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n架构

搜索文档
AIDC头部厂家最新进展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于液冷技术及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涉及服务器电源、液冷设备及上下游产业链 [1][3][6] - 主要公司包括国际供应商唯地(30%-35%份额)、宝德、酷IT、盈凡等,中国厂商如英维克、比亚迪电子等尝试进入海外供应链 [7][15] --- 核心市场动态与数据 1. **液冷设备出货量** - 2025年预计全球出货3万台(2024年仅1-2千台),下半年增速超30% [1][4] - 2026年英伟达计划交付500万张GPU,对应6-7万液冷柜(较2025年翻倍) [5][4] 2. **区域市场差异** - **海外市场**:N172柜内系统7万美元,N272柜外5万美元;毛利率要求≥35% [10][13] - **中国市场**:高温自然冷方案成本低(每千瓦2000元人民币),功率密度仅10.5-21kW(海外单柜≥100kW) [11][9] 3. **供应商格局** - 北美市场前四大厂商占60%,唯地领先;中国厂商受地缘政治限制,主攻东南亚及国内通算液冷 [7][9][15] --- 技术发展趋势 1. **液冷技术** - 混合式方案(GPU单向冷板+整机柜静默制冷)或成主流,Rubin架构可能带来两项流技术挑战 [3][17] - 优化方向:升级冷板材料、TIM材料降低热阻,延长单向冷板技术生命周期 [18] 2. **服务器电源** - 当前主流5.5kW电源,2026年将推出12kW单科/1U 72kW整机柜电源,未来转向高压直流供电 [3][20] - 板载高频转换技术难点:EMI设计复杂、氮化镓芯片成本高(每瓦2.5-4元人民币) [24][26] 3. **Rubin架构影响** - 新架构需解决高压转低压板载电源挑战(如800V转50V),空间限制要求贴片式元件 [21][22] --- 成本与利润率 - **海外**:制造业毛利率通常40%-50%,液冷设备单价高(柜内7万美元) [10][13] - **国内**:毛利率接受度低(≤25%),成本优势显著(20kW机柜总价4-5万元) [11][13] --- 风险与挑战 1. **市场准入** - 中国厂商难直接进入海外市场,需依赖集成商供应链(如富士康、广达) [15] - 技术差距:国内液冷功率密度仅为海外1/5,产品形态不匹配 [9] 2. **技术瓶颈** - 板载电源需解决发热、空间限制及安全模组问题 [22] - 机架式低压848V系统电流过大(2万安培),需高压转低压方案 [23] --- 其他关键细节 - **供应链**:海外液冷供应链已磨合稳定,国内厂商需通过认证(如英伟达)进入 [15][16] - **价格对比**:国外整机柜方案每瓦0.2-0.25美元,中国供应商价格略低但差异有限 [26][27] - **超级电容**:光宝新型电源或替代超容,通过算法优化平滑功率波动 [31][33] --- 未被明确回答的问题 - 无具体提及超级电容的标配化进展或Rubin架构的确定性技术路线迁移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