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植

搜索文档
全国人均10枝,云南鲜花为何依然被卡脖子?
36氪· 2025-09-16 07:37
2017年春节前夕,当夜色淹没春城,斗南鲜花市场依然宛如白昼,时任国家总理李克强探访到此,被花海的活力打动,留下了他对斗南未来的期许: "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 2024年,昆明呈贡区以141亿支成交,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在今年实现的138亿支年交易目标。这一成绩距离世界第一荷兰阿斯米尔公布的200 亿枝年交易量已相去不远。 但数字的接近,却并不意味斗南的"世界第一"已经触手可及。 长期的"0人外出务工",更是彰显出这项产业在当地的强大吸附力。 2022年,斗南首次实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双百亿"历史突破,"浪漫经济"的崛起,印证了这方水土的潜力,也为它冲击世界第一攒足了底气。 然而这段芬芳之旅的背后,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硝烟。 1983年,呈贡县良种场场长化忠义在自家地里成功试种出一批剑兰,拉到市场当天就卖了100块钱,这件事后来被认为是我国"商品花卉种植的开端"。当 时,本地人的年收入还不到200块。 到了九十年代,村民的菜畦纷纷变花田,从最初的三分地扩展到了2500多亩。每天天还没亮,乡镇上一条狭长的街道就被满载鲜花的箩筐和自行车挤得水 泄不通,甚至需要交警出面疏导。 ...
新疆和田地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沙漠种玫瑰 治沙又致富
人民日报· 2025-09-15 12:18
电商培训教室里,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直播运营的要点。"8月直播卖出3万 单。"看到手机上弹出的新消息,她的笔尖一顿,嘴角扬起。 27岁的如克牙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的父 亲吾加布拉·奥斯曼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这家以玫瑰种植为主的助农合作社。几年间,他们陆续 承包3000亩玫瑰花田,成为名副其实的玫瑰大户。到2020年,合作社已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 的综合基地,为30多名村民提供稳定的岗位。 走进于田县的乡村,乡间小道旁,玫瑰簇拥绽放。村庄的公共空间被精心布置,以玫瑰为主题的花坛、 花境与民居相映成趣。于田县将玫瑰元素嵌入景观建设,让乡村越来越美。依托玫瑰种植基地,于田县 还开发多个生态旅游景点,游客既能欣赏玫瑰花海,还能参与玫瑰采摘、产品制作等。 和田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庞永明表示:"我们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 径,将玫瑰花等打造为治沙与增收双赢的特色产业。"和田全域玫瑰花种植面积达8.57万亩,去年产值 1.1亿元,今年预计超2.84亿元,实现"既播绿、又生金"。 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 ...
沙漠种玫瑰 治沙又致富(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5 08:27
"我们的玫瑰,既治沙,又致富。"如克牙木说。当地主要种植的于田沙漠玫瑰,能有效固定流沙,改善 生态。去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最后种下的正是10万株玫 瑰。一抹玫瑰红,终成治沙绿。 于田沙漠玫瑰侧根生枝发芽快,经科学培育,一株玫瑰2到3年就能形成一个宽2米到3米的花垄。这种玫 瑰植株密集,生长时,繁茂枝叶能有效阻挡风沙、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地表的侵蚀,发达的根系还能 固沙,对稳定沙丘、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大有益处。 算清生态账,也要算好经济账。近年来,于田沙漠玫瑰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于田县玫瑰花产量 超1.2万吨,亩均产值3975元,带动4238户村民增收。不仅如此,产业形态也从单一种植转向多元深加 工。 新疆和田地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沙漠种玫瑰 治沙又致富(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贺 勇 阿尔达克 电商培训教室里,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直播运营的要点。"8月直播卖出3万 单。"看到手机上弹出的新消息,她的笔尖一顿,嘴角扬起。 27岁的如克牙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
新疆和田地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沙漠种玫瑰 治沙又致富(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9
电商培训教室里,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直播运营的要点。"8月直播卖出3万 单。"看到手机上弹出的新消息,她的笔尖一顿,嘴角扬起。 27岁的如克牙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的父 亲吾加布拉·奥斯曼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这家以玫瑰种植为主的助农合作社。几年间,他们陆续 承包3000亩玫瑰花田,成为名副其实的玫瑰大户。到2020年,合作社已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 的综合基地,为30多名村民提供稳定的岗位。 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为特定品种的玫瑰 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当地有在庭院栽植玫瑰的传统,过去多用于制作花酱、点缀生活,如今,这朵花 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我们的玫瑰,既治沙,又致富。"如克牙木说。当地主要种植的于田沙漠玫瑰,能有效固定流沙,改善 生态。去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最后种下的正是10万株玫 瑰。一抹玫瑰红,终成治沙绿。 于田沙漠玫瑰侧根生枝发芽快,经科学培育,一株玫瑰2到3年就能形成一个宽2米到3米的花垄。这种玫 瑰植株密集,生长时,繁茂 ...
北京通州建设林下宿根花卉基因库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06:53
项目概况 - 京津冀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圃暨科普展示园位于北京通州漷县镇 正有序推进建设[1] - 项目旨在打造京津冀首个集科研 生产 教育 旅游于一体的林下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与产业示范园区[1] 建设规划 - 计划三年内构建包含种质资源圃 母本资源圃 科普展示区 林下花卉生产基地的多功能园区[1] - 目前已引进233个宿根花卉品种 种质资源圃与母本资源圃初步建成[1] - 资源圃已筛选出10余个优势品种 9月将启动量产[1] 业务发展 - 种苗将直供林场万亩景观建设[1] - 园区正同步攻关绣球花色调控技术 助力漷县牡丹园四季花海持续升级[1] - 推出研学之旅 开展宿根花卉科普教育实践[1]
今年前7月云南出口鲜切花6.3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22:17
行业表现 - 云南鲜切花前7个月出口额达6.3亿元人民币 出口规模居中国首位 [1] - 主要出口国家包括菲律宾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澳大利亚和日本 [1] - 云南已成为全球花卉生产核心区域 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和产业创新 [1] 企业运营 - 玉溪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单批出口35万枝康乃馨至日本 [1] - 鲜切花需经过采摘 质检 分级 打包装箱等多道流程 时效性对品质影响显著 [1] 政策创新 - 海关实施"批次检验(检疫)"改革模式 超80%鲜切花可快速放行 [1] - 新模式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5%以上 [1] - 同一批次首批货物实施100%现场检验 后续货物以验核单证数据为主 [1] - 申报放行出证流程缩短至30分钟内完成 每批次减少2-3天时间成本 [2]
粤桂协作在上林:一朵花中见真情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09:01
粤桂协作花卉产业园核心发展 - 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4.6亿元 2024年园区花卉销售额达1.83亿元 [12] - 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3万亩 已建成242亩智能温控大棚(8.45万平方米) [22][30] - 形成集花卉生产、观光旅游、电商销售、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27] 产业规模与产能 - 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蝴蝶兰种苗400万株 精品兰花2000万株 商品兰花900万盆 [32] - 年产值目标达2.7亿元 现有5家广东企业入驻 12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30][31][32] - 龙头企业广西亿成花王2023年产值6000万元 2024年预计突破8000万元 [54][55][56] 企业发展与市场拓展 - 广西亿成花王经营蝴蝶兰品种超200个 产品销往全国及俄罗斯、东南亚地区 [57][58] - 福人湖农业公司三角梅基地2024年产值超3000万元 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65] - 企业通过"代种代养"模式发展庭院经济 粤桂协作资金投入超500万元支持建设 [52][53] 就业带动与区域效益 - 花卉产业直接带动就业300人 间接带动3000人 长期雇用本地村民70余人 [61][66] - 年均村集体经济分红达90万元 季节性用工超200人 促进农户就地稳定就业 [52][66][67] - 项目盘活林地与荒地等低效用地 森林覆盖率超70%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9][26]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园区实施"人工智能+花卉"行动 打造数字化、标准化智慧花卉示范标杆 [33][34] - 未来五年保持年均10%-15%复合增长率 基地扩展至300亩 [61] - 构建"育种组培-冷链仓储-电商直播"全链条体系 集成多种基础设施 [29][30]
广州花卉:“美丽产业”织就“美丽经济”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0:03
行业规模与现状 - 广州花卉种植面积约32万亩 占全省30% [3] - 2024年行业交易额超过150亿元 [3] - 岭南花卉市场日销鲜切花20-30万扎 年交易额超20亿元 [4]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市政府成立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并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6][7] - 目标到2026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4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8][9] - 第一产业产值目标100亿元 [10] - 规划建设四大花卉产区和一个交易中心 [18][19] 产业集群与重大项目 - 从化花卉自贸园实现苗木出口朝鲜日本 突破零出口 [22]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23]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占全球50%份额 [24] - 高端智能花卉温室大棚年新增产值超2亿元 [26][27] - 延伸湛江清远3300亩飞地花田 年创收1.7亿元 [27] 企业实力与产业带动 - 拥有9家省级和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8] - 盆栽花卉20万亩与观赏苗木10万亩构成全球供应链 [30][31]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2024年获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66个 省级评定51个品种 [48] - 已培育自主花卉新品种106个 含红掌新品种51个 [52] - 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3项 欧盟英国各1项 [53] - 制定国家标准等29项 拥有4个国家级平台 [54] - 年繁育优质种苗5000多万株 红掌新品种市占率80%-90% [61] - 自主研发红掌种苗价格1.2-1.5元/株 为进口价的1/3-1/2 [62] 数字化与新兴业态 - 白云区首创云上花市 推出年花藏宝图覆盖8大产区 [73][74] - 抖音绿植订单量激增50% 线上销售额15亿元占全国8%份额 [80] - AI系统应用于盆景设计 传统技艺与数字化结合 [80][81][84] - 90后新农人直播带货使年花礼盒溢价50% [87]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 - 番禺开发莲花宴实现花卉食用价值 [87] - 溪林园艺永生花礼盒进入高端商场展柜 [88] - 53个社区鲜花售卖点构建15分钟花生活圈 [88][89]
以“绿”生“金”,海南自贸港绿色账本“提现”了
海南日报· 2025-08-25 20:40
林下经济发展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在橡胶林下套种柊叶5000亩 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年总收入达800多万元[1] - 海南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达876.6万亩 上半年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 较去年增加30万亩 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5] - 白沙 琼中 儋州等市县规模化种植虎乳灵芝 以琼中握岱村为例 种植面积65亩 采收3.6万斤 产值约70万元[4] - 海南划分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东部林禽和林特 南部景观利用 西部林菌和林草 北部林花和林禽 中部森林康养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5] - 鼓励扩种椰子 沉香 油茶等乡土树种 并复合套种凤梨 人参果 南药等作物以短养长 提高林地生产率[5] 花卉产业增长 -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建成12个文心兰种植基地 总面积500亩 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四分之一[2] - 全省形成"一叶五花"特色产业态势 包括金钱树 鲜切叶 阴生观叶以及三角梅 热带兰花等五大花类[2] - 借助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30% 激发创新活力[3] - 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 上半年产值约25.8亿元[3] - 2024年底海南热带花卉交易(拍卖)市场开业 拓展对外销售渠道[3] 林业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 同比增长18% 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1] - 林业部门计划全年完成造林43万亩 森林抚育510万亩 林下经济200万亩 稳步推进一产增长[7] - 重点打造木材精深加工 沉香全产业链 热带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园区 做大做强二产[7] - 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 康养 自然教育等特色产业 做精做优三产[7] 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 - 上半年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 包括沿海防护林修复9874亩 新增红树林708亩 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6] - 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6] - 开展"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 聚焦三绿并举和美化彩化 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6]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 - 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 收入22.41亿元 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 收入7.8亿元[7] - 保亭神玉岛等依托山地湖泊 热带雨林等自然奇观发展生态旅游[7] -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发展手工茶坊 农家乐等多重收入来源[7] - 上半年谋划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 完成签约金额15.1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8] - 下半年继续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落地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