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鲜柠檬水
icon
搜索文档
价格暴涨80%,一天一个价的柠檬咋成了水果刺客?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7 16:33
柠檬价格暴涨现象 - 7月全国柠檬批发均价同比暴涨80.67%达到14.08元/公斤 四川安岳黄柠檬产地供货价从去年3-4元/斤飙升至8-10元/斤 创近三年最高涨幅 [3] - 柠檬是茶饮品牌新品中使用最多的水果 夏季柠檬水产品备受热捧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2023年前三季度出杯量达9.13亿杯 2024年同期增至11亿杯 [3][4] - 价格暴涨导致茶饮终端成本飙升 加盟商透露柠檬水产品基本无利可图 [5] 涨价原因分析 - 供需失衡是主因 四川安岳占全国70%柠檬供应 去年干旱导致挂果率下降40% 今年花期倒春寒使春花果产量减少52% [8][11] - 全球主要产区均减产 土耳其因霜冻暂停出口 南非阿根廷遭遇强风暴雨 国际采购需求转向中国 安岳1-5月自营出口额同比增长22.3% [13][14] - 柠檬销售周期长(10月至次年9月) 当前市场依赖去年库存 保有量低于前年推高价格 [9][10][12] 行业影响分析 - 预计2025年中国柠檬行业市场规模达580亿元 较2024年增加70亿元 增速13.7% 由鲜食、饮料原料和深加工三部分组成 [15] - 头部茶饮企业受影响较小 因有大量备货和自有基地 蜜雪冰城2023年采购价低于市场均价20%以上 [16] - 中小品牌和自主品牌受冲击较大 面临成本压力 [17] 未来价格走势 - 今年价格难回落 夏季持续极端高温影响夏花果产量 下半年新上市柠檬将保持高价 可能延续至明年 [18][19] - 替代品种(青柠檬、香水柠檬)可能缓解部分消费端压力 [20]
比荔枝还贵 柠檬身价翻倍
长沙晚报· 2025-08-05 10:44
柠檬价格暴涨 - 全国柠檬平均批发价达每公斤14.11元 较去年同期7.96元上涨77% [1] - 零售端柠檬单价从3.5元/个涨至5元/个 部分精品超市售价达每公斤30元 [2] - 盒马鲜生柠檬从会员免费赠品变为高价商品 5月起价格快速攀升 [2] 饮品行业应对策略 -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年销量11亿杯 长沙门店暂未涨价但北京上海已提价至5元 [3][4] - 瑞幸咖啡坚持使用安岳黄柠檬 霸王别姬改用价格较低的香水柠檬 [4] - 沪上阿姨等品牌部分门店下架黄柠檬产品 改用其他未减产品种 [4] 供应链短缺原因 - 四川安岳占全国柠檬产量70% 2024年遭遇50天极端高温导致减产 [5][6] - 2025年全球柠檬预计减产6% 土耳其阿根廷因花期天气不利产量下降 [6] - 当前市场供应依赖2024年库存 供需失衡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6]
外卖创新成国内餐饮增长新亮点
美团拼好饭业务发展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其中拼好饭日订单量已超3500万单 [1] - 蜜雪冰城、塔斯汀、华莱士、正新鸡排增速位居前列 [1] - 肯德基单款"全鸡套餐"通过美团"神抢手"半日即售出约百万单 [1] C2M模式创新 - 拼好饭借鉴电商零售行业的"C2M模式",提前聚集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反向优化供应链 [1] - 聚焦爆款产品,增强备货和议价能力,简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 [1] - 汉堡王、老乡鸡、南城香、魏家凉皮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入驻拼好饭平台 [2] 商家运营效率提升 - 南城香四款产品日销近万单,麻婆豆腐成为热销产品 [2] - 蜜雪冰城在拼好饭上线十几款产品,订单量保持快速增长 [4] - 90%入驻拼好饭的商家实现销量提升30%以上,成本平均降幅达20%以上 [5] 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 - 品牌通过规模化采购节省成本,用于采购更好原材料或让利于顾客 [3] - 蜜雪冰城为柠檬水建立种植基地,根据订单数据提升运营效率 [4] - 拼好饭帮助商家分摊人工、房租成本,摊薄食材采购成本 [3] 增量市场拓展 - 拼好饭核心用户与原有外卖用户仅两三成重合,带来增量下沉渠道用户 [5] - 满足"单杯起送"等核心消费场景需求,激活新消费增量 [5] - 国际快餐品牌积极布局拼好饭等新模式满足新消费增量 [1] 品质管理与食品安全 - 拼好饭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并公示,定期抽检淘汰不合格商家 [6] - 鼓励商家"明厨亮灶",上线"食安日记"展示后厨实况 [6] - 商家表示拼好饭产品与堂食品质、分量、包装无差异 [6] 品牌长期规划 - 汉堡王计划针对拼好饭渠道打造"C2M模式"专供餐品体系 [7] - 蜜雪冰城要求所有门店在拼好饭渠道采取统一管理标准 [7] - 花小小表示拼好饭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订单量 [7]
中金:解码新消费
中金点睛· 2025-07-14 07:50
新消费核心观点 - 新消费是消费升级趋势的深化演进,更是大消费行业的经营理念升级,围绕目标客群的多元诉求,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创新点,持续推出契合市场需求演变的产品与服务 [4] - 新消费的"新"主要体现在品类新、场景新、稀缺性和热门性四个方面 [5] - 消费者喜爱度及其变化是衡量新消费公司投资价值的首要标准,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是从需求端能吸引和打动消费者的创新突破点 [6] - 新消费品类面临快速迭代与焕新,不能从"网红"到"长红"的原因包括竞争加剧、质价比失衡、差异化不足等 [6] - 供给端企业应通过强化创新、优化渠道、增加品类露出等努力保持消费者喜爱度,实现持续增长 [7] 广阔消费市场与新消费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平稳增长,2000-2019年复合增速为13.2%,2019-2024年为3.6%,逐步从增量市场过渡至存量市场 [9] -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仅39.1%,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 - 房价收入比逐步改善,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企稳回升,居民储蓄有望进一步释放 [12] - 中国消费市场需求特征复杂多元,Z世代、Alpha世代、下沉市场、城市中青年、新老年人等都是典型的新型客群 [17] Z世代与Alpha世代消费特征 - Z世代和Alpha世代人口分别约有2.6亿和2.2亿,合计约占2024年总人口的35% [20] - 消费理念表现为关注内心需求,乐于享受生活,重视体验;更加关注产品品质和功能性;受社交媒体影响大,易被种草,勇于尝新 [21] - 2024年双十一年轻人"快乐消费"占比显著 [23]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 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比约64%,2024年对消费前景乐观的受访者占比达89%和88%,高于一线和二线城市 [23] - 下沉市场孕育万店连锁,过去长期优质供给缺位,企业进入可快速填补市场、占据消费者认知 [23] 银发群体消费特征 - 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2.2亿,占比约15.6%,自评经济状况非常宽裕和比较宽裕的合计占比达22.2% [24] - 70.1%的老年人拥有产权属于自己或配偶的住房,对住房满意度达71.8% [24] - 少子化、家庭小型化背景下催化创新智能家居、宠物经济的发展,催生各类老年旅游新场景 [24] 城市中青年消费分级 - 城市中青年消费决策愈发倾向于"消费分级",在必需品上更谨慎,在解压性精神和体验类消费上有更多需求 [27] - 18-49岁中青年更多前往折扣店/低价商品店购物获取最优性价比 [27] - 2024年新中产预期消费升级的品类占比最高的是旅游出行(38.6%)和兴趣培训(37.1%) [27] 基础设施与知识产权保护 - 移动互联网、物流网络、供应链水平、5G、AI、移动支付等基础设施完善助力新消费发展 [32]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有助于激发更多新消费相关优秀创作者的积极性 [32] 线上流量经济 - 新媒体矩阵重构消费认知,流量经济催化热门品牌和产品的诞生 [34] - 直播电商模式降低认知门槛,通过"场景化种草+即时互动"模式大幅降低新品科普成本 [34] 线下优质商圈 - 消费者愈发看重"消费体验",线下商圈和门店具备更强互动属性 [37] - 2024年中国Top 50商场销售额占比达58%,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 [37] 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 - 实用价值是基础,包括质价比、科技含量与功能性、健康养生等 [49][51][52] - 情绪价值是加分项,包括国货偏爱、陪伴、社交、认同、宠溺感、高级感等 [54][56][62][64] - 消费者购物动机中"犒劳自己/愉悦心情"占比约42%,较2021年提升9个百分点 [46] 新消费迭代原因 - 气泡水行业市场份额下降因未跟上消费趋势变化、质价比失衡、竞争格局恶化 [66] - 现制茶饮品牌更迭快因初期较高定价、复杂门店经营难度导致受众有限 [66] - 运动户外品牌更替因产品创新迟滞使消费者出现倦怠 [67] - 宠物经济行业洗牌因未能把握渠道转型、结构变化和高端化趋势 [67] 流量舆论与二手市场 - 潮玩品类具备"社交货币"属性,隐含二手价格炒作机会 [68] - Labubu搪胶毛绒玩偶二手平台存在显著溢价 [69] - 应对二手价格炒作需健康货盘管理、线下门店运营、线上技术防控等措施 [71][72][73] 供给端增长策略 - 咖啡茶饮行业通过产品店型模式创新驱动增长,瑞幸生椰拿铁上市4年累计销量突破12亿杯 [76] - 运动户外行业推进DTC运营网络模式,上海始祖鸟博物馆门店年销售额超亿元 [78] - 茶饮、咖啡、餐饮品牌迈入万店经营时代,提升品类露出 [85] - 黄金珠宝行业老铺黄金填补"高端定位+黄金品类"空白市场 [88] - 宠物行业打造多品牌多系列矩阵满足多样化需求 [90] - IP潮玩行业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收入同增375%至50.7亿元 [91]
“茶饮顶流”,变了?
36氪· 2025-07-09 07:38
柠檬价格暴涨 - 全国柠檬批发价格从2024年7月的7.76元/公斤上涨至2025年7月的14.08元/公斤,同比涨幅超过80% [1] - 黄柠檬价格涨幅尤为显著,尤力克柠檬产地价格达5.83元/斤,安岳县柠檬产地供货价8元/斤,较去年同期翻倍 [3] - 蜜雪冰城加盟店反映柠檬采购价从去年3元/斤涨至接近10元/斤 [9] 茶饮品牌柠檬使用情况 - 蜜雪冰城2023年柠檬采购量达11.5万吨,主要使用黄柠檬制作冰鲜柠檬水,年销量超10亿杯 [9] - 瑞幸从使用香水柠檬果汁改为添加安岳黄柠檬果汁并直接放入果粒 [7] - 奈雪、沪上阿姨、coco都可等品牌近期减少或停止使用黄柠檬产品 [11][13] - 现制柠檬茶品牌如LINLEE林里和柠季主要使用香水柠檬,部分品牌规定必须使用香水柠檬 [17] 香水柠檬崛起原因 - 黄柠檬价格上涨促使茶饮品牌转向价格相对平稳的香水柠檬 [24] - 香水柠檬香气浓郁,适合为茶饮提香,近一年强调香气的饮品销量增长75% [25] - 手捣柠檬茶兴起,与香水柠檬特性更适配,2021年柠檬茶专营店数量增长103.3% [27] - 喜茶、奈雪等品牌推出以香水柠檬为主的柠檬茶产品 [28] 供需失衡原因 - 全球柠檬供应缺口扩大,土耳其、西班牙等产区受影响 [21] - 中国黄柠檬主产区四川安岳2024年受干旱影响产量下滑,占全国产量70%以上 [21] - 国外市场需求增加,安岳柠檬1-5月自营出口同比增长22.3% [23] - 国内柠檬饮品数量和销量迅速增长 [23]
探寻蜜雪集团供应链密码:构建从田间到门店的竞争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46
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凭借4元冰鲜柠檬水年销超11亿杯的爆款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黑马,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1] - 公司构建了从田间到门店的高效供应链体系,通过自建工厂、产地直采和全球化布局实现"高质平价"战略,支撑4.6万家门店运营[2][6][8] - 供应链优势体现在:121万吨年产能的自建工厂、60%饮品食材自产率、核心食材100%自产、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2][4][7] 自建工厂 - 河南温县大咖国际工厂占地34.2万平方米,年产能121万吨,为4.6万家门店提供糖奶茶咖果粮料等核心原料及包材设备[2] - 通过自研自产体系实现包装材料成本降低49%,从采购成品壶到完全自主生产塑料颗粒[3] - 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模式,减少人工误差和污染,保障产品质量,降低仓储成本[3] -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饮品食材自产率超60%,核心饮品食材自产率100%[4] 产地直采 - 在广西、重庆、安徽等地设立水果车间,专注加工芒果、柠檬、草莓等特色水果[6] - 重庆潼南柠檬基地年消耗11.5万吨柠檬,通过雪王农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式农业"合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6] - 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包括脱毒原种苗培育、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控、无人机监控等,实现标准化种植[7] - 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较行业低20%,成为中国最大柠檬采购商[7] 海外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达4900家,覆盖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及日韩澳等国[8] - 采取本地化采购与集中配送相结合模式,在东南亚4国建立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仓库[8] - 计划建设东南亚多功能供应链中心,利用当地热带水果资源降低成本[8] 经营数据 - 2023年冰鲜柠檬水销量超10亿杯,2024年全球门店超4.6万家[1][2] - 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并称"港股三朵金花"[1] - 海外业务快速扩张,从2018年首家海外店到2024年达4900家[8]
外卖大战白热化,有骑手日送超百单赚了1700多元
齐鲁晚报· 2025-07-06 20:03
平台补贴活动 - 美团和阿里发放大量外卖红包券 包括"满25减24""满15减15""满22减18"等无门槛券 [3] - 淘宝闪购推出"满18减18"新人专享红包 美团联合奶茶品牌推出"0元喝奶茶"活动 [3] - 平台补贴叠加商家活动导致订单激增 美团APP一度因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而瘫痪 [3] 订单增长情况 - 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 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 [6] - 奶茶店单量达平时两倍多 蜜雪冰城朝山街店从日均200单增至500单 [5] - 沪上阿姨世贸店单日制作近3000杯饮品 远超平时水平 [5] - 银座购物广场线上提货处接近1000单 工作人员持续忙碌至晚间9点 [3] 外卖配送情况 - 外卖员单日收入显著提升 从平日200-300元增至1000元以上 [8] - 配送费翻倍 单笔配送补贴从4-5元增至12-13元 [8] - 有外卖员创下日送127单记录 单日净赚1700元 [8] 商家经营状况 - 部分商家因订单激增被迫下线商品 蜜雪冰城山师店下线冰鲜柠檬水 [9] - 沪上阿姨部分门店因亏损关闭 单品下线 每单亏损2-3元 [9] - 商家营业额表面增长但实际利润微薄 沪上阿姨世贸店3000单仅盈利不足1元/杯 [9] 消费者体验 - 消费者享受大幅优惠 如51.1元套餐实付1.1元 [10] - 订单激增导致配送延迟 有消费者等待4小时未收到餐品 [11] - 平台系统崩溃导致优惠券失效 客服处理需排队 [11]
蜜雪出天山!落子哈萨克斯坦是好方向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21:46
市场拓展策略 - 公司在中亚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设首家门店 标志着其首次进入中亚市场 [1] - 采用高性价比定价策略 冰淇淋售价200坚戈(约2 8元人民币) 珍珠奶茶900坚戈 显著低于当地同类产品2000坚戈的均价 [1][5] - 首店选址在阿拉木图市Forum商场5楼 以醒目红色招牌吸引客流 [4] 初期运营表现 - 开业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首月营业额达43万元 超出预期目标一倍 [5] - 本地顾客占比达70%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为核心客群 [1] - 冰鲜柠檬水为爆款单品 水果茶和大圣代紧随其后 [1] - 饭点时段持续排长队 社交媒体显示消费者热情高涨 [1][4]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反馈 - 通过TikTok网红探店 Facebook广告等本地化营销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7] - 雪王形象和主题曲在哈萨克斯坦年轻人中已有一定知名度 [7] - 中国留学生和务工人员通过微信社群 留学生论坛等渠道获知开业信息 形成首批忠实客户 [7] - 社交媒体话题"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在小红书浏览量突破9万次 TikTok相关视频总点赞量超49万 最高单条视频阅读量近164万 [8] 产品与价格优势 - 产品价格普遍比本地品牌低20%-30% 如冰淇淋价格仅为本地同类产品的1/3 [7] - 价目表显示最高单价产品港式杨枝甘露仅售1000坚戈 形成显著价格竞争力 [5] - 消费者反馈口味与国内标准一致 茶底和配料还原度高 增强复购意愿 [7] 市场挑战 - 需应对文化差异 消费习惯变化和供应链管理等长期运营挑战 [3] - 当前热度依赖开业效应 持续吸引力仍需观察 [3]
胖东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背后 新消费的“河南现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3:09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等河南新消费企业通过"高质平价"战略和深耕供应链,成功抓住平替消费时代红利,创始人具有"诚信为本、义利并举"的豫商文化基因 [3][5][6][7][9][10] - 这些企业精准捕捉Z世代追求性价比和精神共鸣的消费特征,如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年销10亿杯,泡泡玛特通过盲盒模式提供情感寄托 [5][6] - 河南企业的成功源于"向内死磕效率,向下扎根市场"的生存哲学,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势,如蜜雪冰城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 [7][8] - 这些企业的产业链下沉带动乡村发展和就业,如蜜雪冰城带动四川、广西等地农产品种植,胖东来创造大量物流就业岗位 [8][9] - 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在欧美销量同比暴涨8倍和5倍,蜜雪冰城已在12个国家开设超5000家门店 [10][11] 创始人财富与行业地位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 [3]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曾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成为河南首富 [3] 消费趋势分析 - 2018-2022年20-30岁人口贡献44%消费增速降幅,该群体注重性价比和精神共鸣 [5] - 潮玩行业呈现"口红效应",消费者倾向小额即时情绪满足的消费 [5] - 胖东来80%商品采用直采模式,419元羽绒服毛利润仅23.31% [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蜜雪冰城自建种植基地、五大生产基地和数字化物流体系,实现原料成本低于行业 [7]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6万家带来规模效益 [7] - 胖东来中央厨房和物流节点分布在多地,创造大量就业 [8] 海外扩张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4月在美国销量同比涨8倍,欧洲涨5倍 [10] - 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首店首月营业额超43万元,较预期翻倍 [11] - 蜜雪冰城已在海外12个国家开设超5000家门店,成为东南亚市场第一品牌 [11]
“柠檬热”冷思考:品牌密集入场,供应链比拼刚开始
财联社· 2025-06-30 17:47
柠檬价格上涨现象 - 柠檬批发价格从4月的9.94元/公斤增至6月的12.96元/公斤,涨幅约30% [1] - 媒体报道中存在"涨五倍"等夸张说法,实际涨幅相对温和 [1] - 夏季饮品消费旺季带动柠檬需求上升,引发消费者对饮品涨价的担忧 [2] 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 供应端:国内主产地四川安岳产量下滑,全球预计2025年减产6% [3] - 需求端:茶饮品牌密集推出"柠x"新品,咖啡赛道增加柠檬使用,瓶装饮料也兴起"柠檬+"风潮 [5] - 供需两端变化叠加饮品旺季备货需求,加剧原料缺口 [5] 对饮品行业的影响 - 单一原料成本上涨对现制饮品综合成本影响有限 [2] - 头部企业如蜜雪冰城通过规模优势获得20%以上的采购价格优势 [7] - 多数品牌产品线丰富,柠檬原料涨价对门店综合毛利影响较小 [7] 行业应对措施 - 头部企业依靠前期备货和国际采购缓解涨价压力 [7] - 蜜雪冰城2023年采购柠檬约11.5万吨,大部分来自合作种植基地 [10] - 企业通过保底价收购和技术扶持参与产业链建设 [10] 柠檬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安岳柠檬种植占全国70%,2023年产业总产值超154亿元 [10] - 蜜雪冰城2024年前三季度售出11亿杯柠檬水,占现制柠檬水市场80%份额 [10]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1.16万亿元 [10] 未来展望 - 9月新产季来临后产量将补充,价格有望企稳 [8] - 行业需要更多长期主义者参与产业链建设 [11] -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解决产能与需求增长的落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