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氢能产业链国际竞争力比较与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 2025-10-31 23:15
全球氢能发展背景与趋势 - 全球正经历第四轮氢能发展热潮,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公布氢能发展战略[15] -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具有产业链长、零碳排放等优点,对能源革命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7] - 过去氢能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其发展,当前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为制氢成本下降提供有利条件[4][14] 中国氢能产业现状与规划 - 中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2024年产量超3650万吨,同比增长约3.5%[24] - 中国制氢以化石能源为主,煤制氢占比56%,绿氢(电解水制氢)占比仅1%[24][25] - 中国20个省区市规划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8万辆,加氢站1339座,产业产值近1万亿元[17][21] - 截至2024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14万辆,不足2025年国家规划目标5万台的43%[40] 产业链竞争力分析 - 中国绿氢产能全球领先,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占全球63%,累计占比约51%[27] - 中国加氢站基础设施数量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底建成540座,占全球总数36%以上[42] - 中国氢能储运环节是短板,已建成输氢管道仅约400公里(全球超6000公里),长管拖车经济运输半径仅200公里[31] - 2024年中国氢能生产侧和消费侧价格分别为28元/千克和48.6元/千克,中间储运加注成本占比高达42.4%[29][48] 面临挑战与政策建议 - 中国氢能发展面临相关标准法规不完善、氢气生产和需求区域空间错位严重、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4][47][49] - 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氢能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快输氢管道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等[50][51][52][53][54]
强强联手!上海陕煤研究院与山海氢签订战略合作,发布颠覆性PEM制氢解决方案
势银能链· 2025-10-30 08:58
合作概览 - 上海陕煤研究院与山海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新一代高电密、宽负荷、长寿命PEM电解水制氢系统[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绿氢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是材料创新与系统集成的深度融合[2][4] - 合作旨在将绿氢成本推向13元/公斤以下,为绿氢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制氢铺平道路[4] 技术突破 - 电流密度提升至4A/cm²(1.79V@4A/cm²,基于行业通用80um支撑膜和60℃水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7] - 膜电极产品在0%-400%负荷范围内(4倍行业基准电密下,小室电压控制在1.85V以内)保持优异稳定性[8] - 膜电极在加速老化测试中展现出理论寿命达24年的潜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9] - 系统具备秒级动态响应和分钟级快速启停能力,能够精准预测并实时响应可再生能源波动[8] - 材料与系统一体化设计使得在相同产氢规模下,可减少电解槽数量及配套BOP系统,降低初始投资成本30%以上[7] 产品成果 - 上海陕煤研究院推出全国首个开放式中立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星湃™2.0平台[4] - 山海氢发布具备高电密、宽负荷与长寿命三大特征的先进膜电极产品[4] - 系统集成先进BOP系统与氢奕H2Core核心控制单元,成功将高电密下的材料性能转化为工业级稳定系统输出[7] 经济性提升 - 系统新品有望将绿氢成本降至13元/公斤以下(在0.2元/度电价条件下)[11] - 绿氢成本首次具备与化石能源制氢的经济性竞争力,煤制氢成本为10-15元/公斤,工业副产氢成本为9.7-15.2元/公斤[12] - 技术指标全面领先:单槽产氢规模瞄准千标方级(1000+ Nm³/h),系统能耗低于4.5 kWh/Nm³,铂载量降低80%以上,负荷调节范围目标0%-400%[10] - 超长寿命直接摊薄设备折旧成本,成为实现低LCOH的关键支柱[9] 应用前景 - 系统可近乎完美跟踪风电、光伏发电曲线,实现零弃电、零储能离网制氢理想状态[8] - 合作已就未来吉瓦级项目的落地规划展开深入探讨,标志着迈向超大规模商业化应用[13] - 应用场景包括规模化风光电制氢、深远海风电制氢、绿色冶金、绿色化工、绿色交通燃料及区域绿色能源枢纽[18] - 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动态响应快、抗波动性强,适合空间受限、环境恶劣的海上平台部署[18]
兴燃科技:年营收目标1亿元,MW级离网制氢商业化已落地 | 势银走访
势银能链· 2025-10-14 11:03
公司技术优势 - 独创低温反应路线,PEM电解槽运行温度稳定在40℃-45℃,大幅降低材料耐腐蚀性要求并延长设备寿命至6万小时以上 [4] - 低温技术使产品转化效率保持在75%-86%高位,具备秒级动态响应能力,能精准匹配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4] - 通过全链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气体扩散层采用低成本粉末烧结钛替代传统钛纤维,阳极催化剂铱载量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6] - 电解槽运行电流密度达1.8 A/cm²,在保证产品寿命前提下实现高效运行 [6] 成本控制能力 - 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电解槽整堆实现全链自研,产品综合成本较同行业低50% [5][6] - 技术优化与规模化生产推动PEM制氢向"绿氢平价"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6] 产能布局 - 常州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厂房面积26000平方米,于2024年底正式投产 [7] - PEM电解槽年产能达1GW,车间预留新设备点位便于未来根据市场需求扩产 [7] 商业化进展 - 内蒙古MW级纯离网无储能光伏发电制氢项目实现稳定运行,无需依赖储能设备直接耦合光伏发电系统 [8] - 项目产气纯度达99.999%以上,直流电耗控制在4.2-4.5kWh/Nm³,完全满足工业级用氢需求 [8] - 2025年公司目标冲击1亿元营收,持续推进技术迭代研发新一代产品 [8] 行业地位 - 作为国内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领域核心企业,在绿氢产业加速发展赛道脱颖而出 [2] - 离网制氢商业化能力达行业领先水平,为大规模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8]
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经济日报· 2025-10-09 06:11
项目进展与运营 - 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成功落地 运营氢能重卡110多辆 [1] - 项目已与包头5家重卡物流企业 12家化工企业签订直供协议 并与5家燃气公司签订燃气掺绿氢协议 联合打造5条运输线路 [1] - 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产出合格高纯绿氢超过1450万标准立方米 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85万吨 [1] - 大唐多伦项目绿氢厂区已连续运行超过3600小时 绿氢全部送往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替代原有煤制灰氢用于生产甲醇和聚丙烯 [1] 技术突破与效益 - 天然气掺氢后燃烧效率显著提升 尾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明显下降 [1] - 大唐多伦项目依托一体化能量管控平台打通经济性绿氢制取上下游技术壁垒 实现风光波动制氢与传统煤化工的耦合示范 [1] 区域产业发展 - 内蒙古已建成绿氢项目7个 今年前7月绿电直连模式下绿氢产量达4100吨 居全国领先地位 [2] - 内蒙古将发展绿氢产业作为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利用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促进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先行先试 [2] - 内蒙古绿氢产业政策体系不断优化 项目建设运营持续提速 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2]
亿华通制氢项目扩能提质,先期氢储能示范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能源网· 2025-09-23 16:37
项目概况 - 张家口市启动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一期制氢部分EPC总承包招标 建设内容包括1 6万Nm3/h制氢系统 0 8万Nm3氢储能系统及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1] - 招标方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亿华通投资企业 项目选址张家口市张北县与公司氢能产业生态链布局吻合 [1] 技术突破 - 项目采用1 6万Nm3/h制氢规模 需配置4台3200Nm3/h及2台1600Nm3/h碱性电解槽 将推动国内制氢技术进步和产业水平提升 [1] - 配套0 8万Nm3氢储能系统 为大规模氢储能项目提供技术选型 规划建设及运营维护等可复制经验 [2] 战略意义 - 项目探索可再生能源-绿氢-低碳应用新链条 形成绿电与绿氢双轮驱动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2] - 实施后将通过绿氢生产模式为国内绿氢平价化提供实践路径 促进成本下降后在交通 工业 能源等领域加速应用 [1] 企业影响 - 亿华通作为实际实施主体 有望通过该项目拓展张家口业务领域 并为全国绿氢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模式 [1] - 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氢能产业影响力 巩固其国内氢能领军企业地位和品牌形象 [2]
1.6万Nm³/h,亿华通制氢项目扩能提质
势银能链· 2025-09-23 11:12
张家口风氢一体化项目概况 - 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招标张家口市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一期制氢部分EPC总承包 项目包括1.6万Nm³/h制氢系统 0.8万Nm³氢储能系统及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3] -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 与亿华通在张家口构建的氢能产业生态链相吻合[3] - 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企业 亿华通为项目实际实施主体[3] 技术配置与产业影响 - 制氢系统需配置4台3200Nm³/h及2台1600Nm³/h碱性电解槽 项目实施将推动国内制氢技术进步并促进绿氢成本下降[3] - 项目采用0.8万Nm³氢储能系统 为大规模氢储能项目提供可复制的技术选型 规划建设及运营维护经验[4] - 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将探索绿电与绿氢双轮驱动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4] 战略意义与行业地位 - 项目打通可再生能源-绿氢-低碳应用产业链条 为全国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平价化经验[3] - 亿华通通过该项目拓展在张家口的业务领域 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地位[4] - 项目实施有助于提升亿华通品牌影响力 促进氢能在交通 工业及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4]
亿华通制氢项目扩能提质 先期氢储能示范筑牢发展根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9:17
项目概况 - 张家口市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一期)制氢部分EPC总承包招标 由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招标人[1]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6万Nm3/h制氢系统、0.8万Nm3氢储能系统以及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1] - 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与亿华通在张家口构建氢能产业生态链的战略相吻合[1] 公司关联与战略意义 - 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企业[1] - 项目有助于亿华通拓展在张家口的业务领域 并为全国绿氢产业发展探索新模式[1] - 项目实施将提升亿华通在氢能产业的影响力 巩固其国内领先地位[2] 技术细节与产业影响 - 制氢规模达1.6万Nm3/h 需配置4台3200Nm3/h及2台1600Nm3/h碱性电解槽[1] - 项目将带动国内制氢技术进步 提升整个制氢产业技术水平[1] - 绿氢生产模式将为国内绿氢平价化提供可借鉴经验[1] 氢储能与示范价值 - 项目采用0.8万Nm3氢储能系统 为后续大规模氢储能项目提供经验和模式参考[2] - 示范内容涵盖技术选型、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维护等方面[2] - 有助于推动氢储能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2] 产业链与模式创新 - 项目打通可再生能源-绿氢-低碳应用新链条[2] - 探索绿电和绿氢双轮驱动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2] - 绿氢成本下降将推动其在交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普及[1]
年度氢能装备大单落地!东拓年产百万标方PEM生产线正式交付
势银能链· 2025-09-22 14:37
行业市场格局 - 2024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中标规模达1416.41MW,其中碱性电解槽(ALK)占比99% [4] - 2025年上半年ALK仍占主导,但PEM电解槽及"ALK+PEM"组合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至10% [4] - 绿氢产业在双碳目标下迎来百倍级规模扩张,PEM技术适配离网/弱联网场景,有望实现低成本绿氢制备 [4] 公司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规模超50人,研发人员占比70%,5年以上经验核心成员超17人 [8] -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累计申报专利超36项 [8] - 核心技术涵盖精密封测(检测精度优于0.1Pa/S)、流体密封、视觉AI检测及智能化控制技术 [10] 产品与产能 - 交付年产百万标方级PEM电解槽智能生产线,具备年产5000套MW级电解槽能力,总产能突破5GW [6] - 产品线覆盖检测类(镀层厚度测量机、气密检测机等)、成型类(片料裁切机)、封装类(膜电极生产线)及压堆类设备(自动装堆线) [11] - 空冷电堆关键装备已实现研发与交付,支撑旅游观光车、叉车等小功率氢能应用场景 [7] 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氢海能源、陕西兴燃科技等4家企业签署年产百万标方级PEM电解槽战略合作协议 [6] - 与氢璞创能签署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产线智能化装备联合创新协议 [6] - 与东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聘请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强化产学研融合 [6] 市场表现与成果 - 累计装备交付金额近亿元,包括双极板涂胶线、电解槽组装线等核心装备 [11] - 所有交付设备在客户端稳定运行,性能指标全面达标 [11] - 产线投运标志PEM电解槽制造实现从"样品"到"商品"的关键跨越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内蒙古全链条打造国家绿氢示范高地
新华社· 2025-09-22 07:37
多元应用场景也在走进现实。提枪、加注、收枪,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 体化项目加氢站,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氢能重卡完成补能。"加氢站一期项目已经投运,日加氢量2000 公斤,可满足60辆氢能重卡的用氢需求。"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说。 面向未来,内蒙古重视科技创新,提前布局氢能竞争新赛道。在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氢材料实验室, 科研人员正在升级研发高性能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该研究院总经理蔺冀川介绍,研究院深耕绿氢 全链条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成立一年来,已产生30多项研发成果,其中离子溶剂膜电解槽、大容量氨 氢内燃机等技术创新,加速了氢能技术迭代升级。 这是内蒙古首个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储氢技术和全流程低压用氢 系统,不仅将整体系统运行能源效率提升35%,更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和使用成本,被视为内蒙古在绿 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是内蒙古制氢项目快速发展的缩影。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 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6万吨/年,今年1月至8月,绿电直连模式下的全区绿氢产量达5100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内蒙古全链条打造国家绿氢示范高地
新华社· 2025-09-21 22:02
项目与示范应用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推出首个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氢个蛋”,包括共享单车、亲子车和观光车 [1] - 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储氢技术和全流程低压用氢系统,将整体系统运行能源效率提升35% [1] -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加氢站已投运一期项目,日加氢量2000公斤,可满足60辆氢能重卡需求,每15分钟完成一辆车补能 [3] - 在包头市,绿氢按20%比例掺烧到天然气中供工业使用,提升了燃烧和传热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2] 产业发展与产能布局 - 内蒙古已建成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达6万吨/年 [2] - 2024年1月至8月,绿电直连模式下的全区绿氢产量达5100吨,居全国领先地位 [2] - 产业规划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为重点城市,分别布局研发、固态储氢/燃料电池重卡、电解水制氢/输运装备、工业副产氢提纯/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基地 [2] - 目标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 [4]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为解决运输难题,内蒙古出台绿氢管道省级规划,构建“一干双环四出口”管网架构 [3] -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至包头市区绿氢管道已开工,赤峰市及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管道已批复并将于年内开工 [3] -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氢材料实验室研发高性能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成立一年来已产生30多项成果,包括离子溶剂膜电解槽和大容量氨氢内燃机等技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