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流量”→“留客量” “演出热”→“文旅热” 因热爱开始的旅程走到最美章节
央视网· 2025-09-13 16:01
演艺经济发展策略 - 太原市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对演出主办单位给予资金奖补 并配套景区免票和交通接驳等服务[1] - 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 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 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70% 带动消费41亿元[1][16]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16] 配套服务措施 - 设立7个接驳车点位覆盖主要交通枢纽 提供免费公交专线服务[4][6][7] - 提供观光巴士服务 包含锦绣 潮玩和寻味三个主题[6] - 现场提供充电宝和降暑绿豆汤等便民服务[9] 文旅融合促进 - 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13] - 可免费参观晋祠 蒙山 太山及省市博物馆等100多座文博场馆[15] - 享受山西特产购物优惠折扣[15] 品牌营销效果 - 推出"歌迷之城 太原宠你"城市宣传口号[4] - 现场座位放置特色礼包 包含石头饼 醋等山西特色食品及应援棒[11] - 通过演艺流量带动文旅消费 将短期观众转化为长期客源[1][19]
曲终何以人不散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5
行业核心观点 - 演唱会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文化消费升级和娱乐多样化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 [1]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票房收入296.36亿元 占全年演出市场总票房的51.14% 观演人次超2900万 [1] - 2024年1-7月全国演唱会票房收入129.82亿元 同比增长46.11% 观演人次1825.8万 同比增长53.01% [1] 政府支持措施 - 多地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 提供政策支持 提升保障服务等措施吸引演唱会落地 [2] - 南京推出"跟着演出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 凭观演票据可享受景区 住宿餐饮 商场购物三重优惠 [2] - 太原市政府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和开通"歌迷专列" 着力打造"歌迷之城"品牌形象 [2] 市场特征分析 - 跨城观演现象普遍 观众消费支出中住宿 餐饮 交通占很大比例 [2] - 演唱会已发展为综合性文化体验和社交活动 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成本 [2] - 市场存在制作营销方式与多元化需求不匹配 城市承载能力不足 文化效应持续性不够等问题 [2] 技术创新应用 - 采用全渠道整合营销 构建社交媒体 短视频平台 电商平台 线下广告的营销矩阵 [3] -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改变演唱会制作与互动方式 提供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3] - 探索使用沉浸式体验技术和全息投影 重塑演唱会观看方式 为传统演出注入新活力 [3] 文化价值挖掘 - 演唱会组织者需要提供高质量视觉盛宴 打造身份认同仪式场域和集体记忆时空锚点 [3] - 举办城市应借助演唱会品牌塑造价值 开发主题性文旅产品 推广本地文化 [3] - 行业需要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通过文化内核提升持续影响力 [2][3]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盛装待发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2 15:4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于10月18日在上海开幕,广东作为主宾省,携手香港、澳门共同举办 [1] - 活动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在文化领域的深入交流 [1] -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 [2] 艺术节核心亮点 - 艺术节将汇聚55台129场精品演出,境外节目占比近60%,上海首演率超过90%,其中11个境外项目为上海唯一一站 [2] - 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和国际对话将吸引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家机构的200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 [2] 舞台精品展演 - 文化周期间将有7台14场粤港澳大湾区舞台精品展演,涵盖舞剧、粤剧、芭蕾舞剧、杂技剧、话剧、多媒体偶剧等多种艺术类型 [1][4] - 参演剧目中四部作品来自广东,三台来自港澳 [4] - 具体剧目包括以岭南非遗“英歌”为核心的舞剧《英歌》、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芭蕾舞剧《家园》、当代杂技剧场《站台》、话剧《唔讲得》、香港的《布兰诗歌》及澳门多媒体偶剧《虫虫的仓鼠》等 [4][5] 美术展览 -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于10月18日至明年1月18日在上海世博园中华艺术宫举办 [6] - 展览汇集超350位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共800余件/组,设置19个展厅,展线长度3892米,展览面积20276平方米,为迄今广东美术展览规模之最 [6] - 展览由七大板块和三大特别专题构成,融合艺术与科技,设有300米文献时光长廊及岭南非遗体验区 [6][7] 文化交流与推介 - 澳门将携多部原创文艺精品参与,包括《虫虫的仓鼠》、《Selfish Selfie》、《狼狈行动》等,展示中西荟萃的文化特色 [3] - 文化周将组织英歌舞、醒狮等岭南非遗表演深入上海城市公共区域进行互动展演 [7] - 艺术节期间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特展展位”,举办专场推介会,邀请十余家粤港澳演艺机构向海内外推介代表性剧目及品牌文化活动,并举行项目签约仪式 [8]
(神州写真)沉浸式剧场兴起 成中国游客旅途“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3:51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剧场类演出票房达119.29亿元人民币,观众超5400万人次[3] - 小型戏剧、戏曲、音乐剧等多种艺术类型演出入驻城市新空间,成为线下文化消费黑马[3] - 2024年上海演艺新空间接待观众323.67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近四成[4] 消费者行为特征 - 年轻观众更青睐参与感强、社交属性突出、易于分享传播的文娱形式[4] - 互动性是沉浸式剧场的核心魅力,演员会根据观众反应加入即兴表演,力求每场演出独一无二[3] - 观众通过和演员互动、参与表演,可有效释放现实压力,体验第二人生[4] 对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客流量同比激增60%,京津冀游客占比超六成[4] - 河北廊坊项目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1.5天,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0%[4] - 上海演艺新空间在2024年带动周边住宿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人民币[4] 行业发展动态与规划 - 沉浸式演出风潮席卷中国多地,包括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均有大型项目亮相并持续火爆[3] - 长沙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演艺新空间,为新兴演艺形式提供更广阔平台[4]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在沪呈现岭南文化底蕴
解放日报· 2025-09-12 09:4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 广东省作为主宾省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 汇集多种文艺形式呈现岭南文化底蕴与创新 [1] - 文化周期间7部粤港澳原创舞台剧目将在上海多个场馆集中演出 涵盖舞剧 粤剧 话剧 芭蕾 杂技等多种艺术类型 展现岭南艺术守正与创新并重的格局 [1] 演出剧目 - 广州歌舞剧院创排舞剧《英歌》 广州粤剧院演绎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 广州芭蕾舞剧院带来芭蕾舞剧《家园》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探索当代杂技剧场《站台》 [1] - 叶童领衔主演话剧《唔讲得》 香港芭蕾舞团呈现《布兰诗歌》 澳门多媒体偶剧《虫虫的仓鼠》共7部剧目登陆上海演出 [1] 美术展览 -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为文化周核心活动 汇聚350多位岭南美术名家800余件经典代表作 涵盖中国画 油画 版画 雕塑 水彩画 装置及美术科技等领域 [2] - 展览展出高剑父 关山月 林墉等几代宗师经典原作 包括关山月《报春图》 黎雄才《迎客松》等大尺幅作品 [2] 展览特色 - 本次大展规模属历年之最 特别推出300米文献时光长廊 融合光影艺术与沉浸式展陈等多媒体手段 系统梳理广东美术百年发展历程 [2]
拓展演艺新业态 广东近4月审批通过营业性演出17.9万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3:11
一直以来,广东始终是演艺市场发展壮大的沃土。"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已经从网络热梗变成南粤大 地的日常。 今年5月的文博会上,广东重磅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一揽子87条政策措施,覆 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 潜力、投资热力。 9月10日,广东省演艺市场政策推进落实座谈会在广州举办,这是广东省本轮"演艺政策包"系列座谈的 最后一场。座谈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创娱无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心 麻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8家相关演出机构代表依次发言并为广东省演艺市场 发展建言献策。 票房收入、观演人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外,各地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拓展"演艺+"新模式新业态。广州引进沉浸式音乐剧《时空交响》实现 票房突破1500万元,打造了永庆坊、北京路等沉浸式演艺集聚区;深圳探索"电竞+演艺"新模式,英雄 联盟总决赛庆典线上观看超4000万人次;佛山千灯湖元宇宙音乐秀单场带动消费6.8亿元,南海西樵镇 实施免门票政策,实现从"单一门票收入"向"全产业链收益"转型;梅州推出"门票+住宿+餐饮 ...
拓展演艺新业态,广东近4月审批通过营业性演出17.9万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48
(原标题:拓展演艺新业态,广东近4月审批通过营业性演出17.9万场)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一直以来,广东始终是演艺市场发展壮大的沃土。"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已经从网络热梗变成南粤大 地的日常。 此外,各地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拓展"演艺+"新模式新业态。广州引进沉浸式音乐剧《时空交响》实现 票房突破1500万元,打造了永庆坊、北京路等沉浸式演艺集聚区;深圳探索"电竞+演艺"新模式,英雄 联盟总决赛庆典线上观看超4000万人次;佛山千灯湖元宇宙音乐秀单场带动消费6.8亿元,南海西樵镇 实施免门票政策,实现从"单一门票收入"向"全产业链收益"转型;梅州推出"门票+住宿+餐饮+购物"一 体化优惠套餐,实现演艺流量转化为消费流量。 开心麻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岩表示,深耕广东十余载,开心麻花始终将这里视为"主场中的 主场"。 "从最初的大中型剧场,到如今遍布湾区的4个演艺新空间,我们一路见证、一路参与广东演艺市场的迭 代与升级。此次'省政策包'把新空间写入支持重点,期待未来与商业、文旅、科技等更多业态握手,共 同孵化'消费新场景+演艺新物种'。"刘岩提出。 广东引领演艺市场发展 今年5月的文博会上,广东重 ...
广东强力推动演艺市场政策落实、演艺生态优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1 16:17
座谈会背景与目的 - 广东省于9月10日举行演艺市场政策推进落实座谈会 旨在加强广东与国内头部演艺机构交流并推动产业政策落地 [1] - 18家全国演艺头部企业和单位代表参会 包括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英皇娱乐 开心麻花 保利文化 北京摩登天空 北京大麦等 [1] - 座谈会是继2024年5月22日出台《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 广东推动产业政策落实和演艺生态优化的又一强力举措 [1] 广东演艺市场基础与优势 - 广东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演艺市场供给充足且消费需求旺盛 [1] - 粤港澳大湾区多元背景为广东演艺市场提供坚实发展基础和资源联动潜力 [3] 政策聚焦方向与新业态发展 - 广东"演艺市场政策17条"政策包提出拓展"演艺+"融合业态和创新演艺空间利用 [2]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建议加大鼓励新业态发展 重点培育小剧场和新空间业态 并支持线上线下融合趋势 [2] - 保利文化正在深圳博物馆和广州许钦松美术馆推进"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艺术"多元融合项目 [2] 企业战略与政策响应 - 英皇娱乐在广州设立大湾区总部 与政策中打造内容制作与艺人经纪龙头企业的方向高度契合 [3] - 英皇娱乐计划整合大湾区媒体平台及高校资源培育本土新人 并支持"演出+旅游"产品和粤港澳演艺联盟建设 [3] 区域合作与平台建设 - 粤沪联动通过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开合作 广东作为主宾省将在沪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 [3]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提出四点合作建议:内容联手实现国际项目降本增效 联动国际艺术节共同委约剧目 打通长三角和大湾区演艺资源 联合培养年轻艺术家 [4][5]
推进落实广东演艺市场政策,深圳四方面发力建设国际演艺之都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41
政策支持措施 - 广东省发布17条措施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 涵盖打造国际演艺城市群 培育市场主体 拓展产业链等九个方面 [2] - 深圳市对演艺新空间和舞台艺术精品制演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对大型营业性演出每场最高资助60万元 对票务平台建设最高资助500万元 [3] - 深圳市出台数字创意产业措施 支持演艺精品创作和票务平台建设 加快制定配套操作规程 [3] 国际演艺之都建设 - 深圳市锚定湾区引领 国内示范 国际一流发展定位 打造全球影响力文艺创作高地 演艺人才高地和市场高地 [4] - 积极引入香港优质演艺团体 人才及运营模式 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5] - 加快推进深圳歌剧院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大型场馆建设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和龙华区大剧院计划2024年底建成 [5] 演艺空间体系完善 - 深圳市出台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 明确消防审批指引 启动新一批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 [5] - 活化利用闲置公共空间 打造小而美 小而新的演艺新空间集聚区 开发沉浸式剧场 LiveHouse等小剧场群 [6] - 构建完善演艺生态 全市统筹演出剧场运营规划 研究制定重点场馆运营模式 [6] 市场主体与创作生态 - 支持演艺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大型演唱会扶持资助 培育引进龙头演艺企业 [6] -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组建深圳话剧院 民族管弦乐团等院团 加大民营院团扶持力度 [6] -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定制剧场 移动剧场 支持专业机构打造舞剧 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精品 [6] 消费联动机制 - 依托票根经济打通演艺与旅游消费全链条 设计演出+景区+酒店+商圈主题线路 [7] - 凭演出票享受景区门票减免 住宿餐饮折扣 购物满减等优惠 实现一券多场景消费 [7]
视点丨全方位释放夜间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08 08:34
夜间经济发展概况 - 夜间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升级 衍生出众多产品+场景+文化融合的创新消费形态 对于提振消费和增强城市活力发挥积极作用 [1] 吉林省夜间经济举措 - 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后正式开街 沿线13处院落拆墙开放 新增13个口袋公园 并设立博物馆和美术馆等艺术场馆 [2] - 长春市自8月9日起连续3周周末每日16:00至22:30禁止机动车通行 将大街调整为步行街 发放数万张10元和20元面额消费券叠加企业优惠 [2] - 吉林省7月至10月开展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 以长春市为主会场 在全省各地同时开展 带来美国 俄罗斯 法国 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精品演出 [3] - 松原市2025查干悦界盛夏消费季活动自7月18日启动 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 活动持续100天 开展31项文旅活动 [3] - 延边州珲春市渤海古镇景区以唐代渤海国建筑为蓝本 自今年五一开业以来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3] - 吉林省商务厅联合多部门举办2025购在吉林·盛夏消费季暨点亮夜经济·服务心动力系列活动 通过融合夜经济 文化味 烟火气多元场景打造消费新生态 [3] 广东省夜间经济举措 - 2025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聚焦出游 玩乐 焕新三大消费板块 全省联动开展六大夜间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 从7月延续至9月 [4] - 广州首批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日均客流超100万人次 天河路商圈主要商业载体2024年销售额超230亿元 其中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额近60% [4][5] - 天河路商圈去年暑期夜间客流突破3900万人次 [5] - 2025广州夜间消费季推出五大主题场景 围绕羊城消费新八景开展数百场特色活动 打造一区一夜一景沉浸式消费体验 [5] - 海珠区推出海珠区演艺新空间认定标准 黄埔区引进新锐戏剧品牌好好有戏落户穗园通园区 大沙地商圈推出沉浸式剧本杀与深夜食堂 [5] - 宝能演艺中心—至泰广场商文旅体融合商圈通过演艺+促销模式双向引流 全年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活动近60场 小型活动近100场 吸引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5] - 广州羊城夜市先行区内首创活动审批一次性许可机制 千人大型活动审批时限压缩80% 1000人以下活动实行季度备案制 简化外摆审核允许商家按年度固定区域外摆 [6] 甘肃省夜间经济表现 - 兰州暑期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7% 主要客源地除周边城市外还包括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 占比达42% [7] - 兰州夜游黄河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6000人次 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80% 同比增长25% [7] - 甘肃定西2025年1月至7月累计接待游客1861.08万人次 同比增长11.89% 旅游花费108.35亿元 同比增长15.04% [8] - 定西市通渭县举办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 推出昼赏书画·夜沐神泉模式 通渭县翰墨文化中心夜间开放名家工作室 800余家画廊营业时间延长至22:00 [8] - 庆阳市环县夜市日均客流从不足千人次提升至超过1万人次 政府在环江地带划出800米专属区域 统一规划入驻100多家固定摊贩 [8] - 环州故城作为4A级景区通过免费开放策略吸引大批游客 与夜市形成完美动线衔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