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疗法
搜索文档
90后最爱的“国货之光”,华熙生物裁员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正经历从依赖流量营销向科技驱动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通过大规模裁员 内部反腐和高层重组来优化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投资圣诺医药切入小核酸药物赛道 押注减肥药市场 但面临研发经验缺乏 市场竞争激烈及短期营收下滑等挑战 [3][4][5][6] 裁员与组织调整 - 公司多条业务线大幅收缩 "肌活"和"米蓓尔"团队从上百人锐减至十几人 裁员赔偿标准为N+1 部分岗位转为外包 北京总部员工被要求迁至杭州 [3][4] - 创始人赵燕回归后推行严厉反腐措施 要求涉事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辞职或面临司法处理 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管层超十人离任或调岗 核心科学家郭学平和业务负责人邹松岩离职 [4] - 战略重心从流量营销转向科技研发 保留润百颜 夸迪等核心品牌 削减边缘SKU 将资源从营销向实验室和专利池转移 [5] 投资圣诺医药与小核酸布局 - 以1.39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3万股新股 持股比例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投资资金来自账面现金 分期支付 不影响主业运营 [6][8][11] - 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上市的小核酸药企 拥有RNA干扰技术平台和GalNAc PNP递送技术 管线超十条 覆盖肿瘤 纤维化 代谢病等领域 核心产品STP705用于定向减脂已完成美国Ⅰ期临床 [8][9] - 双方计划在大中华区共同推进STP705的临床与商业化 并利用PNP递送技术开发新一代医美产品 切入减脂和衰老干预市场 [10][11] 减肥药市场前景与竞争 - 中国减肥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0亿元增长至2025年220亿元 2030年达800亿-1000亿元 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复合年增长率25%-30% [12][13][16]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中国超重人群5.3亿 肥胖人群2亿 Z世代女性占线上订单68% 政策将肥胖纳入医保慢病管理 审评时长从60个月压缩至35个月 [13] - 技术发展使减重效果从5%提升至25%-30% GLP-1双靶点 三靶点及小核酸药物成为主流 但市场竞争激烈 礼来 诺和诺德等巨头占据优势 国内利拉鲁肽已获批 [7][13][16] - 2030年市场结构预计医疗级用户占比55% 月费用从1200元降至600元 消费级用户占比45% 月费用维持800元 终端销售额约800亿元 医美套餐和基层市场带来增量 [14][15] - 长期看 2035年市场可能达1500亿元 新技术如CRISPR和siRNA-GalNAc将给药频次降至季度一次 适应人群扩展至超重及高风险基因群体 [16]
小核酸行业:MNC加大BD,慢病+肝外领域潜力无限
东吴证券· 2025-09-24 14:18
行业投资评级 - 小核酸行业迎来绝佳投资机遇 [2] 核心观点 - 小核酸药物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独特优势 [2] - 技术突破攻克了血管内降解及清除、先天免疫激活、跨膜困难、内涵体逃逸、脱靶效应等难题 [2] - 多款小核酸药物成功获批上市 展现良好成药性 Nusinersen 24年销售额16亿美元 Vutrisiran 24年销售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Inclisiran 24年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25H1收入5.55亿美元(同比增长66%) [2] - RNAi疗法全球市场规模从2018年1200万美元增至2020年3.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49.2%) 预计2030年达250亿美元 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从2022年400万美元增至2025年3亿美元以上(复合年增长率超300%) 预计2030年约30亿美元 [2] - MNC加大BD布局 诺华、AZ、渤健、礼来、辉瑞、罗氏、GSK、赛诺菲等纷纷下注 中国药企相关交易活跃 包括靖因药业与CRISPR近9亿美元合作 苏州瑞博与勃林格殷格翰超20亿美元交易 赛诺菲1.3亿美元预付款引进维亚臻管线 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金额超52亿美元 [2] - 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小核酸药物(13款ASO、7款siRNA、2款核酸适配体) 其中16款针对遗传罕见病 未来在代谢心血管等长效慢病、罕见病功能性治愈组合、肝外递送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潜力巨大 [2] - 建议关注具有自主技术平台、管线布局新颖、具备出海预期的企业 包括悦康药业、热景生物-尧景、石药集团、信立泰、圣诺医药、腾盛博药、成都先导、舶望制药、瑞博生物等 [2] 小核酸药物简介及核心技术 - 小核酸药物包括以RNA为靶点的ASO、siRNA、miRNA、saRNA和以蛋白质为靶点的Aptamer [10] - 作用机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mRNA结合 调控表达和剪接 或模拟内源mRNA翻译功能蛋白 [10] - ASO长度18-30核苷酸单链 作用机制包括RNase H介导的mRNA降解和形成空间位阻 [12] - siRNA长度19-23碱基对双链 通过切割mRNA发挥作用 优势包括高特异性、高活性、低免疫原性 [12] - 小核酸药物优势包括靶标可及性广(理论可靶向所有致病基因)、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药效持续数月甚至1年) [19] - 药物设计涉及序列设计、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三大方面 [20] - 化学修饰包括骨架修饰(如硫代磷酸酯PS)、核糖修饰(如2'-F、2'-MOE)、碱基修饰(如m5C、5-FU)和末端修饰 提高稳定性、亲和力和代谢性质 [24] - 递送系统主流技术包括LNP(脂质纳米颗粒)和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肝靶向递送 LNP优势包括组成可控、制备简单、尺寸小 GalNAc优势包括高效肝细胞靶向性、低免疫原性 [30][33] - 肝外递送技术如AOC(抗体偶联寡核苷酸)仍在开发中 优势包括肝外靶向和多种偶联方式 [37] - 生产工艺采用固相合成技术 自动化程度高 产物纯度约90% 规模可从克级扩大至数公斤级 [40] 小核酸药物市场 - 发展历程分为技术探索期(90年代)、震荡发展期(2006年后)、技术突破期(2016年后)和快速发展期(当前) [45] - 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52.47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50] - 截至2025年中共获批上市22款小核酸药物 销售额领先品种包括Nusinersen(16亿美元)、Vutrisiran(9.7亿美元)、Inclisiran(7.5亿美元) [51][52] - 全球在研小核酸管线786条 进入III期临床包括VSA-001、STP-702、VSA-003、塞迪司兰、AOC-1001等 [53][57] - 中国在研小核酸药物涉及多个靶点和疾病领域 研发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58][67] - 2020-2025年8月全球小核酸BD交易活跃 TOP20交易总金额最高达113.75亿美元(Arrowhead与Sarepta合作) [74][76] 小核酸药物疾病领域 - 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全球发病率约4.8/10万男性 中国约3.3/10万 已上市外显子跳跃药物包括Eteplirsen、Golodirsen、Casimersen、Viltolarsen 2024年销售额超11亿美元 [79][81] -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全球新生儿患病率1/6-10千 中国约1.8-2万患儿 Spinraza 2016年上市 2019年进入中国 2021年医保后年治疗支出降至10万元以下 [84][86] - ATTR(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全球约5万hATTR患者和20-30万wtATTR患者 2022年ATTR药物销售额51.1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91.7亿美元 [92] - ATTR治疗包括小分子稳定剂(Tafamidis 2023年销售额33亿美元)、TTR抑制剂(Patisiran、Vutrisiran、Inotersen、Eplontersen)和基因编辑疗法 Vutrisiran 2024年销售额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94][97][107] - 高血脂领域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35.6% PCSK9靶向药物2024年全球销售额约20亿美元 Inclisiran作为超长效降脂药可实现每六个月给药一次 LDL-c平均降幅50% [118][120][123]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ALNY)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8-31 02:02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 (ALNY) 及其合作伙伴 Roche [1][3][45] * 行业:生物制药行业 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治疗领域 [1][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高血压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死因 每年导致约2000万人死亡 [11] * 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的最主要可预防原因 约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一半 [12] * 当前血压控制率极低 在发达医疗系统中 仅有不到40%的女性和不到30%的男性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而指南建议的目标是低于130/80 mmHg [13] * 全球主要市场有2.19亿高血压患者 其中7700万为高风险患者 高达6200万患者血压未受控制 [40] **2 Zilebesiran (Zalviseran) 是一种潜在的重磅药物** * Zilebesiran是一种基于RNA干扰(RNAi)技术的疗法 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4][7] * 其机制独特 能够从上游沉默致病基因 具有催化作用机制 药效强、特异性高且可逆 [4] * 关键优势在于给药频率低 每六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有望解决慢性病治疗中的依从性问题 [4][22][24] * 该药物是Alnylam公司23年RNAi技术研发的成果 是其产品管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3 CARDIA-3 期临床试验结果** * CARDIA-3是一项二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针对高风险、血压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已服用2-4种降压药)[29][32] * 在整体人群中 300毫克和600毫克剂量组在3个月时 诊室收缩压的安慰剂校正降幅分别为-5.0 mmHg和-3.3 mmHg 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34] * 但在预设的亚组分析中 基线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显示出更强的降压效果 安慰剂校正降幅达-6.6 mmHg(300毫克)和-5.1 mmHg(600毫克)[37] * 在基线使用利尿剂且收缩压≥140 mmHg的患者中(事后分析)降幅更大 达-9.2 mmHg(300毫克)和-7.0 mmHg(600毫克)[37] * 安全性良好 高钾血症、肾功能恶化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低 与既往研究一致 [36][38] * 生物标志物显示积极信号:NT-proBNP(心衰风险标志物)降低21%-26%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肾脏疾病和心血管风险标志物)降低32%-37% [36] **4 启动大规模三期心血管结局试验(ZENITH)** * 基于CARDIA-3数据 公司宣布启动名为ZENITH的三期心血管结局试验 [38][43] * ZENITH试验计划招募11,000名患者 入选标准与CARDIA-3类似 但要求基线诊室收缩压≥140 mmHg且必须使用利尿剂作为背景治疗之一 [43][71] * 试验为事件驱动型 主要复合终点为四点MACE(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以及心衰住院或紧急心衰就诊 [44] * 将比较Zilebesiran 300毫克(每六个月一次)与安慰剂 最低随访期为两年 [44] * 试验将在全球约35个国家开展 首批试验点将在未来几周启动 预计在2025年底前给首例患者用药 [45] * 预计在2030年左右获得顶线结果 [127] **5 Zilebesiran的潜在巨大价值和市场定位** * Alnylam和Roche对该药物潜力充满信心 认为其可能成为高血压治疗的范式转变型疗法 [47][55][56] * 初期市场定位将是高风险、血压未受控制且已使用多种降压药(包括利尿剂)的患者群体 这是未满足需求最高的领域 [40][96][97] * 长期愿景是凭借其便利的给药方式和持续的血压控制优势 向更早期的治疗线推进 甚至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 [99][102][103] * 其每六个月一次的给药方式能保证治疗依从性 解决每日服药依从性差(约40%患者未完全遵医嘱服药)这一核心问题 [22][23][51] * 专家认为 持续平稳的血压控制(而非仅仅降低诊室血压数值)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而Zilebesiran有望实现这一点 [18][19][20][25] **其他重要内容** **1 血压控制质量的重要性被强调** * 夜间血压是死亡风险的强力预测因子 其预测能力几乎是诊室血压的6倍 [16][17] * 血压变异性(分钟间、小时间、周间)是死亡和卒中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18] * 现实世界数据显示 血压控制时间占比达80%的患者 其心血管死亡、心梗或卒中风险比控制不佳者降低75%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一半 效果优于SPRINT试验中强化降压至120 mmHg带来的25%风险降低 [19][20][21] **2 与利尿剂的协同作用** * 临床数据显示Zilebesiran与利尿剂联用效果更佳 机理可能是利尿剂引起容量收缩后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从而增加了Zilebesiran的靶点(血管紧张素原)[60][63] * 因此 ZENITH试验将要求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利尿剂背景治疗 [43][61] **3 生产与未来规划** * 公司正有策略地提升制造能力以降低生产成本(COGS)因为高血压是常见病且目标在全球商业化 [47] * 公司正在开发逆转剂(Reversian)作为预防措施 尽管在近千名患者中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极低 [128][129] * 正在评估Zilebesiran用于其他适应症的潜力 [47] **4 与同类药物的比较与行业前景** * 专家指出高血压领域创新匮乏数十年 现在多种新机制药物(如Zilebesiran和BAX试验中的Baxdrostat)的出现对患者是好事 提供了更多选择 [123][124][125] * Zilebesiran的RNAi机制与每日口服药完全不同 代表了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范式 [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