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
搜索文档
第八届进博会丨第八届进博会“首照”“首证”颁发
新华网· 2025-11-05 20:11
进博会企业注册与营商环境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当日,蒂森克虏伯新纪元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获颁本届进博会首张营业执照 [1] - 唐艺臻选(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获颁本届进博会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 [1] 蒂森克虏伯氢能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母公司为德国知名工业企业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业务涵盖水电解制氢相关的研发测试以及后续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在上海青浦设立公司是强强联合的战略举措,将全球顶尖制氢技术与全球重要氢能市场紧密结合 [1] 政府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高阳工作室”提供一对一专人服务,对企业设立申请当场核准、打印执照 [2] - 对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采用“跨前图纸预审”、“无需现场核查”等便利化举措,帮助企业零跑动快速取证 [2] - 相关部门计划将进博会6天效应延伸为365天持续动力,推动展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2]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经济日报· 2025-11-03 08:07
发展思路转变 - 河北省赤城县从依赖粗放式矿业的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1] - 矿业关停是艰难但必要的抉择 长远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1] - 转型成果证明决策正确 农业、文旅、生态协同发展 生态旅游和蔬菜种植成为富民产业[1] 产业发展路径 - 关键破题方法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立足当地资源环境状况[2] - 利用气候和水质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在全国市场取得成功[2] - 依托光照和风力资源优势 发展光伏、制氢、储能等绿色产业[2] - 发挥紧邻北京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生态特色 打造北京周边游和京津冀户外运动目的地 并转型为旅居康养好去处[2] 生态文明引领 - 绿色转型是摆脱粗放式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 - 环境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吸引更多人留下[2] - 人气聚集增强发展活力与市场空间 生态环境改善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2] -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达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2]
强强联手!上海陕煤研究院与山海氢签订战略合作,发布颠覆性PEM制氢解决方案
势银能链· 2025-10-30 08:58
合作概览 - 上海陕煤研究院与山海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新一代高电密、宽负荷、长寿命PEM电解水制氢系统[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绿氢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是材料创新与系统集成的深度融合[2][4] - 合作旨在将绿氢成本推向13元/公斤以下,为绿氢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制氢铺平道路[4] 技术突破 - 电流密度提升至4A/cm²(1.79V@4A/cm²,基于行业通用80um支撑膜和60℃水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7] - 膜电极产品在0%-400%负荷范围内(4倍行业基准电密下,小室电压控制在1.85V以内)保持优异稳定性[8] - 膜电极在加速老化测试中展现出理论寿命达24年的潜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9] - 系统具备秒级动态响应和分钟级快速启停能力,能够精准预测并实时响应可再生能源波动[8] - 材料与系统一体化设计使得在相同产氢规模下,可减少电解槽数量及配套BOP系统,降低初始投资成本30%以上[7] 产品成果 - 上海陕煤研究院推出全国首个开放式中立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星湃™2.0平台[4] - 山海氢发布具备高电密、宽负荷与长寿命三大特征的先进膜电极产品[4] - 系统集成先进BOP系统与氢奕H2Core核心控制单元,成功将高电密下的材料性能转化为工业级稳定系统输出[7] 经济性提升 - 系统新品有望将绿氢成本降至13元/公斤以下(在0.2元/度电价条件下)[11] - 绿氢成本首次具备与化石能源制氢的经济性竞争力,煤制氢成本为10-15元/公斤,工业副产氢成本为9.7-15.2元/公斤[12] - 技术指标全面领先:单槽产氢规模瞄准千标方级(1000+ Nm³/h),系统能耗低于4.5 kWh/Nm³,铂载量降低80%以上,负荷调节范围目标0%-400%[10] - 超长寿命直接摊薄设备折旧成本,成为实现低LCOH的关键支柱[9] 应用前景 - 系统可近乎完美跟踪风电、光伏发电曲线,实现零弃电、零储能离网制氢理想状态[8] - 合作已就未来吉瓦级项目的落地规划展开深入探讨,标志着迈向超大规模商业化应用[13] - 应用场景包括规模化风光电制氢、深远海风电制氢、绿色冶金、绿色化工、绿色交通燃料及区域绿色能源枢纽[18] - 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动态响应快、抗波动性强,适合空间受限、环境恶劣的海上平台部署[18]
2025 AEM制氢新品/订单/招投标动态一览
势银能链· 2025-10-23 11:13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AEM制氢产业加速技术迭代与应用探索,呈现出技术持续突破、应用场景逐步拓宽、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强的发展特点 [2] - 行业创新集中于关键材料与电解槽性能提升,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 [2] - 市场应用呈现稳步拓展态势,AEM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初步的商业化验证 [2] - 产业链上游建设同步推进,材料产线陆续投产或扩产,为未来规模化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2] 技术与产品突破 - 亿纬氢能、志青博材、清玮膜科技等企业在阴离子交换膜、离聚物及非贵金属催化剂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2] - 志青博材8月发布HePM均质膜等多款新品,价格较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价8000-10000元/平米大幅降低 [3] - 绿波氢能6月发布100%自主研发的2兆瓦AEM制氢电解槽,采用独创非金属复合双极板以延长使用寿命 [3] - 云帆氢能与众山精密3月推出新一代双极板组件,实现原材料节省50%,加工时间减少30%,贵金属镀层减少90% [4] - 江苏氢港2月底推出10KW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实现低能耗4.3KWh/Nm³高效制氢 [5] - 亿纬氢能5月完成膜材料升级,新一代W-75T AEM在1A/cm²电流密度下槽压降低70mV [8] - 氢舟能源4月实现AEM电解槽阳极电极600mm*500mm规格尺寸批量供应,并发布高性能无铁阳极粉体催化剂 [8] - 亿纬氢能3月推出兆瓦级AEM单槽新品,通过小室结构创新实现体积缩量30% [8] - 氢辉能源3月发布BriLyzer® AEM电解槽新品,实现关键材料100%国产化 [8] 市场应用与订单交付 - 稳石氢能、亿纬氢能等企业的系统实现对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市场的出口,并在国内工业、钢铁冶炼和建筑能源等场景中落地 [2] - 三峡集团等项目已开始明确采用AEM技术路线,反映出市场认可度提升 [2] - 亿纬氢能9月将AEM模块化制氢系统发往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制氢项目,同月交付青岛某生物工程企业 [7] - 氢启能源9月实现2.5kW和10kW级别AEM系统产品小批量商业化订单交付,2.5kW产品已销售十余台,10kW产品签订两套合同,100–250 kW级产品签署销售合同 [9] - 稳石氢能7月AEM制氢系统出货奥地利,应用于家庭能源户储场景,6月成功斩获60兆瓦电解水制氢综合设备项目订单 [9] - 卧龙英耐德5月首台国产兆瓦级AEM制氢设备正式交付海外,系统寿命达8万小时,电流密度高达8000A/m² [9] - 骤宇新能源4月自主研发的AEM制氢设备成功接入澳大利亚绿色甲醇制备系统并稳定运行 [10] - 清能股份1月与天津众和能源签署首套5MW AEM系统订单 [10] - 未来氢能1月全球首台125KW-AEM电解槽正式发运交付华能酒泉电厂 [10] 产业链建设与投资动态 - 稳石氢能9月25日AEM半自动化电解槽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湖州新区,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能300MW [15] - 稳石氢能7月28日签约落户合肥市蜀山区,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首条兆瓦级AEM电解槽生产线,首期年产能300MW [16] - 未来氢能6月27日取得产线扩产项目备案,计划总投资约3187.94万元,扩产后催化剂产能从百克级/天达到公斤级/天,阴极/阳极电极年产能从5000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 [17] - 惠州亿纬锂能6月24日低成本兆瓦级AEM制氢装备新建项目通过备案,项目总投资16760万元,建设年产超过100MW的生产线 [17] -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6月23日完成年产110兆瓦AEM制氢装备研发及制造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22500万元 [17] - 嘉膜科技3月13日自主建设的年产6万m²AEM产线正式进入调试阶段,具备大幅宽GW级产能 [21] 研发合作与项目招投标 - 京能科技2月28日发布千瓦级AEM水电解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服务采购结果公告,上海交通大学中标 [12] -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1月9日发布光电制氢一体化建设项目招标,总投资10.8亿元,计划购置50台2MW AEM电解槽设备,是业内对外招标规模最大的AEM电解槽项目 [12] - 清能股份子公司8月20日牵头项目成功入选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专项 [15] - 北京未来氢能-湖南隆深氢能AEM技术产业化联合实验室8月13日正式启动,聚焦AEM核心材料连续生产线的一致性、稳定性等核心难题 [16] - 上海氢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项目8月8日成功入选上海市"新能源"方向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16] - 亿纬氢能牵头及参与制定的两项AEM相关测试方法标准于4月30日起实施 [21] - 米其林3月18日联手法国科研机构启动四年合作计划,开发新一代AEM电解槽技术 [21] -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与中国能建海投公司3月6日成立"绿氢制储联合研究中心",将率先推动AEM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落地 [21] - 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及交能融合示范项目2月12日获备案,是三峡集团旗下首个明确采用AEM技术的制氢项目 [22] 行业认可与奖项 - 亿纬氢能AEM模块化制氢系统9月底获得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颁发的"氢能及燃料电池前沿创新技术奖" [13] - 骤宇新能源"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的下一代电解水制氢技术"9月28日获得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14] - 中电手业10kW AEM电解水制氢系统成套装备6月3日入选北京市2025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18] - 亿纬氢能AEM模块化制氢系统7月11日成功获得必维集团颁发的CE认证证书和报告,成为中国首家通过该认证的AEM模块化制氢系统企业 [17]
兴燃科技:年营收目标1亿元,MW级离网制氢商业化已落地 | 势银走访
势银能链· 2025-10-14 11:03
公司技术优势 - 独创低温反应路线,PEM电解槽运行温度稳定在40℃-45℃,大幅降低材料耐腐蚀性要求并延长设备寿命至6万小时以上 [4] - 低温技术使产品转化效率保持在75%-86%高位,具备秒级动态响应能力,能精准匹配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4] - 通过全链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气体扩散层采用低成本粉末烧结钛替代传统钛纤维,阳极催化剂铱载量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6] - 电解槽运行电流密度达1.8 A/cm²,在保证产品寿命前提下实现高效运行 [6] 成本控制能力 - 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电解槽整堆实现全链自研,产品综合成本较同行业低50% [5][6] - 技术优化与规模化生产推动PEM制氢向"绿氢平价"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6] 产能布局 - 常州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厂房面积26000平方米,于2024年底正式投产 [7] - PEM电解槽年产能达1GW,车间预留新设备点位便于未来根据市场需求扩产 [7] 商业化进展 - 内蒙古MW级纯离网无储能光伏发电制氢项目实现稳定运行,无需依赖储能设备直接耦合光伏发电系统 [8] - 项目产气纯度达99.999%以上,直流电耗控制在4.2-4.5kWh/Nm³,完全满足工业级用氢需求 [8] - 2025年公司目标冲击1亿元营收,持续推进技术迭代研发新一代产品 [8] 行业地位 - 作为国内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领域核心企业,在绿氢产业加速发展赛道脱颖而出 [2] - 离网制氢商业化能力达行业领先水平,为大规模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8]
凯立新材:公司布局的制氢业务正在有序推进 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完成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7:58
制氢业务进展 - 公司制氢业务正在有序推进 [1] - 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已完成试产阶段 [1] - 公司正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设备并进行市场推广 [1] 研发与技术动态 - 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包括新型催化剂设计与制备新技术 [1] - 公司持续开展催化剂制备工艺开发与优化工作 [1] - 公司始终以产业化为导向积极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1] 行业技术前沿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铠甲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3] - 该新型催化剂由铂原子、石墨烯壳、钴镍合金颗粒组成 [3] - 单位质量铂的产氢能力是传统催化剂的90倍并具备超高稳定性耐久性 [3]
氢锐科技首台MW级欧盟认证PEM制氢设备出海
势银能链· 2025-10-09 11:32
公司动态 - 氢锐科技MW级PEM制氢设备获得欧盟CE认证并成功出口至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项目 [2][4] - 产品采用All-in-One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满足光伏制氢波动性运行场景需求 [2][4] - 高纯氢气纯度达99.999%,露点-75°C,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氢冷发电机系统,余氢通过园区管道供附近化工企业 [2] 产品技术特点 - 系统运行范围宽达10%-120%,适应电价和下游需求波动,实现连续波动运行 [6] - 实测直流电耗为4.04 kWh/Nm³H₂,全生命周期成本相比外购氢气具有显著优势 [6] - 集成多重主动和被动安全措施,通过HAZOP和CE认证,低负荷下氧中氢浓度低于0.25% [6] - 产品具有高度集成、自动化及低能耗特点,符合电力和化工企业严苛使用条件 [2][4] 市场与认证进展 - 从海外竞标成功到设计审查、材料认证、生产监管及7天运行测试验收,标志公司获得高端工业PEM制氢领域国际市场认可 [5] - 此次出口彰显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与品质,是国产MW级PEM制氢设备在工业应用领域的重要进展 [2][5]
英特利/禾望/擎天等六企预中标绿色甲醇项目制氢电源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项目概况 - 中煤鄂能化10万吨/年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风光可再生能源绿电制取绿氢 并利用回收CO₂合成甲醇 总投资43.14亿元 其中环保投资846万元 [3][4] - 项目由625MW风光发电(400MW光伏+225MW风电)、2.1万吨/年电解水制储氢、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及公辅工程组成 [3][4] 制氢技术配置 - 配备36套1200Nm³/h和2套碱性电解水装置 制氢能力达46200Nm³/h 副产氧气23100Nm³/h 设置10台2000m³球型储罐 储氢规模22万Nm³ [4] - 采用晶闸管与IGBT两种制氢电源技术方案 分别应用于制氢厂房B和制储氢单元 [3] 供应商遴选结果 - 晶闸管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广州擎天实业(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湖南科瑞变流电气(第3) [3] - IGBT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北京雷动智创(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深圳市禾望科技(第3) [3] 产业生态参与方 - 产业链涉及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等企业 覆盖氢能装备制造与应用环节 [5][6] - 势银(TrendBank)作为产业研究服务机构 提供数据产品与咨询顾问服务 [1][9]
技术协同+资本加持 重塑能源投资恩泽氢能彰显绿氢赛道广阔前景
环球网· 2025-08-28 10:58
公司战略投资 - 旗下子公司广东探索汽车以现金向恩泽氢能注册资本出资1亿元,旨在增加其注册资本 [1] - 投资旨在为公司在制氢领域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进一步拓展制氢市场战略版图 [1] - 通过此次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展在制氢领域的业务,完善从制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布局 [1] 制氢市场前景 -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正成为能源领域焦点,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2]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全球制氢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5%,未来十年仍将高速增长 [2] -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约3715万吨,制氢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2] 政策环境支持 - 全球多国出台政策法规支持氢能发展,包括欧盟"欧洲绿色协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日本氢能战略 [3]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战略地位,各地从审批、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制氢企业 [3] - 政策支持加速制氢产业规模化与商业化进程 [3] 技术创新发展 - 制氢技术向多元化、高效化、低成本化发展,主流技术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 [3] -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质子交换膜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突破,电解水制氢成本将大为降低 [3] - 制氢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增强,在交通、工业、能源存储等领域日益受市场青睐 [3]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专注氢能科技领域,布局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5] - 研发团队成员硕博占比超40%,牵头参与10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氢能相关专利超346项 [5] - 主导或参与制定47项国内外行业标准,研发技术能力稳居行业创新前沿 [5] 产品市场地位 - 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总输出功率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重卡系统输出功率2022-2023年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6] - 已实现从系统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开发与规模化生产 [6] - 推出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兆瓦级PEM电解槽等一系列制氢装备产品,核心指标行业领先 [6] 投资协同效应 - 恩泽氢能在制氢市场已积累客户资源与渠道,在特定应用领域和区域市场具备较强影响力 [8] - 投资为双方技术研发深度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将在电解水制氢技术、新型材料研发等核心领域开展联合项目 [8] - 可实现技术优势互补整合,完善从制氢到用氢的全链条布局 [9]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此前在燃料电池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制氢装备领域也有一定积累 [9] - 依托中国石化已有的氢能产业链布局,双方能挖掘更多协同发展机遇,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9] - 投资有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9]
中联发展控股股东将股票由嬴控金融证券转入星展银行 转仓市值1.83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2 08:24
公司股权变动 - 股东将股票由嬴控金融证券转入星展银行 转仓市值1.83亿港元 占比30.20% [1] 董事会人事任命 - 叶端女士及彭作权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自2025年7月8日起生效 [1] 业务合作进展 - 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法氢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与中集集电(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制氢相关业务订立策略合作框架协议 计划成立合营企业 [1] - 合作协议于2025年4月22日签署 目前为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