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出海

搜索文档
锦江酒店“下南洋”:外派+本地团队2:8,输出供应链,打地基至少要三年
财经网· 2025-08-21 17:37
东南亚市场战略 - 公司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计划携锦江都城、麗枫、锦江之星等多个品牌出海,首批目标市场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老挝等6国[9] - 东南亚市场吸引力在于庞大人口红利、地理文化接近性及旅游业发展潜力,马来西亚2026年目标接待3560万国际游客[3] - 采用轻资产模式出海,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计划在各国成立子公司实现本地化运营[4][7] 团队与执行策略 - 组建2:8比例的混合团队(外派+本地招募),强调总部协同与本土适应性结合[6] - 国内店长及加盟商积极响应,云南、广西等地员工主动申请赴老挝、越南开店[4] - 供应链体系通过GPP平台复制至东南亚,已实现欧洲35亿GMV的成熟经验输出[9] 市场机遇与客源布局 - 东南亚旅游市场快速增长,越南前7月国际游客达1220万人次(中国占25%),中老铁路年跨境客流超200万[3] - 公司拥有2亿锦江荟会员+2300万丽赏会会员,计划通过全球客源网络双向导流[10] - 客源结构规划为国内商旅(锦江荟)、欧美游客(丽赏会)及本地消费者三重渠道[10] 本地化运营细节 - 筹建标准因地制宜,如老挝项目采用防潮材料,融合东方摩登与当地ART DECO风格[9] - 首批项目选址核心商圈(吉隆坡、槟城等),拒绝为规模牺牲区位质量[9] - 计划三年打基础,优先树立高品质样板店而非快速扩张[10] 历史经验与差异化优势 - 公司2011年已进入菲律宾市场,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具备国际化基因[3] - 团队曾成功本土化希尔顿欢朋品牌,如前瞻性标配健身房适应中国市场需求[6] - 当前战略更强调长期价值,拒绝"割韭菜"思维,注重对当地旅游业态的实际贡献[2] 投资人与合作生态 - 投资人考察欧洲后更倾向东南亚,因地理近、资源调动便利且竞争环境较温和[5] - 加盟商分为三类:国内主力、当地华商及未来潜在本地投资者,形成梯度开发[7] - 供应商主动承诺跟随公司拓展东南亚,体现供应链协同优势[8]
锦江酒店上半年净利润预减50%以上 冲击港股IPO折射出海野心与业绩压力
新华财经· 2025-07-15 12:48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6亿元至4亿元,同比减少4.48亿元至4.88亿元,降幅52.81%至57.53% [2] - 业绩预减主因2024年上半年转让时尚之旅酒店股权及退出境内外物业产生4.59亿元非经常性收益,2025年无类似收益 [2] - 公司计划下半年提升经营效率、升级会员体系、扩张下沉市场以改善业绩 [2] 股价表现 - 业绩发布后股价冲高回落,7月15日午盘涨0.59%至22.31元/股 [3] 规模与扩张 - 截至2024年底开业酒店1.34万家、客房129万间,按酒店数量为全球第一,按客房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万豪170万间) [4] - 2024年净新增开业酒店968家,2025年计划新增开业1300家、签约2000家 [4] 财务表现对比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3.10亿元、146.49亿元、140.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0.02亿元、9.11亿元 [5] - 2024年营收140.63亿元,仅为万豪集团(251亿美元)的1/12.8,华住集团营收239亿元是其1.7倍 [5] - RevPAR下降且成本稳定,利润水平低于行业均值 [5] 海外业务 - 海外网络覆盖55国,2024年底法国773家、欧洲其他地区128家、亚非美洲270家 [6]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30.8%、29.3%、30.3%,毛利率稳定在40.1%-41.9% [6][7] - 中国区毛利2024年降14.9%至36.19亿元,毛利率从41.1%降至36.9% [7] - 计划通过装修、数字化、债务优化提升海外盈利能力 [6] 港股IPO计划 - 拟发行H股登陆港交所,成为首家"A+H"酒店集团,已聘请毕马威审计 [8] - 募资用途:海外业务拓展(含数字化平台建设)、偿还高利率贷款、补充营运资金 [9] - 上市计划需在股东大会通过后24个月内完成 [8]
疯狂开店却越赚越少,全球最大酒店巨头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核心观点 - 锦江酒店作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正谋求港股二次上市,以应对国内业绩下滑及海外业务亏损的双重压力 [1][4] - 公司通过持续扩张维持规模优势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140.63亿元,扣非净利润暴跌30.32% [10] - 海外业务虽贡献30.8%营收且毛利率达41.9%,但欧洲资产持续亏损,卢浮集团2024年净亏损1079万欧元 [15][17] - 港股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及债务重组,但市场对其"输血式"扩张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22][23] 公司概况 - 全球最大酒店集团,覆盖13416家酒店(2024年末数据),客房总数超129万间,会员近2亿 [8] - 拥有9个规模化品牌,其中4个品牌门店超千家,涵盖经济型至中高端全品类 [5][8] - 2024年新开1515家酒店,2025年Q1继续新增97家,总规模达13513家酒店/130.9万间客房 [9] - 1994年B股上市,1996年A股上市,现为A+H股上市热潮下最新谋求港股二次上市的消费企业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关键指标: - 营收140.63亿元(-4% YoY) - 归母净利润9.11亿元(-9.06% YoY) - 扣非净利润5.39亿元(-30.32% YoY) [10] - 2025Q1加速恶化: - 营收29.42亿元(-8.25% YoY) - 归母净利润3601万元(-81.03% YoY) [11] - 经营效率下滑: - RevPAR 157.47元(-5.78%) - ADR 240.67元(-11.19元) - OCC 65.43%(vs同行华住81.2%) [13][14] 国内市场策略 - 行业背景:2024年中国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供给过剩导致价格战 [13] - 扩张计划:2025年拟新增开业1300家/签约2000家,重点布局低线城市空白区域 [14] - 下沉市场:通过品牌差异化加强薄弱区域覆盖,但面临三四线城市消费力不足的挑战 [15] 海外业务现状 - 资产结构:55个国家1165家酒店,欧洲272家直营店受能源人力成本飙升冲击 [8][19] - 财务表现: - 2024年海外收入42.56亿元(占比30.8%) - 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净亏损扩大至5689万欧元 [15][16] - 风险敞口:并购积累商誉116亿元占净资产73.56%,持续亏损可能引发减值 [20] - 新扩张计划: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推进东南亚6国市场开发 [21] 港股上市动因 - 募资用途:海外业务拓展(占比未披露)、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22] - 战略考量:通过港股平台提升国际融资能力,缓解欧洲资产债务压力 [18][23] - 市场质疑:当前扩张模式依赖持续输血,需证明海外业务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23]
港股上市,能帮锦江酒店全球化“减负”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6-30 21:12
公司上市及募资计划 - 公司正式递交招股书,加速"A+H"上市进程 [1] - 募资主要用于海外酒店新建及升级改造、数字化转型、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2] - 偿还贷款的首要目的是化解海外业务的负债与亏损压力 [3] 海外业务财务状况 - 法国卢浮集团运营酒店1168家,2024年贡献营收5.56亿欧元 [3] - 卢浮集团自2020年起持续亏损,至2024年底累计亏损超2.1亿欧元 [3] - 截至2024年9月底,卢浮集团银行贷款总额达1.8亿欧元,关联方贷款4.1亿欧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 [4] - 2024年4月,公司向卢浮集团增资23.5亿元 [5] - 年内两度向卢浮集团提供借新还旧担保,新增担保金额1万欧元 [6] 海外业务优化计划 - 卢浮集团将制定五年计划,聚焦资产处置、翻新改造、系统贡献率提升 [6] - 计划对80家重定位酒店进行装修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法国 [7] - 首席财务官表示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回笼资金用于优化资产布局 [6] 东南亚市场拓展 - 公司合作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推进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 [8] - 东南亚市场拓展模式调整为以中国团队为主,吸引当地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 [9] - 公司输出品牌、管理标准及服务、供应链体系 [9] 国内外市场表现对比 - 2024年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恢复至2019年的112.27%,较2023年增长0.35% [10] - 同期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降幅达5.78%,与2019年基本持平 [11] 行业竞争及扩张计划 - 华住、首旅、亚朵2025年分别计划新开2300、1500和500家酒店 [12] - 公司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对应增幅约为9.7% [13] - 公司将加快会员体系建设,将OTA渠道客源转化至官网 [13]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8%、81% [15] - 至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同比减少23.2%至81亿元,现金比率降低0.07至0.6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