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潮

搜索文档
“1.5%成标配,1%已出现”,VC/PE管理费进入“绩效挂钩”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12:11
行业收费模式变革 - 创投行业管理费体系从"2%管理费+20%业绩分成"的标配模式转向多元化、浮动化收费方案 [1] - 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费普遍压降至1.5%,个别地区出现1%超低费率 [3] - 计费方式从按认缴规模转向实缴规模计算,极端情况采用"按项目扣款"模式 [5] 管理费调整驱动因素 - 机构LP出资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出资1.27万亿元仅为2020年六成,国资占比达88.8% [8] - 政府及国资LP主导市场,要求兼顾社会效益与审计风险,推动管理费多元化演变 [9] - 单只基金规模膨胀(如20亿元基金1.5%费率仍可获3000万年管理费)增强GP对降费容忍度 [10] 绩效挂钩机制创新 - 部分基金将管理费与投资进度、回报、政策目标全面挂钩,未达标需退回已收费用 [5] - Carry计提门槛提高,部分基金要求年化收益超6%-8%才能提取20%业绩分成 [5] - 广东省政府规定管理费需从基金收益支付,未产生收益时仅可预支本金 [9] 行业生态重构措施 -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收益让利(如广西引导基金净收益最高100%让利)、放宽返投标准(长沙科创母基金返投要求0.4倍)、风险补偿(深圳南山区设5亿元容错基金)激励GP [13][14] - 国务院提出建立容错机制,不简单以单项目或年度盈亏考核 [13] - 头部GP中国有全资或控股管理人增多,市场化LP收缩削弱GP议价能力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降费加速行业出清淘汰非专业机构,但过低费率可能伤害GP积极性 [13] - GP与LP建立新平衡,服务与收益捆绑成为发展方向 [15] - 早期基金因规模小仍维持2%费率,成熟期基金1.5%费率已成普遍现象 [5]
74家公募年度合赚377.74亿元!27家营收净利双增
北京商报· 2025-05-05 22:4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近五成基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数据可统计的64家基金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1.48亿元 [1][2] - 74家基金公司合计净利润377.74亿元 其中11家机构净利润超10亿元 [1][3] - 27家基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 中金基金、永赢基金等机构营收净利同比增幅均超30% [4] 头部公司表现 - 易方达基金以121.09亿元营业收入居首 但同比下滑3.13% [2] - 华夏基金(80.31亿元)、南方基金(75.23亿元)等6家公司营收超50亿元 [2] - 净利润前三名为易方达基金(39亿元)、南方基金(23.52亿元)、华夏基金(21.58亿元) 天弘基金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9.29% [3] 业绩分化特征 - 13家基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 瑞达基金、苏新基金营收增幅超2000% [2] - 中海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分别增至365.14万元和176.51万元 [3] - 7家机构录得亏损 南华基金净利润由119.41万元转为亏损1048.51万元 [3] 中小公司发展策略 - 瑞达基金通过细分市场创新 实现营收增长2497.7% 净利润增长39.1% [7] - 中金基金通过产品线布局和投研建设 公募REITs规模保持行业前列 管理规模同比增长63% [7]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缺乏拳头产品和渠道建设的中小公司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6][7] 核心驱动因素 - 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口碑在降费潮中强化竞争优势 [1][6] - 创新能力与数字化赋能成为关键 部分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 [7][8] - 产品策略迭代和科技应用是业绩增长的重要抓手 如中金基金REITs产品线的成功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