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硬件
icon
搜索文档
特种电子布系列:企业利润&估值空间如何? 当前时点怎么看?
2025-07-07 08: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低介电电子布行业、高端CCL行业、电子树脂产业链、风电行业、军工行业 [1][2][9] - **公司**:中材科技、宏和科技、国际复材、菲利华、红河科技、东方科技、世明科技、盛天集团、日东纺 [1][2][9][1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前景 - 低介电电子布行业前景乐观,2029年CCL市场规模将达202亿美元,2025 - 2029年年均增长率8.3%,2024 - 2026年高端CCL增速26%,下游需求来自高端GPU和AI硬件 [2] - AI硬件对低介电常数电路需求增长迅速,2025年市场规模21亿元,2026年44亿元,2027年78亿元 [2][3] 公司发展情况 - **中材科技**:在低介电电子布领域表现突出,2025年主业业绩15 - 16亿元,对应市值超200亿;Low DK和Q部产品2025年业绩2.9亿,2026年7.7亿,按30 - 40倍PE估值,对应市值约230亿;2027年净利润预计11亿,对应市值560亿,还有50%以上空间;产品体系完善且产量大 [1][4] - **宏和科技**:在高端电子布领域竞争力强,2025年高端电子布业务净利润1.1亿,2026年3.1亿;2025年整体净利润约4.3亿,2026年至少8.6亿;按30倍PE估算,2026年合理市值约173亿,2027年257亿,有50%以上市场空间 [1][5] - **国际复材**:low DK2产品供货量大,2025年供货量20 - 30万米,2026年至少翻倍达50 - 60万米,总产能600 - 700万米;low DK2产品利润可达2.5亿,总体水平接近3.1亿;2025年利润约3.2亿,2026年至少5.5亿,对应市值175 - 250亿,还有60%空间 [1][6][7] - **菲利华**:主要依靠军工逻辑,科优布业务体量与中材相当,2026、2027年度产能分别为200万米和400万米,对应利润分别为1.7亿和3.7亿 [2][8] - **红河科技**:2025年6月受市场关注,业务纯粹,主要是2亿米电子布,预计利润约2亿;业务弹性高,未来涨幅可能超中材科技和国际复材 [10][11] 推荐标的 - 推荐中材科技、宏和科技、国际复材,其低介电电子布业务增长潜力显著,下游需求旺盛,有望带动整体业绩提升;中材科技背靠中建材平台,新材料产品品类齐全且产能最大 [1][2][9] - 新材料组覆盖的东方科技、世明科技及盛天集团等涉及电子树脂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也值得关注 [9] 涨价预期影响 - 市场有博弈涨价趋势,若考虑涨价,各公司净利润提升约八九个百分点;中材科技2026年市值可能从450亿增至500亿以上;宏和科技从200亿增至220亿以上;菲利华有望达300亿左右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英伟达GPU 2025年需求量预计400万颗,对应PCB市场规模116亿元,800G交换机对应PCB市场规模150亿元 [2] - 国际复材传统产品成本较高,与中材科技二代玻纤价格不同 [19] - 日本头部厂商日东纺8月1日计划对复合材料事业部提价,反映行业供需紧张 [18]
Z Event|字节、阿里、腾讯、大疆同学下班一起吃个饭?上海深圳线下AI饭局报名中
Z Potentials· 2025-04-15 12:57
活动安排 - 4月14日周一晚7点在北京举办AI Agent主题聚餐 参与人群为大厂、创业公司产品/技术、创业者 人数限制6-7人 [1][3][5] - 4月18日周五晚7点在上海举办AI内容娱乐主题聚餐 参与人群与大厂、创业公司产品/技术、创业者 人数限制6-7人 [1][3][5] - 4月21日周一晚7点在深圳举办AI硬件主题聚餐 参与人群为大厂、创业公司产品/技术、创业者 人数限制6-7人 [1][3] 活动特点 - 每场活动人数不超过8人 根据报名者背景进行合理组合 [3] - 活动形式为小型聚餐 旨在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拓展人脉 [1] - 报名截止时间为活动前一日晚8点 采用先到先得机制 [1] 其他信息 - 公司正在招募新一期实习生 [8] - 公司正在寻找有创造力的00后创业者 [10]
晚点独家丨字节再试硬件:探索 AI 耳机、眼镜等产品,与豆包大模型联动
晚点LatePost· 2024-09-10 22:18
字节跳动的AI硬件战略 - 公司正在探索将大模型与硬件结合,既自主开发AI硬件,也与外部硬件公司合作 [3] - AI硬件团队负责人Kayden带领开发与豆包大模型联动的智能耳机,同时推动与手机厂商智能助手合作 [3] - 团队以收购的大十未来科技人员为基础,隶属于AI产品团队Flow [4] - 同时关注AI眼镜方向,可能通过投资或内部团队研发,已与某互联网公司前大模型核心人物合作 [8] 首款AI硬件产品详情 - 第一款自研产品为智能耳机,植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App联动 [4] - 耳机基于收购的大十未来科技OWS耳机技术,可不入耳穿戴 [4] - 团队还整合了Kayden此前创立的硬件公司部分专利和人员 [4] - 硬件团队向字节战略副总裁朱骏汇报,朱骏曾创办被字节10亿美元收购的Musical.ly [4] 现有AI产品布局 - Flow团队旗下拥有豆包智能助手、扣子/Coze智能体平台、星绘图片生成等多款AI软件 [4] - 智能体平台团队是除AI助手外公司看重的另一重点方向 [7] - 高层频繁参与Flow业务讨论,几乎每周与AI硬件团队开会 [8] 外部合作与投资 - 已投资AI眼镜研发商李未可20%股份,该产品将在博士眼镜门店首发 [8] - 展示过与外部合作开发的机器狗、学习机等3款AI硬件产品 [8] - 收购的PICO团队也在研发搭载豆包大模型的可穿戴设备 [8] 过往硬件尝试教训 - 2019年起多次尝试硬件均未成功,包括收购锤子科技、PICO等 [9] - 教育硬件大力智能灯2021年销量仅4万台,远低于200万目标 [9] - 收购PICO耗资90亿元,高峰期团队超2000人,现已大幅收缩 [9] - VR内容生态投入巨大,如10亿元购买世界杯版权 [9] 互联网与硬件开发模式差异 - 公司擅长的AB test和数据驱动方法不适应硬件长周期开发特点 [10] - 硬件需要更多依靠团队判断和消费者调研,而非短时数据反馈 [10] - 类似Google手机、微软Surface等互联网公司硬件尝试多未成功 [10] 当前AI硬件策略调整 - 选择已有成熟品类的耳机和眼镜,而非教育市场的新品类 [10] - 定位为手机配件而非替代品,降低用户接受门槛 [12] - 借鉴Meta与雷朋合作模式,在传统产品上添加AI功能 [11] - 抓住苹果AI功能在中国市场暂未落地的窗口期 [12] 行业动态与挑战 - Google推出搭载Gemini模型的AI手机和耳机 [10] - 苹果宣布将GPT-4o整合进Siri [10] - Meta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3季度出货突破100万台 [11] - 全新形态的AI硬件如Ai Pin面临退货量超购买量的困境 [12] - 行业共同问题在于是否高估了大模型对硬件的影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