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用精准金融服务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金融时报· 2025-10-29 09:44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达8万 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步伐更加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 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 了方向。 当前,"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序幕将启。非银机构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特色化经 营、差异化发展。首要的是坚守风险底线,找准定位、专注主业;其次是构建对产业认知的坐标系,深 入车间厂房与研发中心;最后是突破能力瓶颈,为壮大制造根基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连 接金融与产业的重要桥梁,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有其各自的特色功能和专业 优势。站在新的起点,非银机构应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任务,深刻认识和理解把握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用更精准的服务壮大制造强国的根基。 责任编辑:韩胜杰 ...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8
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能够推动制造业革新与质效跃升 [2] - 通过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流程深度渗透,可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产品质量与市场响应速度 [2] - 有助于打破供应链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化解低端产能过剩,并催生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 [2] 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为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3] - 通过实时汇聚、智能分析海量数据,可提升态势感知、风险预警与政策模拟能力,推动决策向事前预测和事中干预转变 [3] - “一网通办”平台通过数据融通简化审批流程,实现部门协同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 [3]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服务与民生 - 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社会服务模式与居民生活体验,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 - 在健康领域,智能辅助诊断、个性化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应用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精准度和便捷性 [4] - 在教育方面,自适应学习平台能精准识别学习者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限制 [4] 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 - 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环节 [5] - 应优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与边缘计算节点形成高效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网络 [5] - 需加紧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体系,确保技术健康发展 [5] 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与人才培养 - 应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聚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融合 [6]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可复制推广的数智化转型标杆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 [6][7] - 需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全学段教育和通识教育,增设交叉学科,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7]
数说十四五丨40.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 工业家底更厚实
央广网· 2025-10-10 09:13
工业整体表现 - 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4% [1] - 2025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2%,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6.3% [1] 创新投入与研发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1]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1] 高端装备与重大工程 - “沧渊号”盾构机在“海太长江隧道”工程中以日均12米速度掘进 [1] - 盾构机核心驱动系统实现全寿命周期在线检测,保障140万平方米隧道滴水不漏 [1] 高端制造业增长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 [2] - 同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绿色低碳产业 - 江西新余锂电企业订单旺盛,某公司8月锂电池月产量同比增长72% [2]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等产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2] 产业结构转型 - 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加速转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2] -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品产量逐年跨越式增长 [2] 数字经济发展 - 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459.8万个 [3] -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3] 未来发展展望 - “十四五”成果为“十五五”工业经济阔步前行打下坚实基础 [3] - 将以系统性、前瞻性举措强化工业经济增长韧性 [3]
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新华网· 2025-10-09 08:02
制造业规模与体系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2020年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产业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2]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3]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特高压输变电、船舶、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3] - 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 [3]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对接和产能共享,缩短研发周期和交付时间 [4] -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 [3]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7]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7]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7] 数字技术应用案例 - 联想乐享上线后第一周推动订单转化率提升30% [5] - 浪潮云洲携手济南重工打造高端智能磨机,帮助终端用户企业产品质量提升5%,能耗降低10%,磨机产品预计单价提升10%,年销量增长30% [6] - 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6]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8]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8] - 2024年,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9]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9] 绿色产业进展 - 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 [9] - 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 [9]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9]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9]
听,“十四五”答卷丨实数融合 制造业“向新”“向智”
新华网· 2025-10-05 15:54
制造业总体规模与全球地位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山东美陵集团建成26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单元,引进60多台机器人和机械手以及200多台数字化、智能化装备 [3] - 山东美陵集团2025年高效节能换热器订单已排至12月份,估计上半年产值2.5亿元人民币 [3] - 山东美陵集团高强度紧固件、锻件及汽车零部件订单稳定,估计上半年产值1.3亿元人民币 [3] -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成立高精传动科技公司,生产覆盖负重5公斤到800公斤的全系列RV减速器产品 [3] - 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RV减速器年产能约9万套,出货量及销售收入居国内头部 [5] - 宝鸡市拥有7户全国制造业冠军企业,形成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 [5]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 - 桑特液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库存下降20%至30%,增强交付能力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7] - 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12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建设14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 [9] - 赛诺化学(山东)有限公司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产品日产量从60吨提升至150-180吨 [12] 新业态新模式与先进制造 - 中国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4]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拥有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实现机器人点焊百分之百智能化,用工从传统模式280-300人减少至约30人 [17] - 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17]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拥有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平均30分钟下线一台机器人,目标实现85%核心零部件园区内生产制造 [17]
国家数据局: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7:13
国家数据局政策导向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1]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以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各地政策支持有效且行动落实更有保障已有10多个省市出台整体或具体领域工作方案[2] 地方实践与探索 - 各地通过试点建设、大赛牵引、案例推广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样化路径[2] - 各地加速推进实数深度融合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3] - 多地结合数据标注基地、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数据企业发展壮大[3] 地方立法与制度建设 - 广东省已出台多项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文件并正在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同时研究数据安全管理措施[4] - 江苏省统一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5个多月以来已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并集聚数据商等机构1864家[4] - 山东省加快推进《山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并出台多项数据管理规范制定数据标准规范283项[4] 产业应用案例 - 重庆市通过打通政府、产业、社会、企业数据建设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5] - 重庆市已集聚长安、赛力斯等知名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有1辆为重庆制造[5]
国家数据局: 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6:22
国家数据局政策导向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和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1][2]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以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3]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各地政策支持有效且行动落实更有保障 [2] 地方政策与立法进展 - 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出台“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具体领域工作方案并配套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 [2] - 广东省已出台多项数字经济政策文件并正在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同时研究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4] - 江苏省统一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5个多月已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并集聚数据商及第三方服务机构1864家 [4] - 山东省加快推进《山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并已制定数据标准规范283项 [4] 地方实践与产业应用 - 各地通过试点建设、大赛牵引等方式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多样化路径 [2] - 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速推进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3] - 重庆市通过打通政府、产业、社会、企业数据建设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 重庆市已集聚长安、赛力斯等知名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为重庆制造 [5]
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4:45
国家数据局政策方向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计划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以激活数据价值[1]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各地政策落实呈现支持政策更有效、基层探索更有力、实数融合更深入的特点[1][2] 地方政府行动与成果 - 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出台“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具体领域工作方案,并配套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1] - 广东省正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并已出台多项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和条例[3] - 江苏省统一数据交易所挂牌5个多月以来,已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集聚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1864家[3] - 山东省加快推进《山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已制定数据标准规范283项,并出台多项数据管理文件[3] - 重庆市通过打通政府、产业、社会、企业数据,建设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4] - 重庆市已集聚长安、赛力斯等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中有一辆为重庆制造[4]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新京报· 2025-09-28 18:47
政策支持与落实 - 已有山东等10多个省市出台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具体领域工作方案并配套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1] - 多地编制项目库、场景库、案例库、专家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策略加大投资并帮助解决难题[1] - 国家数据局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以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1] 基层探索与价值释放 - 各地通过试点建设、大赛牵引、案例推广等方式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路径[2] - 企业利用内部数据实现降本增效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带动协同优化路径清晰[2] - 公共数据用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并通过授权运营开放带动新应用在城市治理和应急领域有鲜活案例[2]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并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以激活数据价值[2] 数实融合与产业发展 - 各地加速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以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3] - 河北发挥钢铁产业集聚优势推进钢铁大模型建设赋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3] - 多地结合数据标注基地和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数据企业发展壮大[3]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深化数实融合以数据要素为引擎形成新质生产力[3] 数据要素大赛进展 - 今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报名队伍突破2.2万支各地共遴选出900多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3] - 全国总决赛评审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颁奖仪式将于11月在上海举行[3]
“数据要素×”行动呈现三个“更”特点
新华网· 2025-09-28 16:30
政策支持与落实 - 超过10个省市已出台“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具体领域工作方案并配套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 [1] - 多地结合行动实施编制了项目库、场景库、案例库、专家库并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支持 [1] - 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并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以充分激活数据价值 [2] 价值释放与应用探索 - 企业通过使用内部数据实现降本增效并利用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带动链上企业协同优化 [1] - 公共数据被用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并通过授权运营开放数据推进融合应用 [1] - 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速推进实数深度融合例如河北发挥钢铁产业集聚优势建设钢铁大模型 [2] 产业发展与乘数效应 - 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使传统产业“发新枝”同时促进新兴产业“长成林” [2] - 许多地方结合数据标注基地和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数据企业发展壮大 [2] - 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以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并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2] 行业活动与参与度 - “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报名队伍已突破2.2万支各地共遴选出900多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2] - 全国总决赛评审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