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705
搜索文档
 两年亏损逾7亿,瑞博生物港股IPO“续命”
 凤凰网财经· 2025-11-02 19:52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瑞博生物,这家2007年成立的老牌药企,近日更新招股书,叩响港交所大门。随着获得证监会境外 上市备案,这家公司离港股舞台更近了一步。 站在小核酸药物的风口上,瑞博生物被誉为行业领军者,但光鲜的资本运作背后,藏着一段尴尬的 现实:成立十八载,研发管线铺陈不小,却始终未能将任何一款自主研发药物推上市面。公司的财 务状况依然捉襟见肘,收入主要依靠融资输血和技术授权。 这已是瑞博生物继2020年科创板撤回上市申请后的又一次资本尝试。市场在关注其能否借港股活水 解资金之渴的同时,不禁要问:这家老牌Biotech还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才能迎来首个商业化产品 的真正落地? 01 两年累计亏损7亿元 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专注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及小核酸药物产业化。招股书介绍, 公司建立了全技术链整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构建了全球一体化的小核酸药物开发体系,通过 打造了丰富的siRNA药物管线,覆盖心血管、代谢类、肾病,肝病等多个疾病尤其是慢病治疗领 域。 然而,在创新药赛道摸爬滚打十八年,这家公司至今还没能拿出一款可以上市销售的产品,这种长 期"只进不出"的商业模式让其财务报表读 ...
 华熙生物,大降三成
 深圳商报· 2025-10-28 23:41
10月28日晚间,医美龙头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 30.29%。 减值准备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因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而确认信用减值损失1753.78万元,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资 产减值损失571.3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总额2325.08万元。 | 序号 | 项目 | 2025年上半年发 2025年第三季度 | | 合计 备注 | | --- | --- | --- | --- | --- | | | | 生金额 | 发生金额 | | | 1 | 信用减值损失(损 | | | 应收账款、其 -1.520 52世ハツ収説的 | | | 失以"-"号填列) | -2,766.75 | -1,753.78 | 坏账准备 | | 2 | 资产减值损失(损 失以"-"号填列) | -4.139.05 | -571.30 | 存货跌价准 4,710.35 % | | | 合计 | -6.905.80 | -2,325.08 | -9,230.88 | 具体来看,公 ...
 困局中谋变?华熙生物押注圣诺医药,新赛道探索暗藏多重考验|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29 12:40
 融资交易详情 - 圣诺医药以每股12港元价格配售约1735.24万股新股 相当于当前已发行股本约16.50% 配发完成后预计占总股本约14.16% [2] - 配售价较9月5日收盘价14.97港元/股折让约19.84% 募集资金总额约2.08亿港元 净额约2.06亿港元 [2] - 华熙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出资约1.39亿港元认购1156.83万股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2][6]   圣诺医药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聚焦RNAi技术新药研发 核心候选药物STP705是多靶点siRNA疗法 针对肿瘤适应症和局部减脂领域 [2][3] - STP705用于局部减脂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极佳安全性 局部皮肤反应极小 并出现早期疗效信号 支持推进至II期开发阶段 [4] - 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亏损从2.16亿美元收窄至0.5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349万美元 亏损幅度持续缩窄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仅为0.14亿美元 面临资金短缺和未盈利挑战 [6] - 2024年营收仅177.8万美元 渠道能力有限 [9]   华熙生物战略动机与业绩表现 - 此次投资是华熙生物在小核酸和RNAi技术领域的首次投资 旨在借助圣诺医药技术平台开辟继透明质酸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7] - 华熙生物明确表示不仅是财务投资人 更是战略投资人 后续将探讨更多业务层面合作可能性 [9] - 2022年营收达63.59亿元 同比增长28.53% 归母净利润9.71亿元 增长24.11% [9] - 2023年营收降至60.76亿元 同比下滑4.45% 出现首次负增长 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53.71亿元 降幅扩大至11.61% [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 扣非净利润跌幅达45% [9]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2亿元 同比下滑33.97% 营收占比从2022年72.45%降至40.36% 毛利率从80%附近回落至69.7% [10] - 医疗终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73亿元 同比下降9.44% 原料业务收入6.26亿元 同比下降0.58% [10] - 2024年末在职员工数量4444人 较上年减少211人 其中销售人员减少571人 降幅达31.78% 2025年上半年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团队出现多人离任 [10][11]   技术协同与市场挑战 - 小核酸药物需完成多期临床试验 STP705虽显示减脂潜力 但需验证长期安全性及疗效稳定性 [8] - 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需解决靶向性、稳定性等难题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递送技术与小核酸的协同效应仍需临床验证 [8] - 全球减脂医美市场已有溶脂针、冷冻减脂等成熟产品 STP705需证明差异化优势 [8] - 华熙生物缺乏创新药商业化经验 可能依赖圣诺医药销售网络 但后者渠道能力有限 [9]
 困局中谋变?华熙生物押注圣诺医药,新赛道探索暗藏多重考验
 新浪财经· 2025-09-29 12:40
 融资与股权变动 - 圣诺医药以每股12港元价格配售约1735.24万股新股 占当前已发行股本16.50% 配发完成后预计占总股本14.16% [2] - 配售价较9月5日收盘价14.97港元折让19.84% 募集资金总额约2.08亿港元 净额约2.06亿港元 [2] - 华熙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出资约1.39亿港元认购1156.83万股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2][6]   公司技术与产品管线 - 圣诺医药核心聚焦RNAi技术新药研发 核心候选药物STP705为多靶点siRNA疗法 针对肿瘤适应症 [2] - STP705在局部减脂领域展现潜力 美国I期临床研究显示极佳安全性及早期疗效信号 支持推进至II期开发 [3][4] - 公司于2024年9月在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展示sirna疗法用于局部减脂的新型作用机制 [4]   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圣诺医药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亏损从2.16亿美元收窄至0.5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349万美元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流动资产仅为0.14亿美元 [6] - 华熙生物2022年营收63.59亿元 同比增长28.53% 归母净利润9.71亿元 增长24.11% [8] - 华熙生物2023年营收降至60.76亿元 同比下滑4.45% 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53.71亿元 降幅扩大至11.61% [8] - 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营收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 扣非净利润跌幅达45% [8]   业务结构与战略调整 - 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2亿元 同比下滑33.97% 营收占比从2022年72.45%降至40.36% 毛利率从80%回落至69.7% [9] - 医疗终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73亿元 同比下降9.44% 占主营业务收入29.77% [9] - 原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26亿元 同比下降0.58% 占主营业务收入27.7% [9] - 华熙生物2024年末在职员工数量4444人 较上年减少211人 其中销售人员减少571人 降幅达31.78% [10][11]   战略投资动机与行业背景 - 华熙生物此次投资为其在小核酸和RNAi技术领域的首次投资 旨在借助圣诺医药技术平台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7][8] - 公司明确表示不仅是财务投资人更是战略投资人 后续将探讨业务层面合作可能性 [8] - 中国医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玻尿酸等传统优势领域竞争升级对头部企业带来冲击 [8]
 90后最爱的“国货之光”,华熙生物裁员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正经历从依赖流量营销向科技驱动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通过大规模裁员 内部反腐和高层重组来优化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投资圣诺医药切入小核酸药物赛道 押注减肥药市场 但面临研发经验缺乏 市场竞争激烈及短期营收下滑等挑战 [3][4][5][6]   裁员与组织调整 - 公司多条业务线大幅收缩 "肌活"和"米蓓尔"团队从上百人锐减至十几人 裁员赔偿标准为N+1 部分岗位转为外包 北京总部员工被要求迁至杭州 [3][4] - 创始人赵燕回归后推行严厉反腐措施 要求涉事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辞职或面临司法处理 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管层超十人离任或调岗 核心科学家郭学平和业务负责人邹松岩离职 [4] - 战略重心从流量营销转向科技研发 保留润百颜 夸迪等核心品牌 削减边缘SKU 将资源从营销向实验室和专利池转移 [5]   投资圣诺医药与小核酸布局 - 以1.39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3万股新股 持股比例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投资资金来自账面现金 分期支付 不影响主业运营 [6][8][11] - 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上市的小核酸药企 拥有RNA干扰技术平台和GalNAc PNP递送技术 管线超十条 覆盖肿瘤 纤维化 代谢病等领域 核心产品STP705用于定向减脂已完成美国Ⅰ期临床 [8][9] - 双方计划在大中华区共同推进STP705的临床与商业化 并利用PNP递送技术开发新一代医美产品 切入减脂和衰老干预市场 [10][11]   减肥药市场前景与竞争 - 中国减肥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0亿元增长至2025年220亿元 2030年达800亿-1000亿元 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复合年增长率25%-30% [12][13][16]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中国超重人群5.3亿 肥胖人群2亿 Z世代女性占线上订单68% 政策将肥胖纳入医保慢病管理 审评时长从60个月压缩至35个月 [13] - 技术发展使减重效果从5%提升至25%-30% GLP-1双靶点 三靶点及小核酸药物成为主流 但市场竞争激烈 礼来 诺和诺德等巨头占据优势 国内利拉鲁肽已获批 [7][13][16] - 2030年市场结构预计医疗级用户占比55% 月费用从1200元降至600元 消费级用户占比45% 月费用维持800元 终端销售额约800亿元 医美套餐和基层市场带来增量 [14][15] - 长期看 2035年市场可能达1500亿元 新技术如CRISPR和siRNA-GalNAc将给药频次降至季度一次 适应人群扩展至超重及高风险基因群体 [16]
 港股异动 | 圣诺医药-B(02257)午后涨超5% 华熙生物认购公司股份 聚焦STP705定向减脂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4:39
 股价表现与交易动态 - 圣诺医药-B午后股价涨超5% 收盘涨3.62%至19.46港元 成交额达3243.54万港元 [1] - 获Bloomage Biotechnology及关联方场外增持1156.83万股普通股 涉及资金约1.39亿港元 [1]   战略投资与合作关系 - 华熙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以每股12港元认购战略配售股份 总投资额约1.38亿港元 [1] - 交易完成后华熙生物将持有圣诺医药9.44%总股本 [1] - 合作将依托圣诺医药RNAi技术和PNP平台优势 推进小核酸药物在定向减脂领域产业化 [1] - 重点聚焦STP705定向减脂项目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合作 加速医美赛道布局 [1]
 “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首席执行官独家回应华熙生物入股
 新浪财经· 2025-09-10 14:02
 股权认购交易 - 华熙生物科技以每股12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28万股 总金额约1.39亿港元 完成后持股9.44%成为第二大股东 [1] - 另有三位认购人合计认购578.41万股 四名认购人总计为圣诺医药筹资2.082亿港元 [1] - 公告后三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上涨 累计涨幅超45% 其中首日收盘涨22.78%至18.38港元 次日续涨12.19%至20.62港元 [1]   圣诺医药经营状况 - 2024年上半年无产品销售收入 亏损约340万美元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仅687.2万美元 [5] - 行政开支255.3万美元 研发开支304.5万美元 现金流面临压力 [5] - 2021年末港股上市后经历资本寒冬 股价从历史高位100港元大幅回调 进入收缩调整期 [3] - 2023年末管理层变更 潘洪辉接替创始人陆阳出任首席执行官 [6]   战略合作与资金用途 - 融资将用于推进在研产品临床进展与递送系统开发 并撬动产业资金推进管线 [2] - 重点合作医美管线 借助华熙生物加速小核酸产品开发及商业化进程 [2] - 华熙生物拟与圣诺医药探讨STP705定向减脂项目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合作 [11] - STP705成人腹部减脂适应症完成一期临床 优先开发适应症包括鳞状细胞原位癌和基底细胞癌 [11]   华熙生物投资动机 - 首次直接投资创新药企 选择小核酸药物领域 看好其作为"第三大类药物"的市场前景 [10][11] - 功能性护肤板块收入连续下滑 2023年营收37.57亿元降至2024年25.69亿元 同比降幅达31.62% [7] - 2024年上半年总营收22.61亿元同比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降35.38% [7] -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9.44% 但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同比增长20% [13]   行业与技术背景 - 圣诺医药被称为"小核酸第一股" 小核酸药物通过阻断致病蛋白生成治疗疾病 [2] - 全球代表性小核酸药物包括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的Spinzara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Leqvio [2] - 华熙生物依托透明质酸技术优势 通过产业基金布局生物活性材料、再生医学等领域 [10]
 “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首席执行官回应华熙生物入股
 新浪财经· 2025-09-10 14:01
 股权认购交易 - 华熙生物科技以每股12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28万股 总金额约1.39亿港元 完成后持股9.44%成为第二大股东 [1] - 另有三位认购人合计认购578.41万股 四名认购人总计为圣诺医药筹资2.082亿港元 [2] - 圣诺医药股价在公告后三个交易日内分别上涨22.78%(18.38港元/股)、12.19%(20.62港元/股)和盘中超10% [2]   圣诺医药经营状况 - 公司上半年无产品销售收入 亏损约340万美元 现金及等价物仅687.2万美元 [6] - 行政开支255.3万美元 研发开支304.5万美元 融资前现金流岌岌可危 [6] - 2021年末上市后经历资本寒冬 股价从历史最高100港元/股进入长期调整期 [4]   技术合作方向 - 圣诺医药将利用华熙生物玻尿酸技术加速小核酸药物开发 重点推进医美管线临床与商业化 [3][4] - 华熙生物明确关注STP705定向减脂项目 该产品成人腹部减脂适应症已完成一期临床 [11] - STP705优先开发适应症包括鳞状细胞原位癌(II期/III期)和基底细胞癌(III期已完成) [11][12]   华熙生物战略布局 - 首次直接投资创新药企 选择小核酸药物领域 看好其作为"第三大类药物"的市场前景 [10] - 功能性护肤业务收入显著下滑:2023年37.57亿元(同比-18.45%) 2024年25.69亿元(同比-31.62%) [8] - 2024年上半年医疗终端业务收入6.73亿元(同比-9.44%) 但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增长20% [13]   管线研发进展 - 圣诺医药核心产品STP707(实体瘤)处于I期 STP355(实体瘤)处于IND申报阶段 [12] - 医美领域STP705(减脂)处于I期 GalNAc平台多项产品计划2025-2026年进入临床 [12] - 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临床进展与递送系统开发 并撬动产业资金支持其他管线 [3]
 圣诺医药-B盘中涨超17% 中期股东应占亏损同比收窄91% STP705有望于年内完成商业化
 智通财经· 2025-09-02 11:30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过17% 截至发稿时上涨15.84%至11.85港元 成交额达1504.4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其他收入12.4万美元 同比下降87.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69.8万美元 同比收窄91% [1] - 每股基本亏损0.04美元 [1] - 亏损减少主要归因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减少 研发开支减少 行政开支减少 及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亏损减少 [1]   核心产品管线 - 核心药品包括STP705 STP707和STP122G [2] - STP705为研发进度最快产品 有望2025年成为首款商业化产品 [2] - STP705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在siRNA治疗癌症领域达到积极临床II期结果的双靶点药物 同时靶向TGF-β1及COX-2 [2]   临床进展 - STP705在皮肤基底细胞癌II期临床试验中 180ug剂量组患者实现100%完全清除 [2] - 适应症拓展包括:启动瘢痕II期临床 成人腹部减脂整形I期临床 肝癌I期临床 [2] - 获得治疗胆管癌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孤儿药资格 [2]
 港股异动 | 圣诺医药-B(02257)盘中涨超17% 中期股东应占亏损同比收窄91% STP705有望于年内完成商业化
 智通财经· 2025-09-02 10:56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17% 截至发稿涨15.84%至11.85港元 成交额1504.4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其他收入12.4万美元 同比下降87.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69.8万美元 同比收窄91% [1] - 每股基本亏损0.04美元 [1] - 亏损减少主因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减少 研发开支减少 行政开支减少及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亏损减少 [1]   核心产品管线 - 核心药品包括STP705、STP707和STP122G [2] - STP705为研发进度最快产品 有望2025年成为首款商业化产品 [2] - 全球首个且唯一在siRNA癌症治疗领域达到积极临床II期结果的双靶点药物 同时靶向TGF-β1及COX-2 [2]   临床进展与适应症拓展 - STP705在皮肤基底细胞癌II期临床试验中180ug剂量组实现100%完全清除 [2] - 拓展适应症包括启动瘢痕II期临床 成人腹部减脂整形I期临床和肝癌I期临床 [2] - 获得治疗胆管癌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孤儿药资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