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铜价升破9000美元/吨 产业链企业迎接高景气周期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全球铜价持续走高,而截至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国际铜价更是 升破了9000美元/吨关口,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铜价走高,一方面是因为高品质铜矿山减少,冶炼端增产不易,导致铜供应偏弱;另一 方面,电动汽车兴起,电气设备更换周期来临,对铜需求逐步增长。 在产业链中游的冶炼环节,国内多家冶炼企业将降低能耗作为主要任务,向着"多产铜、降能耗、压缩 供应链综合成本"的目标不断奋进。2023年,铜陵有色在主产品产量大幅攀升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不 增反降,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6.9%;2023年上半年,江西铜业推进节能降碳管理,上半年总能耗同比 下降1.39%,外购电量总体下降近1800万度;2023年上半年,云南铜业旗下的西南铜业通过优化配料, 强化工艺控制等方式,实现粗铜综合煤耗同比下降35.1%,燃煤使用量下降4230吨,降低碳排放量 10670吨,云南铜业旗下的易门铜业实现粗铜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1%,综合能耗降低441.2吨标准煤,减 少碳排放量约1104.9吨。 在产业链下游的用铜环节,多家企业正积极应对铜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波动,通过套期保值、长单锁价、 战 ...
有色金属周报:美元指数回落,有色板块反弹-20250811
国贸期货· 2025-08-11 15: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元指数回落,有色板块反弹,各金属品种受宏观、原料、冶炼、需求、库存等多因素影响,表现各异,铜价震荡、锌价反弹、镍和不锈钢宽幅震荡 [1][80][191] - 宏观上,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国内反内卷叙事升温,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各金属品种在原料、冶炼、需求和库存方面呈现不同态势,影响价格走势和投资策略 [80][1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有色金属价格监测 - 美元指数98.3,日涨0.18%、周跌0.43%、年跌9.42%;多数有色金属价格有不同程度涨跌,如碳酸锂日涨6.45%、周涨11.67%,氧化铝日跌1.28%、年跌33.92% [6] 铜(CU) - 宏观利多,中国进出口韧性强,美联储降息预期或持续;原料端中性,加工费回升、港口库存增加;冶炼端中性偏空,冶炼厂利润有变化且7月产量走高;需求端利空,下游消费疲软、开工率下滑;持仓中性,市场参与度和近月持仓虚实比低;库存中性偏空,国内外库存累库 [9] - 沪铜收盘价78490元/吨,周涨0.1%;伦铜收盘价9768美元/吨,周涨1.4%;现货升水下滑,沪铜月间价差缩窄,LME贴水走扩;进口窗口关闭,洋山铜溢价回落 [6][15][22] - 2025年6月精炼铜进口33.7万吨,刚果(金)为第一大供应国;阳极铜进口6.85万吨;废铜进口18.32万实物吨 [33] - 铜精废价差低位运行,粗铜加工费维持低位,电解铜和再生铜制杆开工率下滑 [39] - 铜矿港口库存回升至62万吨,现货加工费回升至 -38美元/吨,硫酸价格上涨,冶炼厂利润有变化 [41] - 2025年6月阳极铜产量101.8万吨,7月电解铜产量117.4万吨,预计8月产量环比降0.6万吨 [49] - 铜材开工率下滑,沪铜持仓量和近月持仓虚实比下降,CFTC非商业净持仓较上一周减少16,661张 [50][59][66] 锌(ZN) - 宏观偏多,特朗普提名理事、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中国进出口数据好等;原料端中性,国产加工费持平、部分地区有变动;冶炼端偏空,7月产量高且8月预计增加;需求端中性,终端项目开工淡季但镀锌开工尚可;库存偏空,社库持续累增 [80] - 伦锌主力合约收盘价2815.5美元/吨,周涨3.15%;沪锌主力合约收盘价22515元/吨,周涨0.87%;部分升贴水和月差有变化 [83] - 6月精矿进口规模下滑,炼厂成品库存累增,初端下游开工率整体较弱,终端需求基建有新增专项债、地产融资压力大、汽车产销好、家电排产下降、新基建光伏需求或下滑 [99][113][145] 镍·不锈钢(NI·SS) - 宏观中性偏多,美联储降息预期抬升、中国出口数据有韧性;原料端中性,印尼镍矿升水暂稳、港口库存回升;冶炼端中性,纯镍产量高、镍铁供给有压力、硫酸镍采购需求或增;需求端中性,不锈钢排产增幅有限、库存下降、新能源产销高位;库存中性偏空,整体增加 [191] - 伦镍主力合约收盘价15115美元/吨,周涨0.63%;沪镍主力合约收盘价121180元/吨,周涨1.18%;不锈钢主力合约收盘价12985元/吨,周涨1.13% [194] - 6月镍矿进口量环比增加,港口库存季节性增加;国内镍铁产量低位、价格持稳,印尼镍铁减产但进口量环比增加;印尼MHP产量回升、高冰镍产量增加,镍湿法中间品进口环比回落 [199][208][214] - 7月精炼镍产量回升,进出口均环比回落;7月不锈钢产量回落、8月排产增加,社会库存持续下降;6月不锈钢进出口均小幅回落,终端需求整体偏弱 [226][231][237] - 7月硫酸镍产量环比增加,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微增,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幅增加;镍库存外增内减 [268][277][278]
铜锡及铝产业链早评:国内铜冶炼厂6月检修产能或环减,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量环比减少+E4:K28F28E4:K29E4:K30E4:K32E4:K30E4:K29E4:K30-20250617
宏源期货· 2025-06-17 1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美互征关税缓和引导抢出口预期,海外多个铜矿生产存在扰动,但传统消费淡季致下游需求趋弱,使沪铜价格或有调整,建议投资者短线轻仓逢高试空主力合约,关注沪铜76000 - 78000附近支撑位及80000 - 82000附近压力位,伦铜在9000 - 9300附近支撑位及9800 - 10000附近压力位,美铜在4.3 - 4.5附近支撑位及5.0 - 5.5附近压力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数据 - 沪铜期货活跃合约6月16日收盘价78550元,较昨日变动540元;成交量76515手,较昨日减少22358手;持仓量192243手,较昨日减少1604手;库存47051吨,较昨日增加10782吨 [1] - 沪铜基差或现货升贴水6月16日为78645元,较昨日变动 - 310元;沪铜县差为85元,较昨日减少850元 [1] - 不同地区电解铜现货升贴水有变动,广州减少25元,华北增加30元,华东减少10元 [1] - 价差方面,沪铜近月 - 沪铜连一较昨日减少180元,沪铜连一 - 沪铜连二无变动,沪铜连二 - 沪铜连一较昨日减少10元 [1] - 伦敦铜LME3个月铜期货收盘价(电子盘)6月16日较昨日增加47.5元;注册与注销仓单总库存量较昨日减少107325吨;LME铜期货0 - 3个月合约价差较昨日增加22.18元;LME铜期货3 - 15个月合约价差较昨日减少14.03元;沪伦铜价比值较昨日增加0.02 [1] - COMEX铜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6月16日较昨日减少0.03元;总库存重较昨日增加3407吨 [1] 行业资讯 - Irvanhoe Mines 2025年Kanoa - Kakula铜矿产量指引量为37 - 42万金属吨,较年初下降28%,因Kakula矿区遭遇地震 [2] - 美国参议院版共和党税协法案计划将债务上限提高至6万亿美元,将三项企业税收减免永久化,未就“州和地方税扣除”达成最终协议;美国消费者通胀CPI年率为2.4%,低于预期但高于前值,使美联储9/12月降息预期概率升高 [3] - 紫金矿业旗下卡库拉铜矿西侧排水或于6月下旬复产,东侧排水或持续至9月,2025年计划矿产铜由52 - 58万吨降至37 - 42万吨 [3] - 加拿大Teck Resources矿业旗下智利铜矿因机械故障需停产维修约1个月 [3] - 印尼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被准许6个月内出口127万吨铜精矿,但将被征收更高出口税 [3] - 铜陵有色旗下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二期15万吨产能或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巨龙铜业新增二期20万吨/日扩建工程或于2025年底投产,ACC Metals旗下Gediktepe多金属矿山硫化铜矿扩建项目2026年一季度投产,初期年产量2.5万吨 [3] - 国内废铜进口窗口打开,但因欧洲高品质废钢被限制出口,中国进口商采购受限,中美贸易争端使贸易商未恢复直接进口美国废钢,国内废铜6月生产(进口)量或环比减少 [3] - 嘉能可菲律宾冶炼厂、中矿资源纳米比亚冶炼厂、嘉能可智利冶炼厂因不同原因停产,Kanoa - Kakula冶炼厂或于2025年6月建成投产,年产50万吨阳极铜 [3] - 江铜宏源二期年产15万吨阴极铜项目3月底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25万吨产能;北方铜业旗下垣曲北铜年产20万吨阴极铜于8月10日点火,国内6月电解铜生产量或环比增加 [3] - 印尼自由港旗下冶炼厂6月下旬恢复生产,12月满负荷生产;日本住友金属矿业10月下旬检修,国内6月电解铜进口量或减少,进口窗口关闭限制进口量,中国保税区电解铜库存量增加,部分类型铜板计划增加出口量 [3] 下游市场情况 - 中国铜杆(再生铜杆)产能开工率较上周下降,精铜杆企业原料(成品)库存量较上周下降(增加),再生铜杆企业原料(成品)库存量较上周增加(减少) [3] - 中国铜电线电缆产能开工率较上周升高,企业原料(成品)库存量较上周增加;中国漆包线产量(产能开工率)较上周增加(下降),企业原料(成品)库存天数较上周下降(增加) [3] - 中国黄铜棒产能开工率较上周升高,企业原料(成品)库存天数较上周下降 [3] - 中美互征关税缓和和传统消费淡季来临,国内6月钢材企业产能开工率(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或环比下降(增加、增加、减少) [3] - 电解铜制杆、再生铜制杆、铜电线电缆、铜漆包线、铜标带、钢管、黄铜棒产能开工率或环比下降;锂电和电子电路铜箔6月产能开工率或环比升高 [3]
铜产业链周度报告-20250525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5-25 18: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铜价持续高位震荡,强弱分析为中性,价格区间在76000 - 80000元/吨;国内铜需求端有支撑,供应紧张逻辑仍在,长期消费有回升预期,但宏观扰动带来不确定性;交易上单边找阶段性机会,价差交易中期限正套可平仓,内外套利关注宏观对海外铜价的影响 [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交易端 - 波动率:四个市场铜波动率持续回落,COMEX价格波动率回落至20%附近,LME铜价波动率回落至11%附近 [10] - 期限价差:沪铜期限B结构持稳,沪铜06 - 07价差持稳于430元/吨;LME铜现货升水缩窄,LME0 - 3价差从升水31.45美元/吨缩窄至升水31.14美元/吨;COMEX铜C结构收窄,05和06合约价差从 - 0.31美元/吨收窄至 - 0.10美元/吨 [13][14] - 持仓:沪铜、LME铜持仓减少,沪铜持仓减少0.95万手至52.87万手;国际铜、COMEX铜持仓增加 [15] - 资金和产业持仓:LME商业空头净持仓从5月9日6.14万手回落至6.08万手;CFTC非商业多头净持仓从5月13日2.15万手回落至5月20日2.10万手 [21] - 现货升贴水:国内铜现货升水缩窄,从5月16日的升水445元/吨回落至5月23日的升水165元/吨;洋山港铜溢价走弱,从5月16日的95美元/吨下降至5月23日的92美元/吨;美国铜溢价持续高位;鹿特丹铜溢价从3月初的122.5美元/吨上升至190美元/吨;东南亚铜溢价从5月9日的110美元/吨上升至5月23日的112.5美元/吨 [24][26] - 库存:全球铜总库存减少,5月15日为52.81万吨,5月22日为51.85万吨;国内社会库存增加,从5月15日的13.20万吨回升至5月22日的13.99万吨;保税区库存减少,从5月15日的6.88万吨下降至5月22日的6.07万吨;COMEX库存增加,从5月16日16.97万短吨升至5月23日的17.56万短吨;LME铜库存回落,从5月16日的17.94万吨回落至5月23日的16.47万吨 [32] - 持仓库存比:沪铜06合约持仓库存比处于历史同期偏高位置;LME铜持仓库存比回升,尚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33] 供应端 - 铜精矿:供应增加,2025年4月进口量为292.44万吨,环比增长22.16%,同比增长24.55%;港口库存减少,从5月16日的88.7万吨下降至5月23日的74.0万吨;加工费持续弱势,5月23日当周现货TC为 - 44.28美元/吨,冶炼厂亏损约3769元/吨 [39] - 再生铜:进口量减少,4月进口20.47万吨,同比下降9.46%;国产量下降,4月国产再生铜产量8.75万吨,同比下降22.50%;精废价差缩窄,低于盈亏平衡点;进口盈利扩大 [40][45] - 粗铜:进口增加,4月进口7.4万吨,同比增长14%;4月粗铜加工费边际回升,南方加工费1050元/吨,进口95美元/吨 [50] - 精铜:产量增加,4月产量112.57万吨,同比增长14.27%,预计5月产量112.99万吨,同比增长12.03%;进口量下降,4月进口25.00万吨,同比下降11.97%,进口亏损扩大,限制海外货源进口 [53] 需求端 - 开工率:4月铜管开工率处于历史同期中性偏低位置,铜板带箔处于历史同期中性位置;5月22日当周电线电缆开工率边际回落 [57] - 利润:铜杆加工费回落,截至5月23日,华东地区电力行业用铜加工费为715元/吨;铜管加工费回升,R410A专用紫铜管加工费10日移动平均值为5129元/吨;铜板带加工费和锂电铜箔加工费走稳 [63] - 原料库存:4月铜杆企业原料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4月铜管原料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低位;电线电缆周度原料库存持续低位 [64] - 成品库存:4月铜杆成品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中性,铜管成品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中性偏低;电线电缆周度成品库存减少 [67] 消费端 - 表观消费:国内铜实际消费良好,1 - 4月累计消费量505.53万吨,同比增长10.96%;表观消费量520.63万吨,同比增长3.66%;电网投资、家电、新能源企业等是铜消费的重要支撑,1 - 4月电网累计投资1408亿元,同比增长14.60% [71] - 空调和新能源汽车:4月国内空调产量2242万台,同比增长1.91%;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125.1万辆,同比增长43.7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