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幸运咖
icon
搜索文档
探寻蜜雪集团供应链密码:构建从田间到门店的竞争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46
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凭借4元冰鲜柠檬水年销超11亿杯的爆款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黑马,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1] - 公司构建了从田间到门店的高效供应链体系,通过自建工厂、产地直采和全球化布局实现"高质平价"战略,支撑4.6万家门店运营[2][6][8] - 供应链优势体现在:121万吨年产能的自建工厂、60%饮品食材自产率、核心食材100%自产、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2][4][7] 自建工厂 - 河南温县大咖国际工厂占地34.2万平方米,年产能121万吨,为4.6万家门店提供糖奶茶咖果粮料等核心原料及包材设备[2] - 通过自研自产体系实现包装材料成本降低49%,从采购成品壶到完全自主生产塑料颗粒[3] - 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模式,减少人工误差和污染,保障产品质量,降低仓储成本[3] -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饮品食材自产率超60%,核心饮品食材自产率100%[4] 产地直采 - 在广西、重庆、安徽等地设立水果车间,专注加工芒果、柠檬、草莓等特色水果[6] - 重庆潼南柠檬基地年消耗11.5万吨柠檬,通过雪王农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式农业"合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6] - 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包括脱毒原种苗培育、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控、无人机监控等,实现标准化种植[7] - 同品质柠檬采购成本较行业低20%,成为中国最大柠檬采购商[7] 海外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达4900家,覆盖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及日韩澳等国[8] - 采取本地化采购与集中配送相结合模式,在东南亚4国建立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仓库[8] - 计划建设东南亚多功能供应链中心,利用当地热带水果资源降低成本[8] 经营数据 - 2023年冰鲜柠檬水销量超10亿杯,2024年全球门店超4.6万家[1][2] - 港股上市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并称"港股三朵金花"[1] - 海外业务快速扩张,从2018年首家海外店到2024年达4900家[8]
新消费涨不动了?美银下调蜜雪冰城评级至“跑输大市”,称“股价已大幅领先于基本面”
华尔街见闻· 2025-06-05 17:23
股价表现与评级调整 - 蜜雪冰城股价在6月5日下跌7.8%,老铺黄金跌超9%,泡泡玛特同步下跌 [2] - 美银将蜜雪冰城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市",目标价从400港元上调至465港元,隐含18%下跌空间 [2][5] - 当前股价568港元较目标价存在估值修正压力,美银认为股价已大幅领先基本面 [2][5] 估值水平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IPO以来累计上涨204%,远超MSCI中国指数1%的涨幅 [5] - 当前估值达2025/26年预期市盈率40倍/33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美银目标价基于25倍2026年市盈率,较同行平均水平低10%,反映增长放缓预期 [5] 财务数据与盈利预测 - 2023-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1.37亿、44.37亿、53.30亿、65.00亿元人民币 [6] - 2025-2027年EPS复合增长率约19%,2025年EPS预测上调3%至14.16元人民币 [7][11] - 2025年毛利率预计下降2个百分点至30.5%,主因供应链收益转让及原材料成本上涨 [8] 业务风险与增长瓶颈 - 海外业务占GMV仅6%,2024年单店GMV同比下降30%,面临运营与竞争压力 [8] - 咖啡品牌幸运咖贡献不足5%GMV,同样受制于激烈市场竞争 [8] - 当前市值2140亿元隐含2028/29年退出市盈率20倍,需依赖全球化与咖啡业务突破 [10]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近期股价上涨受资金流动驱动,包括恒生综指纳入、港股通预期及流通股稀缺 [10] - 美银警示资金面利好已充分定价,基本面将成为后续股价决定性因素 [10] - 门店基数达46500家全球第一,扩张模式决定增长上限约20% [11]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509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9 08:4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352点,1日涨0.28%,5日涨6.56%,1月涨2.23% [1] - 深证综指收盘1988点,1日涨1.03%,5日涨10.95%,1月涨3.78% [1] - 大盘指数昨日表现涨0.6%,1个月表现涨5.73%,6个月表现跌5.77% [1] - 中盘指数昨日表现涨0.38%,1个月表现涨7.69%,6个月表现跌10.29% [1] - 小盘指数昨日表现涨0.67%,1个月表现涨10.22%,6个月表现跌3.73% [1] 行业涨跌 涨幅 - 通信设备昨日涨4.2%,1个月涨22.02%,6个月跌9.81% [1] - 军工电子Ⅱ昨日涨3.62%,1个月涨14.86%,6个月跌4.95% [1] - 数字媒体昨日涨3.1%,1个月涨10.85%,6个月涨1.14% [1] - 航空装备Ⅱ昨日涨2.5%,1个月涨16.18%,6个月跌12.42% [1] - 元件Ⅱ昨日涨2.3%,1个月涨17.43%,6个月跌1.85% [1] 跌幅 - 贵金属昨日跌2.16%,1个月涨15.03%,6个月涨20.25% [1] - 休闲食品昨日跌1.43%,1个月涨9.4%,6个月涨8.9% [1] - 个护用品昨日跌1.4%,1个月涨16.69%,6个月涨25.58% [1] - 商用车昨日跌1.25%,1个月涨10.38%,6个月跌5.2% [1] - 化妆品昨日跌1.13%,1个月涨16.26%,6个月跌2.68% [1] 蜜雪集团 公司概况 - 中国领先现制饮品企业,旗下有蜜雪冰城和幸运咖,2024年末全球门店46479家,覆盖11个国家,是全球门店最多现制饮品企业,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第一,2023年终端零售额市占率20.2%,是第二名两倍,也是东南亚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2][11] 产品特点 - 现制茶饮行业前五大中唯一聚焦平价,产品性价比高,蜜雪冰城核心产品2 - 8元,低于部分瓶装饮料,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和珍珠奶茶是行业销量前三单品,收入占比超四成 [2][11] 供应链优势 - 2012年建第一家生产工厂,2014年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均为行业最早,有业内最大规模高度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加盟商饮品食材、包材及设备100%从品牌方采购,饮品食材超60%自产,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内地逾90%县级行政区划12小时内触达,配送网络覆盖4个海外国家超560个城市 [12] 品牌建设 - 以高质平价成全民品牌,推出雪王IP成中国现制饮品行业唯一超级IP,雪王带来流量、广泛门店网络和完善营销矩阵提高营销效率,2024年前三季度品牌推广开支占收入比重仅0.9% [3][12]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4 - 2027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18%,受新开加盟门店驱动,预计每年净新增8500家,2027年达71979家;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给予2025年39倍市盈率,目标价565港币,对应11%上涨空间 [12][13] 一致魔芋 公司定位与产品 - 高点建设,致力成为魔芋产业领创者,有魔芋粉、魔芋食品、魔芋美妆三大产品系列,推进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6][13] 供应链与行业趋势 - 原料供应链布局完善,精深加工能力领跑行业,有涨价弹性,中长期受益产业升级;是全球主要魔芋粉采购和生产商之一,能保质/保价/保量采购;2025年魔芋需求增长供给调整慢,原料价格或维持高位,中国魔芋产业动能升级带动量价齐升 [6][13] 业务板块 - 亲水胶体业务受益食品健康化浪潮,加码复配技术深耕存量客户,拓新应用享行业红利 [13] - 魔芋食品业务天花板高,2021年国内人均年消费量0.1kg,日本为2kg,需求、政策、供给共驱市场扩容,服务下游头部品牌,承接外溢订单,中长期制造环节比拼成本控制和品类创新,公司有望胜出 [15] 投资分析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1.26/1.74亿元,采用PEG估值,最新市值对应2025年PEG为1.57倍,魔芋制品红利释放期估值有向上空间 [15] 股价催化剂 - 魔芋精粉价格上涨、魔芋食品需求超预期、新增大客户 [15] 5月FOMC例会 会议重点 - 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 - 4.50%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行动需等更多明确信号 [15] 联储态度 - 声明强调前景不确定性、滞胀风险提升,经济仍稳健,不急于调整政策利率,会议投票全票通过 [16] - 记者会鲍威尔表示持续评估关税谈判信息、关注经济硬数据、未要求与特朗普会面,关税对通胀和经济反映不充分,短期经济或滞胀,通胀上行斜率或更陡,未来市场博弈重点是滞胀强弱和联储反应机制 [16] 经济趋势 - 美国经济主线将从滞胀转为衰退,经济数据验证是核心,未来1 - 2季度市场纠结于滞胀和衰退问题,3季度开始若物价上行趋缓、经济下行,主要矛盾或转向衰退 [16][17] 降息预期 - 滞胀下金融市场或成破局点,若关税致金融状况恶化,联储可能相机抉择,否则6月降息概率不大,后期经济衰退风险增加,联储转鸽概率上升 [17] 大类资产表现 - 美债利率短期高波动,后续呈N形,短期内易上难下 [17] - 美股短期情绪博弈,下半年分子端承压,年内呈W型 [17] - 周期顺风期落后于美股 [17] - 黄金长期看多,短期和中期关注两个利空,年内呈M型 [17]
蜜雪集团(02097):现制茶饮第一,平价锚定,供应链为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7 17: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蜜雪集团增持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39倍市盈率,得出目标价565港币,对应11%的上涨空间 [3][7][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是中国领先现制饮品企业,全球门店数量最多,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第一,东南亚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7][8] - 聚焦平价价格带,产品性价比高,核心产品价格低,销量高,满足消费者追求性价比趋势 [7][9] - 拥有行业最早且最大规模的供应链,实现加盟商食材等100%从品牌方采购,核心食材100%自产,配送高效 [7][10] - 打造超级品牌IP“雪王”,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营销效率高,品牌推广开支占比低 [7][11] - 预计2024 - 2027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18%,主要受新开加盟门店驱动 [7][12] 各部分总结 行业概览 全球现制饮品行业 -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18 - 2023年复合增长率5.4%,预计2023 - 2028年达7.2%,2028年将达11039亿美元 [22] - 现制饮品占全球饮料市场百分比上升,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等因素 [22] - 中国和东南亚是增长重要区域,2023 - 2028年规模增量贡献大,预计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6%和19.8% [26] 中国现制饮品行业 - 现制茶饮规模最大,现磨咖啡增速最快,2018 - 2023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22.5%,预计2023 - 2028年达17.6% [32] - 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消费人群渗透率和门店连锁化率预计进一步提升 [36] - 行业集中度较低,蜜雪冰城地位显著,2023年终端零售额市占率11.3%,现制茶饮行业市占率20.2% [38][39] - 咖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瑞幸咖啡与星巴克市占率突出,幸运咖深耕平价市场 [42] 东南亚现制饮品行业 - 市场规模增速最快,2017 - 2023年复合增长率16.4%,预计现磨咖啡和现制茶饮2023 - 2028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4%和21.4% [44] - 蜜雪冰城引领茶饮出海东南亚,门店数超过四千,2023年底门店数和饮品出杯量领先 [46] 蜜雪集团概览 - 成立于1997年,聚焦高质平价现制饮品,通过加盟模式发展,2024年末门店46479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 [48] - 管理层年轻化,一线经验丰富,创始人持股集中,高管股权充分绑定 [51][53] - 商业模式以加盟为主,利润率高,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 [56] - 门店持续扩张,深耕下沉市场,2021 - 2024年门店复合增长率32%,89%门店位于中国,一半以上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58] 蜜雪冰城的竞争优势 聚焦平价价格带,占领用户心智 - 唯一聚焦平价价格带,核心产品价格低于同类及部分瓶装饮料,顺应消费者需求,扩大目标客户群体 [61] - 产品品类布局简单,常青款产品销量高,2024年前三季度三款核心产品占比超四成 [63] - 推出季节性及区域性产品,满足消费者特有口味,丰富产品种类 [65] 行业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体系 - 采购网络覆盖全球,直达产地,消除中间成本,建立合作种植基地,采购规模领先,成本低于同行 [69][71] - 生产方面,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加盟商食材等100%从品牌方采购,有五大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 [71] - 物流上,自主运营仓储体系,配送网络覆盖广,中国内地逾90%县级行政区划12小时内触达,冷链物流覆盖约97%以上门店 [75] - 研发将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协同,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升级产品口味,2024年前9个月推出105款新产品 [76] 打造超级品牌IP,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 - 打造超级IP“雪王”和“K爷”,提高品牌知名度,社交平台粉丝数居行业之首 [77] - 建立线上线下品牌营销矩阵,加速品牌建设,“蜜雪冰城”话题抖音播放量超444亿次 [77] - 围绕“雪王”推出动画片和短剧,全网播放量高,成立动漫文化公司,“雪王”IP有望多元化发展 [79] 盈利预测 开店空间测算 - 国内开店空间测算,按行政区划和消费杯数测算,新增开店空间分别为3.6万和4.7万家,平均4.2万家 [82] - 海外开店空间探讨,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采用高性价比定价、IP和产品本土化、供应链本土化策略 [85] - 东南亚市场开店空间测算,保守假设下开店空间约9093家,较现有门店接近翻倍 [93] - 其他市场开店潜力探讨,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目前门店布局有限,若凭价格优势和产品本土化改造,门店数量或有提升空间 [94] 利润表预测 - 预计2024 - 2027年收入复合增长率19%,2027年达420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8%,略低于收入增速 [95] 估值 - 采用相对估值法,蜜雪冰城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估值35倍,高于同行,考虑其优势,给予25年39倍市盈率,目标价565港币 [99] 催化剂 - 股票获纳港股通,改善股票流动性,吸引资金配置 [102] - 全球化门店扩张超预期,带动收入超预期增长 [102] - 咖啡品牌发展超预期,贡献额外业绩,降低成本,协同发展 [102] - 利润率提升超预期,规模效应或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103]
继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后,霸王茶姬申请在美IPO:新茶饮双雄如何搅动全球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3-26 13:07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表现 - 2025年3月3日以202.5港元/股发行价登陆港股 首日大涨29.38% 市值突破980亿港元 [3] - 认购倍数超5258倍 创港股冻资规模最大IPO纪录 [3] - 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身家合计近900亿港元 [3] 蜜雪冰城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达46,479家 其中57%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4] - 单店日均销售额4,184元 原料及设备供应收入占比94.3% [4] -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31.2% 净利率18.7%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蜜雪冰城供应链与全球化 - 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和34个仓储中心 实现12小时物流覆盖 损耗率仅0.3% [5] - 东南亚11国布局门店超4,800家 计划将66%募资用于供应链升级 [5] 霸王茶姬美股IPO申请 - 2025年3月26日向SEC递交招股书 拟以"CHA"代码登陆纳斯达克 [7] - 2024年GMV达295亿元 同比增长173% 净利润25.15亿元 净利率20.3% [7] 霸王茶姬业务特点 - "原叶鲜奶茶"占GMV91% 明星产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超6亿杯 [8] - 北上广深门店占比10.8% 单店月均GMV51.2万元 闭店率仅1.5% [8] - 自动化制茶设备实现8秒/杯出品速度 库存周转天数5.3天 [8] 霸王茶姬全球化战略 - 定位"东方星巴克" 计划2025年新开1,000-1,500家门店 [9] - 北美首店落地洛杉矶 股票代码"CHA"寓意"让茶成为全球语言" [9] 行业竞争格局 - 蜜雪冰城采用加盟模式聚焦下沉市场 霸王茶姬主打中高端城市市场 [10] - 供应链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全球化布局加速 [11] - 2023年蜜雪冰城以49.6%出杯量市占率居行业首位 [1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2028年全球现制饮品市场复合增速预计7.2% [13] - 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 [14]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低因茶饮和咖啡品类拓展 [15] - 东南亚和北美成为重点海外市场 [16]
“现饮界拼多多”蜜雪冰城 :“雪王”封王底气何在?
海豚投研· 2025-03-13 19:49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公司概况与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从河南小镇起家,以年均近1万家门店的速度逆势扩张,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门店总数超过450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门店最多的连锁现饮品牌 [1] - 公司上市后一周内股价飙涨50%,创造了港股最高融资认购额度,市场认可度高 [1] - 采用"高质平价"策略,五大单品均价全部在7元以下,占比近40%,其中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珍珠奶茶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最高的三大单品 [3] - 2017年创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同样聚焦低价赛道,拓宽产品品类 [3] 商业模式分析 - 营收95%以上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充当"卖铲人"角色,向加盟商提供所有经营所需物资 [5]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28%,远高于同行,主要投入在生产设备和自建仓储物流设施 [6] - 原材料60%自产,核心原材料100%自产,同行普遍在30%以下 [6] - 通过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成本,门店数量从2021年2万家飙升至近4.6万家 [6] 加盟商吸引力 - 前期投入显著低于其他品牌,设备费和装修费占比最大但金额较低 [7] - 平均回本周期14-16个月,短于行业平均的18-24个月 [7] - 高速扩张下单店模型稳健,单店日均零售额和订单量保持稳定 [8] 盈利能力 - 毛利率30%远低于可口可乐60%,但净利率15%以上媲美可口可乐 [1] - 在毛利率相近基础上,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远低于竞品,净利率遥遥领先 [9]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供应链建设 - 2012年开始全面自建供应链,是行业最早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品牌 [10] - 上游通过直采模式大规模采购,柠檬采购价格较行业低20% [11] - 中游在五地建成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核心原材料100%自产 [12] - 河南生产基地年产能121万吨,可生产七大类食材,产品种类最全 [13] - 下游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包括五个中心仓和21个区域配送中心 [14] - 全国90%以上县级行政区门店可实现12小时内送达,配送成本低10%-15% [14] 门店运营 - 采用"工厂-店"模式,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降低原料成本 [16] - 组建1000余人区域经理团队,每人负责30-40家店,进行周度巡查 [16] - 对违规加盟商处罚严厉,首次使用非指定原材料罚款10-12万元 [16]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行业格局 - 高端(20元以上)和中端(10-20元)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19] - 低端(10元以下)市场蜜雪市占率超30%,一家独大 [21] - 2024年放开乡镇地区加盟,预计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21] 竞争优势 - 形成"原料自产→成本优势→低价获客→高效运营→规模扩张→进一步摊薄成本"的正循环 [17] - 通过重资产、低毛利建立护城河,与Costco有异曲同工之妙 [17] - 产品价格接近包装饮料,竞争对手难以跟进 [17] IP战略 - 2018年创造"雪王"IP,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提升品牌曝光 [23] - 2025年雪王IP跻身顶流,排名超过玲娜贝儿和Jellycat [23] - IP帮助降低获客成本,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粘性 [24]
雪王登上千亿市值,茶饮圈仍然一片红海
虎嗅APP· 2025-03-03 21:44
蜜雪冰城上市表现 - 3月3日港股上市首日高开29.38%,盘中最高涨幅41%,收盘价290港元/股较招股价上涨43.2%,总市值达1093亿港元 [1] - 上市前一周获5266倍超额认购,冻资规模1.82万亿港元创港股IPO纪录 [1] - 成为继泡泡玛特后第二个市值超千亿港元的消费类港股上市公司 [2] 商业模式核心优势 - 核心原材料100%自产,饮品食材总自给率超97%,为行业最高水平 [4] - 拥有第一方工厂(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方仓储物流+自购冷链车队构成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4][5] - 通过4.5万个加盟门店的规模效应摊薄生产成本,在低客单价(5-10元)区间仍能保持利润 [5] 财务与增长路径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率分别为14.7%、15.8%、18.7%,年净利润稳定在30-40亿元区间 [6] - 增长双路径:①下沉市场及海外门店扩张(当前已进入印尼等国家) ②咖啡品牌"幸运咖"等新业务 [6] - 对比泡泡玛特市值回升路径,海外业务贡献近半收入是关键参考 [7] 行业竞争格局 - 3月3日同行业港股表现:奈雪跌6.67%、茶百道跌5.53%、古茗跌2.26% [2][9] - 多数竞品依赖代工生态(原料自给率低)+加盟商生态+网红营销,陷入同质化价格战 [9][10] - 2022年以来行业呈现"点位争夺+营销投流+同质化新品"的三合一竞争模式 [9] 未来发展挑战 - 需突破增长瓶颈:下沉市场/海外扩张面临本土化挑战,咖啡业务与瑞幸/库迪直接竞争 [6][7] - 资本市场期待新的爆发式增长点,否则可能维持平稳走势 [7] - 行业整体面临消费降级压力,高客单价模式承压(如星巴克单店销售额持续下降) [9]
1000亿,今年最大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3-03 10:46
盛况久违。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今日(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涨超3 0%,市值一度冲破1000亿港元。 此次IPO,蜜雪冰城引爆港股历历在目:融资认购超5 258倍,认购金额超1. 8万亿港元,刷新历史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 这是中国茶饮江湖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成立28年,蜜雪冰城从郑州一家几平米的"寒流刨冰"小店,凭借均价6元的茶饮、冰淇淋、 咖啡,在全球范围内开出4. 6万家门店,实现终端零售额583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净利润35亿元。 消费行业永不落幕,蜜雪冰城的神话才刚刚开始。 开店46000家 蜜雪冰城缔造市值1000亿 从不被看到,到成为顶流,蜜雪冰城留给外界最直观的感受是其一骑绝尘的开店能力:20 24年前9个月全球净增约770 0家门店,这样 的数字甚至很多茶饮品牌成立至今都还没达到;到2 024年底全球门店总规模突破4 .6万家,一举超越连锁经营品牌的"老师傅"星巴克, 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 "雪王"遍及全国大街小巷绝非夸张,覆盖中国超过30 0个地级市、170 0个县城和全国约3000 0个乡镇中的490 0个乡镇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英国投资巨头入局,高瓴、龙珠、红杉、博裕均参与基石
IPO早知道· 2025-02-21 10:01
IPO及融资情况 - 公司计划于2025年3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为"2097" 发行约17 059 900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 706 000股 国际发售15 353 900股 发售价为每股202 50港元 [1] - 引入5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2亿美元 包括M&G Investments认购6 000万美元 红杉中国认购6 000万美元 博裕资本认购4 000万美元 高瓴认购3 000万美元 美团龙珠认购1 000万美元 [1] 供应链及运营优势 - 公司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早设立中央工厂 自建物流体系的企业 已建成79万平方米的五大生产基地 覆盖糖 奶 茶 咖 果 粮 料全品类食材 [2] - 加盟商的饮品食材 包材及设备100%从品牌方采购 其中超过60%的饮品食材为自产 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 [2] - 自建物流网络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份 90%的县级行政区实现12小时内触达 采购网络覆盖全球38个国家 [2] 门店规模及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在全球拥有46 479家门店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45 302家门店数量使其成为全球第一的现制饮品企业 [2] - 2021年至2024年终端零售额分别为228亿元 307亿元 478亿元 583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1 7% 同期出杯量分别为36亿杯 47亿杯 74亿杯 90亿杯 2024年同比增长21 9% [2] - 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别为136亿元 203亿元 187亿元 同比增长31 2% 49 6% 21 2%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 32亿元 35亿元 同比增长5 3% 58 3% 42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