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赋能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探讨资本如何赋能中国创新 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10:21
上市公司论坛核心观点 - 资本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1] -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 在推动资本赋能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上市公司凭借融资平台优势 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 -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价值实现的载体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 上市公司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力量 [2] 上市公司应对贸易摩擦策略 - 通过多元布局与本地化运营推动供应链重构 [2] - 从制造向"智造"与"品牌"跃迁 实现"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2] - 从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双循环" 拓展市场空间 [2] - 优化资本结构 构建风险对冲机制 增强金融韧性 [2] 上市公司竞争力与作用 - 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的引领者和全球机遇的开拓者 [3] - 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外部监管日益完善 [3] - 上市公司在创新领域深入探索 积极把握全球机遇 助力市场稳定运行 [3] - 上市公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注入新活力 [3]
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浙江温州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6-29 20:40
上市公司论坛概况 - 2025上市公司论坛于6月28日至2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主题为"资本赋能 中国创新 全球机遇" [1] - 论坛围绕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1] -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四大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及近600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代表参会 [1] 资本赋能创新 - 资本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2] - 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凭借融资平台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2] -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指出资本是创新的"燃料",为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4] - 上市公司是推动两者融合的关键力量,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发挥引领作用 [4] - 建议健全企业参与机制、协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以实现高度融合 [4] 上市公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 - 《2025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6] - 上市公司在创新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对全球机遇的把握将助力市场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6] 交易所支持措施 - 上交所将推进科创板"1+6"改革举措落实,增强制度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7]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突出服务大局、问题导向和改革协同以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9] - 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企业数量和质量持续优化,创新属性逐步凸显 [12] - 北交所通过高质量企业供给、严监严管、支持并购重组等举措服务中小企业 [13] 港股市场动态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逐渐活跃,"A+H"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15] -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徐经纬表示港股市场表现强劲,科技企业成为最重要板块之一 [15] - 港交所将继续提升上市制度适应性,加强与内地监管协同以降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门槛 [15]
向“新”而行!共探资本赋能创新的浙江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5-28 09:55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融合 - 资本市场正加速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政策包括"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和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2025中国资本市场之江论坛以"向'新'而行,勇立潮头"为主题,汇聚200余位嘉宾探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1][7] - 浙商证券构建"投行+投资+投研"生态链,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宏观经济与资产配置 - 2025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核心命题为中美关税博弈,政策以就业保障与产业转型为核心 [4] - 大类资产配置应防御与成长并重,A股呈现"中美对抗买红利、中美合作买科技"的结构性机会 [4] - 需跟踪关税谈判、政策纾困落地节奏及美债收益率等风险指标,把握新质生产力与高股息资产机会 [4] 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 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392家,60%市值集中在30亿到100亿元区间 [6][8] - 新"国九条"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退市监管力度,2025年已有123家企业被"披星戴帽" [8] - 金融机构可通过并购重组、价值投资等六大板块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链布局 [9] 现金与市值管理 - 上市公司现金管理产品以1个月和3个月短期为主,3个月以上占比44.92% [11] - 现金管理面临合规性与效率博弈、流动性与收益性矛盾等三大挑战 [12] - 需专业投研团队和多元策略产品矩阵实现"满而不溢"的现金与市值管理 [12][13] 产业基金与并购重组 - 头部上市公司兼具"产业主体"与"资本主体"双重属性,产业基金可加速产业发展 [15] - 2025年修订的重组管理办法建立简易审核程序,上半年并购案例达90余单,是上年同期3.3倍 [18] - 超70%重大资产重组属同行业或上下游整合,如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实现低成本扩张 [18] 浙商证券战略布局 - 设立浙江省浙商专精特新(金华)母基金,专注于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22][24] - 计划2025年完成对国都证券剩余股份收购,打造新利润增长点 [26] - 实施"省外再创一个浙商证券"区域发展目标,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26]
向“新”而行 共探资本赋能创新的浙江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5-28 02:17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科技创新融合 - 资本市场正加速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政策部署包括"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和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浙商证券主办第八届西湖大会分论坛,主题为"向'新'而行,勇立潮头",汇聚200余位嘉宾探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1] - 浙商证券构建"投行+投资+投研"生态链,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宏观经济展望与资产配置策略 - 2025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核心命题为中美关税博弈,政策以就业保障与产业转型为核心 [3] -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结构性机会主导,防御与成长并重,A股呈现"中美对抗买红利、中美合作买科技"的结构性机会 [3] - 港股受华资回流支撑,资金主要流入港股科技股,短期流动性优于A股 [3] 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与综合金融服务 - 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392家,60%市值集中在30亿到100亿元区间,100亿元是市值增长门槛 [4][5] - 新"国九条"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退市监管力度,2025年已有123家企业被"披星戴帽" [5] - 金融机构通过并购重组、价值投资等六大板块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内在价值 [6] 上市公司现金管理与市值管理 - 上市公司现金管理产品以1个月和3个月短期为主,3个月以上占比44.92% [7] - 现金管理面临合规性与效率博弈、流动性与收益性矛盾、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三大挑战 [8] - 金融机构需专业投研团队、资源整合能力和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上市公司现金管理 [8] 产业基金赋能上市公司战略投资 - 上市公司与产业基金形成互补,头部企业兼具"产业主体"与"资本主体"双重属性 [10] - 上市公司参与产业基金可提升资本杠杆、实现风险分散与专业管理 [10] - 建议明确基金定位、做好风险隔离、与专业机构合作以提高投资效率 [11] 并购重组市场机遇与政策红利 - 2025年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释放制度红利,上半年披露案例达90余单,是上年同期的3.3倍 [12] - 超70%重大资产重组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整合,监管层支持"新质生产力"领域并购 [13] - 并购重组监管呈现"一事一议"特征,建议优先现金支付、合理运用分期支付等工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