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M电解槽

搜索文档
青山区:氢能储能产业聚链成群
央广网· 2025-07-18 11:02
产业集群发展 -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布局,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串配套、形成一片产业"的发展格局 [1] - 氢能储能产业项目"串珠成链",形成包括催化剂、膜电极、金属极板到燃料电池电堆、PEM电解槽的全产业核心技术,以及加氢站、储能系统等协同紧密的产业闭环 [4] - 包头氢能储能产业园是自治区首家打造的产业园区,通过引进申能、远景等头部企业项目,实现产业集聚化效应和全产业链发展 [4] 氢能储能产业项目进展 - 上海申能(集团)氢能储能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建成5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生产线和5000台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 [2] - 年产250MW PEM电解槽生产线和5000台套车载储氢系统集成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四条产线投产后将达到10亿产值 [2] - 远景储能项目首期投资5亿元建设2条储能系统装配生产线,设计年产能4GWh,年产值约20亿元 [3] - 内蒙古青辰储科技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化储能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后将形成10GWh级储能产业基地 [3] 企业投资与产能规划 - 远景蒙新集团今年将启动建设年产20GWh远景储能产业园,市场覆盖俄蒙、中亚等"一带一路"地区 [3] - 2025年青山区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779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4172亿元 [7]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氢能储能产业产品将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核心装备研发制造链条,与能源、煤炭、钢铁、装备领域上下游产业联动 [2] - 项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平台与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远景储能项目主要应用于独立储能电站和自建项目,未来将在包头市及自治区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3] 政府支持与服务 - 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企业可实现"拎包入住",减少建设成本并加快投产 [4] - 青山区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提供精准指导和帮扶 [7] - 政府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构建项目推进新局面 [8]
Siltrax海晫新能源打破燃料电池功率密度行业纪录,助力高性能清洁交通与航空
势银能链· 2025-07-10 14:34
公司技术突破 - Siltrax氢燃料电池实现创纪录的体积功率密度9.77 kW/L和质量功率密度9.7 kW/kg,超越行业已知纪录[6] - 采用专利硅基双极板(Si-BPP)和微流道设计,比行业最佳基准性能高出30%[7] - 技术突破使燃料电池更轻、更紧凑,适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重型运输等严苛场景[6][8][11] 行业应用前景 - 航空航天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高功率重量比可提升航程和有效载荷能力[8] - 船舶与无人机:紧凑耐用的解决方案适合空间受限环境[11] - 重型运输:高密度推进系统助力电气化,优化货物装载和燃料补给效率[11] 公司背景与战略 - Siltrax隶属于浙江海晫新能源科技,布局硅基极板生产及燃料电池/PEM电解槽测试能力[9] - 技术得到澳大利亚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和Virescent Ventures支持[9] - 利用光伏行业成熟供应链,有望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成本[9] 行业会议与活动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3]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14-1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5] 第三方认证与行业对比 - TÜV莱茵认证G-100燃料电池,性能超越日本NEDO 2030年目标(6.76 kW/L)和美国能源部2025年目标(2.7 kW/kg)[7] - 技术成果重新定义下一代零排放动力系统的可能性[7]
PEM、AEM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多地发布推动氢能发展政策
长城证券· 2025-07-09 13: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氢能重卡行业逐步成熟本周新增招中标电解槽仍以碱性为主,但PEM和AEM电解槽技术均有所突破,建议关注电解槽技术前沿的公司;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交通应用引领氢燃料电池产业生态逐步成熟,建议关注重卡相关的氢车企业 [2][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4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2135.09点,本周涨跌幅为1.03%,2025年初至今涨跌幅为20.16%本周氢能源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53位,排名下降较多沪深300本周涨跌幅1.54%,氢能源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变动趋势相同 [1][8] - 截至2025年7月4日,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为24.66倍,MRQ市净率为1.60倍示范区域4N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本周广东、北京、上海、河南地区价格与上周保持持平,河北地区有所下降 [11]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雪迪龙、凯美特气、盛德鑫泰、中材科技、华光环能,涨幅分别为31.74%、27.46%、22.40%、20.71%、20.06% [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三的公司为光智科技、泰和科技、新迅达,跌幅分别为 - 15.82%、 - 9.40%、 - 9.13% [1][14]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本周累计中标项目有9个,招标项目累计有8个,其中,电解槽招标项目3个,规模为520MW,制氢量总计104000Nm³/h,投标报价总计1960.40万元 [17] - 本周电解槽项目招标市场方面共3个项目启动采购,招标人分别是国家电投、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华能招标电解槽类型包括碱性和PEM,仍以碱性电解槽为主 [18] - 近期,PEM电解槽和AEM电解槽技术逐步突破,如氢羿能源推出的“羿系列”电解槽,PEM单槽产氢量达600Nm³/h、AEM单槽20Nm³/h,0.01%超低泄露率;3.2MPa全生命周期差压运行技术;梯度化膜电极与交替密封技术,将设备寿命拉升至80,000小时 [18] FCV相关数据回顾 - 本周4个氢能重卡项目开标,包括唐山市悦安氢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半挂牵引车租赁、沛县中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氢能轻卡车辆采购项目等 [19][27] - 2025年5月份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新增250辆,环比减少26.90%;销量新增165辆,环比下降49.70%;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车的累计产量达到了1176辆,同比下降25.00%;累计销量达到了1122辆,同比下降26.14% [21] - 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增长了998%,同比增长17.20%,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160.92MWh;燃料电池客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了92.90%,同比下降97.10% [26]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89.7kWh,较上月有所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61.4kWh,较上月有所增长 [26]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行业动态 - 内蒙古12套1000Nm³/h碱槽氢储项目获备案,该项目储能总容量为8MW/72MWh,采用纯氢储能方案 [35] - 全国首条跨省绿氢管道内蒙古段获批,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绿氢运输成本,促进绿氢消纳 [35] - 东莞首批氢能两轮车投运,2025年底前,新锋阳氢将与东莞美团携手逐步推广氢能二轮车200辆 [35] 国外行业动态 - 摩洛哥大型绿色氢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奇比卡绿色氢能项目举行了第六次监督委员会会议 [36] - 英特利制氢电源保障ACWA乌兹别克斯坦绿氢工厂产氢成功,印尼公布了一项耗资100亿美元的绿色氢能与海水淡化大型项目计划 [36] -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隆基氢能为该项目提供了4台1000Nm³/h碱性电解槽等设备 [37] 政策与公告 - 广州启动氢车与加氢站全面接入市新能源智能汽车监测平台工作,明确接入数据对象及完成平台信息注册与数据上传工作的时间要求 [37] - 四川推动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探索多种制氢方式,开展储运装备研制,推动相关产品研发 [37] - 六部委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推动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37] 氢企动态 - 明阳氢能新一代高性能电解槽荣获DEKRA德凯认证,MYH - K - 1000系列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8] - 卧龙英耐德发布2.5兆瓦NEXUS 2500多核电解槽,输出功率显著提升,还提供橇装版本 [38] - 申能集团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领域,深化合作 [39]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积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1] - 政策文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全产业链布局 [1] - 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 [1] 产业规模与产能数据 -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涵盖储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 [2] - 截至2025年6月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 [2] - 制氢设备设计产能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突破750台套 [2] - 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 [2] - 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 [2] - 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攻关等多维度发力 [2] - 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作生态 [2]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延链补链强链 [2]
航天工程:新型工业化转型实践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8 10:26
行业发展趋势 - 煤气化行业面临新型工业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1] - 煤化工行业在"十四五"规划推进下取得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显著成果 [1] - 绿色化、数字化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煤气化技术突破 - 公司气化炉技术从2008年1000吨级发展到4000吨级,压力从4.0兆帕提升至6.5兆帕 [2] - 高能效技术推动气化流程从激冷工艺向半废锅/全废锅工艺转变 [2] - 累计签约78个项目、187台气化炉,覆盖国内主要省份及非洲赞比亚等海外市场 [2] - 2024年新增签约10个项目、28台气化炉,气化炉平均运行周期达331天,烧嘴最长运行纪录1141天 [2] - 昊源五期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650天,副产蒸汽稳定在50吨/小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瑞星3500吨级6.5兆帕半废锅气化炉2021年投产并达国际领先水平 [3] 绿色氢能布局 - 公司获得1000型ALK电解槽"氢能领跑者"认证,航天I代碱性电解槽最大产能扩展至2000标方/小时 [4] - 开发具有航天特色的电解槽产品,解决可靠性、安全性等行业痛点 [4] - 通过压力匹配、智慧专家系统等技术改善电解槽小室一致性差、电极衰减等行业难题 [4] 业务模式与技术储备 - 形成"核心装备+工程服务+工厂运营移交"三位一体业务模式,涵盖ALK/PEM/AEM电解槽等产品 [5] - 生物质气化技术建立典型数据库,覆盖木本/草本生物炭等原料,开展中试试烧实验 [5] - 计划在非洲、中亚、南亚等地区推广煤气化技术及化工配套设备 [5] 数字化转型进展 - 煤气化智能化控制进入工程示范阶段,突破粉煤流量免标定、合成气在线分析等关键技术 [6] - 通过仪表技术进步优化数据结构,构建关键数据神经网络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6]
势银研究报告 |《PEM制氢技术产业分析与趋势展望》
势银能链· 2025-06-10 12:11
核心观点 - 报告对PEM制氢技术展开全景式解析,涵盖产业链技术进展、成本构成、产能布局、市场竞争格局及多元应用场景的经济性与发展潜力 [2] - 结合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科学预测PEM制氢市场规模,为行业战略布局、技术攻关及商业化落地提供顶层设计参考 [2] 关键数据 - 截至2024年已披露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的项目中PEM路线数量占比约8% [4] - 2025年第一季度PEM电解槽中标均价降至约3300元/kW [4] 行业趋势 - 国内布局PEM制氢技术产业链企业数量已达百余家 [5] - "ALK+PEM"成为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 [6] - PEM制氢在交通领域应用数量及规模较多 [8] 技术分析 - 报告详细解析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原理及四种电解水制氢技术比较 [11] - 涵盖PEM电解槽性能指标发展现状、企业情况、新品动态及重点企业分析 [11] - 深入分析PEM电解系统构成、成本分析、价格趋势及降本路径预测 [11] 核心部材产业链 - 全面剖析PEM电解槽膜电极市场现状、成本分析及国内主要生产企业 [11][12] - 详细解读质子交换膜材料类型、性能特点、制备技术与工艺及市场价格情况 [11] - 深入分析催化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等核心部件的市场现状及国内生产企业 [11][12] 下游应用分析 - 系统评估PEM制氢技术发展与应用必要性及下游应用场景 [12] - 重点分析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下游应用及平准化制氢成本(LCOH) [12] - 深入探讨制加氢一体站经济性、氢储能市场规模及应用经济性 [12] - 详细研究绿氢合成氨及合成甲醇经济性,以及氢气在健康、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12] 市场预测 - 分析中国氢能行业发展趋势及电解水制氢项目情况 [12] - 评估PEM电解槽项目招标规模及招投标动态 [12] - 预测PEM制氢市场规模及企业中标占比 [12]
第一波嘉宾剧透,聚焦制氢技术大变革下的新机遇! | 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
DT新材料· 2025-06-08 20:07
论坛概述 - 论坛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重点探讨ALK/PEM/AEM制氢技术、关键材料及系统工艺创新[2] - 同期设置PEM技术研讨对接会、AEM制氢青年论坛、供需对接等五大特色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2] - 将实地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了解其氢能测试平台及定制化制氢系统[11][32] 核心议题 技术发展 - **ALK/PEM/AEM制氢技术**:探讨碱性电解槽隔膜、PEM质子交换膜、AEM阴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进展[18][19][21] - **高性能与稳定性平衡**:分析高电密趋势下电解槽供应链迭代及系统集成设计挑战[18][21] - **AEM产业化瓶颈**:聚焦阴离子交换膜耐久性提升及电解槽性能优化[19][21] 市场与应用 -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中能建松原项目规划80万吨绿色合成氨/甲醇,一期投资69.46亿元,2025年投产[8][9] - **关税战影响**:讨论中国绿氢本土化发展路径及国际竞争策略[17] - **多场景解决方案**:涵盖储能驱动制氢、氢基能源技术经济性测算等[21] 嘉宾与机构 学术代表 - **清华大学杨福源**: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家,主导多项国家级氢能研究项目[4] - **中科院李南文**:电解水制氢膜材料领域权威,发表130余篇论文,引用超5000次[5] - **复旦大学张波**:PEM膜电极性能达美国DOE2026目标,成果发表于《Science》[6] 企业代表 - **博世氢能研发团队**:开发PEM/AEM电解槽测试平台及定制化制氢系统[11] - **Syensqo**:提供Aquivion PFSA等材料解决方案,覆盖绿氢全产业链[10] - **中能建氢能**:推进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如松原300万千瓦新能源配套80万吨绿氨[8][9] 活动形式 - **青年论坛**:采用"10分钟报告+5分钟交流"模式,聚焦AEM制氢原始创新[22] - **PEM对接会**:联合材料商、EPC方探讨技术挑战与商业化路径[25] - **科技成果展示**:设置80cm×150cm竖版海报墙,促进成果转化[29]
航天工程(603698)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气体运营并表贡献增量,绿氢核心设备验证持续推进
中信建投· 2025-05-18 23: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34.10亿元,同比增长21.46%;利润总额2.66亿元,同比增长37.7%;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09%,营收及利润总额大幅增长因气体运营业务于24Q2并表,传统煤化工设备、工程业务表现平稳,预计核心设备毛利率维持稳定 [1] - 公司围绕绿氢、绿醇产业链布局核心设备及工艺,有望在煤化工向绿色化工过渡,绿氢及氢基产品渗透率提升趋势下成利润第二增长曲线 [1] 各部分总结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1/1.9/1.8亿元,同比+21%/+1%/-1%;24Q4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4/0.6/0.5亿元,同比+32%/-28%/-38%,环比+209%/+68%/+47% [2]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5/0.34/0.33亿元,同比+257%/+164%/+172%,环比-51%/-45%/-37% [2] 简评 煤化工主业 - 煤炭高效利用:2024年营收18.17亿元,毛利率24.7%,预计EPC/设计/咨询营收5 - 6亿元,毛利率5 - 8%,气化炉营收预计13 - 14亿元,毛利率约30%维持稳定 [3] - 高端装备制造:2024年营收3亿元,毛利率28.7%,主要为阀门制造业务,从2023年公告类目中单独拆分(原为设备销售) [3] 工业气体运营 - 2024年4月公司对原参股公司航天氢能增资,持股34.35%成为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工业气体运营业务成公司业务重要组成部分,下属两家公司气体运营业务有序开展,沧州气体二期项目建设进度超80%,新乡气体项目成功开车 [3] - 2024年全年营收预计12.78亿元,毛利率11.5%,净利润预计约0.59亿元;2025Q1开始全季度并表沧州一期及新乡项目,预计沧州二期逐步投产,2025年气体运营板块营收30 - 33亿元,同比+145%,业绩同比增长0.3亿元 [11] 氢能产业链核心设备 - 绿氢:围绕氢能产业链布局核心设备,完成2000型碱性水电解槽样机试验,综合性能测试达国内领先水平,持续推进5 - 30 - 100标方系列型号PEM电解槽开发,电解槽加工制造纳入三体系认证,获相关能效证书和节能认证标识 [12] - 副产氢提纯设备:首套氢气深度纯化系统和痕量除杂系统完成试运行,可用于化工副产氢提纯 [13] - 绿醇:具备生物质气化技术及设备储备,有望在煤化工向绿色化工过渡,绿氢及氢基产品渗透率提升趋势下成公司利润第二增长点 [13]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2.36、3.10、3.45亿元,对应PE38、29、26倍,维持“买入”评级 [13]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807.38|3,409.72|5,422.87|6,243.94|6,872.78| |YoY(%)|12.01|21.46|59.04|15.14|10.0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87.16|189.21|235.66|309.53|345.19| |YoY(%)|12.00|1.09|24.55|31.35|11.52| |毛利率(%)|21.52|20.17|15.70|16.22|16.53| |净利率(%)|6.67|5.55|4.35|4.96|5.02| |ROE(%)|5.72|5.56|6.48|7.85|8.05| |EPS(摊薄/元)|0.35|0.35|0.44|0.58|0.64| |P/E(倍)|48.40|47.87|38.44|29.26|26.24| |P/B(倍)|2.77|2.66|2.49|2.30|2.11| [14] 报表预测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294.64|4,920.01|5,884.07|6,562.85|7,191.40| |现金|2,174.44|2,872.07|3,358.32|3,716.35|4,090.48|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1,718.18|1,021.08|811.97|854.65|864.19| |其他应收款|23.32|29.77|71.02|85.87|99.24| |预付账款|121.30|453.74|1,082.44|1,308.65|1,512.47| |存货|228.54|240.98|242.83|263.97|275.00| |其他流动资产|28.86|302.37|317.48|333.36|350.03| |非流动资产|1,167.76|3,604.31|3,495.25|3,191.92|2,888.81| |长期投资|205.14|12.80|13.12|13.45|13.80| |固定资产|501.81|1,960.73|2,350.66|2,684.86|2,386.87| |无形资产|158.08|151.28|143.54|138.09|132.52| |其他非流动资产|302.74|1,479.50|987.92|355.51|355.63| |资产总计|5,462.39|8,524.31|9,379.32|9,754.77|10,080.21| |流动负债|2,124.48|2,257.11|3,043.46|3,278.11|3,419.27| |短期借款|0.00|0.00|0.00|0.00|0.0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1,341.12|1,153.39|1,423.82|1,487.75|1,503.86| |其他流动负债|783.36|1,103.72|1,619.64|1,790.36|1,915.40| |非流动负债|55.62|1,299.71|1,037.75|774.50|518.10| |长期借款|0.00|1,202.85|936.04|667.71|405.97| |其他非流动负债|55.62|96.86|101.70|106.79|112.13| |负债合计|2,180.10|3,556.82|4,081.20|4,052.61|3,937.37| |少数股东权益|10.20|1,567.56|1,662.52|1,757.03|1,852.53| |股本|535.99|535.99|535.99|535.99|535.99| |资本公积|935.88|935.71|935.71|935.71|935.71| |留存收益|1,800.23|1,928.24|2,163.90|2,473.43|2,818.62|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272.10|3,399.94|3,635.60|3,945.13|4,290.32| |负债和股东权益|5,462.39|8,524.31|9,379.32|9,754.77|10,080.21| [16]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2,807.38|3,409.72|5,422.87|6,243.94|6,872.78| |营业成本|2,203.22|2,722.08|4,571.61|5,231.06|5,736.45| |营业税金及附加|22.37|27.29|37.96|43.71|48.11| |销售费用|35.58|57.14|60.02|66.62|73.95| |管理费用|146.98|199.26|220.06|244.26|271.13| |研发费用|161.04|246.68|256.06|284.23|315.50| |财务费用|-43.53|-63.30|-67.66|-54.94|-42.15| |资产减值损失|-71.80|49.97|52.47|55.09|57.84| |信用减值损失|-39.52|-37.80|-39.69|-41.68|-43.76| |其他收益|19.59|29.57|31.05|32.60|34.23|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00|0.00|0.00|0.00|0.00| |投资净收益|3.79|0.30|0.32|0.33|0.35| |资产处置收益|0.00|0.00|0.00|0.00|0.00| |营业利润|193.79|262.60|388.96|475.35|518.46| |营业外收入|0.21|3.88|0.00|0.00|0.00| |营业外支出|0.47|0.00|0.00|0.00|0.00| |利润总额|193.52|266.48|388.96|475.35|518.46| |所得税|6.37|38.65|58.34|71.30|77.77| |净利润|187.16|227.83|330.62|404.05|440.69| |少数股东损益|0.00|38.62|94.96|94.51|95.5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87.16|189.21|235.66|309.53|345.19| |EBITDA|195.81|291.18|582.65|743.09|800.36| |EPS(元)|0.35|0.35|0.44|0.58|0.64| [16]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374.48|614.02|709.45|596.68|620.24| |净利润|187.16|227.83|330.62|404.05|440.69| |折旧摊销|45.81|88.01|261.35|322.68|324.06| |财务费用|-43.53|-63.30|-67.66|-54.94|-42.15| |投资损失|-3.79|-0.30|-0.32|-0.33|-0.35| |营运资金变动|50.10|279.61|308.53|-86.10|-113.26| |其他经营现金流|138.73|82.18|-123.07|11.33|11.26| |投资活动现金流|-129.40|35.56|-24.06|-25.26|-26.52| |资本支出|131.31|433.88|10.16|10.66|11.20| |长期投资|0.00|28.00|0.00|0.00|0.00| |其他投资现金流|-260.71|-426.32|-34.21|-35.93|-37.72| |筹资活动现金流|-42.35|132.80|-199.14|-213.39|-219.59| |短期借款|0.00|0.00|0.00|0.00|0.00| |长期借款|0.00|1,202.85|-266.81|-268.33|-261.74| |其他筹资现金流|-42.35|-1,070.05|67.66|54.94|42.15|
氢羿能源创始人、董事长米万良:未来3-5年绿氢成本或将与灰氢持平
搜狐财经· 2025-04-28 17:51
能源转型与氢能发展 - 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钢铁、化工等工业场景的降碳减排成为必答题,这些场景需要稳定高温热源,难以通过电气化替代 [2] - 绿色氢能被视为绿色电力的最佳拍档,可在交通、工业深度脱碳和电力系统长时储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绿氢通过风电光伏等绿电分解水制取,电解槽是核心设备,我国电解槽产业快速发展,被视为新能源制造业新风口 [2] 电解槽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电解槽装备年产能达47.7GW,占全球80%以上,但出货量仅3.1GW,供需明显不平衡 [3]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内卷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破除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商业化落地 [3] - 适当内卷可促进企业创新降本增效,但过度内卷会导致恶性竞争和行业生态破坏 [6] 应对内卷策略 - 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发展,如降低PEM电解槽贵金属用量等 [7]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原材料采购控制生产成本 [7] -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构建完整生态,共同推动氢能技术示范应用 [7] 行业未来趋势 - 未来3-5年绿氢成本可能与灰氢相当或持平,得益于风光发电成本下降和电解水制氢技术进步 [6][9] - 行业将进入调整期,技术落后、成本高的企业面临出清,资源向技术强、成本优的企业集中 [7] - 氢能应用潜力巨大,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前景广阔,电力领域风光氢储一体化模式重要,工业领域绿氢替代加速 [8] 电解槽竞争格局 - 技术领先型、产业链整合型、成本控制型和市场开拓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10] - 氢羿能源重点发力PEM电解槽技术研发和降本增效,自主研发低贵金属催化剂,铱含量低至60%,电解槽单槽最大产氢量600Nm3/h [11] 出海机遇与挑战 - 国内电解槽产能过剩,出海成为必然趋势,中东、东南亚和欧洲是重点区域 [16][18] - 面临国际认证、技术标准、售后服务等挑战,需在技术研发、成本把控、合规能力等方面构筑壁垒 [16] 氢能产业瓶颈 - 技术瓶颈:电解水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适配性待提升,关键材料依赖进口 [20] - 成本瓶颈:制氢储运成本高,商业化推广受限 [20] - 市场瓶颈:应用场景单一,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未铺开 [20] - 政策瓶颈: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国统一规划,区域限制多 [21] 未来能源体系 - 未来能源体系将多元化、电氢协同化、系统智能化,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 [24] - 本质区别是从碳基能源消耗向电氢协同转变,以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清洁能源为核心 [25]
「电解水制氢」场景精选丨2025年Banglink第6期
创业邦· 2025-03-31 07:48
氢能行业概述 - 氢能凭借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和可再生性成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清洁能源 [1] - 电解水制氢是最具潜力的绿色制氢路径,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氢气 [1] - 国内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预计从3%提升至2050年的70% [1] 电解水制氢技术痛点 - 制氢成本过高,电力成本占比60%-70%,设备昂贵导致整体成本高于化石燃料制氢 [2] - 能源转换效率较低,受催化剂活性不足和电极腐蚀影响 [3] - 技术路线尚未成熟:碱性电解槽(ALK)动态响应差,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成本高且核心材料依赖进口,固体氧化物(SOEC)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3] 电解水制氢企业动态 - 国内11家电解水制氢企业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核心材料和系统集成领域 [5] - 技术路线包括ALK、PEM、AEM等,代表企业:稳石氢能(第三代电解技术)、清能股份(AEM系统)、隆基氢能(大型绿氢装备) [5] - 融资轮次从种子轮到A++轮不等,碳能科技(核心材料)进入A++轮,昔道能源(防爆碱性电解槽)处于天使轮 [5] 其他科技领域热点 - 能源科技领域涵盖新能源储能、氢燃料电池、CCUS碳服务等 [9] - 人工智能领域涉及具身智能、AIGC应用层、ARVR核心硬件等 [9] - 新材料领域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 [9] 数据平台背景 - 创业邦旗下睿兽分析平台提供新兴科技公司多维数据及产业图谱 [10] - 数据库覆盖专精特新企业、海外独角兽、VC/PE机构等18年积累资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