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

搜索文档
京城胡同“一街一韵” 焕新颜 北京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2:25
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 (张天润 陈小雨 徐婧)"比起从前,这条胡同在视觉和色彩上变化太大了,新增的 网红打卡地不少,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现代生活的活力呼应得恰到好处。"盛夏,游客张树行走在紧邻北 京法源寺的烂缦胡同,感叹起这片历史街区泛起的现代诗意。 一朵小花的胡同之旅 每逢春日,法源寺的丁香开得最盛时,胡同里便飘着清苦的香。这簇从寺墙根蔓延过来的淡紫色,顺着 青砖灰瓦的脉络,把千年古刹的禅意织进市井烟火。 如今,走在这条胡同里,脚踩青石板的沙沙声中,总混着游客举起相机的快门响声。社交平台上,"法 源寺丁香外溢的胡同"已成热门词条。数千条留言里,"穿越感""老味道""藏在花里的时光"这类词反复 出现。 同"花墙"打卡地。张天润 摄 烂缦胡 去年以来,法源寺街区集中成片的效应开始凸显。胡同里的巨型红气球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晋"顶流"; 一到节假日,有的咖啡店门前排起了队;开在胡同口的元隆雅图文创工作室外,不断有游客在由灯杆和 小狗组成的装置前打卡拍照。 烂缦胡同 内的巨型红气球"相约烂缦"。张天润 摄 店内的展示墙上,"灯杆小狗"被做成了冰箱贴,在它旁边还有以法源寺为背景的丁香流沙冰箱贴。元隆 雅图文创店店长孙欢说 ...
“雄鹰振翅”撬动常熟人文经济新支点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51
文旅活动与客流表现 - 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系列活动"鹰你而来"虞山雄鹰户外嘉年华于8月初在常熟虞山举行,吸引全国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参与[1] - "雄鹰线"徒步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约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60%[2] - 赛事吸引1000余名全年龄段运动爱好者,雄鹰山径挑战赛700余名选手中,世界越野跑协会积分男子700分、女子650分以上精英选手占比超40%[2] 政府支持与基础设施 - 虞山街道完善安全设施与配套服务,包括增设防护栏、应急救援站、生态停车场,沿途打造7处休憩驿站,新建龙殿1、2号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3] - 成立专业体育文化公司运营赛事,创新推出AB坡难度差异化路径、溯溪体验、龙潭夜游等特色玩法[3] - 开发登山杖、文创雪糕等"雄鹰"系列周边产品,极大丰富线路内涵[3] 经济效益与消费带动 - 嘉年华促使虞山周边农家乐、酒店、民宿预订量激增,超80%外地参赛家庭留宿常熟[4] - "雄鹰线"带动周边农家乐及文旅项目2023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4] - 8月8日至10月8日推出首条古城"限时步行街区",开放时间为每周五、六、日及节假日18:00-22:00[4] 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 - 常熟高新区艺术鸭数字文创智造产业园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保留苏绣、常熟花边等非遗工艺精髓,注入AI技术与智能制造[7] - 创新带动产品年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创造采绎来、弘娜等十余个品牌[7] - 实施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打造线下"云"上"两个千亿级市场",县域电商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7] 赛事体系与产业拓展 - 中国桨板公开赛、江苏省龙舟精英赛、常熟尚湖半程马拉松、常熟村跑等赛事云集,构建"以赛促旅、以体兴商"消费范式[7] - 蓝·O2森林(虞山)体育文化产业园将于2024年开园,以"体育消费+体育生态"为核心价值,引入运动体育、文化创意、配套商业等新业态[7] - 虞山街道启动2025"湖山生活主理人计划",吸引手作人、艺术家、数字游民等新群体开发在地文化体验产品[8]
网络大V走访龙岗文创:原来这些火爆全网的IP是龙岗造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11:46
龙岗区文创产业发展概况 - 龙岗区形成全长46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的数字创意产业走廊 聚集企业上万家 2024年营收超2200亿元[3] - 现有文化企业3.76万家 其中规上企业673家 上市企业10家 2024年营业收入2894.65亿元 同比增长14.8%[26] - 产业特点为"IP孵化+数据驱动+文旅融合" 通过AI赋能IP衍生品、数据指引创意落地和AR活化文化符号[3] 盟世奇商业模式与技术应用 - 累计开发IP衍生品上万款 2024年GMV突破3亿元人民币 合作IP包括熊出没、腾讯、阿里巴巴、奥飞、环球影业、宝可梦等头部企业[8] - 构建IP潜力评估模型 通过分析角色热度排行、电商销售数据、评论情感倾向和社交媒体声量等多维数据 大幅提升IP合作成功率[8] - 采用AI工具自动生成衍生品草图 设计周期大幅缩短 专业软件精确开版节省人工成本60%[11] - 引入激光裁片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柔性供应链改造 支持小批量多批次生产 开发内置智能芯片的互动型毛绒故事机产品[13] 李想创意业务模式创新 - 从设计公司发展为覆盖IP衍生、企业礼赠、城市文创的全链路服务商 累计落地上千个SKU[13] - 依托产品数据库和市场反馈提升研发精准度 与腾讯TiMi工作室合作开发声光电技术周边产品[15] - 将科技品牌价值转化为用户日常体验 通过文创产品实现情感延续[15] 创新微越战略转型与技术突破 - 经历代工生产到文化赋能三次跃升 2020年转向文旅融合 与故宫博物院等50+景区/博物馆合作 年销售额超2亿元[22] - 建立文化数据库 对文化符号进行扫描拆解 通过算法提取景点特征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24] - 建设智能自动化产线实现金属压铸到表面处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控制[24] - 开发AR文创产品使静态纪念品成为文化体验入口[20] 科技赋能文创产业变革 - AI技术让创意更精准 AR技术提升体验沉浸感 柔性生产实现小批量定制[26] - 龙岗区实施"ALL in AI"城区战略 将文创作为AI技术重要应用场景[26] - 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 形成文化装备、工艺美术等优势产业集群 衍生品企业涵盖设计生产等环节构成"一小时协作圈"[26] 政策支持体系 - 龙岗区推出"数创产业50条"政策 重点培育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文化载体[26] - 通过房租减免和AI战略扶持等措施 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意活力[26]
蹭热度还应版权当先
消费日报网· 2025-08-15 13:14
而当原创者想要维权时,往往面临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版权登记和相关证据 留存,原创者在与侵权者对簿公堂时,常常陷入被动局面,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难以获得 应有的赔偿和公正的裁决。 □ 左 鲤 近期,有每天报道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西街LABUBU涂鸦墙,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一时间成为"顶 流"打卡新地标。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官方账号在社交网站相关网帖评论区留言称:"该涂鸦墙上的 LABUBU画面未经过泡泡玛特同意和授权,属于侵权行为,目前已开启维权行动。"当地街道办回应 称,绘制LABUBU涂鸦墙是附近商户为吸引客流的自发行为,后续会派专人跟进处理。 从最早的"小猪佩奇游春杯",到五花八门的"黑悟空""哪吒"文创产品,再到现在当红的"流量担 当"LABUBU……一个网红形象爆火之后,市场上就会第一时间涌现出各类衍生品和文创产品。网红形 象似乎也成为拉动文旅消费、丰富工艺品表现形式的流量密码。 在当今文化多元、创意迸发的时代,艺术品创作作为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日益绽放出独特 魅力。从精美的木雕摆件到细腻的陶瓷器具,从灵动的手工编织饰品到典雅的刺绣作品,每一件工艺品 都凝聚着创作 ...
从“贴”近生活到“穿越”考古 文创产品玩出科技新花样 新消费体验别样精彩
证券日报· 2025-07-26 00:11
科技驱动文创产业变革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体现文化符号向消费热点转化及AI、VR、AR技术深度赋能 [1] - AR技术通过虚拟信息叠加现实展品,增强沉浸式体验,如国家海洋博物馆AR导览设备使静态展品"灵动化" [2] - AR冰箱贴等产品通过手机扫描展示3D模型或历史场景,北京天坛公园AR冰箱贴创下日销1500余个的纪录 [3] 政策支持与技术应用 -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应用VR、AR、AI技术创新消费场景,如VR购物、AR试穿 [4] - 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5G+AR/VR技术应用 [4] - AI技术将博物馆文创升级为"跨场景体验入口",实现文物元素拆解重组为教育游戏、NFT数字藏品等形式 [4][5]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文创雪糕通过融入景区特色造型和本地风味实现差异化,而钥匙扣、书签等同质化产品易引发审美疲劳 [6] - 三星堆VR考古体验让游客模拟考古过程,中创文保科技公司通过"地域文化+科技赋能"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6][7] - 新疆数字大展《精绝奇遇》结合XR考古、AIGC交互等技术,数字化重现尼雅遗址,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7] 产业融合与发展策略 - 科技与文化融合需避免"技术炫技"与"文化叙事"脱节,解决数据壁垒、IP授权模糊等问题 [6] - 建议遵循"文化价值锚定—用户场景洞察—商业模型闭环"策略,利用知识图谱和AI捕捉需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持续盈利 [8] - 文创产业通过"文化解构+现代表达"打破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文物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3]
元隆雅图:成功中选2025年成都世运会特许经营场馆零售商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5:00
公司动态 - 成都元隆雅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选2025年成都世运会特许经营场馆零售商 将在赛事期间负责特许商品的展示 销售与运营管理 [1] - 公司成为成都世运会官方零售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助力赛事氛围打造与文创传播 [1] - 公司展出了融合大熊猫元素的成都世运会特许商品 包括吉祥物"蜀宝""锦仔"毛绒玩偶 盲盒手办 包袋等系列产品 [2] 业务布局 - 公司全面布局IP文创业务 聚焦体育 动漫 游戏 国潮等领域 构建IP文创全产业链生态 [1] - 赛会特许纪念品是公司体育IP文创的核心产品线 已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 2022北京冬奥会等多项国际赛事特许经营 [1] - 本次中选标志着公司在文体赛事IP商业化落地方面实现新突破 将结合成都文化特色开发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特许商品 [2] 产品案例 - 公司曾为北京2022冬奥会打造现象级产品"冰墩墩"系列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1] - 最新开发的成都世运会特许商品融合大熊猫元素 包含毛绒玩偶 盲盒 包袋等多样化品类 [2]
【省文物局】陕西文创的“出圈”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7-14 08:28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陕西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文创企业达58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 [2] - 文创产品从旅游纪念品升级为城市文化符号,成为陕西新形象的"代言人" [5] 爆款文创产品分析 - "绒馍馍"系列文创产品自2024年6月售卖以来已销售50余万只,部分远销海外 [4] - 产品通过毛绒触感与互动体验结合,回应年轻人情感需求,并宣传本地文化 [4] - 以"绒馍馍"为起点开发出配套卡包、斜挎包、懒人沙发等衍生品,并启动"绒化碳水"计划设计更多陕西美食毛绒文创 [4] 博物馆文创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累计开发文创产品上千款,正在销售500余款,涵盖工艺摆件、家居用品、服饰配饰等品类 [6] - "金饭碗"冰箱贴以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原型设计,成为2024年现象级产品 [6] - 文创产品销售利润部分直接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并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7] 数字技术赋能 -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主研发区块链平台"华夏链",打造"华夏宝库"数字文博平台,已发行数字文创产品40多款,累计销量超5万件 [9] - 实施"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育"等30多个项目,推进文物数字资源共享 [9] - 与腾讯、百度、西影等企业合作推出数字文创大赛、纪录片、VR互动体验等项目 [9] 跨界合作创新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名打造文化餐厅,将馆藏文物融入餐饮空间、菜品与餐具设计 [8] - 陕西深入实施"博物馆+"策略,整合文物资源与多行业跨界合作 [8] - 数字文创与实体文创融合,通过线上发售数字产品配套实体权益吸引参观 [9]
Labubu“撞脸”铜当卢 这个“巧合”值得深思
齐鲁晚报· 2025-06-26 16:42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 2023年国内文创产业市场规模已达880亿元[1] - 国产潮玩Labubu以"丑萌"形象风靡全球 其造型与洛阳博物馆春秋文物铜当卢高度相似[1] - 国博凤冠冰箱贴 甘博绿马玩偶等文物衍生品屡成流量密码[1] 文创产品开发方法论 - 需实现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 既非简单复刻文物也非盲目迎合潮流[1] - 青铜器饕餮纹 楚漆器云雷纹 玉器龙凤图腾等传统纹饰可作为东方美学符号[1] - 需将文物从静态标本转变为可拆解重组的"文化算法"[2] 产业升级路径 - 成都设立30亿元数字文创基金 高校开设"传统美学转译"专业[2] - 洛阳博物馆与潮玩设计师共建IP实验室[2] - 需打通文化研究 创意设计 生产制造 市场推广全产业链[2] 产品价值挖掘 - 铜当卢作为马饰的礼仪功能 错金银工艺技术智慧比外在造型更具开发价值[2] - 需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生活逻辑与工艺智慧 使潮玩成为文化"讲述者"[2] - 让千年文物融入当代创意生态 触发消费者情感共鸣[2][3] 发展趋势 - 青铜器厚重感与潮玩轻盈感的结合 传统纹样融入当代审美[3] - 需使文物走出展柜走进生活 在当代潮流中实现文化出圈[3] - 通过创新展现中华文明可能性 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转化[3]
第十七届 “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6月25日启幕
每日商报· 2025-06-26 10:47
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于6月25日在杭州举办 主题为"文牵两岸 同心共融" [1] - 论坛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 文化 教育 农业和观光四个分论坛 以及南投茶文化推广活动 两岸亲子文创展等配套活动 [1] 茶产业合作 - 杭州与南投因茶闻名 论坛聚集两岸茶商共话茶产业发展新机遇 [1] - 古茗茶饮多款饮品选用台湾茶产品作为原料 通过此次论坛与多家南投茶企业深入交流对接 并与南投县政府建立联系 计划未来开展更深度的开发合作 [1] - 龙井白茶品牌"白茗朴"计划引入台湾先进制茶工艺技术 融合两地特色打造优质茶产品 同时将更多杭州特色茶产品带到台湾展示推广 [1] 青年交流 - 今年论坛有更多南投青年创客参与 他们对杭州科技创新 文化艺术 产业发展充满兴趣 期待参观六小龙展厅和美院的黑神话悟空展 [2] - 这些年轻力量将为推动两岸合作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合作领域拓展 - 论坛在深化既有成果基础上 不断创新形式 拓展深度 [2] - 南投副县长表示希望通过论坛促进观光旅游 文化产业 教育体育及农业电商等领域的合作 厚植两地人民情感纽带 [2]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促进深度融合发展
辽宁日报· 2025-06-26 09:05
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 - 辽宁省推出"千里共辽宁振兴文化行"城市主题文化活动夏季营口篇 主题为"河海营口在水一方" 包含四大板块19项省级文化活动[1] - 营口市配套推出三大主题40余项活动 包括"夏竞营口·燃动山海活力""夏韵营口·文润辽河底蕴""夏游营口·畅享盛夏时光"[1] - 活动形式涵盖芭蕾舞 戏剧 交响乐 展览 文物鉴宝 快闪等 形成"省级艺术精粹+地域文化特色"复合矩阵[1] 文化资源整合与创新 - 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出跨界融合情境剧《国宝辽宁》和芭蕾舞剧《七夕》巡演 举办9个主题文物展吸引观众达百万人次[2] - 开发沉浸式文化项目如"唐宋风华"数字展和《探秘海昏侯国》XR大空间体验 运用VR/AR技术增强参与性[2] - 创新开展文化演艺IP授权 成立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产业联盟 开发近200种文创产品实现销售额2450万元[2] 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 - 持续打造辽宁省百姓春晚 新年音乐会 新春民族音乐会 "大河之澜"演出季等传统品牌项目[2] - 新推出"千里共辽宁振兴文化行"城市主题文化活动 促进各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 - 通过"六进"策略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包括进馆看展 进场看演 进校学习 进店购物 进号加粉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