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电源

搜索文档
AI“探电”系列:如何看待HVDCSST以及服务器电源板块?
2025-08-28 23:1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服务器电源、高压直流输电(HVDC)及固态变压器(SST)领域,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新能源及智能配网[1] * 纪要重点提及的公司包括服务器电源厂商麦格米特、欧陆通、台达、光宝,HVDC领域的中恒电气,以及SST领域的中国西电、伊戈尔等国内外企业[2][8][11][15][25] 服务器电源市场核心观点与驱动因素 * AI算力提升是核心驱动,英伟达GB200服务器机架功耗120千瓦,电源需求达198千瓦,GPU300机柜功耗140-150千瓦,电源需求达264千瓦,算力增长驱动电源需求呈双倍增长[1][2] * 电源单瓦价值量快速上升,2025年约为2.5元,2026年预计达3.5元,未来可能达到7-8元,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需求提升产品壁垒,推动价值量上升[1][7] * 技术迭代是另一大驱动,电源转换从400V转50V变为400V转800V再转50V,需在Power Rack和IT Rack各自安装一套电源,推动价值量翻倍[6] * 扩展逻辑如BBU(备用电池单元)和超级电容成为增量部分,预计2025至2026年进一步提升参与价值量,2027年革命性Power Rack方案将使厂商从零部件供应商跃升为模组供应商[3] * 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接近翻倍,市场有千亿潜力,受益于电源转换技术迭代及ASIC需求[1][6][9][10] HVDC应用前景与优势 * HVDC在数据中心应用前景广阔,能减少能耗、降低损耗、提高可靠性,并适应北美兆瓦级机柜和吉瓦级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供电主流选择[1][4][12] * 相较传统UPS优势显著,效率从95-96%提高到96-97%甚至更高,因减少多次AC/DC转换环节;占地面积更小,省去后端AC/DC部分;施工周期更快,适配数据中心需求[12][13][14] * 国内发展速度快于海外,2025年信通院组织两次800伏HVDC会议并建立行业协议,中恒电气作为国内龙头与阿里、腾讯合作超十年,占据重要份额[15][16] *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海外品牌价格可达2-3元每瓦,远高于国内0.4-0.5元每瓦,HVDC厂商应积极拓展海外业务[17] SST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 * SST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势,采用高频技术(千赫兹级别),相比传统工频变压器(50-60赫兹)减少铜线用量,降低成本[5][19][20] * 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简化转换环节,提升传输效率约3个百分点;模块化扩展能力允许快速扩容,容量无上限[20][22] * 占地面积显著减少,传统UPS供电链路柜需8米以上,SST仅需4-5米;施工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5-20天;具备灵活调节无功、谐波能力,无需额外配备SVG和APF设备[20] * 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新能源发电子站、智能微电网、绿色能源、高压直流快充等[5][18][23] SST市场驱动与发展趋势 * 北美市场需求强劲,受底层机柜需求驱动(必须采用直流方案),传统工频变压器交付周期长(1-2年)、铜价上涨、单台容量有限(仅5兆瓦左右)推动替代需求;技术侧需平抑IT负载电网波动,具备抵抗低电压穿越及反向调峰调频能力[21][22] * 中国市场受绿电直供政策推动,将数据中心作为算电协同重要领域;制造能力优势显著,若功率半导体成本下降将进一步降低整体成本[23] * 预计北美市场2027-2028年实现大规模应用,未来两到三年内SST有望成为长期主流供电架构[2][26] * 海外厂商如伊顿、ABB、GE积极布局,国内厂商分为三类:传统电网设备厂商(中国西电、金盘、伊戈尔等)、电源公司(麦格米特、科华、科士达等)、光储充公司(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24][25] 其他重要内容 * 麦格米特作为大陆唯一进入英伟达供应序列的服务器电源厂商,具备高稀缺性,从2024年4月开始不断迭代,深度参与英伟达GTC大会,一旦业绩兑现市值预期有望提升[2][8] * 欧陆通持续释放业绩并享受国内算力增长红利,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旦打开海外市场将迎来更高增长潜力[11] * HVDC板块发展斜率非常高,类似液冷技术从0%到100%的渗透过程,国内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已倾向于采用HVDC[12] * 固态变压器技术难点包括高频变压器与绝缘技术,以及适应不同下游客户需求;产业链各环节需摸索前行,组网能力及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需求尚待验证[28] * 受电网板块回调影响,国内SST领域企业如四方、伊戈尔、西电等估值约15-20倍,处于相对低位[27]
中金:AI服务器电源是下一个千亿元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8:24
行业市场前景 - 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有望于2025年—2027年快速提升 成为下一个千亿元市场 [1] - 模组市场规模CAGR预计为110% 芯片市场规模CAGR预计为67% [1] 核心受益环节 - 核心受益环节集中在PSU、PDU、BBU及DC-DC(PDU+VRM)等器件 [1] 技术发展趋势 - 随着GaN/SiC渗透率提升 800V HVDC+SST架构落地 智能电源管理普及 [1] 厂商竞争格局 - 龙头厂商市占率与业绩有望提升 二线厂商或承接溢出订单 [1]
中金公司:AI服务器电源是下一个千亿元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28 08:17
行业市场规模 - 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有望于2025E-2027E快速提升至千亿元级别 [1] - 电源模组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10% [1] - 电源芯片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67% [1] 核心受益环节 - 核心受益环节集中在PSU、PDU、BBU及DC-DC(PDB+VRM)等器件 [1]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将受益于GaN/SiC渗透率提升 [1] - 800V HVDC+SST架构将逐步落地 [1] - 智能电源管理技术将加速普及 [1] 厂商竞争格局 - 龙头厂商市占率与业绩有望提升 [1] - 二线厂商可能承接溢出订单 [1]
中金 | AI进化论(15):服务器电源,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中金点睛· 2025-08-28 08:10
文章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电源市场预计在2025E-2027E快速扩张,模组和芯片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110%和67%,核心增长环节包括PSU、PDU、BBU及DC-DC等器件 [2][3][4] - 技术演进方向包括GaN/SiC渗透、800V HVDC+SST架构落地及智能电源管理普及,龙头厂商有望提升市占率 [2][4][9] - 产业链增量集中在PSU/DC-DC价值量提升、HVDC架构升级、PDU智能化扩容、BBU标配化及被动元件需求扩张 [3][10][44] AI服务器电源环节与芯片 - 电源系统分为供电体系(UPS/PDU)、AC-DC转换(PSU/PMC/BBU)和DC-DC转换(PDB/VRM),核心驱动力为高功率密度与智能化 [5][13] - UPS环节芯片包括PFC控制器、逆变控制芯片及BMS芯片,保障供电连续性与电能质量 [15][22] - AC-DC环节加速向GaN/SiC第三代半导体迁移,GaN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4.2亿美元增至2030年16.2亿美元(CAGR+25.1%) [23][24] - DC-DC环节核心芯片为DrMOS、多相控制器和PMIC,用量随GPU功率提升而增加 [25] 市场规模与价值量 - 芯片口径市场规模2025E/2026E/2027E分别为55/96/154亿美元(CAGR+67%),模组口径分别为74/150/325亿美元(CAGR+110%) [4][6][39] - 英伟达服务器电源芯片市场2025E/2026E/2027E分别为42/71/116亿美元(CAGR+66%),ASIC服务器分别为13/25/38亿美元(CAGR+71%) [34][36][39] - NVL72 GB300整机电源价值量7.09万美元(单位价值0.54美元/W),其中PSU约9,647美元、BBU约7,200美元、PDB约4,500美元、VRM约5,783美元 [8][28][29] - 模组口径下HVDC电源模组(VR200 NVL 144)价值量约9万美元,AC-DC模组约3.3万美元,DC-DC模组约4.6万美元 [4][40] 技术演进方向 - 供电架构短期由"巴拿马电源"过渡,长期800V HVDC+SST架构有望取代UPS,提升能效与空间利用率 [9][16][42] - 核心功率器件中GaN/SiC在PSU与DC-DC环节加速渗透,成为高功率密度关键驱动力 [4][23][42] - 电源管理智能化通过机架级储能和动态调度实现削峰填谷,推动系统向高效低波动演进 [9][42] 产业链核心增量环节 - PSU/DC-DC环节受益GaN/SiC渗透,单机价值量达9,647美元(PSU)和1.03万美元(DC-DC芯片口径),相关厂商包括台达、光宝及英飞凌等 [4][44] - HVDC+SST架构预计2027年放量,单机价值量约9万美元,全球SST市场规模2023年1.2亿美元至2032年3.0亿美元(CAGR+10.4%) [4][45] - PDU因高功率密度与智能化需求扩容,单机价值量4.37万美元,全球智能PDU市场规模2025年35.2亿美元至2030年55.3亿美元(CAGR+9.4%) [8][18][46] - BBU逐步从选配转为标配,单机价值量7,200美元,全球市场规模2025年4.3亿美元至2031年5.86亿美元(CAGR+5.4%) [20][47] - 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需求随功率密度提升扩张,相关厂商包括村田、KEMET及江海股份等 [47]
华为云宣布Tokens服务全面接入384超节点,国产算力产业链有望加速渗透
选股宝· 2025-08-27 22:52
华为云Tokens服务与AI算力发展 - 华为云Tokens服务全面接入CloudMatrix384超节点 通过系统创新提升性能 单芯片最高实现2400TPS和50msTPOT的超高吞吐低时延表现 超过业界水平 [1] - 中国AI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1000亿增至2024年6月底30万亿 18个月增长300多倍 反映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快速扩张 [1] - CloudMatrix384超节点是革命性AI架构 具备高吞吐 低时延 高弹性特点 通过系统级创新解决传统算力瓶颈 加速AI商业化落地 [1] 相关产业链公司动态 - 盛科通信作为国内稀缺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 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服务需求 其12.8Tbps及25.6Tbps高端旗舰芯片已进入客户市场推广和应用阶段 [1] - 欧陆通作为高功率服务器电源供应商 直接受益于AI产业增长和国产替代机遇 [2]
奥海科技20250818
2025-08-18 23:1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服务器电源行业,受AI、大数据、云计算推动,高性能服务器需求增长,液冷和高压直流(HVDC)技术加速普及[2][7] - **公司**:奥海科技(传统电源厂商)和欧陆通(AI服务器电源龙头)[2][4]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趋势与技术升级** - **功耗提升**:AI服务器单芯片功耗从700瓦(H100)增至1,200瓦(B系列),服务器功耗从5.5千瓦跃升至30千瓦[2][3] - **技术需求**:液冷和HVDC解决方案成为关键,下一代Ruby系列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升级[3][7] - **市场增长**:AI、大数据、云计算驱动高性能服务器需求,液冷和HVDC渗透率提升[2][7][8] **2 欧陆通的市场表现** - **收入增长**:2023年AI服务器电源收入1亿元,2024年7亿元,2025年预计超14亿元[2][4][5] - **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占有率15%-20%,客户包括浪潮、新华三、工业富联,已获互联网大厂认证[2][5] - **国际扩张**:从国内向海外市场拓展[6] **3 奥海科技的布局与优势** - **业务扩张**:从传统PC/手机电源转向服务器电源,2025年预计收入6亿元(AI领域1亿元)[2][5][10] - **客户覆盖**:新华三、超聚变、阿里巴巴(国内),联想、思科(海外),印度/印尼/越南工厂占总产值38%[10][13] - **技术优势**: - 高功率模块潜力类似欧陆通2023年爆发初期,估值较低[4][9] - 传统业务稳健(手机/消费电子规模40亿元),毛利率超20%,净利率近10%[9][12] - 多元化布局:汽车电控(收购智新控制,合作东风、比亚迪,年增20%-30%)[9] **4 竞争格局与台系厂商** - **台系厂商**:台达曾主导全球市场,但2023年起国内厂商(如欧陆通)通过技术创新抢占份额[2][6] - **国内厂商前景**:技术提升+客户积累,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6][7] **5 奥海估值与未来预期** - **估值水平**: - 当前PE 24倍,2025年预计突破30倍,2026年20-25倍[13][15][1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率9%,收入端持续提升,规模优势加速利润释放[12] - **发展潜力**: - 战略聚焦服务器电源,团队激进扩张,计划推出5.5千瓦以上高端产品[13][16] - 目标市值200亿元,海外扩展和业务突破是关键[14][18] --- **其他重要信息** - **奥海全球化基因**:海外工厂占比高(营收31%),增速25%-30%[10][12] - **行业标的选择**:欧陆通为当前龙头,奥海被视为下一个龙头,每季度有超预期进展[15][16] -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未明确提及,需补充) --- **数据引用** - 功耗数据:H100→B系列芯片(700W→1,200W),服务器(5.5kW→30kW)[2][3] - 欧陆通收入:1亿元(2023)→7亿元(2024)→14亿元(2025)[2][4][5] - 奥海收入:服务器电源6亿元(2025),其中AI领域1亿元[5][10] - 毛利率/净利率:奥海毛利率>20%,净利率≈10%[9][12]
AIDC头部厂家最新进展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于液冷技术及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涉及服务器电源、液冷设备及上下游产业链 [1][3][6] - 主要公司包括国际供应商唯地(30%-35%份额)、宝德、酷IT、盈凡等,中国厂商如英维克、比亚迪电子等尝试进入海外供应链 [7][15] --- 核心市场动态与数据 1. **液冷设备出货量** - 2025年预计全球出货3万台(2024年仅1-2千台),下半年增速超30% [1][4] - 2026年英伟达计划交付500万张GPU,对应6-7万液冷柜(较2025年翻倍) [5][4] 2. **区域市场差异** - **海外市场**:N172柜内系统7万美元,N272柜外5万美元;毛利率要求≥35% [10][13] - **中国市场**:高温自然冷方案成本低(每千瓦2000元人民币),功率密度仅10.5-21kW(海外单柜≥100kW) [11][9] 3. **供应商格局** - 北美市场前四大厂商占60%,唯地领先;中国厂商受地缘政治限制,主攻东南亚及国内通算液冷 [7][9][15] --- 技术发展趋势 1. **液冷技术** - 混合式方案(GPU单向冷板+整机柜静默制冷)或成主流,Rubin架构可能带来两项流技术挑战 [3][17] - 优化方向:升级冷板材料、TIM材料降低热阻,延长单向冷板技术生命周期 [18] 2. **服务器电源** - 当前主流5.5kW电源,2026年将推出12kW单科/1U 72kW整机柜电源,未来转向高压直流供电 [3][20] - 板载高频转换技术难点:EMI设计复杂、氮化镓芯片成本高(每瓦2.5-4元人民币) [24][26] 3. **Rubin架构影响** - 新架构需解决高压转低压板载电源挑战(如800V转50V),空间限制要求贴片式元件 [21][22] --- 成本与利润率 - **海外**:制造业毛利率通常40%-50%,液冷设备单价高(柜内7万美元) [10][13] - **国内**:毛利率接受度低(≤25%),成本优势显著(20kW机柜总价4-5万元) [11][13] --- 风险与挑战 1. **市场准入** - 中国厂商难直接进入海外市场,需依赖集成商供应链(如富士康、广达) [15] - 技术差距:国内液冷功率密度仅为海外1/5,产品形态不匹配 [9] 2. **技术瓶颈** - 板载电源需解决发热、空间限制及安全模组问题 [22] - 机架式低压848V系统电流过大(2万安培),需高压转低压方案 [23] --- 其他关键细节 - **供应链**:海外液冷供应链已磨合稳定,国内厂商需通过认证(如英伟达)进入 [15][16] - **价格对比**:国外整机柜方案每瓦0.2-0.25美元,中国供应商价格略低但差异有限 [26][27] - **超级电容**:光宝新型电源或替代超容,通过算法优化平滑功率波动 [31][33] --- 未被明确回答的问题 - 无具体提及超级电容的标配化进展或Rubin架构的确定性技术路线迁移 [17][3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服务器电源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算力需求激增带动,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9 10:17
服务器电源行业概述 - 服务器电源是为服务器设备提供稳定电能转换的专用供电装置,核心功能是将市电或直流电转换为服务器硬件所需的特定电压等级,并确保持续、高效、安全的电力供应 [2] - 技术特性涵盖高功率密度、智能化管理及冗余设计,为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提供保障,现代服务器普遍采用2-4个电源模块并联冗余设计,通过N+X架构确保单点故障时系统持续运行 [1][18] - 分类多样:按输入类型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按冗余设计包括非冗余电源、冗余电源及热插拔电源;按能效标准符合80 PLUS认证;按功率容量涵盖低功率、中功率及高功率型号;按形态结构可分为标准ATX电源、CRPS规范电源及定制化电源模块 [3] 行业发展背景 - 在"东数西算"战略驱动下,我国通过《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构建能效标准体系,强制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25以下,并推动绿电占比超80% [1][7] - 政策从能效标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对服务器电源行业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需降至1.2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项目不得高于1.2,并鼓励采用液冷、高压直流等先进技术 [7] -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中国服务器电源行业通过团体标准建设快速响应技术变革需求,标准制定采用"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双约束模式,既明确性能门槛又规范评估体系 [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3085.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97%,AI服务器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市场 [16] - 2024年中国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达107.26亿元,同比增3.69%,其中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约43.29亿元,预计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55亿元,占整体市场比重提升至40%以上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337亿元大关,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AI计算领域的重要地位 [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功率半导体(IGBT/SiC)、PCB板、磁性元件等核心元器件为主,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仍部分依赖进口 [12] - 中游由台达电、欧陆通等企业主导,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数字控制及液冷兼容技术,实现从360W边缘计算电源到198kW AI服务器电源的全场景覆盖 [12] - 下游受数据中心、AI算力及"东数西算"政策驱动,需求向高效率(钛金级96%)、智能化管理加速演进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外资主导高端、本土加速突破、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的多元化态势,国际巨头如台达、光宝等凭借碳化硅(SiC)等先进技术占据AI服务器电源市场75%-80%的份额 [20] - 本土企业如欧陆通、麦格米特、华为数字能源等通过国产替代政策和技术突破快速成长,欧陆通2024年服务器电源营收增长77.16%,麦格米特进入英伟达供应链,预计份额达5%-8% [20] - 细分市场方面,科华数据在HVDC领域增速显著,预计2025年出货量突破2000套;雄韬股份则主导锂电备电市场,成为阿里HVDC锂电备电唯一供应商 [20]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加速,高功率密度与智能化成核心驱动力,AI算力需求推动服务器单机功耗向数十千瓦级跃迁,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使电源效率从96%提升至98%以上,同时体积缩小50% [24][25] - 市场分化加剧,AI服务器电源因高功率、高效率需求成为核心增长极,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占比将超40%,而通用服务器电源因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战,毛利率从2023年的25%降至2025年的18%-20% [26] - 生态重构与全球化布局并行,电源厂商与芯片、机架厂商深度绑定,联合开发定制化方案,国产厂商通过东南亚建厂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有望突破30% [27]
AIDC行业24年报&25一季报总结精讲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TC行业、IDC行业、服务器冷却以及电源行业、储能行业 - **公司**:润泽科技、奥飞数据、光环新网、世纪互联、万国数据、英维克、森菱环境、高澜股份、科华数据、欧路通、大卫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TC行业 - **核心观点**:2024年行业整体处于消化存量产能阶段,收入增长但净利润和净利率下降,部分公司业务影响板块波动 [1] - **论据**:润泽、奥飞含服务器销售业务影响板块波动,光环新网受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影响收入同比下降 [1] IDC行业 - **核心观点**:行业经历产能过剩、价格战和资产重组低谷后走出低谷,预计2026年前建设热潮不停,有望年底单价利好,上架率和产能利用率回暖 [3][4][5] - **论据**:2018 - 2022年固定资产总额KGR为23%,2022 - 2024年提升至25%;预计今年北京及环北京、明年上海及环上海优质资源消耗完;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上架率从2022年起回暖,2024年世纪互联新签订单达437兆瓦同比增长140% [3][5] 服务器冷却以及电源行业 - **核心观点**:2024年AIT上游产业链有增长曙光,机房温控今年表现或优秀,储能业务竞争激烈 [6][7] - **论据**:板块总体营收近200亿同比增长12.6%,规模经营利润11亿同比增长30%;公司表示今年Q1数据中心温控订单处于历史高位;储能业务受国内强配政策取消影响 [6][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润泽科技**:2024年4栋楼合计120兆瓦进行存量改造,由常规5 - 7千瓦改造为高功率机柜 [1] - **奥飞数据**: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2%,EBITDA约8.3亿同比增长39%;2024年底投产190兆瓦,2025Q1新投产50兆瓦,预计年底投产340兆瓦,2026年底有550 - 560兆瓦产能;给予2025年26倍、2026年25倍估值,对应2025年合理价值29.7元,2026年36.9元 [2][10] - **光环新网**:2024年收入73亿,同比下降7.3%,主要受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影响 [2] - **科华数据**:数据中心电源2025年收入预期几乎成倍增长,产品包括PS、HVDC和少量液冷产品 [8] - **欧路通**:2024年服务器电源收入约14.6亿,一半由高功率电源贡献,21%由AI贡献;苏州新产能已投产3亿多,后续将建设剩下三分之二产能,上架需3 - 5个月 [8] - **大卫科技**:作为黑马品种,此前经历转型重组涉足IDC业务;今年预计交付张北60兆瓦给大型互联网厂商,后续还有60 - 90兆瓦项目在建;内蒙古泰普斯已提交120兆瓦能耗申请,预计近期出结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