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业
icon
搜索文档
姚高员专题调研“为企办实事”推进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6-09 11:06
企业调研与政策支持 - 杭州市长专题调研"为企办实事"推进工作 强调高质量实施助企系列举措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 - 要求系统集成涉企政策 服务与事项 整合全市企业服务资源力量 实现全流程企业服务"一张网" [2] - 需动态完善问题清单 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 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助力在杭企业发展壮大 [2] 企业国际市场拓展 - 浙江麦瑞克科技公司在"扩展市场"政策推动下积极拓展欧洲 南美及东南亚市场 成为杭州本土国际运动科技新兴品牌 [1] - 政府鼓励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 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1]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突破 - 杭州艺福堂茶业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聚焦茶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1] - 实现茶叶保鲜储藏和病虫害防治等多领域技术突破 政府支持深化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1] - 要求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桥梁 让先进技术设备和流程助力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 [1] 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 "企呼我应"平台需进一步畅通部门与区县间资源共享和高效协同 实现涉企问题全量归集与闭环办理 [2] - 需细化工作颗粒度并增强服务实效性 打造企业信得过的高质效服务平台 [2]
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二十余载茶香路,可持续发展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06-09 10:51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 公司以"品质"与"文化"双轮驱动发展路径,确立国礼茶地位[6] - 2004年首创茶庄园体系,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管控流程,确保符合国家级标准[8] - 自2003年起将文化筑基作为核心战略,年均落地数十场全球茶事活动[8] 国际化战略与茶道复兴 - 2017年启动复兴万里茶道行动,在国内规划九个节点城市并设立体验中心[11] - 通过茶旅融合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带动茶农增收与乡村振兴[12] - 提出三种品牌出海路径:传统出口、新茶饮商业模式创新、"从上至下"立体传播[14] 产业创新与时尚融合 - 与七匹狼合作打造全国首场山水实景大秀,探索茶文化时尚化表达[19] - 茶庄园从单一种植基地发展为集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平台[21] - 创新"茶旅+农品"模式,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并购买当地农副产品[22]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将农业链条前移茶叶原产地,提供就业与发展机会[22] - 联手厦航打造铁观音专属基地,构建可持续产业生态[24] - 企业战略聚焦品牌打造、产业广度扩展、国际化文化传播[24]
科技赋能古巷镇,驻镇帮扶工作队 开展林茶共生试验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20:03
科技赋能古巷镇林茶共生试验 -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扶团队联合古巷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启动林茶共生野化单丛黄茶试验,旨在通过生态互补提升茶叶品质[1][2][3]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吴晓蓉科技特派员团队捐赠300株乌叶单丛、白云茶、梦香单丛等优质野化单丛茶苗,为当地茶业创新提供资源支持[3][4][5][6][7][8] 政企合作与产业转型规划 - 古巷镇政府协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构建"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产业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茶产业生态化、特色化转型[15][16][17] - 万绿香沉香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秋生表示,林茶共生模式突破传统种植,可优化生态环境并开发特色茶品新路径[11][12][13] 生态经济价值与技术创新 - 野化茶经科研团队选育适配本地生态,林茶共生通过物种生态互补实现绿色生产,提升茶叶品质[19][20] - 试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协同耦合,破解乡村产业同质化困境[21][22][23]
招募|2025,首站——到安溪去!
中国青年报· 2025-06-06 18:07
旅游目的地资源 - 安溪拥有千年古县历史底蕴 包含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 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等文化遗产 [1] - 金谷溪岸艺术公园作为文旅新地标 采用中国古代园林"叠山造园"设计理念 由系列口袋公园串联而成 [17] - 清水岩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存宋代至清代文物胜迹44处 为清水祖师信俗发源地 [19] - 安溪文庙始建于宋代 现存清代建筑 享有"名冠八闽 秀甲东南"美誉 [13] 茶产业资源 - 安溪铁观音集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营茶厂之一 保留60年代传统生产车间 工业化制茶机械等历史遗存 [6] - 八马茶业连续13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传承近300年铁观音技艺 形成八道制茶工艺体系 [8] - 茶文化体验包含探寻品牌发展历程 了解手工到工业化生产历史脉络 亲身体验制作工艺等内容 [6][8] 旅游活动项目 - 志闽漂流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配备专业救生员和高标准安全装备 [10][11] - 非遗体验活动聚焦"三铁三世遗"文化名片 包含手工技艺和戏曲装等传统项目 [15] - 活动行程涵盖茶厂参观 漂流体验 文庙探访 非遗手工 艺术公园打卡等多元化内容 [21] 参与者招募 - 面向全日制高校在校大学生 特别欢迎文旅博主 茶叶科普创作者 校园传播达人等新媒体人才 [4][23] - 报名者需提交传播计划 单个平台粉丝超10万可获直通机会 闽粤赣浙地区学生优先 [23][27] - 活动方承担往返交通费(上限1000元)和食宿费用 不收取任何参与费用 [4][29] 传播要求 - 参与者需在抖音 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活动相关内容 包括图文视频等形式 [25] - 中国青年报社将提供专业采编指导 要求产出有传播力的内容素材 [25]
财经面对面:对话张亚峰董事长,解码“三茶”统筹发展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5-30 14:15
茶文化 - 公司创立大益茶道院,培养茶道人才逾三万人,在全国及海外开办数百期茶道研修班 [4] - 公司以"惜茶爱人"为宗旨,建立完整茶道体系,包括教学、考试、评级等规范 [4] - 公司举办"梧桐茶会"等系列人文茶会,融合文化主题与茶 [4] - 公司合作开设大学茶道课程,资助高校开展茶哲学、茶美学研究 [4] - 公司设立"大益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研习中国茶文化 [4] - 公司创办大益文学院,推出《大益文学》期刊,通过文学传播茶文化 [5] 茶产业 - 云南茶园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全国第一 [3] - 公司拥有巴达山、布朗山两个万亩茶园,获有机认证和农业农村部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6] - 公司与普洱茶优质茶区茶农建立长期稳定原料供应模式,近二十年收购毛茶累计支付资金约77.5亿元 [6] - 公司带动勐海近30万茶农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6] - 勐海茶厂是全球最大单体茶厂,占地700亩,"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和人类非遗 [6] - 公司普洱茶市场90%的高端收藏茶出自勐海茶厂,7542、7572被推崇为经典 [6] - 公司开设2000余家授权专营店,形成全国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6] 茶科技 - 公司以"科技兴企"为理念,开发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制茶法" [8] - 公司微生物研发中心致力于普洱茶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开发出益原素A方等健康产品 [8] - 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8%作为研发经费,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进行科研 [8] - 公司2016年成功创制"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实现制茶发酵微生物生态环境可控化 [8] - 公司采用新技术研制出科技含茶健康品普洱茶饮料及各种风味茶晶,满足多元化需求 [8] 社会责任 - 公司成立大益爱心基金会,十余年来在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 [9] - 公司发起"大益乡村振兴爱心基金",捐赠至少3000万元改善普洱茶原料产区茶农人居环境及生活品质 [9] - 公司为157户勐海茶农改善居住环境 [9]
从国际茶展看中国茶产业创新突围
新华社· 2025-05-29 20:30
传统茶业创新转型 - 传统茶业通过产品创新、文化赋能和跨界融合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展会上创新茶产品如茉莉花茶啤酒、茶叶花生酥等成为亮点 [1] - 吴裕泰推出茉莉花茶精酿啤酒等跨界产品,备货两天半售罄,紧急补货中,为销售带来新增长点 [2][3] - 茶啤酒、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和新茶饮业态快速发展,带动茶产业综合产值提升 [3] 新茶饮市场发展 - 新式茶饮采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食材,多样化组合吸引顾客,如张一元的"奶霜香茉""金桂乌龙" [4] - 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门店约50万家,2024年突破2000亿元,门店近65万家 [7] - 新茶饮年消耗茶叶超20万吨(占茶叶总产量6.3%),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约200亿元 [7] 供应链与消费趋势 - 桔品茶业从茶叶销售转向全案定制服务,推出荔枝锡兰等创新果味茶,瞄准22-40岁主力消费群体 [8] - 年轻消费者偏好"去糖""轻乳"等健康饮品,无糖茶饮市场从2015年22.6亿元增至2022年199.6亿元 [9][10] - 新茶饮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社交场景和体验需求或进一步扩充行业消费场景 [9] 文化赋能与国际化 - 四川省茶业集团融合熊猫形象与茶叶包装,茶颜悦色、奈雪的茶结合传统文化设计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11]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达4800家,喜茶进军新加坡等市场,霸王茶姬海外门店超150家,日均销量超800杯 [13] - 中国茶产业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从传统冲泡到跨界创新,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12][13]
从化五指山下的六秩茶香|挖掘私藏粤茶⑨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6
文章核心观点 - 流溪绿茶作为从化地区的特色小众茶品 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历史传承和手工工艺 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探索茶园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8][9][10][49][50] 产品与产地 - 流溪绿茶产自广州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景区 茶园面积200亩 海拔800米 位于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内 [8][12][16][39] - 产地森林覆盖率98% 年平均气温低于20℃ 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00000个/cm³以上 具有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环境 [19][20][21][22] - 茶树品种为1965年从云南引进的云南大叶种 当地称为"白姑娘茶" [26][27] 历史与工艺 - 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茶厂创建于1965年 拥有60年制茶历史 建厂初期采用全手工操作 包括采茶 揉茶 炒茶等工序 [27][30] - 制茶标准高 成品条索均匀幼细 茶汤金黄透亮 浓香扑鼻 甘香绵绵 二十世纪60年代曾在香港市场走红 并以白姑娘商标纸盒包装作为时尚伴手礼 [31][32][34] 经营与推广 - 茶园受生态保护区限制无法大面积扩张 目前保留200亩标准茶园 通过提高种植管理和制茶工艺维持品质 [37][38][39] -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探索茶园生态与旅游平衡发展 在游客中心设置饮茶体验区 茶厂开设产学研游基地 2018年茶园向公众开放 吸引游人体验采茶和制茶工艺 [40][41][44][45][46] - 流溪河林场茶厂是广州市内唯一成规模种茶 制茶的地方 通过旅游体验带动当地茶叶销售 [42][45]
客家茶脉里的文明基因:一片绿叶的千年火工与文明回甘
搜狐网· 2025-05-28 17:39
客家炒绿历史渊源 - 客家炒绿根植于客家人千年迁徙历史,萌芽于魏晋时期中原士族的饮茶风尚,在明清时期于粤东北群山中形成独特工艺体系 [1] - 客家人结合中原制茶古法与岭南湿冷环境,独创"重火炒制"工艺,通过高温反复炒制削减绿茶寒性,赋予茶汤醇厚回甘的炒米香韵 [1] - 明清时期梅州形成"逢山必有茶"传统,发展出包括7种客家炒绿在内的九大地方历史名茶,如清凉山绿茶、马图绿茶等 [3] 工艺与产品特征 - 客家炒绿具有条索紧结、灰绿起霜的独特形态,采用高温长炒工艺体现客家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3] - 现代制定《客家炒绿》团体标准,规范"一芽二三叶"采摘标准和"分段火工调控"工艺参数,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4] - 2022年客家炒绿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技艺活态传承与产业升级 [4] 产业创新发展 - 梅州以客家炒绿为主导产品发展茶产业,推动工艺创新与品质升级 [4] - 开发"客家炒绿炭烧奶茶"等创新产品,探索茶园认养、茶旅融合模式,通过国际茶博会等平台进行文化推介 [4] - 2025年6月6日将在北京举办品牌推介会,主题为"赏汉茶化石 品客家炒绿",推动全国渠道合作 [5]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客家炒绿承载客家族群与自然共生的精神智慧,为梅州"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动能 [5] - 通过品牌化运作推动从岭南非遗向全国性地理标志品牌转型,建立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梅州范式 [5]
【省供销社】多措并举助力陕茶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28 06:42
茶博会概况 - 第十九届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于5月30日至6月2日举办 主题为"丝路茶韵·陕茶飘香" 参展茶企超百家 涵盖咸阳茯茶 汉中仙毫 安康富硒茶等知名品牌 [1] - 展会由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 展览面积3 2万平方米 设1400个国际标准展位 采用"1+N"活动规划 包含25场主题活动如仿宋点茶 唐代煎茶等 [2] - 配套召开2025西部春茶采购大会 吸引6家业内协会及6家跨界商协会参与产销对接 [2] 陕茶销售拓展 - 咸阳茯茶企业通过"西藏行"活动开拓市场 泾渭茯茶中标760吨低氟健康茶配送项目 泾水缘茯茶签订2万元采购合同并快速完成发货 [3] - 汉中市供销社在省内外设立29个农产品展销中心 促进汉中仙毫等产品销售 [4] - 安康市汉滨区每年投入200万元消费奖补资金 通过春茶开园活动带动富硒茶销售 [3] 品牌建设成效 - 商洛市整合茶叶品牌资源 推行"五统一"原则 将"秦岭泉茗"打造为全市统一品牌 [5] - 咸阳茯茶入选202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0 评估价值达35 86亿元 [5] - 安康市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 提升富硒茶影响力 [5] 产业升级举措 - 陕西省供销社通过搭建产销平台 拓展渠道 强化营销 推动陕茶从"小茶叶"发展为富民"大产业" [1] - 茶博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项目 已连续举办十八届 本届通过高规格筹备实现精准产销对接 [2]
2025北京国际茶业展举办 以首发经济赋能茶叶消费结构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23:41
展会概况 - 2025北京"一展两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展览馆承办,展期4天 [1] - 活动主题为"以茶结缘,相聚北京城;以诚会友,品饮世界茶" [1] - 本届展会参展商首次参展率达30%,形成跨地域、跨民族、跨品类的首展集结 [1] - 活动被列为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的2025年"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19项重点活动之一,连续第二年入选 [1] 活动内容 - 聚焦"提振消费"核心,全面呈现中国茶产业发展成果,打造高端茶品牌盛会 [2] - 创新举办"三茶统筹-茶香瓷韵"泉州专场推介会及"纪念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创制150周年推介会"等活动 [2] - 福安市、苏州市吴中区等地方政府将举办专题推介会 [2] - "2025万名小茶人逛北京大茶展"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解茶文化的舞台 [2] 特色展区 - 泉州主题馆设置城市主题展区、茶产业展区、茶文化展区、农业科技展区等常规展区 [2] - 专门安排茶、香、瓷技艺互动体验区,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2] - 西城展区呈现数字街区建设成果,举办"茶和天下"中国茶Top20交流会等活动 [2] 产业合作 - 北京市西城区与泉州市围绕《北茶中心-共创共建,中国茶可信数据空间》等主题进行深度推介 [3] - 西城区推动茶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深度融合,统筹谋划推进茶产业布局优化 [3] - 泉州市茶园面积达80万亩,产业拓展至包装印刷、机械制造、贸易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