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Packaged Optics
icon
搜索文档
野村:全球人工智能趋势追踪专题_ Broadcom‘s Tomahawk 6
野村· 2025-06-23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际旭创(300308 CH)、苏州天孚通信(300394 CH)、深南电路(002916 CH)、崇达技术(002463 CH)评级为买入;紫光股份(000938 CH)评级为中性;博通(AVGO US)、思科(CSCO US)、英伟达(NVDA US)等未评级 [1][10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博通推出的TH6开关芯片提升网络交换机性能和AI集群可扩展性,有望推动全球AI基础设施/网络市场技术升级,相关企业将受益 [1] - 以太网/超以太网和规模上互连技术未来发展势头强劲,以满足AI计算需求和数据中心灵活扩展 [2][3] - 全球AI应用中ChatGPT领先,中国生成式AI应用中字节跳动豆包表现突出 [4][77] - 多家公司有重要动态和产品发布,影响AI行业发展 [8][97] 各部分总结 AI主题研究:博通TH6发布及对AI网络价值链的影响 - 博通6月3日开始发货Tomahawk 6(TH6)开关芯片,采用3nm技术,支持200G SerDes和CPO,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推动行业升级,相关企业受益 [1][36] - AI网络分规模扩展和规模扩大网络,以太网/超以太网与英伟达InfiniBand竞争,规模上互连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需求 [2][3] AI网络规模扩展与规模扩大:技术路线图、需求驱动因素和AIDC采用情况 - 大规模计算集群后端网络基于InfiniBand或以太网,可实现AI服务器的规模扩展和规模扩大 [11] - 以太网兼容性强、成本低但带宽迭代慢,超以太网联盟协议适合AI训练,800G以太网标准化并商用,具有低延迟、可扩展等优势;InfiniBand可靠性高、带宽高但市场增长慢,XDR标准支持800Gb/s单端口带宽;谷歌设计了“Torus”拓扑的OCS网络 [13][14][17] - 英伟达NVIink用于AI网络规模扩大,NVLink Fusion授权客户构建半定制AI基础设施;UALink联盟开发Ultra Accelerator Link,提供标准化互连技术规范;博通Scale - Up Ethernet(SUE)提供低延迟、高带宽连接;AMD Infinity Fabric用于CPU组件连接和AI/ML训练 [22][24][34] 博通TH6:如何改变AI网络市场格局 - TH6开关容量102.4Tbps,支持双架构,价格近上一代两倍,单芯片低于20000美元,采用3nm和200G SerDes,有CPO版本,在AI网络上优化,预计推动1.6T光模块和DCI需求增长及CPO商业化 [36][37][38] - 竞争对手包括思科SiliconOne G200和英伟达Spectrum系列,各有特点和优势 [41][42] - 博通Tomahawk系列产品带宽不断提升,通过迭代实现功耗和成本节约,CPO技术不断发展 [43][45] 全球交换机市场分析 - 2023 - 2028E,OCS硬件销售复合年增长率32%,快于以太网和InfiniBand交换机的14%和24%,但以太网交换机总销售额领先 [49] - 云服务提供商推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升级,预计2027年占60%销售,800G将超400G;2024年中国交换机市场增长5.9%,数据中心交换机增长23.3%,生成式AI驱动200/400G设备收入和端口发货量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达839亿元 [52][53] - 白盒交换机受下游客户青睐,市场份额增加;CPO在交换机的应用开始商业化,未来升级方向是SerDes速率提升 [55][56] 全球AI应用和货币化数据跟踪 - 全球AI应用中,ChatGPT日活跃用户(DAU)和下载趋势领先,6月初DAU达1.1亿,周下载量4月下降后近期回升 [4][74] - 中国生成式AI应用中,字节跳动豆包5月起DAU超DeepSeek,6月初达3700万,DeepSeek为3200万;豆包日均使用时间自2月居首,6月初达10.8分钟,其他主流AI应用使用时间持续反弹 [5][77] - 全球AI应用DAU自2023年9月至2025年6月稳健增长,3月中旬后全球玩家DAU超中国,6月初五个中国AI应用总DAU达7300万,四个全球AI应用达1.11亿 [79][80] 全球AI行业和公司更新 - AI初创公司Manus推出“文本到视频”功能,提供三种会员服务 [84] - 小红书开源首个大模型dots.llm1,是1420亿参数MoE模型,激活140亿参数,性能接近阿里云通义千问3 - 32B,中文表现超DeepSeek - V3 [8][85] - OpenAI推出o3 - pro AI模型,成本为输入20美元/百万令牌、输出80美元/百万令牌,o3降价80% [9][94] - 火山引擎Force会议、英伟达VivaTech会议、AMD Advancing AI 2025会议等举办,各公司有新产品发布和业务进展 [95][97][100] 即将到来的行业和公司活动 - 包括2025年6月18 - 20日MWC上海、7月3日谷歌云峰会香港、7月13 - 17日GenAI峰会硅谷和7月26 - 28日2025 WAIC [10][103]
高盛:炬光科技_ 激光与光学组件,本土特种光电与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高盛· 2025-06-16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公司为Focuslight(688167.SS),其主要提供二极管激光组件和激光光学组件,目标市场包括工业、汽车、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管理层预计2025年公司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本地和海外SPE客户对光学组件需求的增长、拓展数据中心业务以及与海外客户在AR/VR解决方案上的合作等公司还将部分后端制造流程从欧洲转移到中国以提高盈利能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Focuslight是一家光学解决方案的关键供应商,产品涵盖二极管激光组件、激光光学组件、激光材料、模块和系统解决方案等,应用领域包括光通信、泛半导体、汽车、医疗健康和消费电子等 [3] - 公司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0%和24%,并收购了SMO以进一步拓展光通信和半导体业务 [3] 关键增长驱动因素 - 2025年,公司认为激光和光学产品在泛半导体、光通信、AR/VR市场的应用是关键驱动因素,预计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公司拥有全球客户基础,将部分后端制造流程转移到中国以降低成本,预计2025年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 [4] - 公司产品在平板显示制造、激光退火、半导体设备和mini/micro LED焊接等领域有应用,管理层强调本地和海外SPE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司通过收购德国公司LIMO和瑞士公司SUSS MicroOptics渗透欧洲SPE客户供应链,并积累制造经验 [9] - 公司主要为光收发器、光纤连接器和光子集成电路提供单微透镜、微透镜阵列、模压透镜等产品收购SMO后,公司正在拓展中国光收发器客户,预计2025年将获得更可观的收入管理层看好未来硅光子技术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行业向CPO的迁移,这将推动公司产品的价值提升 [10]
直击股东大会|新易盛总经理黄晓雷:今年二季度客户需求仍在攀升,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与公司产品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5:21
核心观点 - 新易盛作为CPO"三剑客"之一,在AI产业链高景气背景下业绩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7915%至8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26%至2838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413%至405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454%至1573亿元 [1][5]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踩准AI风口,800G光模块增速较快且占比提升,400G产品仍为主力,16T产品商业化仍需时间 [7] -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且生产线柔性化,泰国工厂二期已投产并规划明年产能,客户需求预测支撑中长期扩产计划 [8][10] - 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与公司产品无关,关税政策目前对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影响有限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647亿元(同比+17915%),归母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31226%)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26413%),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38454%) [5] - 营业收入连续9个季度环比增长 [5] 产品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光模块研发生产,覆盖400G/800G/16T系列产品 [7] - 采用VCSEL/EML、硅光及薄膜铌酸锂技术方案 [7] - 2024年产品结构以400G为主,800G占比提升且增速显著,16T产品预计逐步上量 [7] 产能与供应链 - 生产线具备柔性切换能力,可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生产 [8] - 泰国工厂二期2025年初投产,产能持续爬坡并规划明年产能 [10] - 客户提前一年进行需求规划,公司据此部署产能扩张 [10] 市场与政策 - 客户群体主要为大型企业,涉及上下游整合 [10] - 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不影响公司产品销售 [10] - 原材料进口享受政策优惠,成品出口位列美国关税豁免清单 [10]
Teradyne (TER)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5 04: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Teradyne(泰瑞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形势与公司应对策略 - 核心观点:当前形势较年初平静但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下半年有同等数量的上行机会和下行风险,公司有能力应对不同情况 [3][4] - 论据:年初2 - 3月客户信心迅速恶化,3月后情况稳定但未好转;公司拥有高度可变的商业模式,员工薪酬有可变部分,采用外包商业模式,运营成本可随业务情况调整;公司资产负债表保守,低负债且现金状况良好,能在困难时期维持投资和战略不变 [3][6][7] 关税影响 - 核心观点:关税对公司影响较小且可逐步缓解,客户订单未因关税变化而显著提前或推迟 [12][14] - 论据:10 - 15%的收入来自美国发货,关税主要由客户承担;部分业务的COGS和运营费用受关税有适度影响,Q2 EPS指南中约有2美分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假设关税政策稳定,公司预计能减轻更多影响;未看到客户因关税变化而提前采购设备 [14][16][17] 供应链调整 - 核心观点: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供应链弹性,对于测试业务不会因关税进行重大供应链调整,机器人业务会考虑增加美国生产能力但无明确计划 [19] - 论据:测试业务供应链有弹性,美国业务量不足以促使进行重大供应链调整;机器人业务占收入13%,美国业务占比约三分之一,公司正在研究增加生产能力的地点,关税只是考虑因素之一 [19][20][21] 机器人业务机会 - 核心观点:机器人业务有潜在需求顺风,但存在滞后效应 [22] - 论据:有公司就自动化问题联系公司,但机器人销售漏斗为12 - 24个月,工厂建设和自动化部署是多年过程 [22] 各终端市场情况 - **汽车和工业**:客户要求推迟预测需求,若汽车市场反弹有上行潜力,若衰退则有下行风险;市场因数据中心建设和汽车电动化转型有增长潜力,公司处于领导地位,预计市场和份额都将增长 [26][54][56] - **移动**:2025年预期平淡,主要担忧是经济衰退带来的下行风险,Q1业绩出色是因供应链转移的一次性订单,并非需求反弹 [27][63] - **AI和计算**:投资周期长,不受宏观经济影响,收入主要来自垂直整合生产商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收入不稳定,存在2025年或2026年确认的不确定性 [27][28] - **内存**:主要不确定因素是从HBM 3E向HBM 4的过渡,若快速切换,客户需增加测试容量,否则将推迟到2026年 [29] AI计算测试设备需求驱动因素 - 核心观点:复杂性、质量要求和高报废成本是增加测试设备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 [32][33][35] - 论据:AI加速器测试对质量要求高,潜在缺陷会导致大量计算时间浪费;设备复杂且报废成本高,促使增加上游测试覆盖,推动晶圆级测试业务增长 [32][34][35] AI计算市场份额 - 核心观点:公司产品有优势,但市场份额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38][41] - 论据:公司测试仪设计更简单、可扩展性强、界面硬件设计容易、产量高且生产可靠,但竞争对手在商用计算领域历史份额高;市场业务不稳定,客户产品开发和量产受多种因素影响 [38][39][41] 收购Quantify Photonics - 核心观点:收购旨在建立硅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在高性能计算和AI市场获得份额 [43] - 论据:硅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可提高数据中心带宽并节省电力,市场兴趣大;Quantify Photonics的技术能实现更高通道数和数据速率,且成本有吸引力,与公司之前收购的LitePoint类似,是生产优化的测试设备 [43][44][45] 内存测试业务 - 核心观点:公司在DRAM和闪存的最终测试以及HBM内存的晶圆级性能测试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51] - 论据:过去内存市场中,DRAM和闪存平衡,当前DRAM占TAM的80%;传统上最终测试是高性能测试,公司在该领域领先;HBM出现后,晶圆级性能测试变得重要,公司在该业务上取得进展 [49][50][51] 汽车和工业市场长期增长 - 核心观点:预计公司整体中期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汽车和工业市场增长率略低,为10 - 15% [58] - 论据:汽车和工业市场受数据中心建设和汽车电动化转型驱动有增长潜力,但其他业务如系统级测试增长更快 [54][56][5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2012年2月收购了LitePoint,其开创了无线领域生产优化测试设备的先河 [45] - 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从50吉瓦增加到225吉瓦 [54] - 公司在2024年汽车和工业市场的份额为46%,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50%多 [57]
Lumentum (LITE)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4 00: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学行业、数据中心行业、电信行业、工业科技行业 - 公司:Lumentum(LITE)、Coherent、Broadcom、Hawk、Avago、Innalite、E Opto、Hisense、Nokia、Cisco、Sienna、AT&T、Verizon、NVIDIA、Cloud Lit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需求与风险 - 观点:未来四到五个季度内,公司订单模式无放缓迹象,订单出货比保持积极,未看到需求显著放缓或衰退风险 [3][4] - 论据:CEO与客户交流,客户反馈无放缓情况,公司持续监控和调整支出 云公司AI投资 - 观点:云公司在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未放缓,2026年资本支出与2025年持平或更好 [6] - 论据:各公司已公布2026年资本支出计划,公司在部分领域有获取份额的机会 关税影响与应对 - 观点:关税对公司利润率影响为100个基点,主要来自反向关税,公司可灵活利用供应链减轻影响 [8][9] - 论据:公司在中国和泰国均有制造基地,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转向泰国;还可与合同制造商合作,将制造业务转移至关税更有利的国家 光学行业变化 - 观点:光学行业与过去相比有三点变化,公司有机会实现健康增长和高利润率 [16] - 论据:Lumentum组件业务占比更高,激光业务领先;全球化趋势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倾向从美国公司采购;市场变化速度加快,有利于美国创新型公司 业务发展策略 - 观点:短期聚焦收发器业务以增加现金流,长期向组件业务倾斜,提高毛利率和股东回报 [22][23] - 论据:公司在收发器市场份额低,有增长空间;共封装光学(CPO)技术发展为组件业务带来机会 垂直整合的作用 - 观点:垂直整合对收发器业务有一定帮助,但不是实现股东回报的先决条件 [26][28] - 论据:公司收发器业务毛利率有提升空间,中国竞争对手无垂直整合仍表现良好,且公司为部分竞争对手供应关键组件 收发器业务新订单 - 观点:公司收发器业务新订单增加,主要是因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倾向选择美国供应商 [30] - 论据:公司和Coherent目前供应能力不足市场一半,需求旺盛,公司正从海外供应商处获取份额 CPO技术影响 - 观点:行业转向CPO对公司收入影响中性,但利润率显著提升 [32][33] - 论据:公司在CPO市场份额高,供应的激光器数量与收发器市场相当,但利润率更高 激光市场份额 - 观点:公司在支持CPO解决方案的激光市场有100%份额,并有望保持 [35] - 论据:公司使用用于海底产品的高功率、高可靠性激光技术,有独特竞争优势 光学技术应用 - 观点:数据中心内收发器目前以连续波(CW)技术为主,但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需求仍旺盛 [41] - 论据:硅光子学在收发器中占比大,公司EML产能已售罄,计划在第四季度开始生产CW激光器 合同制造业务 - 观点:合同制造业务与第三方采购将长期共存,公司在两者均有机会 [46][48] - 论据:公司收购的Cloud Lite曾是合同制造商,公司业务既有按规格生产,也有交钥匙设计 毛利率目标 - 观点:公司收发器业务毛利率目标为33%-35%,整体业务毛利率目标为40%以上 [51][52] - 论据:通过提高收发器业务毛利率和提升其他业务毛利率来实现整体目标 OCS业务机会 - 观点:OCS业务有较大收入机会,预计年底开始有早期收入,2026财年第二季度开始有实质性收入,2027财年产生重大影响 [55] - 论据:绿色数据中心向光学网络转型,OCS在成本、功率和延迟方面有优势,产品平均售价在75,000 - 90,000美元之间 电信业务情况 - 观点:电信业务复苏主要由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驱动,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仍未完全恢复 [56][60] - 论据:公司大部分电信业务收入来自向传统电信客户销售,而这些客户再转售给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传统电信运营商库存问题基本解决,但业务仍较平淡 工业科技业务机会 - 观点:面部识别业务市场趋于平稳,可优化资源提高盈利能力;工业激光业务有增长和提升利润率的机会 [61][63] - 论据:面部识别业务市场已过繁荣期,公司在该业务上投入工程师过多;半导体和半导体封装行业对激光需求增加,公司可通过成本和价格管理提升业务表现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CPO技术上使用的激光技术源于用于海底产品的高功率、高可靠性激光,有较长技术积累 [36] - 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开始生产用于硅光子学收发器的CW激光器,主要供应给最大客户 [42][43] - 公司OCS产品毛利率高于设定目标,对利润率有积极影响 [56]
Lumentum(LITE)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7 0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营收4.252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0.57美元,均高于指引区间上限 [21] - GAAP毛利率为28.8%,GAAP运营亏损为8.9%,GAAP每股净亏损为0.64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35.2%,较上一季度提高290个基点,同比提高650个基点;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0.8%,较上一季度提高290个基点,同比提高1100个基点 [21] - 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为4610万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7100万美元 [22] - 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总计1.034亿美元,占营收的24.3%,较第二季度增加5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0万美元 [22] - 第三季度非GAAP净收入为4090万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净收入为0.57美元,完全摊薄后的股份数量为7220万股 [22] - 第三季度现金及短期投资减少3000万美元,至8.67亿美元;库存水平环比增加 [23] - 预计第四财季净营收在4.4亿 - 4.7亿美元之间;非GAAP运营利润率在13% - 14%之间;摊薄后每股净收入在0.7 - 0.8美元之间,非GAAP每股收益指引基于16.5%的非GAAP年度有效税率,假设股份数量约为7270万股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云与网络业务 - 第三季度营收3.652亿美元,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16%;利润率为20%,环比提高380个基点,同比提高540个基点 [11][23][24] - 本季度EML芯片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到2025年底,该业务预计较2024年6月的基线增长一倍以上;持续向多个客户交付200G通道速度的EML;在支持AI工作负载的下一代800G和1.6T收发器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12] - 晶圆厂扩建按计划进行,支持更高产量的EML和其他磷化铟激光器及光电探测器;本季度开始提高连续波(CW)激光器的产量,随着磷化铟产能的增加,预计将增加CW激光器的出货量 [12][13] - 在共封装光学(CPO)领域取得领先,已交付早期生产单元,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可观收入;推出300×300端口光电路交换机(OCS),目前多个超大规模客户正在对其进行beta样品认证,预计年底实现早期生产 [13][14] - 泰国制造园区正在加速光收发器的生产,按计划6月开始向第二个宣布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发货,同时继续向第三个宣布的客户发货,并扩大对最大云超大规模客户的产品供应和发货量;预计第四季度云收发器营收环比增长超50% [14][15] - 数据中心互连(DCI)和长途传输解决方案需求增长,窄线宽激光器和转发器的出货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泵浦激光器和线路子系统的出货量环比增加 [15] 工业技术业务 - 第三季度营收6000万美元,环比下降5%,同比增长14%;利润率为4.3%,环比下降,同比上升 [16][24] - 工业激光营收环比下降,但降幅小于预期;3D传感营收符合季节性趋势;超快激光出货量保持在接近创纪录的水平,主要受一家领先工具供应商对高容量太阳能电池制造需求的推动 [17] - 已采取行动优化工业技术产品组合,关闭两个研发站点,停止三个探索性产品领域的开发活动,预计未来几个季度该业务的利润将增加 [17] - 预计第四财季工业技术业务营收将环比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逆风对工业激光需求的影响以及3D传感营收的季节性下降影响 [1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5%,主要受光学与电子加速融合的推动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核心战略是加速营收增长、提高利润率并优化支出,目标是实现季度营收7.5亿美元、毛利率超过40%、运营利润率超过20% [7][8] - 凭借在光组件领域的优势,为各种类型的网络提供产品,在收发器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有三个云收发器客户,且有望获得更多订单 [9][10] - 公司是少数拥有从长途到城域再到数据中心内部的端到端光学能力的公司之一,其组件嵌入整个生态系统,即使在竞争对手的收发器中也有应用,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10] - 面对宏观不确定性、关税动态和出口管制等短期挑战,公司通过全球多元化的制造布局、灵活的供应链以及与客户的积极合作来增强韧性,专注于可控因素,如定价、支出管理和执行效率 [1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实现OFC会议上设定的中期和长期财务目标充满信心,到年底有望实现季度营收超过5亿美元的目标 [18][19] - 尽管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云与AI的强劲需求将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公司的差异化光学解决方案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0] 其他重要信息 - 电话会议包含前瞻性陈述,实际结果可能与当前预期存在重大差异,公司提醒投资者关注SEC文件中描述的风险因素 [3][4] - 除非另有说明,本次电话会议讨论的所有财务结果和预测均为非GAAP数据,非GAAP财务数据不能替代或优于按照GAAP编制的财务数据 [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实现年底5亿美元营收目标的情况及数据通信芯片业务的进展 - 公司仍有望在年底实现5亿美元的季度营收目标,目前对公司的发展状况感到满意 [31] - 数据通信芯片业务进展良好,磷化铟晶圆厂的产能有所增加,但EML产品仍供不应求;公司计划在增加产能的同时,将CW激光器纳入产品组合,以扩大市场份额;从平均销售价格(ASP)来看,由于供应受限,有机会提高价格;目前CW激光器的生产处于初期阶段,随着产能的增加,其产量将逐步提高 [34][35][36] 问题2: 关税逆风的假设以及公司在CPO领域的贡献和角色 - 关税对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造成100个基点的逆风,主要来自组件成本的增加,如子安装产品和电容器的关税;公司正在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泰国的Nava工厂,预计在2025财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关税影响将有所改善 [43][44] - CPO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在此期间,模块业务仍将是公司的主要增长点;除了激光器,公司还在考虑在长期内为CPO生态系统提供其他光学芯片 [47][48][49] 问题3: 收发器业务中EML与CW激光器的情况以及内购与外购计划 - 短期内,所有产品均使用CW激光器,采用硅光子学方法,且全部为外部采购;预计明年年初开始将内部激光器纳入产品中 [54] - 公司目前将产能主要集中在EML产品上,因为其具有差异化和定价优势;随着产能的增加,将逐步向CW激光器市场分配部分产能,首先是向第三方收发器客户供应,然后再进行内购 [56][57] 问题4: 云与网络业务利润率提高的原因以及对泰国关税的考虑 - 云与网络业务利润率的提高得益于多个方面,包括将数据中心互连产品的生产从合同制造商转移到泰国的内部制造,提高了利润率;数据通信芯片的需求超过供应,产量的增加带来了顺风;模块的良率得到改善,对毛利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60][61][62] - 如果泰国出现关税,公司将与客户共同应对;目前大部分运往美国的货物,公司并非进口记录方,因此相关对话相对简单 [66][67] 问题5: 光学收发器业务50%环比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200G EML的发展情况 - 光学收发器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长期合作的客户;预计该业务将继续增长,但不确定是否能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随着更多项目的推进,增长将更加广泛 [71][72] - 200G EML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放量,不会对100G EML造成蚕食,因为对100G EML在800G模块、1.6T模块或解决方案中的需求仍然很大 [73][74] 问题6: 客户对中国供应商的态度以及电信业务的结构变化 - 客户有意愿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但目前美国供应商的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客户仍会继续从中国供应商采购;公司预计从下季度开始在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79][80] - 电信业务的传统市场仍然重要,但超大规模客户成为主要增长动力,DCI业务表现强劲,泵浦激光器业务也有所增加;DCI产品对毛利率有积极贡献,需求的增加和泰国内部产能的提升将推动毛利率的提高 [83][84][86] 问题7: 云收发器营收增长的原因以及生产转移的情况 - 云收发器营收的增长并非由于客户提前采购,而是产品经过了爬坡和认证阶段,且本季度另外两个客户开始放量;增长与GPU和其他加速器产品的推出有关,但需求较为广泛 [92][93][94] - 生产转移主要涉及数据中心互连产品,相关资本支出决策在6 - 9个月前做出,本财季开始体现,预计到年底该产品的产能将提高50% [96] 问题8: 电信业务的表现以及指导意见中是否存在保守因素 - 电信业务表现符合预期,泵浦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和CDM产品在本季度存在供应短缺问题,预计第四季度和下半年供应情况将有所改善 [99][100] - 公司对指导意见有信心,尽管存在宏观不确定性和关税风险,但各产品线的需求仍在上升,供应计划也在增加,有望实现5亿美元的营收目标 [103][105] 问题9: 电信业务的核心需求以及数据通信收发器的增长情况 - 电信业务前景良好,窄线宽激光器和泵浦激光器业务预计将在本财年剩余时间和明年继续增长;电信业务对毛利率有积极贡献,为了保持毛利率,需要电信业务的改善 [109][110][111] - 数据通信收发器业务本季度基本持平,此前在爬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执行问题,目前已解决,预计下季度将实现增长 [111][112] 问题10: 共封装光学(CPO)的发展时机、与收发器的经济差异以及ASP变化 - CPO技术仍面临一些工程挑战,预计今年将有首个系统发布,2026年将有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系统发布,但插拔式收发器仍将是主要的形式,CPO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几年时间 [118][119] - 收发器位于交换机盒的前面板,信号传输距离较长,存在信号损失和复杂性;CPO将光学元件直接集成到交换机芯片上,降低了功耗、成本和复杂性,但也增加了交换机芯片的工程难度 [121][122] - CPO的定价模式与传统收发器不同,目前很难确定其ASP是否会增加,取决于市场竞争和效益等因素 [127][128]
Asia Technology_ ABF oversupply to continue till 2H26E, with key impact to tier-2 suppliers; d_g Unimicron_Kinsus to Neutral_Sell
2025-05-06 10: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基板行业 - **公司**:ZDT(Zhen Ding Technology)、Unimicron、Kinsus、Ibiden、NYPCB、Shinko、AT&S、NVIDIA、Broadcom、TSMC、Intel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供需与行业周期 - **市场供需**:2025 - 1H26 ABF基板市场将持续供过于求,预计2025年市场供应过剩7%,主要因AI服务器GPU基板和AI服务器机架出货量低于预期,以及定价压力增加 [2][11][22][23][25] - **行业周期**:ABF行业自2023年进入下行周期,预计2025 - 1H26仍处于低谷,2H26供需有望趋于平衡,2027年开始进入明显上升周期,主要受库存消化时间长、基板升级速度慢和产能扩张周期长等因素影响 [36][57][59]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公司名称|评级调整|目标价调整|原因| | ---- | ---- | ---- | ---- | |ZDT|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新台币115元|将是中国IC设计公司ABF需求扩张的主要受益者 [8]| |Unimicron|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新台币170元下调至90元|AI服务器基板溢出订单需求前景不佳,传统ABF和消费电子相关产品需求疲软,预计2025年AI GPU基板市场份额从约15 - 20%降至低于10%,且PC相关需求占比约37% [9][167]| |Kinsus|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新台币110元下调至63元|中低端ABF基板市场增长前景不佳 [9]| |NYPCB|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从新台币128元下调至98元|短期内催化剂有限,但长期将受益于CPO技术应用趋势,有望在AI ASIC基板市场获得份额 [9][149]| |Ibiden|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在6200日元|在高端ABF基板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对前沿产品的涉足度高 [10]| 各细分市场情况 - **AI相关ABF基板市场**:2025年AI ABF行业总市场规模(TAM)预计削减约50%,从14.55亿美元降至7.78亿美元,但预计2025 - 2027年仍将以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成为ABF基板市场的关键增长驱动力,主要由基板规格升级推动 [60][61] - **服务器和PC基板市场**:服务器和PC基板容量需求未来几年预计每年增长超20%,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技术和规格升级,但短期内预计无销量增长,关键驱动因素仍为规格升级;PC相关库存风险高,需求低,服务器ABF基板/CPU库存过去8个季度已消化,但因关税问题终端客户对2H25需求前景缺乏可见性,暂无补货需求 [84][85][86] - **CPO业务市场**:CPO技术预计将显著刺激交换机ABF基板的消费,预计2024 - 2027年800G + 交换机的ABF TAM将以14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达到9200万美元;多家芯片制造商已开始开发基于CPO的交换机产品和原型,以抢占新兴市场 [103][106][116] 潜在风险 - **电力成本上升**:台湾电力公司2024年累计亏损超新台币4200亿,2025年立法机构削减约新台币1000亿补贴,可能导致2H25电价上涨,对台湾ABF供应商的盈利产生影响,其中Unimicron和NYPCB受影响最大,若电价在2H25上涨40%,对其2025年年度盈利的负面影响可达35% [124][126] - **关税影响**:美国政府4月2日宣布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出口产品征收32 - 34%的关税(目前暂停90天),若实施可能影响终端产品需求和定价,进而影响ABF基板供应商的盈利;敏感性分析显示,不同关税情景下,Kinsus、NYPCB、Unimicron和ZDT的2025年盈利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最高可达200% [129][1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能扩张计划**:多家ABF基板供应商有产能扩张计划,如Unimicron的KF工厂、Ibiden的Gama工厂和Ono工厂、Shinko的新Chikuma工厂、AT&S的Kulim工厂、ZDT的高雄工厂等,这些计划大多在2024年前宣布,将导致行业产能在2024 - 2027年增长约40%,是市场供过于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35][29] - **估值方法调整**:采用基于市净率(P/B)的新估值方法,对Unimicron、NYPCB和Kinsus的基板业务按各部门贡献分别估值,高增长基板业务(AI和中国ABF基板业务)采用行业上升期P/B为4.0x,低增长业务采用行业下行期P/B为0.5x,然后汇总得出综合P/B倍数来确定目标价;对ZDT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SOTP),但对其基板业务采用相同估值方法评估每股价值 [138][139] - **CPO技术发展演变**:CPO技术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插拔式收发器、板载光学(OBO)、共封装光学(CPO)和最终的光I/O;CPO技术将光电子转换模块置于IC基板上,可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并节省能源消耗,导致芯片需要为设备留出空间,从而增加基板封装尺寸 [112][114]
FORM Q1 Earnings Surpass Estimates, Stock Rises on Positive Outlook
ZACKS· 2025-05-02 01:05
FormFactor (FORM) reported first-quarter 2025 non-GAAP earnings of 23 cents per share, surpassing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by 21.05%. The bottom line increased 27.8% from the year-ago quarter.Revenues of $171.4 million beat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by 0.79% and increased 1.6% year over year. However, FormFactor reported a 9.6% sequential decline in first-quarter revenues due to anticipated reductions in demand for DRAM probe cards and Systems.Following the earnings release, FormFactor’s shares jumpe ...
FormFactor, Inc. Reports 2025 First Quarter Result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01 04:01
LIVERMORE, Calif., April 30, 2025 (GLOBE NEWSWIRE) -- FormFactor, Inc. (Nasdaq: FORM) today announced its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first quarter of fiscal 2025 ended March 29, 2025. Quarterly revenues were $171.4 million, a decrease of 9.6% compared to $189.5 million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fiscal 2024, and an increase of 1.6% from $168.7 mill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fiscal 2024. Foundry & Logic first-quarter demand increased low single digits sequentiallyExperienced reduction in DRAM as export contr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