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

搜索文档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举行 专家分享行业前沿真知灼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6:02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 - 论坛主题为"粤韵风华 岭南印象——传承 创新 共融" 聚焦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和人文湾区建设 [1] - 各界专家学者通过多维思想碰撞与深度对话 凝聚推动发展的战略共识 为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1] - 暨南大学强调该论坛对传承中华文脉 推动人文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 提出"价值追求+文明转型"双轮驱动模式 在价值追求方面要创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构建法治社会 在社会制度层面筑牢融合根基 [2] - 文明转型要求保持城市文化底色同时实现互补共生 不仅是文化整合 更是心态 心理结构升级和新人格塑造 以重塑湾区人文生态 [2] 数字时代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 - 提出"三新五转六径"战略框架 把握政策 消费 科技三大新趋势 推动五大维度转型 [2] - 六大发展路径包括城市IP形象塑造 传统文化场景体验创新 爆款产品培育 数字科技生态赋能等 [2]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催生新生活体验方式 应以场景再造激活文化基因 以体验升级重塑文旅价值 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科技魅力的新型体验经济模式 [2] 高校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 暨南大学将继续发挥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作用 与社会各界合作探索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新模式 [3] - 共同书写人文湾区建设新篇章 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智慧 [3]
以演兴城开新局 演出经济驱动文旅消费增长
消费日报网· 2025-05-28 10:41
演出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为演赴城"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带动酒店、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消费大幅增长 [1] - 美团旅行报告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3] - 北京昌平区通过音乐节整合文旅资源实现综合收入6593.05万元,延庆区草莓音乐节三天内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 [3] - 二、三线城市如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增长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3倍 [3] 政策创新与IP赋能 - 南京设立专项资金对优秀演出剧目实施补贴,比例最高达每张票价的50%,形成演出产业集聚效应 [5] - 苏州出台政策对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主办单位予以奖励,售票超5万人次按每人次15元奖励,超10万人次超出部分按每人次20元奖励 [5] - 湖北宜昌《三峡千古情》演出416场营收突破1亿元,带动宜都酒店入住率增长120%,旅游总收入增长超40% [6] - 扬州七河八岛音乐节通过打造特色音乐IP吸引全国消费者,西安音乐厅十余年举办4100余场音乐会接待听众超217万人次 [7] 行业转型与未来趋势 - 行业从"明星依赖"转向"IP孵化",从"流量竞争"转向"生态共建",从"短期火爆"转向"长效运营" [7] - 未来趋势包括"沉浸式"体验升级(如湖北宜昌《三峡盛典》采用全景多媒体等技术)、"在地化"深度融合(如南京"秦淮灯会")、"国际化"布局加速(如西安国际音乐节) [8] - 当前挑战包括演艺空间不足、内容供给缺乏、地域分布不均、艺术创作与表演质量参差不齐 [8]
以优质“文化IP”焕新文旅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28 06:05
文旅产业文化IP打造 - 德令哈市以海子诗歌为核心打造文化IP 建成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海子诗歌陈列馆 包含手稿 照片 文献资料 诗集 书法作品等珍贵物品 [1] - 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 多媒体诗歌朗诵 创作互动体验等形式创新文化表达 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举办诗歌节 文学沙龙等活动 将静态诗歌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体验 [1] - 去年该馆吸引16万游客到访 为户籍人口不足8万的德令哈市文旅产业注入活力 游客接待量达本地人口2倍 [1]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文旅产业面临同质化困境 游客需求从"到此一游"转向"文化寻根" 需通过深挖文化内核打造差异化IP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优质文化IP需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 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失真 防止标准化复制引发打卡疲劳和价值透支 [2] - 成功IP需具备三大要素:深度文化内涵挖掘 创新表达形式设计 跨界融合与持续运营推广 [2]
聚焦文旅新流量,赋能消费新引擎丨京津冀三地文旅合作开启新篇章
新京报· 2025-05-27 17:12
论坛背景与目的 - 论坛由北京日报社和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 主题为"文旅新流量 消费新引擎" 旨在探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模式 [1] - 论坛汇聚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负责人 专家学者以及文旅行业代表 共同为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提供智慧 [1] -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文旅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1] 论坛主要内容 - 主旨发言环节 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成果与特色亮点 探讨加强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 [1] - 业内专家分享创新性文旅发展理念和策略 重点关注文旅产业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1] - 圆桌对话环节 企业代表围绕"创新模式下的京津冀文旅消费新生态"展开讨论 分享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经验 [2] 通州区的发展规划 - 通州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下谋划城市副中心文化发展 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 [2] - 推动与北三县资源共享和产业协作 深化与雄安新区互鉴合作 协同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 媒体与后续影响 - 京津冀文旅主题融媒报道正式启动 发挥党媒力量搭建跨区域"桥梁"和"智库" [2] - 北京日报社在报道"协同发展"重大课题上勇做先行者 为营造良好协同发展环境作出贡献 [2] - 论坛为京津冀三地文旅产业合作发展开启新篇章 注入重要动力 [2]
首创“信用+低空经济”模式 杭州信用分助推未来产业落地
每日商报· 2025-05-27 14:54
信用+低空经济模式创新 -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推出"信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游客凭借"钱江分"500分及以上可享受免押金租赁飞行相机服务 [1] - 该模式突破传统租赁壁垒,将信用价值转化为文旅消费,推动文旅产业从平面观赏向立体体验升级 [1] - 试运行以来,西溪湿地低空文旅项目关注度明显提升,实现信用价值与文旅经济的双向激活 [1] 信用消费优惠政策 - 市民卡APP与钱江分微信小程序搭建信用消费场景,哈浮飞行相机推出购机优惠 [1] - 钱江分650分(含)到750分用户可享50元购机优惠,750分及以上用户可享100元购机优惠 [1] - 构建"信用-消费-产业"的良性循环 [1]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正处于"从0到1"产业化关键突破期 [1] - 杭州将社会信用要素深度嵌入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为全国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信用赋能"的杭州方案 [1] 企业监管与技术创新 - 杭州构建低空经济动态监测体系,集成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2] - 信用黑名单预警组件实时追踪企业信用风险,对无人机违规飞行等行为实现智能预警 [2] - 运用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执法,对信用良好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主体加大监管力度 [2] 未来发展规划 - 杭州将持续深化"信用+低空经济"创新模式,培育拓展低空经济场景体系 [2] - 计划开展年度全市十大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征集评选 [2] - 探索信用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城市治理、低空文体旅等场景的应用 [2] - 加强与长三角及全国的区域合作,输出"信用+低空经济"的标准与经验 [2]
2025年党外人士调研行 | 台盟中央: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扩大国内需求
央视网· 2025-05-26 16:45
物流行业 -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已突破50万标箱 [3] - 广西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吴圩机场存在多式联运衔接和港口物流服务堵点难点 [3] - 大宗货物运力不足和物流成本偏高问题亟待解决 [3] - 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底通航将缩短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距离并降低物流成本 [3] - 建议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实现深层次降本增效 [3] 消费行业 - 广西"以旧换新"政策已有250多万名消费者参与 [5] - "以旧换新"政策需优化流程、拓展参与方式并解决覆盖品类与区域不均衡问题 [5] - 文旅消费以门票经济为主二次消费占比偏低 [5] - 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构建不足需激活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5] 政策建议 - 建议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良性循环 [6] - 建议激活消费新动能畅通国内大循环 [6]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16:35
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与落地 - 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已签约超120个储备项目,涵盖清洁能源、生态产业、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签约金额突破1000亿元 [1] - 项目落地阶段重点包括国能集团100万千瓦风光储和15万千瓦风电、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正平昆仑算电协同示范产业园等 [1] - 招商策略围绕储能装备、零碳算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串产业、辐射一个集群"的乘数效应 [1]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 盐湖资源开发领域引入年产2000吨碳酸锂、哈西亚图C11磁异常铁多金属矿采选、10万吨大修渣危废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2] - 高原农牧业精细化发展聚焦牦牛产业化、枸杞、白刺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动特色农产品向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 [2] - 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坚持"以资源引产业、以产业聚要素" [2] 生态文旅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文旅+产业"融合招商模式,引进城际酒店、驰麟酒店、蓝莓全产业链现代观光都市农园等项目 [2] - 推动西宁熊猫馆提质升级、"6860"青海产品文化体验中心、文旅机车摩旅基地等项目落地,构建"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产业链开发"的文旅新格局 [2] - 生态品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突出高原生态、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优势 [2] 项目服务保障机制 -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和服务保障,深化全要素保障、全过程跟踪、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3] - 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投资与经营 [3]
哈尔滨市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探索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融合发展
深圳商报· 2025-05-26 06:56
深哈合作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 - 深圳和哈尔滨建立对口合作关系8年 两地跨越3000多公里开展合作 以文博会为契机举办招商推介会 [1] - 哈尔滨举办"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招商推介会" 主题为"魅力冰雪 创意无限" 彰显冰雪资源优势和创意设计活力 [1] - 会议探讨"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双链协同发展 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新路径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重点招商项目 - 推介6个重点项目:哈尔滨四季旅游 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 历史文化建筑活化利用 哈药六文旅小镇建设 外滩1898视听产业园 深哈产业园 [2] - 项目展示哈尔滨作为"冰城"和现代冰雪运动发源地的优势 体现开放包容姿态吸引投资 [2] 产业研讨与签约 - 6位行业专家围绕"冰雪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创意设计价值转化"展开深度研讨 破解冰雪经济发展关键命题 [3] - 研讨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打开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新思路 描绘"冰雪为底 设计为笔"产业蓝图 [3] - 签约9个重点项目 涵盖文旅 科技 设计 农业四大领域 为深哈合作注入新动力 创造新增长点 [3]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23:47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设置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重点展示文化旅游资源及新型旅游消费场景项目,包括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 [1] - 展会设立文旅新业态展区、户外文旅和运动展区、"集食行乐"美食展区,新设文化服务业展区,汇聚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 [1] - 文旅融合展区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突出文旅融合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作用 [1][6] 地方文旅资源展示 - 辽宁省鞍山市展区展示千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汤岗子温泉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突出避暑胜地与疗愈功能 [2] - 河南中牟新区携中牟艺秀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等亮相,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 [3] - 浙江省金华市展区展示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旅游目的地,成为热门打卡地 [3] 文化IP与文旅出圈 - 广东潮汕地区英歌舞成为顶流文化IP,普宁南山英歌队现场展演,大型非遗演艺《英歌情》通过五个篇章展现 [4] - 安徽省展区展示"六尺巷"、"文房四宝"等文化IP,马鞍山市和县展区围绕霸王祠和陋室等历史文化景点展开 [4] - 域上和美集团参展,重点打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经典演艺作品,并开发数字文旅项目如几米绘本VR剧场 [5] 文旅融合的经济作用 - 文旅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从单一服务向多业态服务转变 [6] - 带动消费需求扩容升级,创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6] - 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融合体育、会展、商业、农业、科技等领域,推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6] 文旅发展建议 - 特色化发展: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新业态,打造地域文化IP [8] - 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8] - 智慧化发展: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文旅,强化数字化转型,打造网红打卡地 [8] - 国际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8]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23:41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聚焦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三大方向,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涵盖文旅新业态、户外文旅、美食展区及文化服务业展区 [1] - 重点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并推出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新型消费场景项目 [1] -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凭借"小气候"成为东北避暑胜地,汤岗子温泉因疗愈功能被誉为"亚洲第一泥",两地均为国家AAAAA/AAAA级景区 [3] - 河南中牟新区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展示方特、电影小镇等文旅项目 [3] - 浙江金华市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目的地成为旅游达人热门打卡点 [4] 文化IP开发与运营 - 广东潮汕英歌舞通过《英歌情》非遗演艺形成顶流IP,以五个篇章展现传统文化 [6] - 安徽省展区围绕"六尺巷""文房四宝"等IP打造书卷气息,马鞍山市和县依托霸王祠、陋室等历史景点强化文化标签 [6] - 域上和美集团专注文旅全产业链,运营《文成公主》等经典演艺项目,并在成都开发几米绘本VR剧场 [8]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文旅融合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单一门票经济向多业态产业经济转型,创造新消费场景 [12] - 需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IP,联动文化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景提升资源利用率 [13]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智慧化,通过网红打卡地实现流量变现,强化线上线下融合 [15] - 国际化发展需兼顾历史文化传承与全球视野,通过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