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容知日新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3.9亿行业29/61,净利润2689.49万行业37/61
新浪财经· 2025-11-01 00:09
容知日新成立于2007年8月7日,于2021年7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安徽省合 肥市。它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具备技术与数据双重壁垒。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容知日新资产负债率为21.75%,低于去年同期的22.77%,也低于行业平均的 27.43%。从盈利能力看,当期毛利率63.96%,高于去年同期的61.87%,且高于行业平均的43.50%。 董事长聂卫华薪酬69.71万元,同比增加15.87万元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聂卫华、贾维银。董事长兼总经理聂卫华,1976年1月出生,中专学历。1996 - 1996年任职于安徽华典天然保健品公司;1996 - 1997年自由职业;1997 - 1998年历任厦门德大食品企划专 员、西南大区经理;1998 - 1999年任广东华帝集团市场管理科科长等职;2000 - 2003年任中山市百得燃气 用具公司总经理;2003 - 2004年自由职业;2004 - 2015年任上海容知总经理;2007 - 2016年任容知有限执 行董事等;2016年7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2024年11月至今任公司总经理。其2 ...
安联基金沈良: 立高远之志 行务实之事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6:55
□本报记者 徐金忠 掌舵德国老牌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国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沈良的言行,彰显着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融 汇与调和。 立志高远——安联基金传承安联集团的百年基因,拥有德国企业严谨的文化作风,致力于将强大的数据 优势、丰富的市场投资经验以及深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带到中国;行事务实——作为一个基于规则的主动 资产管理者,安联基金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投资体验,旗下产品布局贴近国内市场机会与投 资者需求,做难而正确的事。 在沈良看来,在"财富管理2.0"时代,资产管理机构不妨志向远大,资产配置、定制化服务乃至一站式 解决方案,就是资产管理机构的海阔天空。同时,资产管理机构应求真务实,老牌资管机构的招牌更要 化为扎扎实实的专业投研、产品和服务,这是安联基金的脚踏实地。 观其言,察其行。当安联基金的投资研究团队在一线草根调研,把脉新产品、新行业、新机会;当安联 基金的管理团队、产品部门、基金经理选择在市场低潮之际,以主动权益产品作为公司首秀;当安联基 金的销售团队选择下沉去渠道、走向投资者,了解真实需求……安联基金"崇尚技术、注重质量、追求 卓越"的理念,变得平实可靠、真实可感。 志向——"财富管理2.0"时代 ...
机器人何时能迎来自己的“DeepSeek时刻”?
虎嗅APP· 2025-10-24 17:5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探讨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挑战及未来方向,核心聚焦于“世界模型”作为实现机器人智能涌现的关键技术路径 [5][6][15] - 世界模型被视为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其通过引入奖励机制和双模驱动架构,在有限算力下实现性能超越,并坚持开源以推动行业演进 [16][20][27] - 公司认为世界模型是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实现其在开放世界中可靠行动的必选项,而非可选技术路线 [21][24][31] 从AI控制到具身智能的起点 - 唐剑的研究方向从传统的基于数学建模的系统控制转向“经验驱动”的控制方式,后者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学习控制规律,适用于复杂系统 [9] - 经验驱动控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体现为“端到端控制”,如特斯拉FSD 12.0版本,将感知、规划、控制三模块合并,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 [11] - 具身智能被视为比自动驾驶更高维度的挑战,因其自由度更高、环境更开放、任务类型更繁杂,对理解能力和泛化能力要求极高 [12] 世界模型与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 - 公司将世界模型类比为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基于三点相似性:在有限资源下超越SOTA性能、训练范式有突破(如奖励机制)、坚持开源 [16] - 公司世界模型采用“双模驱动”结构,世界模型与VLM相互促进,VLM为世界模型提供奖励反馈,确保生成内容符合物理规律和因果一致性 [16][17] - 公司世界模型同样引入GRPO机制进行微调,并计划开源新的VLM模型Pelican,形成更紧密的认知与物理交互闭环 [19][20] 世界模型的本质与行业分歧 - 世界模型的核心是帮助机器人理解世界,其不仅是“像人”,更要在认知上接近人,能理解、预判并在物理世界中行动 [21] - 行业对世界模型尚无统一定义,公司区分了面向娱乐的视频生成模型和面向机器人操作的模型,后者强调严格的物理一致性与时空一致性 [24][26][27] - 世界模型被视为具身智能的必选项,而非类似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选择分歧,因为它是实现机器人开放世界行动可靠性的基础 [20][21] 世界模型的三种用途与进化方向 - 世界模型主要用途包括:与机器人大脑形成闭环互相促进、直接生成机器人训练所需的轨迹数据、作为机器人操作模型的一部分具备物理理解与控制能力 [25] - 公司当前世界模型基于视频生成的DiT架构,但未来可能采用全新架构,以更好地注入物理约束,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等 [27][28] - 世界模型的应用处于早期阶段,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机器人的泛化能力,以支持从工业场景向更复杂的商业和家庭生活场景拓展 [28][29][31] 数据、算力与智能涌现的挑战 - 具身智能尚未出现类似ChatGPT的“突破时刻”,因其数据主要为轨迹数据,数据量级、采集难度和成本远高于语言模型,进化更慢 [14] - 目前无人能准确给出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即智能能力随数据、算力、算法增长的规律,其是否存在及曲线形态均为未知 [20] - 公司使用“百卡级”算力训练出2B、7B、14B规模的世界模型,并在多项主要指标上超过SOTA模型,如英伟达的Cosmos Predict 2 [16]
独家|对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世界模型有望带来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
虎嗅· 2025-10-23 15: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世界模型被视为推动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路径,有望带来类似DeepSeek的低成本、高性能突破 [1][9] - 具身智能的复杂度远超自动驾驶,是智能系统的“天花板级”挑战,其发展更依赖长期数据积累而非短期突破 [7][8] - 公司通过“双模驱动”架构和引入奖励机制,在有限算力下开发出性能超越SOTA的世界模型 [9][10][11] 技术理念与方法 - 倡导“经验驱动”的控制方式,通过历史数据学习控制规律,而非依赖精确的数学建模 [3][4] - 以游泳运动员训练类比AI学习过程,强调通过反复实践积累经验而非先掌握理论 [5] - 在自动驾驶领域验证了端到端控制架构的有效性,并将其思路延伸至具身智能 [6] 世界模型的技术特点 - 采用世界模型与多模态大模型相互促进的“双模驱动”结构 [9][11] - 引入奖励机制和基于强化学习的微调,形成自我优化闭环 [9][10][11] - 使用GRPO算法微调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认知与物理交互的紧密闭环 [11][12] - 当前模型基于DiT架构,但未来可能迭代全新架构以更好捕捉物理规律 [19][20] 世界模型的应用价值 - 主要用途包括:与机器人大脑形成闭环、直接生成训练数据、作为机器人操作模型的一部分 [17] - 核心目标是提高机器人在开放环境中的泛化能力,这对商业和家庭场景至关重要 [21][22] - 通过蒙特卡洛树搜索等技术,让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多种方案并选择最优路径 [11][1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具身智能尚未出现类似ChatGPT的“突破时刻”,数据量级、采集难度和成本远高于语言模型 [8][9] - 行业目前缺乏明确的Scaling Law,智能能力随数据、算力增长的规律未知 [13] - 世界模型在物理规律和时空一致性方面要求远高于视频生成模型 [18][19] - 具身智能落地将经历工业场景、商业场景、家庭生活场景三个阶段 [21]
IDC:上半年中国AI IaaS市场规模达198.7亿元 整体市场同比增长122.4%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11:56
市场整体规模与增长 - 2025上半年中国AI IaaS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4% [1] - 生成式AI IaaS市场同比增长219.3%,规模达166.8亿元人民币 [1] - 非生成式AI IaaS市场同比缩减14.1%,规模为31.9亿元人民币 [1] - 生成式AI IaaS市场占比持续攀升至84%,非生成式AI IaaS市场占比仅剩16% [9] 市场驱动力与需求端分析 - 需求端多个行业持续追加智能算力及AI应用相关支出,包括互联网、汽车、手机制造、金融、泛政府等行业 [5] - 车企及智驾供应商竞争加剧,不断加码算力投入以抢占智驾方案领先地位 [5] - 泛政府行业受年初DeepSeek催化,算力支出大幅增长 [5] - 具身智能行业加速落地,相关算力需求预计在2025下半年分阶段释放 [5] 市场趋势:训练与推理场景演变 - 行业关注重点从大规模模型训练转向推理,上半年生成式AI IaaS市场中,推理场景占比上升至42%,训练场景占比降低至58% [6] - 年初DeepSeek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上半年已基本兑现,央国企、政府等行业的DS部署高峰已接近尾声 [6] - 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自身业务系统中尝试生成式AI应用的PoC验证与小规模部署 [6] - 预计到2029年,推理算力占比将接近八成 [12] 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云市场份额稳居第一,通过提供灵骏AI集群、GPU弹性算力等多元化AI IaaS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9] - 火山引擎背靠字节跳动算力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搭配激进销售策略提供高性价比算力资源 [9] - 百度基于昆仑芯片与百舸平台形成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商、音视频等多个互联网行业有所斩获 [9] - 腾讯积极拥抱AI基础设施投资,GPU相关收入快速增长 [9] 运营商阵营表现 - 中国电信依托息壤平台构建分布式智算网络,智算收入快速上涨 [10] - 中国移动持续追加算力资源投入,升级"AI+"行动计划,智算业务快速发展 [10] - 中国联通推出联通云AI焕新升级及算力调度平台2.0,持续推进智算业务商业化 [10] - 腰部及新势力服务商分化明显,部分通过生态合作扩大业务,部分因算力大单违约等问题退出市场 [10] 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多模态模型与视频生成模型取得阶段性进展,模型性能及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提升为AI应用带来大量升级方向 [12] - 预训练场景逐步收敛,行业用户未来将专注于AI驱动的业务下的后训练与推理场景 [12] - 云厂商、运营商等智算服务提供商持续推进AI基础设施技术迭代,实现软硬件协同进化与架构革新 [12] - 生成式AI的训练与推理需求正推动AI IaaS服务的核心价值从"高效资源供给"转向"创新赋能" [12]
A股的泼天富贵,溢到了北交所
36氪· 2025-10-10 08:01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黄绎达 张帆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充裕的流动性推动北交所与B股 在今年持续上涨。 从北交所今年以来的行情表现来看,北证50从春节后到3月中旬的那一轮反弹,主要由DeepSeek概念发酵,由此开启了对科技股的价值重估;4月中旬开始 的更强一轮反弹中,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并购重组等题材表现活跃,主线行情在这些活跃题材板块中快速轮动。 由此可见,北交所在今年的行情节奏及对应的热门题材,基本与A股重合。A股牛市受益于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同时,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也在今年有着明显 提升。 反映到数据上,今年以来北交所的日成交额在大部分时间都超过了200亿,峰值水平达到了528亿,虽然没有突破去年924的高点,但相比前几年已然是大为 改善;换手率方面,北交所在今年以来的日均换手率为9.9%,高于A股主板和两创。 图: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走势;资料来源:wind,36氪 文 | 黄绎达 编辑 | 张帆 来源|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2025年4月以来,A股大盘开启了一轮连续上涨,截至9月3 ...
节后A股有望迎“开门红” 结构性机会或进一步增多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07:00
全球市场表现 - 国庆假期期间全球股票市场整体平稳,主要指数未出现剧烈波动,为A股四季度开市奠定稳定外部基础 [2] - 美股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在10月1日至7日分别累计上涨0.44%、0.57%、0.39% [2] - 欧洲市场德国DAX指数累计涨逾2%,法国CAC40指数累计上涨1%,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涨超1% [2] - 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累计涨超6%,韩国KOSPI综合指数累计涨逾3% [3] - 港股市场冲高回落,恒生指数期间累计下跌0.1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计下跌0.3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0.75% [3] 科技产业动态 - AMD与OpenAI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2] - OpenAI推出最新语言模型GPT-5Pro和全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2 [2] - 微软计划将AI融入Office并与新兴算力服务商合作缓解算力短缺 [2] - 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明显,上半年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主要受AI基础设施投资及终端应用需求驱动 [5] 港股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Wind香港半导体指数在10月1日至8日累计上涨10.34% [4] - 华虹半导体累计涨逾13%,中芯国际累计涨超12%,上海复旦累计涨超4%,多只标的股价创历史新高 [4] - 有色金属板块Wind香港有色金属指数累计上涨8.76%,中核国际累计涨超48%,赤峰黄金累计涨逾23%,江西铜业股份和山东黄金均涨超15% [4] - 港股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被认为是AI叙事,半导体龙头再度爆发及互联网大厂股价延续上涨是10月2日冲高原因 [4] 市场前景与资金流向 - 分析人士认为节后活跃资金或将再度集结,A股有望迎来开门红,局部做多动能有望增强 [1][3] - 假期期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部分资金将重新回流股市,推动风险偏好及市场指数上行 [7] - 当前A股已处于上涨行情中,估值已从较低水平实现明显修复,经济基本面处于底部企稳阶段 [7] - 未来流动性宽松与政策支持将是推动市场继续走强的关键因素 [7] 投资主线与配置建议 - 科技仍是核心投资主线,中国科技产业处于向上突破关键节点,未来更多科技领域突破将持续强化中国资产重估逻辑 [1][8] - 建议关注AI算力与应用、创新药、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及未来产业的主题投资机会 [8] - 关注反内卷主题,聚焦供需格局改善与技术驱动方向,如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汽车、电池、风电、玻纤等 [8] - 关注受益于股市上涨的品种,如券商、保险、金融科技等 [8] - 科技成长风格持续占优,如果未来中国经济数据出现持续改善迹象,顺周期风格有望接力 [7]
2元以下低价股数量为31只
中国证券报· 2025-10-03 22:45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5.84%、29.88%、51.20% [1] - 市场共有4356只股票涨幅为正,占比超八成,其中1361只股票涨幅在50%以上,446只股票涨超100% [4] 低价股特征分析 - 截至9月30日,收盘价低于2元的低价股数量为31只,股价最低的是*ST高鸿,收盘价为0.38元 [2] - 低价股中除紫天退为创业板股票外,其他均为主板股票 [2] - 房地产行业低价股数量最多,有7只,建筑装饰行业有4只,钢铁行业有3只 [2] - 31只低价股中,市值低于100亿元的股票有19只,占比超六成 [2] - 21只低价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状态,22只低价股今年以来股价下跌,占比超七成 [2] 涨幅领先行业分布 - 在446只涨幅超100%的股票中,来自机械设备行业的股票最多,为74只,电子行业次之,为52只 [5] - 电力设备、汽车、基础化工、医药生物行业的股票均超30只,计算机、有色金属行业的股票均超20只 [5] - 这些行业是机器人、半导体、固态电池、DeepSeek等热门概念股集中的板块 [5] 行业指数与牛股数量 - 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涨幅最大,为67.52%,该行业有26只股票涨幅超100% [6] - 电子行业指数上涨53.51%,有52只股票涨幅超100% [6] - 通信行业指数上涨62.61%,有18只股票涨幅超100% [6] - 银行和石油石化等行业无股票涨幅超100% [6] 年度涨幅前十个股 - 涨幅最大的十只个股涨幅均超390%,上纬新材涨幅最高,达1891.60% [7] - 涨幅前十的股票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其中电子行业有3只 [7] - 胜宏科技年初总市值为363.11亿元,9月末总市值增至2462.98亿元 [7]
2元以下低价股,仅剩31只!
中国证券报· 2025-10-03 22:44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9月3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15.84%、29.88%、51.20% [1] - A股市场共有4356只股票年内涨幅为正,占比超过80% [3] - 年内涨幅超过50%的股票有1361只,涨幅超过100%的股票有446只 [3] 低价股特征分析 - 截至9月30日,收盘价低于2元的低价股数量为31只 [1][2] - 低价股中股价最低的是*ST高鸿,收盘价为0.38元 [2] - 31只低价股中,有19只市值低于100亿元,占比超过60% [2] - 21只低价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状态 [2] - 22只低价股年内股价下跌,占比超过70% [2] 行业板块表现 - 涨幅超100%的446只股票中,机械设备行业有74只,电子行业有52只 [3] - 电力设备、汽车、基础化工、医药生物行业涨幅超100%的股票均超过30只 [3] - 计算机、有色金属行业涨幅超100%的股票均超过20只 [3] - 低价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有7只,建筑装饰行业有4只,钢铁行业有3只 [2] 领涨个股分析 - 年内涨幅前十的个股涨幅均超过390% [4] - 涨幅前十的股票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 [5] - 电子行业在涨幅前十的股票中占据3只 [5]
逾440只股票前三季度翻倍!A股总市值大增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09:05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主要指数前三季度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为15.84%、29.88%、51.20% [1][3] - A股总市值从年初的93.63万亿元增长至115.86万亿元,增加22.23万亿元,增幅达23.74% [2][3] - 市场估值明显提升,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从14.55倍增至16.62倍,深证成指从24.87倍增至31.79倍,创业板指从33.26倍增至45.44倍 [3] 行业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有色金属、通信、电子行业涨幅居前,累计涨幅分别为67.52%、62.61%、53.51% [1][4] - 煤炭、食品饮料、石油石化、交通运输4个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7.90%、5.06%、3.12%、1.22% [4] - 科技板块估值提升显著,通信板块滚动市盈率从33.32倍增至46.77倍,电子板块从54.45倍增至74.54倍,计算机板块从67.45倍增至95.27倍 [4] 主题概念与个股表现 - 前三季度光模块、光芯片、炒股软件、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主题概念板块爆发 [5] - 剔除上市新股,A股共有4356只股票上涨,其中446只股票涨幅超过100% [6] - 涨幅最大的上纬新材累计上涨1891.60%,其市值从26.86亿元增长至532.84亿元 [1][6] - 十大牛股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其中3只属于电子行业 [7] 市场阶段与机构观点 - 前三季度市场分为三阶段:年初至3月18日震荡上涨,3月19日至4月7日回调,4月8日后持续回暖并反弹 [3] - 机构观点认为国庆节后市场通常表现较好,支撑上涨的逻辑未变,市场估值较为合理,预计节后市场大概率处于上行区间 [7] - 10月风险偏好存在提振契机,市场预计延续高位或震荡上涨态势,配置思路上建议继续寻找进攻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