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趋同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产品亏近40%却搞“老鼠仓”,90后基金经理领50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10-26 20:34
事件概述 - 上海证监局对一名“90后”男性基金经理杨某嘉开出罚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构成“老鼠仓”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4][6] - 尽管罚单隐去具体信息,但通过比对公开资料,涉事人员与上海某基金公司前基金经理杨宁嘉的履历高度吻合,其于2023年10月因“个人原因”清仓式离职 [4][8] 涉事基金经理详情 - 杨宁嘉证券从业日期为2014年,2017年加入某基金公司,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于2021年9月起担任基金经理 [9] - 离职前其管理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在管总规模超过6亿元,但其管理业绩整体表现平平,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任期内亏损近40%(-39.52%),另一只管理近两年的基金区间回报为-20.39%,均跑输同期业绩基准23个百分点以上 [9] 行业现象与监管挑战 - “业绩低迷与违法违规并存”的现象在行业中并非个例,例如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等均曾在管理业绩低迷期间涉入违规交易 [11] - “老鼠仓”操作手法日趋隐蔽,违规者试图通过借用配偶同学、家政人员等非直接关联账户来规避系统监测,但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等技术手段仍能锁定异常 [11] - 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与合规认知缺失,对“未公开信息”的法律边界存在认知偏差,误以为私下讨论或推测性观点不构成违规 [12]
产品亏近40%却搞“老鼠仓”,90后基金经理领50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10-26 17:00
事件概述 - 上海证监局对一名“90后”男性基金经理杨某嘉(信息高度指向杨宁嘉)开出罚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1][2][5] 涉事基金经理详情 - 杨某嘉职业轨迹为: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知悉所管理基金的持仓、交易明细等未公开信息 [3][6] - 杨某嘉暗示其关联方陈某东进行交易,陈某东控制的证券账户与杨某嘉管理的基金发生趋同交易,构成“老鼠仓”行为 [5] - 在离任前,杨宁嘉管理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超过6亿元,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任期亏损近40%(-39.52%),另一只基金区间回报为-20.39%,均跑输业绩基准23个百分点以上 [6][7] 行业现象与操作手法 - “业绩低迷与违法违规并存”现象在行业中并非个例,例如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浦银安盛基金前基金经理许文峰等均曾在管理业绩低迷期间涉入违规交易 [8] - “老鼠仓”操作手法日趋隐蔽,违规者可能借助配偶同学、家政人员或关系密切友人的账户进行交易,企图规避监测,但大数据筛查仍能通过资金流向和交易时点的同步性锁定违规行为 [9] 监管与行业认知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老鼠仓”、“趋同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用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回溯重演等技术进行监控和趋同分析 [9] - 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与合规认知缺失,对信息滥用的法律边界缺乏基本认知,例如将私下讨论股票信息视为非违规行为 [9][10]
利用未公开信息趋同买入41只股票,交易金额3300余万元,结果却亏了,80后女基金经理被罚6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20:08
核心事件 - 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因控制他人证券账户从事与基金未公开信息相关的趋同交易活动被天津证监局处以60万元罚款 [1][3][4] - 李丹在2022年3月22日至2024年2月8日期间通过"王某"账户实施趋同交易 趋同买入股票41只(占比74.55%) 趋同买入金额3311.97万元(占比72.77%)但最终亏损 [3][4] 人员背景 - 李丹曾任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经理(2016年2月3日至2024年2月8日) 任职期间该基金回报率为-7.77% 同类排名后10% [5][6] - 在趋同交易期间(2022年3月22日至2024年2月8日) 其管理的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净值下跌近30% [6] - 李丹于2023年9月卸任所有产品并离职 在国寿安保期间共管理7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 其中5只产品任职期间获得正收益 [6] 公司情况 - 国寿安保基金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5.03%)与安保集团旗下国家共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4.97%)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12.88亿元人民币 [6] -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 公司公募管理规模达3381.68亿元 在全市场162家公募机构中排名第31位 [6] - 公司声明该处罚系员工个人行为 并表示将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7]
新兴市场债爆火,与美债利差逼近2007年低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7-23 13:50
新兴市场债券利差收紧 - 投资级新兴市场国家债券较美债溢价降至104个基点 主权债利差达2007年以来最紧水平 企业债利差接近特朗普当选前低点 [1] - 新兴市场主权债券收益率7.3% 企业债券收益率6.3% 显著高于10年期美债4.3%的收益率 [1] - 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债券指数整体利差从4月390个基点降至略超300个基点 达2020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1] 资金流向驱动因素 - 投资者对特朗普贸易战潜在影响的担忧减弱 转而关注新兴市场国家逐步改善的经济状况 [1] -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抨击及美国政府债务水平上升令投资者对美债持谨慎态度 [1] - 美元走弱和全球股票市场超强表现助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信贷领域 [1] 市场结构变化 - 高评级海湾国家成为债券常规发行者 沙特阿拉伯有望连续第二年成为新兴市场债务最大发行国之一 [2] - 新兴市场投资级领域信用评级质量近年来显著提高 [2] - 全球投资者在新兴市场投资级债券的参与度持续提升 形成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高质量信贷的趋同交易 [3] 配置空间与风险平衡 - 新兴市场多年来被严重低配 投资者存在继续增加风险敞口的空间 [3] - 若美国经济衰退风险重新出现 新兴市场债券利差可能显著扩大 [3] - 当前乐观情绪未充分定价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滑或美国关税驱动通胀的潜在风险 [3]
两券商IT人员“老鼠仓”被罚!趋同交易超6000万元!
证券时报· 2025-06-01 07:59
案件概述 - 安徽证监局对中信证券前高级经理李海鹏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开出罚单,罚没款合计426.27万元 [1][2] - 吉林证监局对华泰证券前从业人员邵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及违规买卖股票行为开出罚单,罚没款合计107.57万元 [3][6] 李海鹏案件细节 - 当事人李海鹏时任中信证券信息技术中心高级经理,利用CRM系统权限获取高某基金的持仓、委托、成交记录等未公开信息 [1] - 李海鹏实际控制“程某1”账户组,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3年2月21日期间与高某睿远基金趋同交易股票76只,趋同交易金额2900.38万元,趋同盈利213.137万元 [2] - “程某1”账户组累计交易股票128只,累计交易金额6483.80万元 [2] 邵某案件细节 - 当事人邵某任职于华泰证券,作为分管投研系统建设的负责人,通过X系统获取华泰证券自营账户股票持仓、投资建议书等未公开信息 [4] - 邵某在2023年1月6日至2023年11月10日期间登录相关系统984次,平均每个工作日登陆4.66次 [4] - 邵某控制“杨某”证券账户与华泰证券自营账户趋同交易58只股票,趋同买入金额3153.376万元,趋同盈利约19.39万元 [5] - “杨某”账户趋同买入股票只数占比72.5%,趋同买入金额占比59.06% [5]
两券商IT人员“老鼠仓”被罚!趋同交易超6000万元!
证券时报· 2025-06-01 07:54
中信证券员工违规交易案 - 当事人李海鹏时任中信证券信息技术中心高级经理,利用CRM系统权限获取公司所有客户账户信息、资产规模、交易持仓等未公开信息 [1] - 2019年11月1日至2023年2月21日期间,李海鹏通过系统获知高某基金的持仓、委托、当日成交记录等未公开信息 [1] - 李海鹏实际控制“程某1”账户组,累计交易股票128只,累计交易金额6483.80万元,其中与高某睿远基金趋同交易股票76只,趋同交易金额2900.38万元,趋同盈利约213.137万元 [4] - 安徽证监局决定没收李海鹏违法所得213.137万元,并处以213.137万元罚款,罚没款合计426.27万元 [4] 华泰证券员工违规交易案 - 当事人邵某任职于华泰证券,系证券从业人员,作为分管投研系统建设的负责人,通过X系统实时获取华泰证券自营账户股票持仓、投资建议书等未公开信息 [6] - 2023年1月6日至2023年11月10日,邵某登陆相关系统984次,平均每个工作日登陆4.66次,获知自营账户未公开信息 [6] - 邵某控制“杨某”证券账户,与华泰证券自营账户趋同交易58只股票,趋同买入金额3153.376万元,趋同买入股票只数占比72.5%,趋同买入金额占比59.06%,趋同盈利约19.39万元 [7] - 吉林证监局对邵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及违规买卖股票的行为,合计没收违法所得19.39万元,并处以88.18万元罚款,罚没款合计107.57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