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第一医药(600833)4月11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4-14 02:4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11日收盘,第一医药报收于11.96元,下跌1.73% [1] - 当日换手率2.19%,成交量4.87万手,成交额5871.22万元 [1] 资金流向 - 4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7.38万元,占总成交额7.96% [6][7] - 游资资金净流入394.09万元,占总成交额6.71% [7] - 散户资金净流入73.29万元,占总成交额1.25% [7] 业务布局 - 公司部分门店为上海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定点商店 [2] - 在南京东路616号旗舰店设有健康体重管理体验区,提供健康数据跟踪、个性化体重管理、营养师建议等服务 [3] - 下属零售药店可接收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出的电子处方 [4][5] 投资者关注事项 - 公司暂未部署DeepSeek相关技术 [3] - 未明确提及与互联网医院或AI医院等在线医疗平台的深度合作 [4][5]
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心堂全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转型
新华网· 2025-04-11 15:49
文章核心观点 一心堂在大健康产业进行多领域战略布局与创新,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将持续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在云南健康消费、县域经济发展、中药材产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提出发展建议 [1][2][3][4][5] 一心堂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与成果 -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拓展多元化业务,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 [1] - 创新打造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构建服务闭环,建立药师培训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云南养老服务与中医药产业融合情况及一心堂实践 - 云南推进中医药养老服务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挑战 [2] - 2022年一心堂医养中心在昆明落地,2024年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依托门店延伸中医药服务 [2] - 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人才,与华为云共建智慧平台,开发药食同源产品,探索与文旅产业结合 [2] 一心堂在AI技术与大健康融合的探索 - 以海量数据为资产、AI模型为引擎,打造智能供应链,构建医药零售新质生产力体系 [3] - 推动“AI健康管家”新模式,构建服务闭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3] 一心堂助力云南健康消费转变的方式 - 通过健康万里行宣传健康知识,延伸城乡健康服务,宣传健康文化 [3] - 构建一站式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推出“企业健康小屋”,联合保险等机构推出企业健康福利计划 [4] - 推动企业、社区与家庭场景联动,构建三级健康网络,形成全域覆盖健康消费生态 [4] 一心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在云南80个县(区、市)有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中药材种植,吸纳当地劳动力 [4] - 在全省129个县(区、市)平均有36家店,提供两三万就业岗位,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5]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云药品牌提升建议 - 集中政策等力量解决中药材产业痛点和卡点,全方位提升和打造精品云药品牌 [5] - 企业精准协调一二三产业,全面协同推进,避免产能过剩等情况 [5] - 通过云药企业联盟整合资源,形成集群优势,打造云药平台 [5]
第一医药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但扣非净利润暴跌,业务转型面临挑战
金融界· 2025-04-08 23:3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5.26% [1] - 归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82.65% [1] - 扣非净利润687.40万元,同比暴跌36.79% [1] 零售门店扩展 - 全年净增门店35家,零售门店总数达206家 [4] - 新增2家宠物特色门店和53家医保门店,医保门店占比超60% [4] - 加盟店净增24家,加盟店销售额超5000万元 [4] - 门店运营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不足 [4] - 宠物特色门店和健康小镇等创新店型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4] 线上业务与跨境销售 - O2O销售排名位列上海市前4名 [5] - 依托全资子公司一医香港开展大健康产品跨境销售业务 [5] - 取得药品跨境购资质,丰富了产品线 [5] - 线上业务利润率较低,难以弥补线下门店高运营成本 [5] - 跨境销售业务规模较小,短期内难以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5] 后台支持与数字化建设 - 优化商品采购成本,引入JBP供应商和打造OEM系列产品 [6] - 上线会员慢病管理服务系统,全年累计建档超43,000人次 [6] - 启动现代化智能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完成 [6] - 数字化建设对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作用有限 [6] - 智能物流中心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产生显著效益 [6]
老百姓: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机构投资者交流活动会议纪要(2025年3月)
证券之星· 2025-04-03 16:13
降本增效措施 - 成立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小组 通过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1] - 实施组织变革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1] - 推动采购标准化流程 建立协同降本机制 [1] - 深化精细化管理 实施降租分租优化物业资源 [1] - 强化财务管控 节降各项费用 [1] 慢病管理服务 - 为慢病顾客提供全病程健康管理专业服务 利用数智化工具提升员工专业能力 [2] - 依托信息系统建立慢病会员档案 精准把控病程节点需求 [2] - 全国万家门店铺设血糖 血压等慢病免费自测蓝牙智能设备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执行六项慢病检测全覆盖门店达9,352家 [2] - 培养门店慢病管理专家 利用自研"百姓通"APP慢病管理模块赋能员工 [2]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慢病管理服务累计建档1,684万+人 慢病自测会员复购率高于普通会员10个百分点以上 年销售额高出普通会员一倍以上 [2] 加盟业务战略 - 加盟业务是重点发展战略方向 轻资产属性有助于快速拓展市场保持规模优势 [2] - 加盟作为有效下沉方式 可更好触及县域乡镇市场 [2] - 国内药店连锁化率较低且数量趋于饱和 加盟符合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整合趋势 [2] 加盟业务优势 - 二十余年深耕医药零售行业 门店网络覆盖18个省级市场 150余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 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 [3] - 行业内最早大力发展加盟业务 具有先发优势 [3] - 加盟团队实力强 提供全链路"专育"加盟服务保障加盟店质量 [3] - 以数智化能力赋能加盟商 共享智能请货 薪酬计算器等工具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3] - 规模优势为加盟商降本增效 大规模连锁药店具备更强合规管控能力 [3]
卷入回流药风波 马应龙40家医保药店被调查
中国经营报· 2025-04-01 06:13
文章核心观点 马应龙卷入回流药风波,旗下两家门店被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公司认为事件影响未达信息披露程度,需看后续进展 [2][3] 分组1:事件概述 - 马应龙卷入回流药风波,回流药与欺诈骗保有关,存在安全用药隐患,暴露出药品购销乱象 [2] - 央视报道武汉存在回流药产业链,参保人在马应龙大药房两家门店买的处方药经药贩子转手回流到医疗医药机构 [2] - 武汉市医保局派出16个工作组进驻马应龙全部40家线下医保定点药店展开调查 [2] 分组2:公司回应与处理 - 截至3月31日,马应龙未对此事进行信息披露,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称涉事门店是子公司旗下的,在配合调查,认为影响未达披露地步,需看后续进展 [3] - 3月28日,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彭刘杨路店和惠济路店因违反相关规定被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3] 分组3:公司业务情况 - 马应龙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1582年,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医药商业 [3] - 医药工业板块产品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等 [3] - 医疗服务方面,在多地建立肛肠连锁医院,与80家县市级基层医疗机构共建肛肠诊疗中心 [3] - 医药商业包括医药零售和医药物流,医药零售业务由马应龙大药房运营,此次回流药问题涉及该业务 [3] 分组4:行业与公司零售业务数据 - 2023年马应龙大药房以5.35亿元销售额位列全国医药零售百强榜第64名,零售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7% [4] 分组5:回流药产业链情况 - 公立医院门口有“医保取现”“高价收药”小广告,背后暗藏回流药产业链 [4][5] - 参保人在收药人诱惑下到马应龙大药房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成本低,收药人以6至7折回收,参保人得6000元到7000元现金 [5][6] - 马应龙大药房门店销售员通过互联网医院为参保人开处方,参保人买到药 [6] - 收药人以492元/盒买药后层层转卖,药品最终以800元到850元/盒卖给患者 [6]
开开实业(600272)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关于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2025-02-28 17:46
申报与发行调整 - 申报基准日从2024年6月30日调整为2024年9月30日,报告期调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4] - 2025年2月28日审议通过调整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等议案[27] - 发行价格由8.17元/股调整为8.13元/股[30] - 调整后发行股票数量为19,651,945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159,770,312.85元[31] 业绩数据 - 2024年1 - 9月,29家门店和5家电商平台“雷允上”相关业务收入7868.20万元,收入占比10.56%,毛利1538.56万元,毛利占比11.44%[11] - 2021 - 2023年,29家门店和5家电商平台“雷允上”相关业务收入、毛利及占比各有不同[11] - 2024年1 - 9月主营业务收入72,469.04万元,营业收入74,492.5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7.28%[72] - 2021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及占比各有不同[72] 门店与商标 - 截至报告期期末,雷西公司下属尚在经营门店数量调整至18家[20] - 雷西公司已取得第29、30、31、42、44类部分群组“雷允上”商标[20] - “上雷”自主品牌滋补系列产品超300个品规,年销售规模超亿元[20] 财务与投资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财务性投资规模为10,695.22万元,占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17.29%[46] - 2024年1 - 9月公司向控股股东开开集团出售上海静安甬商汇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价格为948.452万元[10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其他应收款合计为682.13万元,其他应付款合计为12370.55万元[132] 关联交易 - 2024年1 - 9月向开开集团提供劳务关联销售金额为5.82万元,2023 - 2021年金额各有不同[97] - 2024年1 - 9月向静安制药采购商品关联采购金额为172.44万元,2023 - 2021年金额各有不同[98] - 2024年1 - 9月向开开集团支付房屋建筑物租金463.34万元[100] 证照与资质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持有17项药品经营许可证[73]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持有17项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76]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持有17项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76]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持有15项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凭证[78] 房产与合同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有39处自有不动产,较之前减少1处[117] - 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衬衫总厂租赁黄沈合作社土地年使用费575,000元[11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已签署且履行的重大采购、销售、借款合同情况部分未变,合同合法有效[129] 人员与管理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光靓于2024年8月16日辞去上海静安甬商汇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95] - 2024年1 - 9月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为126.54万元,2023 - 2022年薪酬各有不同[101] 其他 - 报告期内35类3509群组“雷允上”商标相关业务收入、毛利占比低,非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15] - 2013年苏雷公司、雷西公司申请第35类3509群组“雷允上”商标,2023年雷西公司因申请晚不予注册[1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有168项境内注册商标、6项已授权专利等,补充核查期新增10项境内注册商标、7项作品著作权,续期1项域名[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