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票务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跨境演出升温 大麦娱乐推出全新品牌“大麦国际”
证券日报网· 2025-11-16 19:12
简单来说,有跨境观演需求的中国用户,可以在大麦国际上更便捷、更有保障地买到海外演出活动的门 票,语言和跨境支付将不再是海外观演的阻碍;而对于海外用户而言,大麦国际的出现,也给他们提供 了更多购票、观演的选择,尤其是可以更方便地来中国内地观演。 本报讯(记者李豪悦)购买海外演出门票,现在有了新选择。近期,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 麦娱乐")宣布推出旗下全新业务品牌、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海 内外演唱会、体育赛事、音乐节、戏剧等各类热门演出的购票、观演服务。目前,大麦国际官方网站已 经上线,支持简中、繁中、英、日、韩等多语言浏览,并接入支付宝全球支付网络,提供多支付方式、 多币种支付的选择。 与聚焦国内用户和大中华区演出市场的大麦不同,大麦国际主要服务全球用户、海外演出市场;大麦国 际即大麦的"国际版",二者共享大麦娱乐的品牌基因与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国内、国际两套产品,有 针对性地服务不同用户。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强大的技术、资源与生态支持,以及大麦娱乐在演出市场二十余年实践探 索的丰富经验,是大麦国际走向世界的最大优势。"大麦国际业务负责人郑晓波表示 ...
StubHub首次发布IPO后季度财报,股价暴跌25%
新浪财经· 2025-11-15 01:0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净亏损13亿美元,但亏损中包含约14亿美元的股权激励费用[2] - 第三季度营收为4.6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 - 第三季度商品交易总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 剔除泰勒・斯威夫特巡演影响后,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4%[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发布上市后首份季度财报后,股价大幅下跌约25%[1][3] - 股价跌至14美元左右,触及自9月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3] 业绩展望与分析师观点 - 公司决定暂不提供当前季度业绩指引,可能反映出对业绩及市场需求变化的担忧[1][2] - 计划在下次发布第四季度业绩时同步公布2026年业绩展望[3] - 摩根大通分析师将目标股价从24美元下调至22美元,认为不提供指引暗示当前季度业绩疲软[2] - 分析师基于第三季度的销售增长及市场份额提升,对该股仍持看涨态度[2]
“大麦”国际版上线,提供全球演出购票服务,韦礼安、岳云鹏、孙越登上首页
搜狐财经· 2025-11-14 19:05
业务发布与战略定位 - 公司于11月14日宣布推出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作为其全新业务品牌 [1] - 新平台主要服务全球用户和海外演出市场,是原有国内业务的“国际版”,二者共享品牌基因与技术服务能力 [1] - 平台战略定位为海外演出落地和全球用户跨境观演的首选平台,以东南亚和日韩市场为国际化起点 [8] 产品与服务功能 - 大麦国际官方网站已上线,支持多语言浏览,并接入支付宝全球支付网络,提供多支付方式、多币种支付选择 [1] - 平台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海内外演唱会、体育赛事、音乐节、戏剧等各类热门演出的购票、观演服务 [1] - 除票务服务外,平台还将承接海外演出项目落地,为国内外演艺团队提供全面的演出服务保障 [3] - 未来计划上线支付宝国际小程序及独立App,以持续扩展服务功能 [8] 市场影响与已上线内容 - 对于中国用户,平台旨在解决语言和跨境支付障碍,使其更便捷、有保障地购买海外演出门票 [1] - 对于海外用户,平台提供了更多购票选择,特别是方便其来中国内地观演 [1] - 平台已上线包括上杉升香港站演唱会、韦礼安东京站演唱会、Solar新加坡站演唱会、岳云鹏吉隆坡相声专场等十余场演出活动 [2][3]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技术、资源与生态支持,以及自身在演出市场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 [8] - 公司已构建高度可复制的运营能力,计划将经过中国市场验证的票务服务经验与产品技术能力带到海外 [8]
起猛了 居然可以在大麦买到国外演唱会门票!大麦出海加速了
南方都市报· 2025-11-14 15:06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布 - 公司于11月14日推出全新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海内外各类热门演出的购票及观演服务 [1] - 大麦国际与国内大麦共享技术与服务能力,是其“国际版” [1] - 公司计划以东南亚和日韩市场为国际化业务起点,分阶段推进国际战略 [3] - 公司旨在将中国市场的票务服务经验与产品技术能力输出至海外,目标是成为海外演出落地及跨境观演的首选平台 [3] - 大麦国际未来还将上线支付宝国际小程序及独立App,以持续扩展服务功能 [3] 平台功能与初期运营 - 大麦国际官方网站已上线,支持简中、繁中、英、日、韩等多语言浏览 [1] - 平台接入支付宝全球支付网络,提供包括人民币、韩元、日元、新币、泰铢等在内的九种货币支付选择 [1] - 目前官网设计简洁,主要分为推荐演出和推荐艺人两大板块 [1] - 平台初期上线的演出多集中在亚洲地区,已列出包括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十余场演出活动 [1] 市场背景与机遇 - 出境旅游恢复推动了中国消费者在境外观看演唱会、音乐节及体育赛事的需求 [3] - 国际票务市场存在语言障碍、支付不便、购票流程复杂及信息不对称等用户痛点 [3] - 国内演出市场竞争加剧,国际演出市场则拥有更多稀缺性高、溢价高的顶级IP [3] - 公司可通过聚合国际稀缺演出资源,获取高价值用户并提升交易额 [3] 公司架构与财务表现 - 大麦娱乐是虎鲸文娱集团(前身为阿里大文娱集团)的核心资产之一 [4] - 阿里巴巴集团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大文娱集团当季收入为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4] - 该季度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达到3600万元人民币 [4]
鸿蒙平台首发!大麦推出首个电影演出服务智能体,携HarmonyOS 6升级娱乐体验
财富在线· 2025-10-22 17:22
鸿蒙操作系统6发布 - 鸿蒙操作系统6正式发布,从好看、好用、智能、安全、流畅五大维度实现体验全方位焕新 [1] 大麦与鸿蒙生态合作 - 大麦娱乐作为首批加入鸿蒙生态的合作伙伴,在发布会上宣布将率先发布首个电影演出服务智能体"麦宝" [1] - 大麦将在鸿蒙平台上线大麦9.0版本,全面实现功能多端拉齐 [1] 智能体"麦宝"创新 - "麦宝"是鸿蒙平台首发的首个电影演出服务智能体,与小艺深度融合 [3] - 用户可通过语音对话唤醒"麦宝",实现一句话搜索附近演出、查询详细信息、许愿加场等功能 [3] 鸿蒙版大麦9.0升级 - 鸿蒙版大麦9.0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上线,届时将全面实现与其它平台版本功能拉齐 [5] - 新版本将持续带来更多鸿蒙创新体验 [5] 鸿蒙独有功能 - 在400多天的合作中,大麦推出了全新的鸿蒙版大麦和淘票票App,实现电影演出等全品类功能上线 [5] - 推出了实况窗、碰一碰分享、华为账号一键登录等多项鸿蒙独有创新体验 [5]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大麦娱乐作为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坚持以科技为文娱产业打造创新场景 [5] - 公司与鸿蒙的合作彰显了对鸿蒙生态价值的深度认可,双方通过技术融合共创娱乐服务新场景 [5] - 随着合作深化,双方将在智慧票务、文娱演出等场景开辟更多新可能,带来更智能便捷的娱乐体验 [5]
Want your IPO to succeed? Be a company the average person loves.
Yahoo Finance· 2025-09-20 01:55
StubHub IPO表现及市场反应 - StubHub在公开上市后股价表现疲软 第二个交易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13% 且两个交易日均收跌[2] - 此次股价下跌发生在主要指数创下历史新高的市场背景下 表现与大盘背离[2] - 与其他近期IPO公司形成鲜明对比 Figma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50% 当前股价较发行价上涨77% Klarna同样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涨[4] 公司业务模式及竞争环境 - 公司业务主要与门票转售相关联 因收取高额费用导致票务价格显著高于面值[1] - 业务模式面临长期基本面阻力 包括来自Live Nation和Vivid Seats等平台的竞争压力[3] - 公司计划拓展至一级市场票务业务 超越转售领域 这可能使竞争格局更加拥挤[3] 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感知 - StubHub被市场视为功能性平台而非受喜爱品牌 消费者态度仅为容忍而非拥戴[2] - 相比之下 Figma作为设计应用程序受到数字设计师和产品团队的喜爱 上市时在纽交所前举办了大型庆祝活动[5] - Klarna的"先买后付"模式虽存在争议 但受到使用者欢迎 品牌好感度较高[4][5] - StubHub拥有大量不满意的客户 品牌形象存在挑战[6] 市场对比分析 - 近期IPO公司市场表现的差异可能源于品牌公众认知度的不同[4] - 受普遍喜爱的品牌如Figma和Klarna在市场上可能具有优势[7] - StubHub的案例引发对品牌好感度与股市表现关联性的思考[7]
StubHub IPO发行价定为每股23.50美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9:09
IPO基本信息 - 发行价定为每股23.50美元[1] - 共发行3404万股普通股[1] - 预计筹集总额约8亿美元[1] - 将于2025年9月1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1] - 股票代码为"STUB"[1] 公司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00年[1] - 是连接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粉丝的领先平台[1] - 业务覆盖体育赛事、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票务[1] - 最近宣布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达成多年合作协议[1] 承销商信息 - 摩根大通和高盛担任此次发行的主要联合账簿管理人[1]
大麦娱乐20250915
2025-09-15 22:57
**大麦娱乐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综合性娱乐公司大麦娱乐 前身为阿里影业 于2014年借壳上市[3] * 行业涉及现场娱乐票务 IP授权衍生品 电影票务 以及影视内容投资制作[2][4]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 大麦现场票务平台2024年收入达21亿 毛利率64% 是国内领先的现场娱乐票务服务商[2][6]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亿增长至14亿 截至24财年总代理金额约40亿美元[2][10] * 影视相关业务中 淘票票电影票务市占率稳定在30%-40%[4][15] 剧集业务在24年实现约5亿元收入[4][16]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大麦票务平台服务费率在7-8%左右[6] 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6] * 阿里鱼采用"IP to B to C"全链路模式 已与超过200个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累计推出超过3万个SKU[4][13] * 阿里影业实行"双龙驱动"战略 深入参与优质内容制作 拥有6家自制工作室[15][16] **市场动态与用户增长** * 疫情后大型演唱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从16-19年的三四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0亿元左右[2][9] * Livehouse和专业场馆收入从几亿元增长到接近100亿元[9] * 大麦MAU从疫情前几百万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2000万 高峰时达5000万[2][7] **重要合作与IP资源** * 阿里鱼主要IP合作伙伴包括三丽鸥 宝可梦和奇卡哇等[11] 其中三丽鸥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12] * 公司与三丽鸥的独家代理合作始于2023年 为期五年[11] 并于2024年10月获得奇卡哇独家代理权[11] **行业趋势与风险提示** * 中国正版授权市场增长迅速 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14] * IP授权行业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运营[14] * 与头部IP合作导致阿里鱼毛利率有所下降[2][10] 内容定制化生产导致剧集业务毛利率较低[16]
猫眼娱乐(01896):内容与票务双轮驱动,IP商业化与科技赋能构筑新增长极
长江证券· 2025-09-05 17: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1][3] - 毛利润9.37亿元 同比减少19.0% [1][3] - 毛利率37.9% 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1][3] - 净利润1.79亿元 同比减少37.3% [1][3] -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减少33.2% [1][3] - 收益成本较2024年增加5.21亿元 [1][3] 业务板块表现 - 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 同比增长18.0% 占比提升至48.9% [8] - 在线娱乐票务收入11.80亿元 同比增长12.8% 占比47.7% [8] - 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0.83亿元 占比降至3.4% [5] 内容业务发展 - 主控宣传或发行影片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8] - 参与宣发或出品国产影片29部 进口影片9部 [8] - 主控发行影片共计24部 开发影片4部 [8] - 《唐探1900》获得36.12亿元票房 成为春节档票房亚军 [8] - 第二季度大盘票房同比下降33.7% [8] 票务业务进展 - 平稳保障数千场大型演出和赛事运行 [8] - 演出票务业务爆发 境外GMV同比增长300% [8] - 本地演出(曲艺、展览、脱口秀等)GMV同比增长80% [8] - 与港澳多家头部场馆达成深度合作 [8] - 服务覆盖全国超3000家影院 [8] - 连续五年服务北京国际电影节 [8] 战略布局与技术创新 - 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布局 [5] - 打造《熊猫计划》系列、《时间之子》等自有IP [5] - 与《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开展电影宣发+IP衍生品联动合作 [5] - 持续加大AI、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5] - 猫眼专业版累计服务超1.2亿人次 [5] - 推进"科技+全文娱"双轮驱动战略 [5] 未来展望 - 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等主控发行项目若表现优异 有望修复整体利润 [8] - 下半年一系列新影片陆续上映 [8] - 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 举办多场艺人演唱会 [8] - 为多个国家城市的多种演出项目提供票务服务 [8]
营收增长10% 票务平台StubHub(STUB.US)或跟随市场重启美股IPO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5:5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净亏损3590万美元 较2023年同期2970万美元亏损扩大21% [1] - 季度营收达3.976亿美元 较2023年同期3.601亿美元增长10% [1] - 总交易额(GMV)一季度达21亿美元 超2023年同期18亿美元 [1] - 票务销售成本同比激增34%至2.87亿美元 主要因对卖家票务保底承诺增加 [3] 上市进程 - 更新IPO申请文件但未明确时间表 未披露拟募资规模 [1] - 曾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股市震荡而暂停IPO计划 [1] - 至少自2022年起寻求通过直接上市实现超130亿美元估值 [2] - 拟以代码"STUB"在纽交所上市 由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牵头承销 [3] 股权结构 - 联合创始人兼CEO埃里克·贝克持有5.2%的A类股及具有100倍投票权的B类股 上市前掌控超90%投票权 [2] - 主要股东包括持股27%的Madrone Partners LP(2.8%投票权) 持股11%的WestCap Management及持股9.6%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2] 业务运营 - 运营StubHub和Viagogo双品牌平台 为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理票务交易 [1] - 2023年处理超百万独立卖家的票务交易 [1] - 2019年Viagogo以40.5亿美元收购StubHub 合并后保留双品牌运营 [2] - 泰勒·斯威夫特巡演带动销售激增后曾尝试上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