合门店 [5] - 通过"买酒送餐""超市价玩酒馆"等营销模式验证多业态融合的商业价值 [2][3]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晋升河南新首富,低价策略如何成就百亿身家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21
蜜雪冰城发展历程 - 1997年创始人张红超在大学期间以5毛钱一份的"寒流刨冰"起步创业,瞄准学生群体喝不起瓶装饮料的痛点[2] - 2007年在郑州开设第一家新鲜冰淇淋店,2元一支的软质冰淇淋凭借口碑三个月内拓展至26家加盟店[3] - 2010年获得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采取低加盟费策略(1.2万元),帮助加盟商实现"日销100杯即可回本"的运营模式[5] - 2015年门店数量突破5000家,超过当时COCO都可近一倍[5] - 2025年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21%,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继百胜中国后第二个千亿级餐饮企业[8]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57.2%门店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河南每2500人就拥有一家门店[6] - 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和27个仓库,通过自有冷链实现97%门店12小时配送[6] - 全球集采原材料,年采购柠檬11.5万吨(人均170克),奶粉5.1万吨[6][9] - 直供模式使柠檬采购成本比同行低20%以上,单杯饮品成本比行业平均低30%[5][6] - 加盟商毛利率可达30%,即便销售4元一杯的柠檬水仍保持盈利[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创始人张红超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1][2] - 门店规模达4.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茶饮连锁品牌[1] - 带动全国16.7万农户增收,创造78.5万个就业岗位[8] - 海外市场占比达80%,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9] - 2024年关闭1600家门店,单店日均GMV从4144元微降至4127元[9] 行业比较 - 在茶饮行业持股财富榜中,蜜雪冰城(1179.4亿)仅次于农夫山泉(3624.1亿)和娃哈哈(1250亿)[2] - 远超喜茶(140亿)、霸王茶姬(124.6亿)、茶白道(113.1亿)等同行业竞争者[2] - 与瑞幸咖啡(150.8亿)形成差异化竞争,主打下沉市场而非城市CBD[6][2] 未来战略 - 2025年放缓开店节奏,转向校园、医院等特殊渠道拓展[11] - 在重庆潼南建设15万亩柠檬基地,深化"订单式农业"模式[11] - 面临国际奶价上涨压力(每涨1%增加数百万成本),需平衡低价优势与原材料成本[9] - 品牌升级挑战:需在保持"土味"亲民形象与提升年轻化吸引力之间取得平衡[11]
乐刻私教,卷成“网约车司机”
盐财经· 2025-06-12 17:40
行业变革与商业模式 - 传统健身房私教课均价400-500元/节,威尔士等高端品牌达750元/节,但高价预付费模式因现金流问题频现跑路风险[14] - 乐刻通过"价格力"策略将私教课降至220元/节常态价,叠加优惠后可达177元/节,价格降幅超60%[6][7][14] - 平价模式瞄准传统健身房未覆盖的空白市场,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和健身小白[10][14] 教练收入与工作模式 - 传统健身房教练依赖30%课时提成(如400元/节课提120元),综合月收入约1万元,但需高强度推销[20] - 乐刻教练无底薪和社保,提成比例43%-58%按星级浮动,月收入初期仅4000-5000元,较传统模式腰斩[20][23][37] - 平台算法决定客源分配,教练需积累上课数、好评率等数据指标突围,头部教练月课量可达180节(日6-7节),月入2万+[27][30][34] 平台运营机制 - 采用O2O模式将销售压力转移至平台,教练从"销售导向"转为"服务导向"[15][25] - 私教认证门槛低(3999元6周培训,上架率40%),但缺乏ACE等国际认证含金量[27] - 动态提成机制激励多劳多得,50节课/月可额外获得4%提成奖励[38] 产品矩阵与分层策略 - 基础版乐刻健身(300-400平)主打低价,私教馆FEELINGME采用包月制(北京3090元/月,单节低至103元)[41][44] - 下沉市场子品牌闪电熊猫私教包月价999元,对标中田健身1375元/月但提成仅50元/节[47][49] - 高端线recore无限核子(800-1000平)年费<5000元,瞄准威尔仕流失客群[51] 市场潜力与矛盾 - 中国健身渗透率仅32%,远低于美国235%和欧洲95%,增量空间显著[53] - 薄利多销模式面临教练精力天花板,平台需平衡低价扩张与教练留存[54][56] - 数据资产归属问题突出,教练积累的客户评价等数字资产完全依附平台系统[35]
开业45天就倒下!这类自助餐厅批量收割创业者
搜狐财经· 2025-06-04 02:52
餐饮行业创业现状 - 餐饮行业成为创业热门选择 因门槛低且需求刚性 但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1] - 行业每年涌现新风口品类 如小火锅/拌饭/2元面包/鲜切牛肉自助火锅等 迅速成为消费新宠[3]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造富"案例 如摆摊月入2万/5个月赚40万等 吸引创业者扎堆入局[5] 鲜切牛肉自助火锅业态分析 - 该品类结合潮汕牛肉火锅与自助模式 人均50-80元 精准踩中反预制菜和消费降级趋势[13] - 全国门店快速扩张 部分品牌1年开出130+店 覆盖多省份 成都谭三娘为例[14] - 底层逻辑依赖"薄利多销" 翻台率决定盈利 绿茶餐厅需日翻台4次才能保本[18] 行业泡沫与倒闭潮 - 大量门店快速倒闭 案例包括营业45天关店/3个月亏损60万/未满月闭店等现象普遍[7][16] - 二手设备回收激增 有回收商数月内接收几十家鲜切牛肉自助火锅设备[9] - 2023年火锅赛道关店超30万家 成为餐饮倒闭重灾区[28] 商业模式痛点 - 成本控制与品质矛盾突出 商家压缩成本导致肉质下降 复购率暴跌[19] - 缺乏供应链支撑 低价策略不可持续 与蜜雪冰城等成熟品牌形成对比[23] - 消费者转向"质价比"需求 单纯低价无法满足市场 需兼顾品质与价格[22]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专业化程度提升 需精细化管理+持续创新 短期流量难以维持长期经营[24] - 差异化竞争成生存关键 品牌需在产品/服务/供应链构建核心竞争力[31] - 市场进入微利时代 行业洗牌加速 新入局者失败率超90%[26][27]
零食界的“蜜雪冰城”,不能只做“薄利生意”
新消费智库· 2025-05-28 20:31
核心观点 - 鸣鸣很忙通过合并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形成行业巨无霸,2024年门店零售额达555亿元,营收393亿元,门店数突破14394家,新开加盟店8083家[3][4] - 公司采用"薄利多销"模式,平均售价比线下超市便宜25%,但毛利率仅7.5%-7.6%,净利率2.1%,面临盈利困局[6][12] - 行业竞争激烈,前五大连锁零售商仅占4.2%市场份额,公司通过快速扩张保持规模优势,但加盟商利润承压[16][17][8] - 公司尝试转型"3.0省钱超市"模式,拓展非零食品类,并计划推出30款自有品牌以提升毛利率[19][14] 公司发展历程 - 由零食很忙(2017年创立)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创立)于2023年合并而成,合并前分别拥有4000家和2500家门店[5] - 合并后获超10亿元融资,2022-2024年新开加盟店分别为1089家、4715家和8083家,期末门店数达14379家[4][7][8] - 商业模式99%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商品,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是商超平均的2倍[9][6]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休闲零食市场规模1365.1亿元,同比增长8.6%,但行业高度分散,前五大市占率仅4.2%[16][17] - 主要竞争对手万辰集团2024年底门店14196家,公司以14394家门店保持行业第一[8] - 行业陷入价格战,矿泉水低于1元、饼干0.5元等低价策略普遍,合并前双方曾在县城开展促销战[17]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蜜雪冰城式加盟模式,通过规模效应获取供应链议价权,直接向厂商采购减少中间层[6][9] - 但毛利率(7.5%)远低于蜜雪冰城(32.5%),因缺乏全产业链控制能力,且需维持低价心智[12][14] - 销售成本占收入超90%,主要支出为食品饮料采购,计划通过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13][14] 战略转型方向 - 推出"3.0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烘焙鲜食等品类,尝试"超级·零食很忙"等新店态[19][20] - 面临非标品损耗率提升、供应链复杂度增加等挑战,需平衡品类扩张与运营效率[24] - 拟投入IPO募集资金用于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强化重资产模式[14]
鸣鸣很忙万店深耕下沉市场,薄利多销模式践行民生普惠
搜狐财经· 2025-05-21 20:39
公司概况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核心经营理念为"薄利多销+价值回归"[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门店超1.4万家,其中58%位于县城和乡镇,覆盖66%的县城[1] - 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低25%,实现消费普惠[1] 商业模式 - 2022-2024年净利润率稳定在2.3%,采用直连厂商采购模式,25%SKU为厂家合作定制[3] - 40%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仓储物流成本仅占营收1.5%-1.7%[3] - 单店SKU达1800个(普通商超两倍),99.5%收入来自商品销售而非加盟费[7] 供应链优势 - 拥有36个仓库和300公里仓储辐射圈,24小时物流体系支撑高效配送[3] - 通过小包装策略降低尝新门槛(如3.5元薯片、5元卤味),定制化产品占比25%[5] 下沉市场战略 - 重点布局县域经济,门店形象标准化打破传统零售"价格壁垒"[5] - 招股书显示60%募资将用于供应链升级和县域门店网络优化[9] 财务表现 - 2024年GMV达555亿元,交易单数超16亿,毛利率7.5%-7.6%[9] - 净利润率从1.7%提升至2.1%,验证"薄利多销"可持续性[9] 加盟体系 - 采用"总部让利,加盟商增效"机制,配备智能选品系统和月度督导体系[7] - 加盟商案例显示单店成功后快速复制(武汉加盟商3年开3店)[7]
零食界“蜜雪冰城”冲击上市 鸣鸣很忙不能只靠“薄利”
北京商报· 2025-05-18 22:18
公司概况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合并后仍保持双品牌策略但经营管理已深度融合 [3] - 2024年门店数量达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3] - 2024年共开出8083家门店,平均每天新开约22家门店 [3] - 2024年GMV达555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7.5%、7.5%、7.6%,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2.1% [4] - 2024年净利润为9.13亿元,主要来自门店扩张及收购事项 [4] - 超过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5] - 仓储及物流成本逐年递增,全国拥有36个仓库(25个自营+11个第三方) [5] 商业模式与挑战 - 主要依赖商品差价盈利,与供应商议价空间是关键 [5] - 需平衡加盟商利益,在商品价格、供货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压缩利润空间 [5] - 规模扩张带来成本递增,与低价模式下的利润挤压形成剪刀差 [1]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赵一鸣零食约1100条,零食很忙约600条) [8] 行业趋势与转型 - 国内休闲零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2.9万亿元增至2024年3.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5% [10] - 预计2029年行业规模达4.9万亿元,2024-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5.8% [10] - 行业从单一零食向综合性零售超市转变,公司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等品类 [7] - 转型带来供应链管理复杂性提升、非标品损耗率增加等运营难题 [7][8] 未来发展 - IPO募资将用于供应链能力提升、门店网络升级、品牌建设、科技能力提升等 [10] - 需从"价格敏感客群"向"长期价值用户"转化,聚焦供应链效率与消费者心智 [11] - 行业同质化严重,依赖价格战吸引客源,压缩利润且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1]
外卖大战热闹,拼好饭用户为何“无动于衷”?
36氪· 2025-05-14 20:13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大平台陷入外卖"三国杀"竞争态势,通过优惠活动争夺用户[1][2] - 美团拼好饭栏目成为用户新选择,提供难以置信的低价套餐吸引消费者[2] - 拼好饭已吸引超过5000家餐饮品牌入驻,覆盖茶咖、中式简餐、西餐等品类[1][23] 拼好饭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批量下单模式,商家聚焦少量餐品品类实现规模化效应[9][11] - 通过集中采购食材、统一配送降低中间环节成本[9] - 典型案例:齐品达品牌在拼好饭推出10元套餐,毛利润仍达40%以上,单店月净利润增长1万元[23] 价格优势数据对比 - 华莱士双主食套餐:拼好饭17.2元 vs 饿了么24.9元,便宜30.9%[2] - 沪上阿姨奶茶:拼好饭10.1元 vs 其他平台16元,便宜36.9%[4] - 如意馄饨面:拼好饭14.2元 vs 三大平台22.9元,便宜38%[6] 品质保障措施 - 平台定期抽检商家并淘汰不合格者,开展食品安全培训[16][17] - 上线"品质堂食"标签,鼓励商家展示后厨环境实现"明厨亮灶"[24] - 连锁品牌如齐品达通过拼好饭实现品牌推广,月销量最高门店达9000多单[23] 用户行为变化 - 年轻用户形成"要链接"分享低价套餐的消费习惯[1] - 用户恩格尔系数下降,伙食质量提升的同时支出减少[7] - 消费者对17元双主食套餐、10元奶茶等低价高性价比产品接受度高[1][2] 平台创新举措 - 上线"爆品一口价"专区,引入古茗、茶百道、华莱士等知名品牌[18] - 通过规模化订单帮助商家降低30%以上成本[9][10] - 采用工厂流水线式运营模式提升效率,单品类销量可达9000+单/月[11][23]
国民零食龙头:鸣鸣很忙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5-03 14:09
公司概况 - 中国最大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主板挂牌上市 [1]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于2023年合并而来 合并后迅速完成资源整合 [2] - 以高质价比和下沉市场为标签 拥有超1 4万家门店 393亿元年营收和555亿元GMV [1] 市场布局 - 覆盖全国28个省份 超66%门店布局县域及乡镇市场 [2]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达14394家 日均新开门店21家 [2] - 会员数突破1 2亿 年复购率高达75% [2] 商业模式 - 加盟商模式强力支撑扩张 超7000家加盟商贡献99 5%收入 [2] - 毛利率控制在7 5% 远低于行业平均20 35% [5] - 2024年交易单数超16亿 单店日均销售额达1 05万元 [5] 运营效率 - 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 实现让利式增长 [5] - 36个区域仓库和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 6天 [5] - 自主研发智能中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8] 产品策略 - SKU超2000个 涵盖传统糕点 网红零食 健康轻食等多元品类 [8] - 通过多感官门店设计和互动活动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与转化率 [8] - 计划推出3 0店型 新增日化 潮玩等品类 探索折扣店模式 [10] 行业竞争 - 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等竞争对手加速扩张 行业价格战持续升级 [10] - 消费者对健康化 个性化产品需求增长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0] - 行业或迎来整合潮 缺乏供应链和资金实力的中小品牌可能被淘汰 [11] 资本战略 - IPO募资将用于门店拓展 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建设 [10] - 2 1%的净利润率引发对可持续性的讨论 [11] - 上市被视为行业分水岭 资本化加速行业洗牌 [11]
蜜雪冰城的学徒:393亿营收、1.4万+门店的薄利生意
36氪· 2025-05-01 21:47
公司概况 - 公司由零食很忙(2017年创立于长沙)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创立于宜春)合并而成,合并后门店总数达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县级城市[5][6] - 2024年门店销售额555亿元,营收393亿元,毛利30亿元,净利润9亿元,毛利率仅7.6%[8][9] - 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11] 商业模式 - 采用薄利多销策略,产品价格比线下超市同类便宜25%,目标客群为占70-80%的大众消费者[11] - 通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如无账期结算吸引供应商让利[12],优化包装节省成本(如牛皮纸箱单个节省2-3元)[13] - 3380个SKU中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采用散装称重形式,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商超的2倍)[16] 市场定位与扩张 - 58%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达9921家(总数14394家),覆盖1224个县(覆盖率66%)[13] - 下沉市场GMV达2.3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高于高线市场2.5个百分点)[14] - 2024年加盟商7241人,平均每家加盟商开设1.99家店,最大加盟商销售额占比仅1%[22] 竞争与行业格局 - 行业第二名万辰集团(好想来品牌)门店14196家,2024年营收318亿元[22] - 行业竞争加剧,参考奶茶行业密度,未来可能出现单条街多家门店共存局面[23] - 推出"省钱超市"模式,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等品类,探索多元化增长[23] 资本运作 - 合并前零食很忙获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等投资,赵一鸣零食获黑蚁资本与良品铺子投资[17] - 合并后2023-2024年完成B轮融资,引入好想你、盐津铺子等产业资本[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