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运营
搜索文档
力盛体育(002858) - 002858力盛体育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09:2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14.34%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01.93万元,同比增长56.07% [2]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1.0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9.62万元,同比增长1482.24% [2] 业务运营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微降主因赛事赛历季度分布差异及部分场馆运营业务调整 [2][3] - 赛事运营业务增长弥补了赛历变化和场馆运营调整带来的短期影响 [3] - 赛事业务增长驱动力包括丰富IP数量、提高站次、增加参赛队伍、提升运营、带动门票销售、IP文创变现、增加流量、新增赞助及体现媒体版权价值等多维度 [4] - 赛事运营毛利率有提升空间,并可能随赛事价值提升而不断增长 [4] - 高尔夫赛事业务处于第一年运营探索期,三季度已有一定体量贡献但贡献不多,未来增长可期 [5]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公司将在国家鼓励体育产业及赛事经济的背景下,推进大体育产业布局,结合文旅商体融合 [6] - 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已投入1.84亿元自有资金启动,预计2027年贡献收入,封关后有望填补冬季赛事空缺并辐射亚太 [7] - 未来增长通过内生孵化和投资外延双轮驱动,投资方向聚焦主业赛事品类扩展及体育产业链条(营销、场地、用品、文创、培训、俱乐部等),并关注体育科技领域(如AI机器人)优质标的 [8] - 再融资项目目前处于交易所审核阶段,公司持续积极推进 [7]
阿里橙狮体育拿下国内投资最大体育中心,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30 07:37
杭州西站附近,一座总投资超95亿元的体育巨构正在崛起,而它的运营权交给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橙狮体育。这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中国体育产业转型的 信号。 10月16日,杭州余杭国际体育中心运营权归属揭晓,阿里巴巴旗下橙狮体育获得15年整体运营权。这座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体育中心总投资 超过95亿元,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体育中心项目。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不是普通的体育场馆。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3.4万平方米,包括一座60000座专业足球场、18000座综 合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 这一场馆设计极具前瞻性:足球场是世界跨度最大的轮辐式双层索膜结构专用足球场,1.8万座综合体育馆为浙江省最大,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全地 下室体育场馆建筑群。 场馆设计融入了良渚玉璧和径山茶田的本地元素,形态优美流畅。更为关键的是,它具备"赛平两用"功能,配备可升降草坪系统,能快速实现专业比赛与 大型演唱会的场景转换。 02运营方实力:从线上到线下的数字体育平台 橙狮体育成立于2015年9月,最初名为阿里体育,2022年6月更名为橙狮体育,是阿里巴巴布局体育产业的核心平台。经过十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线 ...
广州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不负全民运动热情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12:49
项目启动与规模 - 广州市“校体通”校园体育场馆预约小程序于10月24日上线,首批开放约800所中小学校的1300多个体育场馆 [1] - 该项目是广州市教育局为迎接“十五运”向市民推出的“健康大礼包”,旨在落实《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 [1] 开放原则与管理考量 - 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教育教学秩序、师生安全和学校安全不受影响,并确保场馆设施和器材安全可靠 [1] - 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存在特殊性,部分学校不具备开放条件,寄宿制学校可能仅在寒暑假开放,部分学校下午放学后需提供课后服务 [2] - 开放初期可能不收费,但后续因设施损耗和管理成本增加可能转为收费模式,预约小程序功能也需时间完善 [2] 资源整合与社会效益 - 中小学数量庞大,开放体育场馆能激活可观的社会资源并产生显著社会效应,学校方面除社会效益外也可能获得经济回报 [2] - 以全运会为契机,广州正通过开放学校场馆、优化公园健身场地等方式盘活社会体育资源,增加供应以满足民众健身需求 [3] - 重大体育赛事能带动公众运动热情,整合社会场馆资源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3]
第一批回县城开球馆的羽球人,快撑不下去了?
36氪· 2025-10-12 17:06
行业趋势 - 羽毛球馆在县城市场快速兴起,河北某县城半年内新增5家球馆,共计46块场地[6] - 河南方城县近两年新增1家综合场馆和5家羽毛球馆,湖北蕲春县球馆数量从2家增至5家[9] - 行业从业者背景多元化,包括返乡应届生、体制内离职者及一线城市经验者[15] 市场需求 - 县城羽毛球需求激增,中考体育加试政策推动青少年体能训练需求[11] - 短视频平台宣传进一步催化县城羽毛球热潮[11] - 存在跨区域消费现象,南召县爱好者曾需驱车1小时至市区打球[11] 商业模式 - 县城场地费仅为大城市1/10,散客10元、包场20元,北京同等服务需100-200元/小时[6] - 典型球馆初始投资约35万元,含12万年租金及场地设施[18] - 培训业务单期12节课收费700元,但外聘教练成本达400元/日,利润空间有限[32] 运营挑战 - 价格敏感度高,某球馆定价50-70元时无人问津,调整至19.9元/3小时后才获客[30] - 寒暑假外时段客流不稳定,学生返校后场地闲置率超50%[38] - 家长对羽毛球培训付费意愿低,多视为娱乐而非技能投资[33] 差异化策略 - 通过会员卡提升坪效,年卡998元、次卡500元35次,有效分流非高峰时段客流[38] - 场馆设计注重年轻化,采用马卡龙配色场地及网红招牌吸引青少年[25][27] - 构建社区黏性,提供免费零食、节日礼品强化人情味运营[41][43] 产业链机会 - 配套服务存在缺口,县城穿线服务供给稀缺,单间工作室启动资金约5.5万元[19] - 旧厂房改造为主流选址模式,需满足108㎡/块场地、9米层高标准[22] - 区位选择关键,距目标客群电动车程需控制在20分钟内[24]
从免费球场到马拉松训练营
杭州日报· 2025-10-09 10:37
市民假期运动参与度 -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 不少杭城市民选择走进体育场馆进行运动健身 [1] - 黄龙体育中心部分场馆在法定节假日规定时间免费开放 市民会提前关注并预订 例如有市民在一周前早上8点多成功预订球场 [1] - 市民参与运动的原因包括避免假期在家不动导致体重增加 并与未外出旅游的朋友共同锻炼 [1] 体育场馆活动与服务供给 - 黄龙体育中心在国庆假期安排了种类繁多的赛事活动 包括黄龙体育课 黄龙公开课亲子运动 黄龙晚高峰系列活动等固定项目 [1] - 为备战2025杭州马拉松的跑友安排了马拉松训练营 为不同需求市民提供多样化健身选择 [1] - 场馆通过错峰开放 增配服务人员等方式应对健身高峰 [2] 政府监管与安全保障 - 杭州市体育局在国庆期间组织检查组 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多个体育场馆进行开放情况专项巡查 [2] - 检查组重点核查了人流疏导 器材维护 游泳场馆水质监测记录与救生岗值守等情况 [2] - 检查组肯定了场馆的应对措施 并对部分区域指引标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场馆运营与未来规划 - 整个国庆假期 杭州市各公共体育场馆均保持高效有序运行状态 [2] - 杭州市体育局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场馆惠民开放 优化健身预约服务 全面升级安全保障 [2] - 目标是保障市民享受到便捷安心的健身环境 满足群众多样化运动需求 [2]
体育消费场景创新 “请你流汗”成新风尚
证券时报· 2025-10-09 06:06
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 项目总投资296亿元,集成五星级酒店、冰雪主题商业小镇,构建“滑雪—住宿—购物—娱乐”一站式体验区 [1] - “双节”假期前3日滑雪门票售罄,每日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其中雪场日均人流量约5000人次 [1] - 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带动周边GDP年增12亿元 [1] 深圳冰雪运动发展 - 2024年深圳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30% [1] - 近年来深圳年均举办冰雪国际赛事超10场,带动赞助、转播、旅游等收入超10亿元 [1] - 冰雪运动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消费新引擎 [1][2] 特色体育场馆与消费模式 - 深圳已建成各类特色体育场馆超200个,覆盖新潮运动项目50余种 [3] - 特色场馆消费客单价约为传统场馆的2.5倍,消费链条更长,实现体育消费“多元裂变” [3] - 社区体育场景升级催生新型消费模式,如深圳湄南河体育小镇集“新潮运动+休闲社交+培训教育”于一体 [2] 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设施 - 深圳已建成室外智能健身房200余处,日均使用量约3万人次 [2] - 社区赛场如轮滑、智能太极揉推器等运动设施普及,促进体验式消费 [2] 第十五届全运会带动效应 - 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成为“体育+消费”融合发展重要契机 [3] - 深圳以“赛事引流、全民参与”为核心,引导商圈绑定体育消费,探索“赛事联动+主题营销+场景营造”融合模式 [3] - “深圳购物季”“2025广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与赛事筹备形成叠加效应 [3] 企业战略布局 - 迪卡侬在大湾区推进“双开两焕”计划,深圳建安、广州沙园两家新店开业,深圳新湖、彩田两家门店升级 [4] - 迪卡侬坚定看好大湾区市场前景,助力打造高水平体育产业生态与健康生活方式 [4] 体育消费宏观趋势 - 体育消费以更立体场景、更长链条成为城市活跃经济细胞和假日经济新引擎 [4] - “请你流汗”成为新风尚,体育消费重塑大湾区假日经济版图 [1][4]
这个“超长假期”,江苏假日市场有何“新”意
新华日报· 2025-09-29 07:51
文化展演行业 - 江苏各地在国庆假期推出多种文艺演出和展览,包括苏州评弹首次进入南京公园、越剧团折子戏、以及融合古琴、清曲、木偶等多种形式的表演 [2] - 剧院精品演出丰富,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原创舞剧《敦煌归来》和喜剧专场,淮安大剧院上演由马伯庸原著改编的话剧《长安的荔枝》 [3] - 科技与传统艺术深度融合,全球首台人形京剧机器人"沙小京"在沙家浜风景区与京剧老师搭档演出,该机器人经过海量强化学习训练以精准卡点动作与唱腔 [3] - 文物与艺术展览亮点纷呈,常州博物馆展出120多件珍贵文物揭示寺墩古国文明,连云港博物馆集中展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真迹 [3] - 当代艺术展览注重创新体验,如南京的《重若轻石》个展通过纸皮重塑和传统漆艺探索自然变化,策展强调打破传统陈列认知,打造可玩可晒的文化载体 [4] 体育健身行业 - 江苏体育场馆实行"普惠+创新"策略,双节期间以免费或低收费模式开放,并推出智慧化、多元化活动,如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举办公益跑并开放跑道和游泳馆 [5] - 惠民措施具体,五台山体育中心游泳馆在10月1日、6日每天提供100个免费名额,羽毛球馆开放16片场地,所有免费项目需提前预约 [6] - 南京梦之蓝青奥体育公园推出半价健身优惠,羽毛球场地从每小时100元降至50元,散客打篮球每小时14.5元,并推出会员储值优惠和代金券 [6] -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推进,青奥体育公园入选2025年江苏省智慧体育场馆优秀案例,张家港金陵体育篮球公园升级小程序并计划上线投篮实验室项目 [6][7] - 场馆服务创新,张家港篮球公园延长服务至晚上10点,联动文商旅发放消费券,并作为超三联赛备用场地、本土联赛决赛舞台和抖音短剧取景地 [7] - 大型赛事活动带动消费,五台山体育中心的中甲联赛预计吸引2500名观众,青奥体育公园的李昊演唱会预计吸引1.3万名观众 [6] 商业消费行业 - 江苏策划607场"一市一主题"消费促进活动,联动发放约2.5亿元惠民消费券及55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吸引1.1万家商贸企业参与 [8] - 大型展会作为消费重头戏,第23届南京国际车展规模达7万平方米,汇聚60余家汽车品牌,涵盖新能源车、燃油车等多种车型 [8] - 特色市集成为打卡热点,南京赛虹桥虹悦城的"圆满市集"设置五大板块共70多个展位,涵盖美食、文创、运动体验等内容,并举办民谣演唱和亲子挑战赛 [9] - 县域消费市场活跃,全国县域商业消费季在江苏预计举办45场促消费活动,涵盖商品促销、农产品展销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9] - 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双节期间全省各地举办县域农产品产销对接会,集中亮相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海鲜水产,助力农产品上行 [10] 旅游休闲行业 - 新开乐园聚焦IP实景化与科技互动,淮安熊出没乐园还原动画世界,拥有8个室内大型沉浸式体验项目和25个室外游乐项目,包括球幕影院和AR轨道车 [11][12] - IP实景化成为行业趋势,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推出国内首座"奶龙魔法时光主题区",无锡"向云端·赏石园"世界观光列车梦乐园为IP首店 [12] - 景区持续创新,南京市玄武湖景区开放4座新文化场馆打造首家"诗词文化景区",南通濠河推出融合光影科技和非遗的沉浸式夜游项目"濠河夜画" [13] - 旅游消费向深度互动转变,从IP乐园到文化场馆和夜游项目,一系列上新动态推动行业从打卡式游览转向沉浸式体验 [13] 乡村旅游行业 - 乡村民宿需求旺盛,南京浦口区楚韵花香温泉民宿村16间客房在9月27日至30日和10月2日全部满房,食材多来自周边农户 [14][15] - 农文体旅融合成趋势,瓦殿村提供800亩桃园、60亩葡萄园采摘以及垂钓、跑马等娱乐,村民参与"共享小院"计划已有3套达成合作意向 [15] - 乡村体验多元化,无锡严家桥村带领制作非遗中秋香囊,常州任葛村花田农场提供木工、烹饪等手工劳动,骑行、萌宠互动、采摘成为新方式 [16] - 主题线路助推市场,省文旅厅推出"水韵江苏"乡村旅游秋季"健康乡伴"主题线路,共38条线路覆盖全省,串联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16]
“树上挂票”提出场馆运营考题
经济日报· 2025-09-27 05:49
体育场馆运营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前期建设投入大、日常维护成本高、使用效率不足等问题,常常导致 一些场馆"建得起、养不起",甚至在盛会过后陷入"沉睡",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这种现象提示我们, 必须扭转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思维。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是运营核心。场馆不能是"孤芳自赏"的建筑标本,而应成为服务全民健身、承接赛事 活动、促进体育消费的活力中心。运营方需深入调研市民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服务,积极引入群众喜闻乐 见的赛事、培训和文化活动,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吸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最近,一份《"树上挂票"使用指南》登上热搜。事情是这样的: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第二 轮,永州队首个主场对阵湘潭队的比赛,因看台票已卖光,永州市足协向球迷推出了"树上挂票",并发 布《"树上挂票"使用指南》。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说,"树上观赛视野一定很好"。也有人说,"保障球迷安全才是重点"。当地 足协回应此为"网络梗",因场地承接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球迷观赛需求,导致很多人爬树观赛,这才 顺势发布了这份指南,目的是以幽默的方式提醒球迷注意观赛秩序和安全。"湘超"这份调侃版指南,既 是群众体育赛事如火如 ...
【深圳特区报】体育消费场景多元裂变 消费链条深度延展 人均消费去年已突破四千元
搜狐财经· 2025-09-20 22:28
金秋时节的深圳,体育激情与消费活力碰撞出耀眼火花。 不止是这两场赛事,深圳近年来举办的国际赛事众多,仅今年就举行了乒乓球亚洲杯、女子冰球世锦 赛、男女篮亚洲杯、U20男足亚洲杯等等,这些国际大赛持续推动着文旅体消费的协同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不只满足于赛事拉动消费,而是擅长将赛事与文化深度结合,打造"赛事+文 化"的独特体验。 两项大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与比利·简·金杯网球赛于深圳激战正酣。走进场馆,座无虚席的观众席 上,呐喊声此起彼伏,热烈氛围扑面而来。这场体育盛会不仅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了顶级竞技盛宴,更恰 是深圳体育消费活力迸发、赛事营城实践成效的生动缩影——从赛事周边运动装备的销量暴涨,到场馆 周边餐饮、酒店订单量的翻倍,再到"观赛+旅游"短途出行热潮的兴起,处处彰显着体育赛事对城市消 费的强大拉动作用。而这背后,是深圳推动体育消费的多维度布局在发力。深圳,正全力构建极具活力 的体育消费生态,让体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今年2月,2025深港马拉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开跑。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赛事+文化" 推动文旅体融合消费热潮 重大赛事向来是激活体育消费的 " ...
“黄金地块”挥别最后一杆,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变身体育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9:17
核心事件概述 -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深高球场)将于9月20日起停止高尔夫打球业务 [1] - 该球场是深圳第一家及中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于1985年开业,占地136万平方米 [1][2] - 球场的土地使用权已于2015年2月17日到期,土地使用权已无偿收回国有,相关房地产证已被依法注销 [1][2] 土地性质与规划变更 - 原球场西区41.2公顷土地被纳入深圳2025年土地整备计划,将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体育公园” [1][5] - 土地规划性质由高尔夫球场绿地和休闲娱乐用地变更为“公园绿地+轨道交通用地+文体设施用地”,合并面积41公顷 [5] - 深圳高尔夫B115-0038号宗地到期收回项目为深圳市2025年度土地整备项目,实施规模达133.24公顷 [5] 项目开发与运营方 - 项目运营方深圳市特发文体发展有限公司(原特发深高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深圳市特发集团 [1][6] - 特发集团已将香蜜湖·深高片区项目列为2025年度工作计划,将负责土地移交、首开地块实施主体确认及体育公园特许经营授权等工作 [6] - 公司经营项目已扩大至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健身休闲活动、城市公园管理、酒店管理等,去除了“高尔夫”元素 [6] 历史背景与相关案例 - 收地工作持续多年,2018年2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出土地使用权到期交回通知书 [2] - 宗地上70栋未取得房地产证的配套别墅等不得买卖 [3] - 深圳另一大型高尔夫球会——宝安港中旅聚豪高尔夫球场也因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被关停,其2.6平方公里土地规划为“总部集聚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以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