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

搜索文档
存款都去哪儿了?银行理财开启“揽客之战”
金融时报· 2025-07-11 21:26
随着今年5月存款利率下降后,银行理财正在通过扩渠道、降费率,进行一场激烈"揽客之战"。 "在存款利率下降后,银行理财产品成了替代品。"一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有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已降到0.05%,而现金 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天年化收益率普遍仍有1%以上,成为了不少投资者的替代首选。"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正在吸引更多资金涌入银行理财市场。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经回归 30万亿元大关。作为银行储蓄存款的"平替",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成为了各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力的重点。 "为提升智能金整体收益水平,我行拟于7月14日起对智能金服务进行升级。"7月7日,广发银行在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 据了解,智能金为广发银行旗下一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从服务升级的具体方向来看,智能金底层产品将下架3只货币基金产品,并新增国寿安保增金 宝货币市场基金、国寿安保鑫钱包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国寿安保聚宝盆货币市场基金共3只货币基金产品。 "下架产品不再支持新增购买,已持有的份额可继续获取产品收益并支持快速赎回、普通赎回、自动赎回。"广发银行表示,"升级后单日快赎额度和快 ...
商米科技港股IPO:外卖平台转型卖收银设备,客户数连续两年下滑
搜狐财经· 2025-07-11 14:13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近日,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米科技")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德意志银行、中 信证券和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2021年,商米科技曾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拟募资10亿元,并于2022年撤回上市申请。 IPO前,商米科技获得了蚂蚁科技、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投资。但商米科技存在客户数连续两年下 滑,且头部客户集中的风险,2023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 商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创始人为林喆,公司前身是小米投资的"我有外卖"。 2016年,林喆在潮创会广州分会上表示,"我有外卖"在做到除BAT、美团之外的第二阵营的第一名。 然而,在当年外卖大战中存活下来的仅有美团与饿了么两家,即便是百度外卖最后也在2017年被饿了么 收购,纵然我有外卖是第二阵营的头部也难以与美团、饿了么竞争。 或许意识到竞争力不足,也意识到了外卖是一个大市场,2016年我有外卖开始转型,从一个外卖平台转 型为给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公司主体也变更为商米科技。 转型后的商米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智能设备。 通俗来说,商米科技的主要业务就是向 ...
广电运通(002152)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0 18:00
投资者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3日、9日,地点在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林路9、11号 [1] - 参与人员共3人次,包括中信证券杨泽原、博时基金黄恬和陈培文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证券事务代表王英、高级投资者关系经理胡瑞娟和王格 [1] 区块链与跨境支付业务 - 区块链领域有南沙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多个落地案例,“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成广州国企数据资产入表首例实践并获登记凭证 [1] - 跨境支付方面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和跨境人民币支付资质,可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结算服务,正探索全球支付市场机遇和海外牌照布局 [1] - 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可提供全栈技术服务,中标北部湾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1][2] 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 - 连续17年位列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服务设备超33万台 [2] - 信创是金融科技领域增长重要驱动力,2024年六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智能金融设备新增采购中信创设备采购比例近100%,存量设备中信创现金设备占比不到50%,非现金设备占比更低 [2] - AI技术与银行业融合助推智能终端迭代升级,公司与国有大行开展创新终端研发和试点工作,创新产品有望开辟新增长曲线 [2] 海外业务情况 - 提供智能金融设备、智能银行网点解决方案,推广智能零售等创新解决方案 [2] - 在国际市场有八大分支机构,业务覆盖五大区域、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2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北美地区收入占比少 [2] - 未来深耕欧洲、亚太等优势市场,拓展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和零售等新业务赛道 [2] 与集团协同业务 - 是广州数科集团行业人工智能业务板块主力军 [3] - 与广州数据集团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合作,探索构建“五步法” [3] - 承建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两期项目,一期3.67亿元、二期4.73亿元,提供算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3][4] 广电五舟业务 - 是智能算力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有服务器整机等软硬件算力产品,应用于多行业 [5] - 未来做强重点区域市场,深挖细分市场打造标杆项目,提升库存周转率,增强盈利能力 [5] 资本运作规划 - 坚持“产业 + 资本”双轮驱动,围绕“人工智能”“数据要素X”两大主题挖掘并推动优质标的并购 [6] - 投资以控股为主,偏好成长期企业,关注营收和净利润较好、成长和盈利能力强的优质标的 [6]
7月预告|金牌课程+Wind Alice智能金融助理
Wind万得· 2025-07-01 09:04
7月课程预告 - Wind Alice智能金融助理将举办三场中文主题培训,分别聚焦美债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衍生品策略定制及实战应用,时间分别为7月3日、17日和31日[2] - 理财配置主题培训将探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配置的挑战,时间为7月10日[2] - 对公获客主题培训将结合企业库与五篇大文章分析拓客策略,时间为7月24日[2] - Wind Insights专栏提供多语言课程,包括英语的智能金融数据洞察(7月2日)、日语的金融助手功能(7月23日)[2] - 地区经济专题涵盖韩资涌入A股动因(韩语,7月9日)、西班牙区域经济(西班牙语,7月16日)、俄罗斯经济数据解析(俄语,7月30日)[2] 6月课程回顾 - Wind新洞察专栏回顾了Alice Agent的一站式工作解决方案、智能提数功能及企业风险识别工具[4] - Wind Insights专栏回顾了英语版Alice Agent的自动化任务处理、韩语版经济数据多维分析等内容[5] 课程日历概览 - 7月课程按周分布,涵盖智能金融助理(3日、17日、31日)、理财配置(10日)、对公获客(24日)等中文主题[6] - 多语言课程穿插安排,包括英语(2日)、韩语(9日)、西班牙语(16日)、日语(23日)、俄语(30日)[6] 用户参与方式 - 提供二维码预约通道,支持用户预约直播课程并查看回放内容[7] - 课程分为Wind新洞察主题培训和Wind Insights基础培训两大专栏[8]
【聚焦IPO】从刷脸支付到“碰一碰”终端,商米科技港股IPO能否打破硬件依赖的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44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 [编纂]的[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日股(視乎[编纂] | | --- | --- | --- | | 行使與否而定) | | | | [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 | | [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及視乎 | | [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最高 编纂] | | : 每股H股[编纂]港元,另加1.0%經紀佣金、 | | 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0.00015% | | | | 會財局交易徴費及0.00565%聯交所交易費 | | | | (須於[編纂]時以港元繳足,多繳款項可予 | | | | 張賞) | | | | 面值 | :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 | 【编纂】 | .. | 【编纂】 | | 聯席保薦人、整體協調人、[編纂] | | | | 1 @ I Dollar | | 0 4 1 | 全球安卓端BIoT龙头商米科技要冲击港股IPO了。 代工模式虽降低重资产投入,却导致毛利率长期受制于上游供应链。2024年28.9%的毛利率虽较前两年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新大 ...
商米科技闯关港股上市:业绩不稳、客户流失,如何将故事讲通?
搜狐财经· 2025-06-28 09:56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一家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商用领域提供智能IoT设备及配套的"端、云"一体化服务 [3] - 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林喆,主要股东包括林喆、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3] - 公司在推出全球首款BIoT一体机V1后三年内实现全球收入突破1亿美元,成为十大行业参与者中最年轻的企业 [4] 行业分析 - 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6%,预计2029年达3130亿元,复合增长率5.9% [5] - 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20亿元增至2029年的920亿元,复合增长率23.7%,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29% [8] - 行业已进入以端云协同和AI赋能为特点的BIoT 3.0阶段,加速商业场景数字化 [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商米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超过10% [9] - 公司服务全球约6.1万名商业合作伙伴,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全部G20国家 [9][12] - 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超过70%的餐饮百强品牌覆盖率和超过60%的百强连锁店覆盖率 [11]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和34.56亿元,三年仅净增长5200万元 [1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01亿元和1.81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1%、26.7%和28.9% [15] - 2024年美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46.5%至11.86亿元,欧洲市场收入增长56.4%至7.17亿元 [13] 产品结构 - 智能设备销售占总收入98%,其中智能移动设备收入从2022年9.94亿元下滑33.6%至2023年6.60亿元 [16] - 智能台式设备收入从2022年超12亿元降至2023年9.54亿元和2024年9.59亿元 [17] - 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毛利率较高,2022-2024年分别为43.2%、38.6%和52.5% [17] 客户情况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42.3%降至2023年28.8%,2024年回升至41.1% [18] - 客户B是最大客户,2024年贡献收入7.59亿元,占比22.0% [19] - 客户数量从2022年2506名降至2024年2262名,呈现流失趋势 [19] 发展挑战 - 收入高度依赖智能设备销售,存在单一性风险 [16] - 产品迭代升级导致高毛利板块收入占比下降,影响整体毛利率 [16] - 需要解决产品收入波动和客户规模减少等问题以保持竞争力 [20]
华林证券: 秉承金融为民理念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6-28 04:29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秉持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以科技为驱动,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金融交易服务品牌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年轻化的科技金融公司,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 2022年公司明确了"打造新一代年轻化的科技金融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启动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 [6] 科技金融布局 - 公司深化科技金融战略部署,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风控体系 [1] - 成立子公司海豚科技,聚焦智能金融App产品的优化与迭代,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6] - 构建了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7] 服务实体经济 - 公司发挥"投资+投行"专业优势,支持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 [2] - 聚焦精品投行战略,为企业定制一站式的全价值链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 - 近2年销售地方政府债超65亿元,有力地为各行各业实体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2] 社会责任履行 - 公司联合政府、公益机构开展"鹏橙果果"消费帮扶活动,带动彝绣产业化 [3] - 公司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公司义不容辞的使命 [3] 党建工作 - 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4] - 通过"民俗体验+党课学习+文化共建"三位一体的模式深化作风建设与党性教育 [5] - 将党的金融工作方针融入数据治理政策中,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 [7] 企业文化建设 -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员工归属感,通过"文化+党建"双轮驱动营造企业氛围 [5] - 将八项规定的"铁规矩"转化为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5] - 积极营造"数据驱动、合规为先"的企业文化 [7]
商米科技转战港股:自称“全球最大安卓端BIoT提供商” “卖设备”收入占比超98% 九成产品依赖代工
新浪证券· 2025-06-27 18:25
公司概况与IPO动态 - 商米科技从科创板转战港股IPO 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和农银国际 [1] - 公司股东包括蚂蚁集团(通过云鑫创投持股27.27%)、美团、小米等知名机构 [13] - 科创板IPO期间(2018-2020年)持续亏损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2.06亿元、-0.24亿元 [3] - 2022-2024年实现盈利 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 [4] - 智能设备销售收入占比极高 2022-2024年分别为99.5%、98%、99.5% [5][6] - 产品结构中智能金融设备占比提升 从2022年25.3%增至2024年42.3% [5] - 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 2022-2024年分别为28.12%、26.74%、28.85% 同期行业均值29.71%、31.32%、30.62% [7] 生产模式与供应链 - 高度依赖代工模式 2024年设计产能28.93万台仅占销量380.3万台的8% [8] - 已售存货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持续高位 2022-2024年分别为98.3%、97.1%、97.7% [10]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约95% [7] - 2024年合作约30家第三方制造商 自由产能从2023年5.28万台增至2024年28.93万台 [7] 战略转型与挑战 - 自称"全球最大安卓端BIoT提供商" 但软件服务收入占比不足2% [6] - 科创板IPO曾被质疑科创属性 上交所两轮问询涉及产品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3] - 面临商业模式转型矛盾 硬件销售依赖与提升毛利率存在短期冲突 [12] - 老股东减持套现 蚂蚁旗下云鑫创投持股从29.99%降至27.27% [13]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电子科技大学2025招生重磅升级:新工科2.0 “ECE领军计划”高位启航
央视网· 2025-06-24 09:56
学校历史与定位 - 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于1956年9月,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由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和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相关院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2] - 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工为主,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2] - 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2022年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 学科实力 - 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学和化学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计算机科学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排名世界第七位[3] - U.S. News学科排名中,人工智能全球第三,电气与电子工程全球第四,计算机科学全球第13位[3] - 软科学科排名中,通信工程全球第三,遥感技术全球第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全球第14位[3] 人才培养计划 - "ECE领军计划"是2025年新推出的新工科2.0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科研项目和发展方向,专业范围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4] - 国家"珠峰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为每位学生配备三位导师,在部分省份择优录取13人[5] - 与西南财经大学合作推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全国部分省份录取27人,毕业授予"工学-经济学"联合学士学位[5] - "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涉及8个学院,采用双学位培养模式[6][7] 2025年招生政策 - 采用"一校两码三地"布局,两个招生代码(电子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三个校区(清水河、沙河、海南)[8] - 2025年招生计划5150人,较2024年增加100人,强基计划80人,格拉斯哥海南学院240人[8] - 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两个强基计划培养方向,新增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的"电子信息工程(科学与艺术联合学位实验班)"[8] - 转专业政策提供两次机会,近三年成功率约70%[9] 国际化与就业 - 与全球70多个国家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40%本科生有海外学习经历[10] - 2024届本科生总体深造率72.04%,其中国内深造97%进入"双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出国境深造22.56%,其中58.98%进入世界前50大学[11] - 就业呈现"三高"特点:去向落实率高、薪资水平高、就业满意度高[10]
数字化已成为“必答题” 中国银行业如何构建金融创新生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2:42
行业变革背景 - 中国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深化、客户需求多元化、新技术加速迭代的"新常态",数字化转型成为关乎核心竞争力的"必答题"[1] - 毕马威报告新增国际同业比较板块,聚焦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行业提供多维度参考[1] AI技术应用 - 银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大模型技术,战略驱动与价值导向成为布局AI场景的双轮驱动力[2]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全面启动大模型应用建设,并在前中后台均有正式投产案例[2] - 生成式AI正在创造全新互动模式、决策机制和价值来源,预计2025年更多银行将探索AI多领域应用[3] 技术落地挑战 - 大模型技术面临数据碎片化与规模化训练需求失衡、战略规划不清晰、价值验证困难等挑战[3] - 银行业务对低幻觉、强可控AI的严苛要求,以及人才与组织敏捷性不足构成主要障碍[3] 监管与合规转型 - 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AI在风险监测、信息披露等领域的应用[4] - 风险管理正从"安全网"转向"导航仪",需深度融入战略决策和企业文化[4] - 大型银行已建立较完善数据治理架构,但大部分商业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5] 风险与机遇平衡 - 技术进步需与可信AI治理体系同步,确保数据安全、算法透明、伦理合规[6] - 商业银行需在战略视野下平衡业务与风险,促进风险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整合[6] - 监管机构推动商业银行建立资本计量框架,完善"数据治理—模型管理—技术赋能"闭环平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