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

搜索文档
努力做有“根”的音乐(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小时候去上学,需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当大货车司机的时候,也走过了无数的坎坷……现在,我始终 都保有这份行路的心态——慢慢行、步步稳,终会和观众一起看到霞光。 (作者为四川省成都市文联副主席、音乐人) 我出生于四川凉山甘洛县的一个彝族家庭,小时候,父亲闲暇时会在院坝里拨月琴、吹口弦,一两个简 单的曲调都很有感染力。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村子里也会响起各种音乐旋律,大家唱歌跳舞,表达内 心的情感。父亲说任何乐器的旋律都是有故事、有情感的。这也吸引我去了解这些旋律,试着挖掘旋律 背后的故事。 走上音乐道路后,我喜欢去采风,大量搜集资料、发掘优秀作品,并努力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风 格相融合。我以为,传承民族乐器、音乐,不能只依靠博物馆式的保护,要让它们活在当下,与年轻人 同频共振,与互联网有机融合。一方面让民族特色元素与更多人碰撞、分享,一方面也要汲取民间养 分、拓展自己的音乐形式。 音乐是心灵的表达、生活的抒情。古今中外,人们总会以"咏歌之""足之蹈之"等来抒发情感。生活是创 作不竭的源泉,音乐必须保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深入火热生活,采撷大千世界的甘露,思考体悟 提炼,灵感才能汩汩而出。还记得创作《我想你了 ...
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蓄势待发
消费日报网· 2025-06-24 10:51
本届大会将延续高水准,特邀国内外知名音乐教育家和权威学者担纲主讲。议程设置丰富多元,主会场 聚焦宏观趋势与政策导向,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及学界权威专家将进行深度解读,剖析行业面临的重大 机遇与核心挑战;8—10个同时进行的分会场则以专题讲座、工作坊和交流展示等为主,内容涵盖音乐 教育与人工智能、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乐器进课堂、幼儿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法、合唱、钢琴、管 乐、校外音乐培训等热点领域,满足不同细分领域从业者的深度需求,其中"万叶杯"音乐教育论文(教 案)评比及宣讲、音乐教育视频征集与评选等活动也将同期举行。此外,本届大会专设乐器与音乐教育 书籍、数字资源展览专区,集中展示最新教学工具、教材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资源对接平 台。 大会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和管理人员,乐器生产企业、琴 行及艺培机构从业者,琴童家长以及其他所有音乐教育相关人士。中国乐器协会表示,期待通过本届大 会,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构建更完善的音乐教育服务体系,持续践行"音乐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 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迈向新高度。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首届成功举办以来,国民音 ...
人人皆可创作音乐!腾讯AI Lab开源音乐生成大模型SongGeneration
机器之心· 2025-06-20 08:58
6 月 16 日,腾讯 AI Lab 推出并开源 SongGeneration 音乐生成大模型,专注解决音乐 AIGC 中 音质、音乐性与生成速度 这三大共性难题,基于 LLM-DiT 的融合架 构,模型在保持 生成速度 的同时,显著提升了 音质表现 ,生成歌曲的准确度相较部分商业闭源模型表现出相当甚至更优的质量,同时在 整体表现、旋律、伴 奏、音质与结构 等维度也优于现有多数开源模型。 此外,SongGeneration 模型还支持 文本控制、多轨合成 与 风格跟随 等功能,既满足面向 C 端创作者的可玩性,又兼具 B 端的稳定性与拓展性,构建出面向未来 的音乐 AI 生产力工具。 图 1 商业模型主观评测结果 图 2 开源模型主观评测结果 相较于传统基于规则或小型模型的方式,基于大模型的音乐生成模型在旋律的长程连贯性、潜在风格迁移能力以及音色建模的表达维度上,展现出更强的泛化能 力和生成潜力。AI 音乐创作正从过去的 "辅助工具" 迈向 "智能共创" 的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配乐、游戏音效、虚拟人演出、商业广告以及个人音乐创作 等场景。 当前主流音乐生成大模型虽已初步实现 "文本到音乐" 的生成能力, ...
首位“纯血”AI艺人诞生,虚拟偶像迎来分水岭?
36氪· 2025-06-19 18:41
虚拟偶像,已经进化出"纯血"AI艺人了。 最近,美国著名制作人Timbaland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概念A-Pop,并宣布推出首位AI偶像TaTa,并宣布首张单曲《Her》即将发行。 按照Timbaland的说法,"A-Pop"被其定义为一个新的音乐流派,类似于以往的 J-Pop日流、K-Pop韩流。不同的是,它不是以国家为核心,而是以"AI创作 能力"为核心。TaTa 则被Timbaland设定为这一新流派的第一个代表艺人。 那么,当AI全面驱动虚拟偶像的创作与表现后,将如何影响当下的虚拟偶像生态,并与人类艺人竞争或共生?其全AI创作模式又给音乐行业带来哪些影 响? 首位"纯血"AI偶像诞生 今年6月,Timbaland与知名电影制片人Rocky Mudaliar、AI音乐顾问Zayd Portillo共同推出了AI音乐公司Stage Zero,并宣布首位AI艺人TaTa即将出道。 值得注意的是,Portillo不仅是AI科技工作室Light Energy Labs的联合创始人,还担任AI音乐平台Suno的顾问,协助平台进行AI音乐技术的整合。同时, Timbaland也在Suno担任战略顾问。 据介绍,St ...
腾讯音乐: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6-01 11:09
今天分享的是:腾讯音乐: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 报告共计:76页 《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核心内容总结 《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由腾讯音乐研究院发布,聚焦华语数字音乐行业全貌与趋势,通过数据洞察、行业趋势、跨界 案例及作品盘点四大板块,展现行业动态与变革。 一、全球与中国市场数据洞察 全球音乐市场收入从2023年的70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62亿美元,现场演出仍是最大收入来源(占比46.1%),订阅流媒体则 成为录制音乐增长的核心动力(占录制音乐收入51.2%)。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录制音乐收入同比增长9.6%,在线音乐付费用户 规模达1.8亿,腾讯音乐付费用户增至1.21亿,ARPU值提升至11.1元,显示用户付费意愿与行业服务质量双提升。 非华语音乐在华播放份额稳定在15%,英语、韩语、日语居前,但非华语新歌关注度持续上升,如ROSE与Bruno Mars合作的 《APT.》成为现象级作品。华语新歌产量在AI技术推动下爆发,2024年达135.1万首,但长尾歌曲(年播放量<1000)数量翻 倍,反映市场竞争加剧与内容分化。近五年歌曲贡献超60%播放份额,周杰伦等千禧年歌手作品仍 ...
TME若收购喜马拉雅,能打破音频平台的规模困境吗
36氪· 2025-05-22 11:35
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腾讯音乐(下文简称TME)计划以24亿美金收购喜马拉雅,协议最快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达成。 自2018年起,TME和喜马拉雅曾有过多次交易传闻,与之相伴的是喜马拉雅四度冲击IPO未果的艰难历程。声音领域,同样陷入资本僵局的不止喜马拉 雅,荔枝FM2020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前市值仅有1481.7万美元,而其上市时当日市值超6亿美元。 当声音市场缺乏自我整合能力,整合便只能通过外部力量完成。喜马拉雅曾经有机会成为整合者,但最终如猫耳FM这样的垂直平台被B站收编,成为泛 文化社区中的具体内容。 TME惯于以渠道和内容整合实现规模增长,其旗下目前拥有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懒人听书,喜马拉雅在用户上的差异化和车载等场景的渗透 能力将为TME带来新的增量,并进一步巩固其在整个音频领域的头部位置。 无论是喜马拉雅遇到的增长困境,还是TME的扩张需求,共同的焦虑来自对规模的追求。不仅仅是音频行业,内容生产的不确定性、高成本和商业化难 题最终意味着,在这个行业,特别是中长内容,厂牌可以小而美,平台只能大而全。曾经发生在网文行业的并购整合,B站上市后的激进破圈,都遵循这 一逻辑。长视频领域 ...
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音乐推理模型Mureka O1,董事长兼CEO方汉详解AI音乐商业化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09:04
继去年4月发布了第一代音乐生成模型MurekaV1后,3月26日,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款音乐推理 大模型MurekaO1模型与全新基座模型MurekaV6。 《Mu r e k a》AI音乐人MV全网首发, 该作品由AI生成,其中音乐由Mu r e k a生成, 视频由S k yRe e ls技术支持生成。 据悉,Mu r e k aV6是当前Mu r e k a的基座模型,支持纯音乐生成,还支持1 0种语言的AI音乐创 作。在Mu r e k aV6中,昆仑万维团队引入自研ICL(i n - c o n t e x tl e a r n i n g)技术,使得声场更 加开阔,人声质感和混音设计进一步强化。 Mu r e k a V6进入界面(来源:Mu r e k a官网) 方汉: 用户群体包括C端喜欢音乐的普通人,降低了他们的创作门槛,让他们能自由作 曲作词;B端则主要是影视、游戏、音频等领域的从业者,可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 效率。商业模式上,C端免费用户有一定使用权限,付费可获得更高速度和优先的AI生 成机会;B端提供专业功能,通过Sa aS或Pa sS服务收费。 Mu r e k aO1模型则是基于M ...
Z Potentials|郭靖,千万美金ARR的AI音乐破局者,ACE Studio如何让15位格莱美得主抛弃$500时薪歌手?
Z Potentials· 2025-02-26 11:12
当传统音乐制作仍被繁复的乐理知识与高昂的录音成本筑起高墙,一群理想主义者正用 AI 重新书写规则。从乐队主唱到 AI 音乐创业者,郭靖( Joe )的 十年探索, 恰是音乐行业从 " 精英创作 " 向 " 全民表达 " 演进的时代缩影 —— 他曾因工具掣肘埋没作品,却在自学编程的硅谷岁月里顿悟:技术不该是 艺术的门槛,而应是创作者的翅膀 。 2019 年,他带着 " 去工具化 " 的执念创立 ACE Studio ,让歌声合成从专业录音棚走向每个人的桌面,更在监管风暴 后完成从娱乐应用向生产力工具的惊险一跃。当多数 AI 音乐产品仍在比拼 " 一键成曲 " 的炫技时,这支团队为何坚信 "Human-in-the-Loop" 才是颠覆行业 的正解? 从 5 万美元 / 月到 80 万美元 / 月的收入飞跃,背后是一场 " 肉身出海 " 的孤注一掷。 2023 年的 ACE Studio 曾困于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却在 NAMM 音乐 展上与 15 位格莱美得主的偶遇中,窥见全球专业创作者未被满足的刚需:用 AI 解决童声难寻、多语言合唱、即时修改的行业痛点,替代的不是软件,而 是 " 每小时 500 美元 "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