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降费潮
icon
搜索文档
“1.5%成标配,1%已出现”,VC/PE管理费进入“绩效挂钩”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12:11
行业收费模式变革 - 创投行业管理费体系从"2%管理费+20%业绩分成"的标配模式转向多元化、浮动化收费方案 [1] - 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费普遍压降至1.5%,个别地区出现1%超低费率 [3] - 计费方式从按认缴规模转向实缴规模计算,极端情况采用"按项目扣款"模式 [5] 管理费调整驱动因素 - 机构LP出资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出资1.27万亿元仅为2020年六成,国资占比达88.8% [8] - 政府及国资LP主导市场,要求兼顾社会效益与审计风险,推动管理费多元化演变 [9] - 单只基金规模膨胀(如20亿元基金1.5%费率仍可获3000万年管理费)增强GP对降费容忍度 [10] 绩效挂钩机制创新 - 部分基金将管理费与投资进度、回报、政策目标全面挂钩,未达标需退回已收费用 [5] - Carry计提门槛提高,部分基金要求年化收益超6%-8%才能提取20%业绩分成 [5] - 广东省政府规定管理费需从基金收益支付,未产生收益时仅可预支本金 [9] 行业生态重构措施 -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收益让利(如广西引导基金净收益最高100%让利)、放宽返投标准(长沙科创母基金返投要求0.4倍)、风险补偿(深圳南山区设5亿元容错基金)激励GP [13][14] - 国务院提出建立容错机制,不简单以单项目或年度盈亏考核 [13] - 头部GP中国有全资或控股管理人增多,市场化LP收缩削弱GP议价能力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降费加速行业出清淘汰非专业机构,但过低费率可能伤害GP积极性 [13] - GP与LP建立新平衡,服务与收益捆绑成为发展方向 [15] - 早期基金因规模小仍维持2%费率,成熟期基金1.5%费率已成普遍现象 [5]
存款都去哪儿了?银行理财开启“揽客之战”
金融时报· 2025-07-11 21:26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存款利率下降推动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替代选择,国有大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天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以上[1]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回归30万亿元大关,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成为行业发力重点[1] 产品优化升级 - 广发银行升级智能金服务,下架3只货币基金并新增3只国寿安保旗下货币基金产品[2] - 升级后智能金单日快赎额度保持30万元不变,已持有份额可继续获取收益并支持赎回[5] - 招银理财调整"招赢日日金"系列产品单户持仓上限,其中86号A从100万元上调至10000万元,86号PB从5000万元上调至10000万元[5][7] 渠道拓展策略 - 招银理财新增吉林银行、台州银行、长沙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作为"招赢日日金"系列代销机构[8] - 行业开启新一轮降费潮,6月以来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密集调降产品费率[8] 费率调整情况 - 招银理财将两款固收类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从0.15%降至0费率,优惠持续至三季度[8] - 光大理财将"阳光金安心计划39期"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从0.15%下调至0.05%,优惠期一年[8] - 7月光大银行发布超40条费率优惠公告,降幅最高达25个基点[9] 行业趋势分析 - 头部机构将管理费压至0.01%或0费率,体现"以价换量"策略,应对业绩基准下调[9] - 降费是短期吸引客户手段,长期可能成为头部公司常态化策略,但需平衡成本收益[10]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服务优化,最终需在费率、收益和服务间找到可持续平衡[9][10]
物业费谈不拢,多地屡现物业公司“卷不动”宣布撤场
第一财经· 2025-07-08 15:24
物业公司撤场现象 - 全国超过100个小区实现物业费下调,降幅20%-35% [1] - 重庆至少10家物业公司宣布撤场,杭州、鄂州等地也出现类似情况 [1][2][6] - 撤场原因集中于物业费降费谈判破裂和收缴率过低,部分项目欠费比例超50% [1][3][6] 具体撤场案例 - 重庆加州物业因春华秋实小区二期物业费从2-3.5元/㎡/月降至1.3元/㎡/月而撤场 [2] - 重庆凯美物业因居然雅素里小区欠费业主超半数而退出 [3] - 杭州滨江物业因万固珺府小区物业费从2.8元/㎡/月降至2.2元/㎡/月谈判失败撤场 [5] - 中海物业退出鄂州双创之星小区,累计欠费近60万元 [6] 行业成本压力 - 人力成本上涨、设备老化、合规支出增加导致运营成本刚性上升 [7] - 2024年头部物企退出规模:万物云退出53个项目(2.86亿元收入)、世茂服务退出6090万㎡、彩生活终止5860.8万㎡ [7] - 重庆新规电梯住宅最高收费1.9元/㎡/月,低于多数小区现行标准 [8] 行业战略转型 - 头部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深耕",退出低效项目 [1][7] - 中海物业重点发展学校(95个)、医院(50个)业态 [9] - 招商积余医院、交通、IFM业态新签合同额分别增长95%、46%、11% [9] - 融创服务高端住宅新增饱和收入超9000万元 [9]
74家公募年度合赚377.74亿元!27家营收净利双增
北京商报· 2025-05-05 22:42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结束,公募年度财务数据同步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4年近五成基金公司营 业收入同比增长,若从净利润表现看,数据可统计的74家基金公司合计赚377.74亿元。中海基金、红塔 红土基金业绩"翻身",同比扭亏为盈。不过,同期也有7家机构录得亏损。其中,南华基金净利润由盈 转亏。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多轮降费潮影响下,基金公司业绩呈现一定分化,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得益于 自身规模优势、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或服务能力,在降费影响下,提升了自身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 市场份额及业绩表现。 营业收入最高增超2000% 公募最新经营业绩揭晓。显示,2024年数据可统计的64家基金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1.48亿元。其 中,易方达基金营业收入121.09亿元,成为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基金公司,但相关数据同比小 幅下滑,降幅为3.13%。 除易方达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还有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 金和招商基金6家,排在第二名至第七名,数据依次为80.31亿元、75.23亿元、72.6亿元、64.05亿元、 53.94亿元、53.08亿元。 此外,还有汇添富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