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关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一线”通关更便捷,“二线”监管更精准,岛内流转更灵活——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具备
人民日报· 2025-11-19 08:19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 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 [1] 封关运作准备进展 - 封关运作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成 海口海关细化制定了12项关级配套制度 [2] - 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具备 10个“二线口岸”通过国家验收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 4个海关封关保障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 [2] - 截至今年9月 岛内129家企业获批加工增值业务试点资格 海关累计监管内销货值110.8亿元 减免关税8.6亿元 [2] 海关监管制度实施 - “一线”通关更便捷 申报项目从105项简化至33项 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3] - “二线”监管最大程度简化申报 除3类特定货物外 其余货物可通过非海关监管通道出岛 创新实施“分批出岛、集中申报”通关模式 [2][3] - 岛内“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可自由存放 不设存储期限 海关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电子化跟踪管理 [3]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优化 - 封关运作后将在全岛实施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海南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 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4] - 政策进一步优化 放宽企业享惠门槛 取消鼓励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限制 [4] - 扩大进口料件范围 将“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 可将海南自产货物价值计入增值部分 [4] - 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允许保税进口货物在岛内不同企业加工制造的增值部分累计计算 [4] 货物税收政策重点 - “零关税”进口货物包含转关运输至海南的进口货物 已在“一线”或岛内流通环节缴税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时 不再补缴相应料件的进口环节税 降低企业成本 [5] 离岛免税政策调整效果 - 11月1日起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调整 新增2个商品大类和3个商品细类 将离境旅客纳入享惠范围 允许6类国内商品在离岛免税店销售 [7] - 政策调整后 截至11月17日 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3.25亿元 同比提升28.52% [6][7]
高标准推进软硬件基础建设 海南自贸港具备封关运作条件
经济日报· 2025-11-19 07:22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 - 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成,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1] - 海关总署牵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等核心文件,海口海关细化制定12项关级配套制度 [1] - 高标准推进8个对外开放口岸升级及10个“二线口岸”建设 [1]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与运行 -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于今年3月上线,完成与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港口作业系统等协同对接,实现平稳高效运行 [1] - 依托该平台实现10个“二线口岸”全覆盖的全流程实战化演练,为封关运作奠定基础 [2] 加工增值业务发展 - 积极推动岛内129家企业获批加工增值业务试点资格 [2] - 截至今年10月,累计监管内销货值111.0亿元,减免关税8.6亿元 [2] 封关后政策与监管方向 - 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2] - 海关将更加聚焦贸易自由便利和精准高效监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2]
“一线”通关更便捷,“二线”监管更精准,岛内流转更灵活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具备
人民日报· 2025-11-19 06:54
全岛封关运作启动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将全岛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实施以"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1] 海关监管制度体系与设施 - 封关运作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成 海口海关就"零关税"货物及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等细化制定了12项关级配套制度 [2] - 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具备 已升级8个对外开放口岸 高标准建设10个"二线口岸"且通过国家验收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 4个海关封关保障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 [2] - "一线"通关更便捷 申报项目从105项简化至33项 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3] - "二线"监管实施最大程度简化申报 除"零关税" 加工增值免关税 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等3类货物外 其余货物可通过非海关监管通道出岛 [2][3] - 创新实施"分批出岛 集中申报"通关模式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货物"一次申报 一站放行" 减少运输等待时间 [2][3] - 岛内流转更灵活 "零关税"货物进口后海关以企业为单元建立电子账册实施电子化跟踪管理 货物及加工制成品在港内可自由存放且不设存储期限 [3] - 筑牢重大风险防控体系 今年5月以来离岛免税高风险金额占比连续6个月控制在2%以下 [2]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优化 - 封关运作后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域实施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港内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 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4] - 政策进一步优化 放宽企业享惠门槛 取消对享惠企业鼓励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限制 [4] - 扩大进口料件范围 将"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4] - 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 可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自产货物的价值计入增值部分 [4] - 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对于保税进口货物在港内经过生产工序上下游不同备案企业加工制造产生增值的 增值部分可累计计算 [4] - 截至今年9月 海关累计监管加工增值业务内销货值110.8亿元 减免关税8.6亿元 岛内129家企业获批加工增值业务试点资格 [2] 货物税收政策 - "零关税"进口货物包含转关运输至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进口货物 [5] - 对在"一线"进口环节或港内享惠主体间流通时已缴纳或补缴进口环节税的 "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经"二线"进入内地不再补缴相应料件的进口环节税 因补缴进口关税产生的进口环节税也不再补缴 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5] 离岛免税政策调整成效 - 11月1日起调整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新增2个商品大类和3个商品细类 将离境旅客纳入享惠主体范围 允许6类国内商品在离岛免税店销售 岛内居民一年内一次离岛可不限次购买"即购即提"商品 [7] - 海关优化国内商品通关和退税流程 部署智能化监管设备 允许新增品类商品提前向海关备案和入库 [7] - 新政策实施以来新增电子消费产品受欢迎 离境旅客购物持续升温 [7] - 截至11月17日 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3.25亿元 同比提升28.52% [6][7]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倒计时一个月 各项软硬件条件准备就绪
证券时报· 2025-11-18 21:35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所谓"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 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此前曾就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三大特征作出解读。王昌林指 出,"一线"放开,是将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 进出举措;"二线"管住,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 理;岛内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准备就绪。 11月18日,海关总署举行海关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情况介绍通报会,海口海关关长高瑞峰在会 上表示,目前全岛封关运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已准备就绪,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设完成,封关运作测 试演练全面推进,海关监管风险防线持续加强,关地协同共管机制全面建立,封关运作人力和组织保障 已整体到位。下一步,海口海关将做好封关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海南自贸港封关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成 分线监管既精准管住又高效便捷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华正红表示,新政策实施半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9:24
封关运作准备进展 - 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及海南省已高标准完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1][2] - 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1][2] -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于今年3月上线并完成与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系统的协同对接 [2] - 10个“二线口岸”已于9月15日启动试运行 [2] - 包括海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内的4个海关封关运行保障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 [2] 海关监管制度体系 - 围绕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海关总署已牵头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海关监管制度体系 [1] - 核心制度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及加工增值免关税货物税收征管暂行办法等 [1] - 海口海关细化了12项关级配套制度 [1] 加工增值业务成效 - 海关已推动岛内129家企业获批加工增值业务试点资格 [2] - 截至2025年10月,累计监管内销货值达111.0亿元,减免关税8.6亿元 [2] 封关后政策核心与目标 - 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核心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3] - 海关将更加聚焦贸易自由便利和精准高效监管 [3] - 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3] 实战化演练 - 海关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开展了覆盖企业资质备案、账册管理等环节的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演练 [2] - 演练实现了对10个“二线口岸”的全覆盖 [2] - 此举为实现封关运作平稳有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制定32项具体改革任务,济南海关多措并举助力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10-16 16:08
海关改革措施与成效 - 济南海关制定32项具体改革任务,推动智慧口岸与智慧海关融合发展,9个创新举措获评“十佳”案例,12个获评优秀案例 [3] - 深化“关企直通车”服务机制,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92个,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3] - 海关通关时间压缩10.4%,货物通关时长压缩33%,旅客通关时长压缩70% [4] 重点产业进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集成电路进出口增长23.9%,生物医药进出口增长5.2% [3] - 前三季度山东省钢铝产品出口增长7.6% [3] - 山东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领跑全国 [4] 智慧监管与便利化创新 - 对化工出口危险品及包装企业开展“批次检验”改革,现场执法频率缩减八成以上 [4] - 在全国首批试点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改革,叠加远程属地查检,构建“智慧监管快速核放”体系 [4] - 创新实施“空侧直通”、“机坪直提”、“维修飞机境内直转”等模式,助力济南航空枢纽建设,拓展全货机国际航线5条 [4] 区域发展与平台建设 - 推广“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至省内5个内陆港 [4] - 推出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举措31项,其中9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4] -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全链条穿透式监管体系 [5] 国门安全与生态保护 - 检出截获有害生物221种次,外来物种30种次 [5] -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严把口岸农食产品检疫防线,严防出口管制物项非法外流 [5]
鄂尔多斯海关用心保障“双节”期间旅客高效通关
内蒙古日报· 2025-10-09 21:57
国际航空客运需求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国际航班客流明显增多,探亲流和旅游流叠加导致跨境出行需求持续释放 [1] - 鄂尔多斯海关监管出入境客机24架次,保障2431名旅客通关,同比分别增长300%和242% [1] - 旅客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 [1] 海关通关效率优化 - 海关提前制定保障方案,依托智慧海关建设成果动态调配监管力量并科学增开旅客查验通道 [3] - 在体温监测环节优化布局保障旅客通行不停步,在行李监管环节推行顺势监管模式将机检流程嵌入旅客通行路段 [3] - 针对特殊旅客开辟爱心通道提供一对一通关协助,在外籍旅客区域使用多语种指引和智能翻译设备 [3] 口岸安全监管措施 - 海关加强食品安全及动植物检疫监管力度,对机场区域内餐饮零售单位开展专项卫生监督和食品抽检 [4] - 在出入境现场滚动播放宣传提示,提醒旅客遵守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切勿携带禁止进境物 [4]
“双节”跨境出行升温!鄂尔多斯海关保障国际旅客高效通关
内蒙古日报· 2025-10-09 17:29
国际航空客运需求 - 国庆中秋假期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国际航班客流迎来高峰,探亲与旅游需求叠加释放[2] - 海关监管出入境客机24架次,同比增长300%,监管旅客2431名,同比增长242%[2] - 旅客目的地集中在中短程国际航线,包括蒙古国乌兰巴托、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吉隆坡[2] 海关运营效率提升 - 海关提前制定专项保障方案,动态调配监管力量并科学增开旅客查验通道以应对客流高峰[2] - 优化体温监测布局避免旅客停留,在行李监管环节推行“顺势监管”模式压缩通关时间[2] - 海关配备多语种关员及智能翻译设备,有效破解沟通壁垒,保障外籍旅客顺畅通行[3] 口岸安全与合规管理 - 海关对机场口岸区域内餐饮及零售单位开展专项卫生监督与食品抽检,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3] - 在出入境现场滚动播放宣传提示,明确告知旅客禁止携带动植物产品进境,引导旅客遵守检疫法规[3] - 海关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全力保障每一位旅客顺畅出行[3]
苏州自贸片区布控查验模式入选“最佳实践案例”
苏州日报· 2025-10-01 08:08
试点背景与创新模式 - 苏州自贸片区首创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 [1] - 海关总署同意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浦东机场海关率先开展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 [1] - 园区海关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省内首个百万级海关无尘查验室 [1] - 实施口岸外观查验加目的地综合处置联动海关监管模式 [1] 试点成效与效率提升 - 试点扩大后,园区共有23家企业140项商品通过试点备案 [2] - 常温货物平均通关时效1.5个工作日,冷链货物约3个工作日 [2] - 整体查验时间为口岸查验的40%至50%,通关效率高于口岸直接查验 [2] - 进口货物货损比例大大降低 [2] 业务规模与影响 - 园区海关已开展270票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作业 [2] - 监管货值2.73亿元 [2] - 创新模式满足企业真空包装货物随到随查、快速验放需求 [1] - 百万级无尘查验室保障了空运进口真空包装、防光包装、恒温储存货物性能品质 [1]
从“区域窗口”到“全球枢纽”,深圳海关不断深化改革为深圳与世界架起“黄金纽带”
搜狐财经· 2025-09-06 10:56
深圳外贸发展成就 - 深圳进出口规模稳步攀升 出口长期领跑内地城市 成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外贸格局 成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1] - 2024年深圳进出口值达4.49万亿元 首次突破4万亿元 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出口连续32年位居内地城市第一 [8] - 2024年前7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2.58万亿元 仍居内地第一 [8] 口岸体系建设 - 深圳建成海陆空铁邮全方位开放口岸体系 成为全球大枢纽 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集装箱吞吐量居大湾区首位 [6] - 宝安机场国际货运覆盖5大洲25个国家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59列 [6] - 贸易伙伴从1985年85个增至2024年2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关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从1980年20多万辆次增至2024年1129万辆次 [6] 通关模式创新 - 深圳海关率先开展红绿通道模式 皇岗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深圳湾口岸实施一地两检 西九龙站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在香港实施一地两检的口岸 [5] - 推进海空港畅流计划 开展关区物流一体化改革 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 空港智慧物流改革保障能力提升63% [5] - 开通航空货物空侧直通和国际中转新模式 提升国际转运灵活性 [5] 监管制度创新 - 2009年试点出口分类通关改革 2012年率先推出无纸化通关试点使申报效率提升90% 2014年完成全国首票陆路口岸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 [7] - 落实前海18条支持措施 推出68项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 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使办事效率提高70% [7] - 全国率先试点进口冰鲜水产品监管改革 推出企业白名单加风险监测模式 将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 [7] 产业支持措施 - 助力39亿元科研设备落地河套科创区 用好保税加ERP政策方便高新技术产品内销 [7] - 大力培育AEO企业 截至目前深圳AEO企业达477家 [7] - 深圳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 海关备案外贸经营主体超过21万家 年均新增超万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