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甘露

搜索文档
半年仅新增260家店,沪上阿姨上市后“变脸”?
新浪财经· 2025-09-04 16: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 [1] - 2024年全年营收32.85亿元,其中96.5%来自加盟店,毛利率31.3%,净利率10% [1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31.4%,净利率提升至11.1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9.87亿元 [16] 门店扩张情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量达9436家,离万店目标仍差564家,上半年净新增仅260家门店 [1][5] - 上半年新开加盟店905家,但关闭645家,净增门店数远低于2022年1531家、2023年2482家及2024年1387家的水平 [5][7] - 行业对比显示,古茗同期新增1265家门店至11179家,蜜雪集团新增6535家门店至53014家,规模差距持续扩大 [1][5] 加盟商政策与矛盾 - 上市前推出限时开店补贴,最高达18.98万元,前期投资预算最低约16万元(不含租金及装修费) [5][6] - 上市后政策多次收紧,6月开店补贴降至最高14.98万元,7月取消补贴,9月加盟费减免从2万降至1.5万 [16][18] - 加盟商反映上市后被强制按流水34%-35%订货,促销活动导致实收仅占流水60%-65%,利润大幅压缩 [12][13][14] 单店经营效率 - 2022-2024年单店日均GMV从4109元降至3753元,新店(开业<1年)GMV从4016元降至3239元 [9] - 加盟商指出包材价格较其他品牌高约30%,食材成本高25%-30%,叠加频繁促销进一步挤压利润 [13][15] - 关店数量增加反映加盟店存活质量不佳,2024年关闭987家店,较2022年393家显著上升 [5][9]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头部品牌通过降低加盟门槛争夺加盟商,门店数量为核心竞争指标 [5] - 行业高度内卷,近一年全国奶茶店新开11.6万家但关闭15万家,净负增长3.4万家 [15] - 古茗净利率28.72%远高于沪上阿姨的11.16%,现金储备32.57亿元亦显著领先 [16]
一看名字就想买,这几支秋冬奶茶新品要赢了
36氪· 2025-09-04 10:15
奶茶命名争议现象 - 奶茶命名难度增加引发消费者吐槽 如"蓝田仙人""黑糖BiuBiuBiu鲜奶"等名称被指难以理解和记忆 部分消费者反映需依赖配料表说明才能完成点单 [1] - 长命名风格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字数增多且文艺化倾向明显 导致消费者决策成本上升 [5] - 部分消费者对创新命名持包容态度 认为名称结合配料说明仍可接受 茶颜悦色等品牌通过专栏解释命名逻辑 [3] 有效命名策略分析 - 使用小众熟悉水果制造味觉期待 如人参果黄杏冰茶 无花果荔枝椰子糖等 通过陌生化惊喜触发尝鲜欲望 [8][9] - 标注品种产地建立品质信任 如阿克苏苹果拿铁 伊犁吊干杏冰茶等 利用原产地认知形成品质背书 [11][13] - 关联熟悉味型降低尝试门槛 如马斯卡彭咸酪乳关联提拉米苏 牦牛乳酥油茶关联高原风味 通过跨界命名引发好奇心 [14][16] 命名演变与行业趋势 - 奶茶命名经历从直白描述到体验导向的演变 早期"珍珠奶茶"等名称直接说明原料 现阶段命名更注重激发尝试欲望 [19][21] - 命名策略反映消费需求迭代 现阶段通过工艺描述 健康标签等方式强化产品差异化价值 [21] - 过度追求噱头可能适得其反 拗口难记的命名会形成沟通壁垒 需兼顾产品体验与命名传播性 [21]
沪上阿姨入选恒生指数,上半年营收18.18亿元彰显成长潜力
贝壳财经· 2025-08-28 12: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通过下沉市场布局 供应链管理及多品牌战略巩固行业头部地位 [1][2][7] - 公司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18亿元 同比增长9.7% 毛利5.72亿元 同比增长10.4% [2] - 期内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20.9% 经调整净利润2.44亿元 同比增长14.0% [2] - 基本每股盈利1.97元 同比增长19.4%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十股6.76元 共计约7112万元 [2] 门店网络与下沉战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9436家 同比增加近千家 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1.1% [3] - 下沉市场现制茶饮规模最大且增速最快 2023-2028年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潜力巨大 [2][3] 供应链体系 - 拥有13个大仓储物流基地 4个设备仓库 7个新鲜农产品仓库及14个前置冷链仓库 [3] - 浙江海盐工厂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 年化产能包括珍珠2640吨 芋圆1320吨 芋泥2640吨及茶叶1584吨 [4] 加盟商体系 - 采用加盟为主模式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5706名加盟商运营9412家门店 [6] - 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包括选址评估 数字化经营及培训 提升门店盈利能力 [6] 品牌与产品创新 - 形成三大品牌矩阵:主品牌沪上阿姨 低价品牌茶瀑布(2-12元) 咖啡品牌沪咖 [7] - 2025年上半年推出136款新品 果蔬茶系列以高颜值轻负担为特色 [8] - 暗夜玫瑰系列全网曝光量约3亿次 首周销量超210万杯 每日纤维+系列首日售85万杯 首周破300万杯 [9] 用户运营 - 微信小程序注册会员数达1.314亿人 平均季度活跃会员1580万人 季度复购率40.6% [6]
山姆的信任危机,不在于选品
创业邦· 2025-07-31 18:42
山姆会员店舆论风波 - 近期因商品调整引发消费者不满 包括上架传统国民品牌(好丽友 溜溜梅 卫龙)被质疑丧失差异性 下架高复购产品(低糖蛋黄酥 杨枝甘露 太阳饼)引发争议[4][5] - 公司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8家门店单店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约36 7亿元) 2024年中国整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带动沃尔玛登顶中国连锁百强榜首[5] - 扩张速度加快 从2020年每年5-6家店增至2024年6-7家 2025年计划提升至8-10家 付费会员数从2019年200万增长至2025年6月超900万[5] 会员信任危机核心问题 - 舆论危机本质源于与庞大会员群体的沟通不足 未充分解释商品下架原因及新品引入逻辑[6] - 会员模式依赖信任基础 需通过"合理预期-超预期表现-加深信任"的正循环维系 但新会员对山姆定位认知存在偏差[7] - 三类消费者构成差异明显 部分用户将山姆误解为"进口商品身份象征" 需强化"买好商品"的核心价值传达[10] 国货商品的价值重塑 - 国内制造业升级显著 以东阿阿胶为例展示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养殖环节实现基因组测序 电子标签管理 生产效率提升30%[12] - 高国民度品牌面临刻板印象挑战 需通过持续消费者教育(试吃活动 产品说明)打破"高糖高添加"认知[13] - 可借鉴Trader Joe's的新品推广模式 包括网站专栏介绍 纸质杂志Fearless Flyer等多元触达方式[13][14] 商品汰换机制优化 - 精选SKU模式使每个下架商品影响放大 明星产品低糖蛋黄酥(复购率最高之一)临时下架引发强烈反响[16][18] - 公司下架标准严苛(需保持最高性价比或独家性) 但"差异化价值"概念对消费者难以量化感知[19] - 需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 提前告知调整计划 说明替代商品的优化点 强化"人货链接"[19]
山姆的信任危机,不在于选品
36氪· 2025-07-30 11:55
山姆会员店舆论危机分析 - 山姆因商品调整引发消费者不满 包括上架传统国民品牌食品被质疑差异性不足 以及下架高复购明星商品如低糖蛋黄酥等[2] - 舆论危机核心在于沟通不足 未能做好商品下架解释和新品预告 导致会员预期管理失效[4][6] - 公司惯常保持沉默 在友商营销攻势中鲜有回应 加剧了本次危机影响[16] 山姆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区8家门店单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36.7亿人民币) 2024年整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3] - 2020年起年均开店5-6家 2024年提速至6-7家 2025年计划增至8-10家[3] - 付费会员数从2019年200万增至2025年6月突破900万 五年增长超4倍[3] 会员店消费者画像 - 第一类:海外生活经历 熟悉会员店机制[7] - 第二类:信任买手体系 视作零售同质化解方[7] - 第三类:认知有限 将山姆视为中产身份象征[7] - 随着市场下沉 第三类消费者比例上升 需要加强"买好商品"的定位教育[7] 供应链与商品管理 - 4000个精选SKU贡献千亿营收 每个SKU背后都有相当规模的销售业绩[12] - 商品汰换标准严格 要求同品牌最高性价比或绝对独家销售[16] - 明星商品下架案例:低糖蛋黄酥为复购率最高商品之一 供应商合作超四年[14] 行业最佳实践参考 - Trader Joe's新品推介模式:网站专栏详细介绍配方调整与升级体验[10] - 发放Fearless Flyer纸质杂志 提供高信息量商品介绍辅助决策[11] - 东阿阿胶案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实现养殖效益提升30%[9]
上半年新茶饮:门店增长停滞,集体看向美国
36氪· 2025-07-29 18:59
行业整体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总门店数116978间 较2024年底116120间仅增长858间 增速0.74% 接近停滞[1] - 26个品牌中仅11个实现门店正增长 14个品牌出现城市覆盖收缩[6]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重点关注加盟管控 单店模型优化 下沉市场深挖和产品结构升级[6] 头部品牌扩张格局 - 蜜雪冰城门店净增1744间至38938间 增速4.69% 保持稳健扩张[2] - 古茗门店净增969间至10968间 增速9.69% 成功突破万店规模[2] - 霸王茶姬净增773间门店至6675间 增速13.10% 净增总量排名第三[2] - 茉莉奶白和爷爷不泡茶成为扩张最快品牌 分别净增438间和705间门店 增速达43.67%和54.61%[2] 中腰部品牌收缩趋势 - 书亦烧仙草净减少1049间门店至4678间 下降18.32% 为闭店数量最高品牌[3] - 柠季手打柠檬茶净减少404间门店至1700间 下降19.20%[4] - 悸动烧仙草减少389间门店至875间 下降30.78%[4] - 7分甜减少161间门店至703间 下降18.63%[4] - 茶话弄减少188间门店至809间 下降18.86%[4] 品类分化特征 - 烧仙草和酸奶品类整体退潮 书亦烧仙草 悸动烧仙草 一只酸奶牛和茉酸奶分别下降7.59%至15%[3][4] - 闭店集中在单品类品牌和中腰部综合茶饮品牌 受品类热度下降和头部品牌下沉双重压力[4] 城市覆盖变化 - 爷爷不泡茶城市覆盖从176个拓展至245个 增长率39.20% 位居行业第一[6] - 7分甜 悸动烧仙草 茶话弄城市覆盖数分别减少27个 21个和12个[6] - 纽约法拉盛成为出海首选落点 集中沪上阿姨 奈雪的茶 霸王茶姬等多个品牌[19] 新店型创新策略 - 茶饮+复合业态成为主流 奈雪Green结合茶饮与轻食 霸王茶姬超级茶仓融入烘焙 古茗第六代店型加入咖啡[10][11] - 文化叙事与在地元素结合 喜茶DPI门店 茉莉奶白城市主题店 茶百道"上房揭瓦"手作门店强化区域体验[12] - 单品爆款专门店与旗舰店并行 7分甜开设杨枝甘露专门店 茉莉奶白推出多主题旗舰店[13] 出海战略转向 - 美国成为出海核心目标市场 喜茶海外门店规模近百 单杯售价6.9-9美元[18] - 霸王茶姬在东南亚和美国超169家门店 奈雪的茶在东南亚和美国约10家[16] - 快乐柠檬在北美 澳大利亚和日韩超300家门店 选址街边店和纽约法拉盛[16] - 品牌主动改造商业模型 乐乐茶以烘焙为主茶饮为辅 柠季推出新品牌BOBOBABA转向珍珠奶茶[18] 美国市场潜力 - 美国现制茶饮市场年增速9.1% 潜在门店规模存在5至10倍增长空间[21]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80亿美元 Z世代奶茶消费频次超过咖啡[21] - 茶饮赛道尚未出现全国性领导者 为中国品牌留下市场空白[21]
茶百道“冰奶”系列销量已破千万杯 近期加速出海布局新加坡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22:25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公司7月25日推出"冰奶"系列新品冰吸薄荷冰奶与仲夏蜜瓜冰奶,全国同步上市后累计销量突破1200万杯,成为今夏最受欢迎品类之一 [1] - 冰吸薄荷冰奶采用鲜薄荷、阳光玫瑰青提现榨汁、柠檬香、鲜牛奶与抹茶茶底组合,差异化产品路径获行业分析师认可 [1] - 荔枝冰奶此前热卖超700万杯,蜜瓜爆爆珠单品首日售出近20万杯,显示鲜果类饮品需求旺盛 [2]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新超40款产品,爆品率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构成核心竞争壁垒 [3] 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 - 暑期消费旺季带动新茶饮市场火热,6月全国"消暑美食"搜索量环比激增36倍,北京、上海等五城成消费热点 [1] - 美团数据显示黑龙江茶饮团购订单月增50%居全国首位,吉林、辽宁增幅跻身前五 [1] - 高温天气刺激鲜果消暑饮品需求,公司6月以来推出的真实果肉饮品均获良好市场表现 [2] 海外扩张战略 - 7月21日公司正式进驻新加坡市场,首批两家门店开业首日SCAPE店排队超2小时,杨枝甘露单品售出超1500杯 [2] - 海外门店总数超20家,韩国营业门店超10家,澳洲、西班牙等地亦有布局,东南亚市场受品牌影响力带动 [2] - "一城一策"海外战略验证成功,门店已落地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3] 渠道与增长空间 - 国内端加强低线城市布局,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3] - 公司近期上新节奏加快,6月26日推出蜜瓜系列新品蜜瓜爆爆珠和蜜瓜冰淇淋 [1]
茶百道登陆新加坡:开业首日排长队,平均等待时长超2小时
观察者网· 2025-07-22 17:16
海外扩张进展 - 公司正式进军新加坡市场 首次落地即双店同开 分别选址SCAPE和Northpoint两大知名商场 [1] - 新加坡SCAPE门店开业当天平均等待时长超过2小时 杨枝甘露单品卖出超过1500杯 [1] - 海外门店总数已超过20家 其中韩国营业门店数超过10家 澳洲 西班牙等地也有布局 [2] 门店选址策略 - SCAPE门店位于以年轻潮流为定位的商场 毗邻滑板公园 是海外门店中外摆区面积最大的一家 [1] - Northpoint门店位于新加坡北部核心商业区 周边住宅密集 交通便利 [1] 品牌国际化优势 - 新加坡消费者对中国新茶饮品牌热情高涨 适逢中新建交35周年 [1] - 此前韩国市场布局提升了品牌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 每年大量东南亚游客赴韩旅游接触过该品牌 [1] - 机构研报显示"一地一策"战略已在海外市场初步验证成功 [2] 市场反馈与增长潜力 - 新加坡消费者对品牌存在认知基础 有消费者表示去年在韩国旅游时曾体验过该品牌 [1] - 机构认为持续加快海外布局将推动"国内+海外"双驱动增长模型落地 [2]
山姆风评下降,不怪好丽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0:28
山姆选品策略争议 - 会员费本质是消费者为选品溢价支付的费用[1] - 近期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大众品牌引发热议,同时下架蛋黄酥等热门自有产品[2] - 消费者质疑选品同质化导致会员费价值下降,认为公司失去品质特色[2] 产品质量问题 - 超甜蕉供应商从都乐更换为佳农,车厘茄、棉柔巾等品类质量被投诉下降[3] - 社交平台形成质量共识,影响公司以品质为核心的用户信任基础[3] - 公司官网和CEO均强调品质是核心竞争力,与当前消费者感知形成反差[3] 公司回应与挑战 - 山姆回应称将持续优化选品和服务,但未直接解释具体争议[5] - 快速扩张带来管理挑战,单店建店成本超5亿元且多为自有物业[6] - 2024年计划新增6家门店,2025年将进入武汉、中山等下沉市场[6] 财务与扩张数据 - 2023年Q1中国区净销售额67亿美元(同比+22.5%),可比销售额增长16.8%[6] - 电商业务增长34%,但重资产模式需平衡现金流与扩张[6] - 1996-2016年仅开15家店,2016-2023年新增32家,增速显著提升[6] 行业竞争与风险 - 商超行业整体疲软背景下,扩张可能面临单店销售额下滑风险[7] - 专家指出会员制超市需持续保持选品差异化和供应链优势[7] - 品质与服务是核心,管理链条断裂将导致不可预测后果[7]
茶百道(02555):行业景气叠加产品力重塑,公司业绩反转可期
银河证券· 2025-07-16 19: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茶百道,给予“推荐”评级 [10][1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叠加产品力重塑,茶百道业绩反转可期 [3][4] - 受益于竞争企稳和外卖平台补贴,现制茶饮行业迎来景气周期,茶百道作为头部品牌受益显著 [10] - 中期看,产品力重塑与渠道双轨扩张有望驱动茶百道经营拐点,基本面具备反转潜力 [10] - 预计茶百道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11.6亿元/13.2亿元,对应PE估值为15X/12X/11X [5][10][137] 各部分总结 中端茶饮头部品牌,多元产品引领市场趋势 - 依托加盟模式和供应链壁垒,稳居现制茶饮市场第三,主营经典、季节性和区域性茶饮,产品价格处市场中游,多元组合受消费者喜爱 [13][16] - 股权结构集中于创始人团队,董事会及管理层以初创团队为主,具备丰富行业经验 [19][22] - 门店遍布各线级城市,营收规模与结构稳定,货品及设备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毛利数据下降,费用率上扬,利润短期承压,现金流结构变动,账面现金增长,资产负债表简洁,无有息负债压力 [24][33][39] 竞争企稳 + 平台补贴,行业增长动能强劲 - 性价比提升叠加可得性增强,现制饮品市场2028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现制属性和价格带下移提升性价比,门店密度提升增强产品可得性 [56][65][69] - 2024年现制茶饮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四季度起竞争企稳,外卖大战利好需求爆发,现制茶饮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加盟商盈利显著修复,平台补贴力度增强,茶饮景气度有望保持上行 [73][85][86] 内外兼修,成长空间有望重新打开 - 产品研发紧跟消费者需求,建立完善产品矩阵,研发投入增加,上新频率提升,新品反响良好,爆品率提高 [88][91][97] - 供应链加大建设投入,建立全国性供应链,采购把控严格,年内新建果汁工厂,95%门店实现一周两配及以上,智能系统确保运输效率及质量 [100][103][106] - 2024年门店增速放缓,规模突破8000家,低线市场门店规模有待提升,下沉战略加速,海外首店在韩国成功,“一城一策”战略得到验证 [109][118][12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业务拆分预测2025 - 2027年各业务营收增速和毛利率 [131] - 基于FCFF法,公司合理每股价值为17.99元(约19.71港元),在不同参数波动下,合理每股股价为16.45 - 20.00元(约18.02 - 21.92港元) [133] - 相对估值方面,现制茶饮行业估值高于连锁餐饮行业,茶百道当前估值偏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