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迷你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超20只,逆市亏损!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21:12
市场表现 - 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约为30%、40%、60% [3] - 5033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平均净值增长率达34.65%,中位数30.65%,99.56%的基金录得正涨幅 [3] - 诞生3只"两倍基"(最高涨幅249.27%),83只基金净值翻倍,主要投资先进制造、创新药等新兴成长板块 [3] - 2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负收益,垫底产品跌超6%,与头部基金首尾相差255个百分点以上 [3][4] 亏损基金特征 - 天治核心成长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5%,同类排名垫底,持仓以银行、水电、火电等稳定资产为主,半数重仓股年内涨幅为负 [6] - 国融融信消费严选A净值跌幅6.21%,跑输基准17个百分点,重仓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板块,6只重仓股年内下跌,规模仅千万元级 [6] - 北信瑞丰外延增长净值跌幅超5%,跑输基准25个百分点,重仓电力板块个股,规模千万元级 [7] 业绩分化原因 - 亏损基金普遍配置方向偏离市场风口,如电力、消费等板块表现滞后 [5][6][7] - 迷你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高,申赎波动大、固定成本占比高、调仓灵活性受限,加剧业绩压力 [5] - 部分基金长期业绩不佳,如天治核心成长近三年、五年、十年维度净值涨幅均为负 [6] 亏损基金列表 - 表格列示25只净值负增长基金,跌幅最高为天治核心成长(-6.5%),最低为宝盈祥琪A(-0.12%) [9]
汇安基金陆丰卸任两只基金 均是迷你基金
犀牛财经· 2025-08-19 13:45
基金经理变动 - 基金经理陆丰因公司工作调整卸任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和汇安均衡成长混合基金 [2] - 离任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 [3] - 陆丰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3] 基金规模情况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和汇安均衡成长混合基金截至二季度末资产净值分别为1569.64万元和1983.75万元 [3]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连续超过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3] - 公司已按法规要求向证监会报送解决方案 [3]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3日,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A类份额成立以来单位净值下跌25.31% [4] - 汇安均衡成长混合基金A类份额成立以来单位净值增长32.85% [4]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近1月上涨0.17%,近3月上涨6.79%,近6月上涨8.59% [5] - 该基金过去1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2.82个百分点 [5] 基金投资组合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股票持仓占比93.17%,未持有债券 [5] - 前十大持仓均为银行和保险个股,包括兴业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 [5] - 基金布局中证红利,优选低估值、分红率稳定、具备成长性的蓝筹公司 [6] 基金基本情况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30日 [5] - 基金类型为混合型-偏股,中高风险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为0.14亿元 [5]
金鹰责任投资混合基金增聘欧阳娟!高换手双经理能否盘活五毛基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56
基金经理变更 - 金鹰责任投资混合基金增聘欧阳娟为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李恒共同管理 [1] - 此次增聘被视为公司对"迷你基金"困境的一次重大自救行动 [1] - 欧阳娟拥有丰富研究履历,曾在东方基金、金鹰基金、诺安基金担任研究员,2022年7月重返金鹰基金 [7] 基金业绩表现 - 金鹰责任投资混合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5482,被市场戏称为"五毛基",在3719只基金中排名第2750位 [3] - 李恒管理的金鹰责任投资混合A任职总回报-4.56%,年化回报-2.29%,同类排名2750/3719 [6] - 欧阳娟管理的金鹰产业升级混合A任职总回报-17.34%,金鹰时代先锋混合A达-33.05%,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8][9] - 欧阳娟管理的金鹰医疗健康股票A任职总回报4.02%,年化回报1.4%,同类排名365/766 [9] 基金规模变化 - 金鹰责任投资混合基金2023年末资产净值3059.34万元,2024年末锐减至2275.84万元 [3] - 2025年最新规模仅剩1524.40万元,远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3] - 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超过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 [3] 投资策略与市场反应 - 李恒管理期间换手率高达1285.94%,频繁交易导致高昂成本侵蚀基金净值 [3] - 欧阳娟管理的金鹰多元策略混合基金换手率高达10倍,被市场质疑 [8] - 投资者对基金表现不满,天天基金论坛出现"三年亏损71%"、"老鼠仓"等质疑声音 [10] 行业背景 - 2025年创新药行业快速增长,为欧阳娟管理的金鹰医疗健康股票基金带来转机 [12] - 该基金在同行业中仍处于中等水平 [12]
迷你基金起死回生赛道投资“好吃难消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20
迷你基金规模飙升现象 - 多只规模不大的基金产品在二季度借助市场分化行情实现规模上升 部分迷你基金通过押注赛道投资"起死回生"[1] - 行业中存在将"赛道化""风格化"投资作为迷你基金起死回生法宝的现象 也有公司保留迷你基金"壳资源"以承接短期风口[1] - 2025年上半年业绩突出的基金产品中 不少主题基金和赛道基金回报率较高 这些基金普遍规模偏小 部分为亿元或千万元级别[1] 典型案例分析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上半年回报率达20.38% 其A、C份额基金资产净值从一季度末的9887.46元飙升至二季度末的1.45亿元[2] - 该基金股票仓位从一季度末的30%大幅升至90% 持仓方向调整为重仓机器人概念股 前十大重仓股均为二季度新进[2] - 业内人士分析该案例过于极致化 规模变化背后可能是资金大进大出导致投资不稳定的情况[2] 行业普遍现象 - 上半年不少小规模基金借助结构性行情中的主题和赛道投资实现规模上升和业绩提升[3] - 部分基金公司明确"向赛道、向主题要业绩、要规模"的布局思路 将全市场投资产品改造为主题/赛道投资[3] - 有基金公司坦言会保留迷你基金"壳资源"以承接短期风口 认为这是顺势之举[3] 投资者反应 - 数据显示虽然赛道投资产品业绩表现好 但跟风上车的投资者并不多 相关基金份额未出现短期激增[4] - 投资者社区普遍反映赛道基金"涨得快跌得也凶" 认为不如直接投资相关ETF[4][5] - 基金公司表示除特殊情况外 不会大力推广主题和赛道基金 更多从产品定位梳理角度进行转型[5]
新发产品频现延募、迷你基“忙开会” 国寿安保基金怎么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13:54
新发产品遇冷 - 今年以来仅发行2只产品,均采取延长募集期操作,包括国寿安保尊兴增强回报债券基金和国寿安保尊富30天持有期债券基金 [2][4][9] - 国寿安保尊兴增强回报债券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从6月16日延长至7月16日,后又提前至6月26日 [4] - 国寿安保尊富30天持有期债券基金最终募集规模为4.68亿元 [2][9] - 2024年发行8只基金,其中5只为发起式产品,发行规模均低于0.15亿元;另外3只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79亿元、60亿元和4.05亿元 [8] - 与同属3000亿级梯队的公募机构相比,今年以来新发规模排名居后,同期大成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等新发规模分别为156.46亿元、81.59亿元等 [10] 存量产品规模萎缩 - 近期3只存量产品因规模持续低于预警线而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去留"问题,包括国寿安保璟珹6个月持有、国寿安保稳福6个月持有期混合和国寿安保稳安混合 [2][12][13] - 国寿安保璟珹6个月持有基金成立初规模为4.77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仅剩0.39亿元 [12] - 国寿安保稳福6个月持有期混合和国寿安保稳安混合均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1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存续公募基金产品共104只,规模低于1亿元的有25只(占比24.04%),规模低于2亿元的有38只(占比36.54%) [14] 公司发展特征 - 2024年公募管理规模达3463.47亿元历史最高位,但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减少194亿元至3269.83亿元 [15] - 产品结构呈现明显"股债失衡",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432.47亿元和1694.85亿元,合计占比超95%;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仅136.81亿元,占比不足5% [15]
新发产品频现延募、迷你基“忙开会” 国寿安保基金怎么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21:54
新发产品遇冷 - 国寿安保基金今年仅发行2只产品且均延长募集期 其中国寿安保尊富30天持有期债券基金最终募集规模为4.68亿元 [2] - 国寿安保尊兴增强回报债券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从6月16日延长至7月16日 但10天后又提前至6月26日终止募集 [4] - 2024年发行的国寿安保高端装备基金募集1000.0026万元中1000万元为公司自购 26元为员工认购 [5] - 2024年另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因未达备案条件发行失败 [5] - 2024年共发行8只基金 其中5只发起式产品规模均低于0.15亿元 3只机构产品规模分别为79亿元/60亿元/4.05亿元 [6] 存量产品萎缩 - 旗下3只产品因规模持续低于预警线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运作 包括国寿安保璟珹6个月持有(规模从4.77亿降至0.39亿)/稳福6个月持有/稳安混合 [7][8] - 截至2025Q1公司104只产品中规模低于1亿元的有25只(占比24.04%) 低于2亿元的有38只(占比36.54%) 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过半 [9] 规模与结构问题 - 2024Q4公募管理规模达3463.47亿元历史峰值 但2025Q1减少194亿元至3269.83亿元 [9] - 产品结构严重失衡:货币型基金1432.47亿元(43.81%)+债券型基金1694.85亿元(51.83%) 股票+混合型合计仅136.81亿元(不足5%) [9] 行业对比 - 同为3000亿级梯队的大成/浦银安盛/华宝/兴业/长城基金2024年新发规模分别为156.46亿/81.59亿/54亿/36.72亿/26.18亿 国寿安保同期排名靠后 [6] 原因分析 - 新发产品延募主因包括市场环境波动/同质化竞争/产品定位缺乏吸引力/代销渠道资源分配不足 [4] - 公司解释2024年产品主要面向机构客户 而2024年转向个人客户导致规模差异 [6]
“内卷”升级!新华A50ETF成立仅84天,规模缩水超2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6-25 19:05
新华基金产品清盘危机 - 新华中证A50ETF成立84天后规模从2.59亿元骤降逾80%至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成为全市场首只濒临清盘的中证A50ETF [2][3] - 新华积极价值混合基金虽获公司超2000万元自购,但规模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长期挣扎在生死线边缘 [2][3] - 新华基金旗下79只基金中,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达34只占比43%,规模不足2亿元的"迷你基"更达53只占比67% [8] 产品规模崩塌原因 - 新华中证A50ETF个人持有比例达90.72%,个人投资者集体赎回是规模崩塌主因 [3] - 新华积极价值混合基金2025年一季度规模仅为2800多万元环比下降超11%,自2022年起便长期徘徊在5000万元上下 [4] - 行业加速出清趋势下,2025年上半年已有117只基金清盘,其中97只因规模不达标被动退场 [8] 业绩表现与投资风格 - 新华中证A50ETF近一个月收益-2.57%跑输同类平均0.61%,同类排名3605/3908 [6] - 新华积极价值混合2022年暴跌41.43%,2023年续跌19.81%,2025年上半年又跌7.06%滑至行业末10% [6] - 该基金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与2024年四季度完全不同,显示大规模换仓操作 [6] 基金经理管理情况 - 两只濒危产品均由邓岳管理,其同时管理9只产品中4只规模不足1亿元 [7] - 邓岳在管产品业绩两极分化,任职回报最高25.51%最低-13.15% [7] - 管理产品类型既包括主动量化基金也有被动指数增强基金,存在投研资源分散风险 [7] 行业困境与转型建议 - 中小基金公司承受双重挤压,迷你基金消耗投研资源却难创收形成恶性循环 [8] - 自购输血可暂缓清盘但需打破"业绩差—规模缩—资源少—业绩更差"的死循环 [8] - 建议中小基金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圈精简产品线,投入固收、量化等优势赛道 [8]
少见!国新国证首席投资官两次卸任同一只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1 17:31
基金经理变更 - 国新国证新利基金原基金经理毕子男因工作需要离任,由张洪磊接任,毕子男卸任后继续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1] - 毕子男第二次离任该基金,两次任职时间均不足1年零1个月,首次任职期间基金总回报-6.26%(同类排名1247/1860),第二次任职期间回报0.13%(同类排名1720/2277)[3] - 毕子男目前仅管理国新国证融泽6个月定开基金,规模0.6亿元 [5] 基金表现与规模 - 国新国证新利A成立以来累计净值下跌20.8%,截至2025年6月20日净值为0.792元,一季度末规模仅0.21亿元 [3] - 该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从2024年一季度93.12%降至2025年一季度48.16%,重仓股风格从信息技术成长股转向银行红利股 [4] - 公司权益基金仅3只,总规模2.23亿元,占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83.84亿元)的2.66% [8]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 - 张洪磊现任国新国证新锐基金经理,该基金任职总回报16.01%(年化4%),规模从2021年三季度0.25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1.41亿元 [6] - 其管理的国新国证融兴6个月定开基金任职期间亏损13.22% [7] - 张洪磊管理的国新国证新锐基金重仓科技软件股,可能影响新利基金投资风格转向 [7] 公司概况 - 国新国证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2025年一季度末总规模110.8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26.97亿元 [8] - 毕子男拥有28年证券从业经验,2020年3月加入公司,现任首席投资官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 [2]
掌舵八年,章砚卸任中银基金董事长,6500亿公募巨头迎新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40
人事变动 -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离任,结束近8年掌舵期,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务 [1][2] - 章砚离任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2] - 张家文自2025年6月16日起代行董事长职务,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长期担任执行总裁 [3][4] 管理规模变化 - 在章砚任期内(2017-2025),公司管理规模从2849亿元增至6524亿元,增幅129% [3] - 非货币资产规模从2060亿元增长至3178亿元,增幅54.3% [3] - 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从85.4%提升至95%,巩固"固收大厂"地位 [3]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依托股东中国银行渠道优势,成功发行多只百亿级债券基金,通过定制化产品服务机构客户 [4] - 权益类产品规模从2017年354亿元降至2024年287亿元,降幅18.93% [4] - 错失股票ETF发展机遇,目前仅有1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股票ETF [4] 基金经理变动 - 2024年至今共有6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权益投资骨干王睿和固收资深经理周毅 [5] - 王睿任职超15年,2025年3-4月集中卸任6只基金,其管理的中银高质量发展机遇混合任职回报达53.5% [5] - 周毅管理规模超200亿,2025年3月清仓式离任8只债券基金,任职期间所有产品均实现正收益 [5] 产品结构问题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旗下31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64只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 [5] - 产品同质化与迷你基金问题凸显 [5] - 如何在保持固收优势的同时提升权益竞争力成为新任管理层核心课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