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类ETF
icon
搜索文档
四季度以来权益类ETF吸金超千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1-05 08:36
资金流入规模 - 10月以来权益类ETF净申购总额达1008.94亿元 [1] - 10月31日市场调整当日净申购额超过250亿元 [1] 重点流入产品(A股主题) - 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最高,为75.49亿元 [1] - 华宝银行ETF、华宝券商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华夏科创50ETF净申购额均超过35亿元 [1] 重点流入产品(港股主题) - 华夏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天弘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净申购额均在30亿元以上 [1]
“固收+”产品展望及策略探讨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自2019年进入低利率时代,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面临多重约束,但债券资产仍能提供底层收益,低利率环境催生的“资产荒”现象将推动资管行业深化策略创新 [1] - “固收+”产品凭借“债券打底+多元增强”的策略优势,契合投资者对“稳健增值”的核心诉求,预计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 - 日本低利率时代的经验显示,资管行业为应对传统纯债产品收益衰减,转向资产多元化与全球化配置,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借鉴 [2][4] - 中国“固收+”产品的发展路径呈现从狭义(以权益资产为核心增强)到广义(多元资产融合)的演进逻辑,通过科学配置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 [10][13] 日本低利率时代债券市场演变 - 1989年日本央行加息等因素引发资产价格剧烈调整,1992年底日经指数较1989年峰值下跌60%至16000点左右,1994年东京、大阪等地房价较1991年腰斩 [2] - 资产价格暴跌与收入下滑压低居民风险偏好,但零利率及负利率政策使债券基金收益率趋近于零甚至为负,长债基金等传统纯债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2] - 资管行业为寻求突破转向三方面策略:提升海外债券配置(1997-2003年海外债券投资占比从33%升至54%)、股票基金提高权益占比(2024年末股票基金中债券占比仅为8.0%)、增加另类资产配置如J-REITs(截至2025年1月总市值达14.7万亿日元) [2][4] - 日本固收类基金总规模从1992年的22.2万亿日元变化至2024年的15.72万亿日元,结构上货币基金和MRF成为主体,长债基金等萎缩 [3] 中国低利率时代债券市场特征 - 2019年起中国进入政策利率降息周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已降至2.0%下方,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面临银行业净息差压力(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缩窄至1.43%)、居民储蓄诉求、汇率与资本外流风险等多重约束 [5] - 2024年利率快速下行推动债券市场规模扩张,年末债券基金数量达4534只(较上年新增202只),总规模为2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6] - 产品结构上,低风险偏好驱动货币基金(规模同比增长20.7%)、短债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快速扩张;中长期纯债基金规模增长16.3%;“固收+”产品2025年上半年规模增长13.77%,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6] - 按管理模式划分,2025年6月主动管理类债券基金占比93.6%,但被动指数型债基加速放量(2024年规模增速达70%),2025年上半年被动指数型债基规模同比增长16% [6] - 2020-2024年债券市场走强,2024年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上涨4.59%,创近5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偏债混基回报达4.09%,“固收+”产品收益优势显著 [8] “固收+”实践路径:狭义路径(以权益资产为增强核心) - 权益资产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固收增强类资产,其收益来源于股息分红与资本利得的双重驱动,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提供收益弹性 [10] - 政策层面持续强化权益市场融资功能,注册制改革等措施为创新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截至2025年8月,科创板已培育出超百家市值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11] - “国家队”资金体系为权益市场构建稳定安全边际,改善股票资产夏普率,“固收+”产品通过配置宽基指数或行业龙头股,实现“下跌有限、上涨随行”的特征 [11] - 权益类ETF的爆发式发展为“固收+”策略提供精细化配置工具箱,通过“核心宽基ETF+卫星行业ETF”的组合实现战术性收益增强 [12] “固收+”实践路径:广义路径(多元资产融合) - “固收+”策略从“股债二元”向“多元融合”变革,通过纳入商品、另类资产及全球资产等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 [13] - 运用风险平价模型构建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自2019年至今的年化收益为9.17%,夏普比为2.4,最大回撤为-4.18%,资产配置效率明显高于单一资产 [14][17] - 大类资产中,国债年化收益率为5.52%,权益资产为14.37%,美股为20.44%,商品为11.07%,可转债为3.88%,资产配置策略展现出更高夏普比和更低回撤的优势 [1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20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0 07:53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服务科技创新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1] - "十四五"期间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超52.4万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1.77万亿元 [1] - 截至二季度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1] - 相关政策有望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生态 [1] 通信技术eSIM商用进展 - 国行iPhone Air手机将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此前因eSIM手机业务商用许可未落地未能同步发售 [2]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于10月13日官宣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的批复 [2] - eSIM技术被视作推动通信行业"终端形态革新、服务模式重构、产业生态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 [2] 公募基金发行与策略趋势 - 2025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总数达1163只,已超越2024年全年的1135只 [6] - 股票型基金新成立数量达661只,发行规模3393.96亿元,占总发行规模37.45%,比例创2011年以来近15年新高 [6] - 新发含权基金普遍设置较低首次募集规模上限,行业追求首发规模的习惯正在改变,转向注重产品长期生命力 [3] - 10月份以来ETF市场净流入额达991.61亿元,其中权益类ETF贡献924.57亿元,占比超九成 [10]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质量提升 - 爱柯迪收购卓尔博71%股权已于9月底完成过户,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 [5] - 上市公司以高质量产业并购为主线,向新质生产力聚焦,三季度以来一批标志性案例已实施完毕 [5] - 上交所以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夯实上市公司长期向好的发展基础 [4] 资产配置与行业热点轮动 - 科技被视为中长期最值得期待的投资主线,新能源和新消费中的部分景气细分方向在市场轮动中或有所表现 [5] - 节后部分资金转向红利资产,导致近期一批红利基金实施集中限购 [5] - 国际金价走强,黄金类ETF管理规模同步扩张,全球央行与机构资金持续增持强化了黄金的上涨逻辑 [7] - 消费基金的资金募集在四季度开始突然加速,部分科技基金净值走势与重仓股偏离表明已转入防御阶段 [7] 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措施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一年,首期额度合计8000亿元 [8] - 互换便利开展两次操作累计金额1050亿元,近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使用回购增持贷款,上限合计超3300亿元 [8] - 湖南省发放总金额1亿元消费券,覆盖餐饮、加油等四大民生领域,多地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活动以提振消费 [9]
权益类ETF两日吸金超56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5 08:33
资金流入规模 - 国庆节后两个交易日权益类ETF合计净申购额超560亿元 [1] - 10月10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到314.88亿元 [1] - 10月13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246.14亿元 [1] 资金具体流向 - 宽基ETF吸引资金涌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净申购额为21.44亿元 [1] - 行业主题ETF强势吸金,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净申购额为22.71亿元 [1]
9月以来近2000亿元涌入ETF 新发产品批量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0-12 23:11
ETF资金流入概况 - 9月以来至10月9日ETF净申购总额达1914.03亿元,其中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1216.13亿元 [1] - ETF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新发ETF批量上市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1] 权益类ETF资金流向 - 行业主题ETF备受青睐,国泰证券ETF净申购133.72亿元,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126.28亿元 [2] - 广发电池ETF净申购85.52亿元,另有富国中证A500ETF、华宝券商ETF等5只产品净申购额均超过50亿元 [2] 债券ETF规模增长 - 截至10月9日,共有53只债券ETF上市,规模合计6940.44亿元,较去年底的1799.87亿元大幅增加 [2] - 百亿级债券ETF批量出现,目前有32只规模超百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达626.63亿元,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规模为601.64亿元 [2] 科创债ETF发展迅猛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于9月24日上市,发行规模合计407.86亿元,截至10月9日总规模增至1134.41亿元 [3] - 加上首批10只,24只科创债ETF总规模已达到2525.91亿元 [3] 新发ETF动态 - 10月9日至15日期间有富国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景顺长城恒生港股通50 ETF等7只新ETF密集上市 [3] - 新发ETF持有人结构多元,包括企业法人及私募基金等,例如鹏华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前十名持有人含江苏洛丁山服饰有限公司 [4] ETF市场持续扩容 - 截至10月10日,共有16只ETF和ETF联接基金正在发行,包括上证180 ETF、恒生生物科技ETF等 [4] - 另有16只ETF和ETF联接基金已发布发售公告即将发行,投资方向涵盖证券公司ETF、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 [4] 后市投资展望 - 机构观点认为风险偏好回升推动估值重构,“资产荒”背景下权益资产吸引力凸显 [5] - 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升级,通信、电子、传媒等领域投资机会值得持续配置 [5] - 人口结构变化和医药创新能力提升,有望为消费和医药领域带来积极变化 [5]
百姓理财观变了!从“唯存款”到“新三金”
中国证券报· 2025-10-03 17:23
居民理财观念转变 - 居民财富观念从“唯存款”转向多元资产配置[1] - 年轻一代理财观念与传统有较大区别,攒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和黄金基金等“新三金”成为新潮流[4] - 普通人通过理财获得不错收益,吸引更多存款资金尝试进入理财市场[1]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2]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2]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相较存款具有明显收益优势,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迁移趋势有望延续[3] - 企业端理财需求激增是银行理财规模上涨的主要驱动力[3]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为今年以来第五次创新高[2] - 自2024年9月底以来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12月底规模达32.83万亿元[2] - 2025年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5万亿元大关,8月规模较7月增长约1.2万亿元[2] - 权益类ETF规模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长期资金入市[4] 私募基金行业状况 - 截至2025年8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37,922只,存续基金规模20.73万亿元,今年以来持续增长[2] - 私募基金行业走向专业化发展[1] 资本市场与资金流动 - 2024年“9.24”行情启动后,A股在政策支持、科技成长板块崛起与流动性改善下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4] - 2025年8月非银机构新增存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7月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显示居民入市趋势仍在[3] - 市场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正向循环,助推中国资产配置吸引力持续提升[4]
资金借道ETF坚定“持股过节”,近一周超52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
环球网· 2025-10-01 11:03
资金流入态势 - 权益类ETF自9月23日起扭转前期净流出态势,出现持续性资金净流入,节前最后几个交易日数百亿资金加速涌入[1] - 9月26日权益类ETF单日净申购额高达222亿元,创过去五个多月以来新高[1] - 9月2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到122.27亿元,节前一周(9月23日至9月29日)整体净申购额合计达521.1亿元[3] 热门投资标的 -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ETF成为吸金主力,9月29日合计净申购额达74.57亿元[3] - 富国中证A500ETF和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净申购额分别达到56.92亿元和42.79亿元[3] - 科技成长主线获资金加持,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净申购额为28.88亿元,南方中证A500ETF、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及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净申购额均超20亿元[3]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行为 - 多只ETF份额规模创历史新高,包括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华夏中证机器人ETF等[4] - 节前权益类ETF持续大额净申购表明投资者认可A股长期配置价值,选择持股过节成为主流共识[4] - 资金通过ETF工具入市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反映出对经济基本面复苏及未来市场表现的乐观预期[4]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0:09
公募基金总规模 - 截至8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36.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为今年以来第五次创新高且首次突破36万亿元大关 [1] - 自2024年9月底以来规模持续增长从32.07万亿元起步历经33万亿元34万亿元35万亿元等重要关口 [1] - 8月规模环比7月增长近1.2万亿元 [1] 各类型基金规模变动 - 8月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超6200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超3300亿元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超1900亿元 [1] - QDII基金规模环比有所增加而债券基金规模则略有下降 [1]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源于基金净值增长及增量资金通过ETF主动权益基金等产品入市 [2] - A股市场在政策支持科技成长板块崛起及流动性改善下上行市场情绪回暖风险偏好改善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正向循环 [2] 行业机构数量 - 截至8月底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包括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2]
上周以来超500亿涌入权益类ETF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50
资金流向 - 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超500亿元 自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1] - 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达67.61亿元 为单只产品最高流入规模[1] - 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达52.03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达47.14亿元[1]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华宝券商ETF及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额均超30亿元[1] 市场观点 - 基本面改善在未来1-2个季度有望出现 中长期维度看好经济修复[1] - 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环境 催生对高回报资产的强配置需求[1] - 科技叙事出现积极变化 重点关注AI、机器人、军工及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1]
6406亿美元,超越日本,中国ETF规模首登亚洲第一
36氪· 2025-08-26 08:48
中国ETF市场规模与地位 - 中国ETF资产管理规模在7月末达到6406亿美元 首次超越日本6223亿美元 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1][2] - 截至8月22日国内ETF总规模达4.97万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底3.73万亿元增长1.24万亿元 增速显著 [5]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 年内增长近8000亿元 创历史纪录 [5]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国家队资金买入与监管机构强力支持是核心驱动 例如汇金系4月大幅买入扭转市场情绪 [1][7] - 产品审批加速机制实施 ETF注册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 推动供给端扩容 [11] - 债券型ETF规模从1739.73亿元增至5536.92亿元 增幅达218.26% 科创债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6] 资金流动与产品结构特征 - 近一月行业ETF净流入534.1亿元 债券型ETF净流入451.9亿元 宽基ETF净流出737.6亿元 [5] - 中国ETF结构多元:股票型占比70.11% 债券型11.15% 跨境型14.84% 商品型3.07% [9][10] - 日本ETF结构集中:股票型占比96.86% 其中大盘混合型63.57% 成长型27.61% 海外资产不足1% [8][9] 发展历程与市场对比 - 中国ETF用21年达6000亿美元规模 日本用30年 中国发展速度显著更快 [8] - 日本ETF以本土大盘股为核心 中国ETF细分策略丰富 体现行业轮动与主题投资特征 [9] - 中国ETF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等类型 满足多元配置需求 [7] 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有望在亚太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流动性及产品供应方面创纪录 [1][10] - 潜在增长空间来自主动管理型、衍生品、杠杆反向及加密货币等尚未开发的产品类型 [11] - 金融市场开放与深化将推动ETF产品形态多元化 优化市场定价机制与流动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