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作物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黄土高原上的丰收故事:一穗藜麦,引领养生“新潮流”
新华社· 2025-09-27 10:26
行业概况 - 藜麦产业在静乐县已形成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开发出藜麦酒、藜麦醋、藜麦挂面、饼干、茶饮以及创意餐饮菜品如藜麦水晶饺和藜麦慕斯蛋糕等多元化产品 [6] - 该产业链串联起60余家合作社和2500余户农户,其中包括800多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的致富作物 [6] 生产与技术发展 - 藜麦种植面临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栽培技术粗放和深加工技术薄弱等主要瓶颈,通过与山西省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成立专项课题组进行联合攻关 [3] - 历时4年系统摸清了藜麦“两虫两病”的发生规律并形成成熟防治方案,编制了通俗易懂的《静乐县藜麦“两虫两病”防治手册》 [4] - 对从国内外收集引进的300多份藜麦资源进行大量纯化和筛选,最终成功选育出“晋藜1号”至“晋藜4号”等适宜本地水土的优良品种 [4] 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 - 静乐县藜麦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万亩迅速扩展至目前的5万亩,其中拥有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2万亩,平均亩产在150公斤以上 [6] - 正常年份藜麦亩产300斤,收购价每斤5元,亩毛收入1500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约800元后,亩纯收入达700元,收益是传统小杂粮的三倍有余 [6] 当前挑战 - 近期多场暴雨导致部分藜麦植株倒伏,田间湿度增大使得茎腐病等病害发生概率升高,可能影响收成 [2] - 产业未来发展仍需从源头的育种环节着手,以攻克病虫害和倒伏等难题 [2][9]
美国农民破产数创五年新高!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支持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9-24 21:42
今年美国农民普遍面临困难,部分原因是因为特朗普发起的关税导致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紧张。目前美国农业团体已经发出警告称,自4月以来,美国农作物 订单已经大幅减少。 而美国农民,毫无疑问正在成为这场更广泛贸易分歧的"代价"。 美国农民支持特朗普,但正是因为特朗普,他们的生计遭受重大损失。 今年,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产量远超往年,但目前市场对这些农作物的兴趣却非常低,这一切都源自于特朗普的关税策略。 根据彭博社今年7月整理的数据,目前美国农民申请的小型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已达五年来的新高。 在如此高压的经济环境之下,美国农村地区理论上应该成为反对特朗普的中坚力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中国市场太大了,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会产生影响,不买的时候也会产生影响。"沃尔夫说。 除了农作物卖不动之外,目前美国的肥料成本也在上涨,部分原因是因为与加拿大的贸易争端,导致美国农民从加拿大进口的钾盐价格上涨。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美国许多农民都会面临破产。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国农民不仅没有反对特朗普,反而还成了特朗普在去年大选中最忠诚的支持群体之一,特朗普在去年大选中在该群体以40 个百分点领先于哈里斯,甚至超越了特朗普在202 ...
我国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病早熟“双效开关”
科技日报· 2025-09-24 15:41
记者9月2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作物组学大数据与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小 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这一发现为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这一研究为培育抗病性强且生长周期短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张翠军说:"在农业生产中,抗病性 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而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则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种 植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记者马爱平)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鉴定出了一个关键基因——TaFAH,该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的侵染。团队 发现,当人为提高小麦中TaFAH的表达水平时,小麦抗病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 物量以及呕吐毒素含量都有所减少。 "TaFAH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小麦抗病性方面。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aFAH过表达株系的抽 穗期提前了约10天。这一发现表明,TaFAH是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小麦抗病和早熟的'双效开关'。"张翠 军说。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翠军介绍,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 引起的一种毁灭性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5:05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4日电 题: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新网记者 张玮 金秋时节,内蒙古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忙碌的身影与成堆的果实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秋 日丰收画卷。 图为农机将马铃薯从地里翻出来。赵斌 摄 "企业+农户"千亩良田迎丰收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扎木钦嘎查,张青山承包的马铃薯种植地里,农机轰鸣驶过,一行行 表皮红润、饱满紧实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清理沙土、按规格分拣、装箱打包,转运车 辆往来穿梭,将新鲜马铃薯陆续装车。 近年来,扎木钦嘎查结合本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独特优势,通过"企业+农户"模式种植马铃薯、小 麦等农作物。 张青山在嘎查党支部书记、科右中旗银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包银泉的带动下,今年种植的1200亩 马铃薯亩产达到了11000斤。 "我从2021年加入合作社,种子化肥统一采购,省了不少钱,到秋天粮食统一售卖,收入还不错。一来 一回,我们农户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张青山告诉记者,丰收得益于合作社的集约化管理。 在扎木钦嘎查,千亩麦田褪去浓绿换上金灿灿的"盛装",收割工作进入尾 ...
中国农民丰收节|晒出一年好“丰”景
新华社· 2025-09-24 09:41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晾晒稻谷。(无人机照片)CICPHOTO/吴德军 摄 金秋时节,多地农民趁着晴好天气,将收获的农作物在房前屋后晾晒,五彩缤纷的农作物与乡村景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 卷。 ↑2025年9月20日,农民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晾晒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曹红祖 摄 ↑2025年9月21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徽派民居的木架上晾晒着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CICPHOTO/胡敦煌 摄 ↑2025年9月17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等农作物。CICPHOTO/施亚磊 摄 ↑2025年9月18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木渣黑社区晾晒玉米和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范晖 摄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笋干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CICPHOTO/潘祯祥 摄 ↑2025年9月4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太来彝族苗族乡硐口村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CICPHOTO/周训超 摄 编辑:张雪萌 来 ...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科技日报· 2025-09-23 16:52
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就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作出部署, 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要以科技赋能粮油产能提升,发挥优势协同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良 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强化成果集成落地应用,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在黄潭镇大豆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大豆新品种中豆63集成应用,亩产达308.1公斤,相比未 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豆63)增产17.56%,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大豆品种增产36.9%。 在多宝镇花生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花生新品种中花16集成应用,亩产达447.04公斤,相比 未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花16)增产18.9%,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品种增产51.23%。且采用 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22日,中国农科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成果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湖北天门 举办。经专家机械化实收测产,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首创的ARC生物耦合技术与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 63、花生新品种中花16,配套精量播种、绿色防控、低损收获等绿色增产 ...
十字花科作物“癌症”防治获突破
新京报· 2025-09-22 23:56
新京报讯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基因组学与抗病 性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中由感病基因GSL5介导的根肿病隐性广谱抗 性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科研人员通过近10年科研攻关,在十字花科作物中鉴定出关键保守感根肿病基因GSL5,该基因被根肿 菌劫持和利用进而关闭茉莉酸抗病通路,促使根肿菌致病,通过敲除GSL5,植物能够响应根肿菌侵染 重启茉莉酸抗病通路,从而创制出了广谱高抗根肿病的油菜、白菜和甘蓝突破性新种质,且在田间条件 下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无影响,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抗性改良与高效持久防控提供了关键基因、种 质和技术手段。 根肿病是由原生动物病原根肿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被称为十字花科作物"癌症"。目前由于根肿病抗源单 一、抗病位点或基因抗谱窄、抗病育种周期长、抗病品种抗性丧失快,根肿病高效持久防控成为一个世 界性难题。 ...
山西黄土梯田藜麦丰收 帧帧画面美如油画!
央视网· 2025-09-22 12:53
这几天,山西省静乐县的五万亩藜麦陆续成熟。黄土梯田上,不同品种的藜麦呈现出金黄、火红、紫红 等色彩,空中俯瞰如同彩霞铺展,将大地点缀得色彩斑斓。绚烂如花海的藜麦田与往来穿梭的收割机、 田间忙碌的农民们一起,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丰收画卷。静乐县是国内重要的藜麦产区之一,被誉 为"中国藜麦之乡",当地的藜麦种植区域海拔在1400米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适宜的 自然条件为藜麦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总台记者 宋文植 孟雷雷 康晓宇 忻州台)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齐鲁粮仓”持续丰盈——山东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新华社· 2025-09-19 21:52
大豆单产潜力 - 嘉祥县新一代高油高产大豆大面积种植高产潜力超过640斤/亩 [1] - 夏津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预计亩均增产5%以上 [1] 农业技术与模式应用 - 宽幅精播等高产栽培模式应用占比达73.1% [1] - "一喷三防"等技术实现全覆盖 [1] - 广泛应用"北斗导航+"、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等先进装备 [1] - 通过铺设滴灌带、应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促进单产提升 [1] 政策与体系建设 - 山东统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1] - 德州市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机制 [3] - 横向上推进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协调发展 [3] - 纵向上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攻关 [3] 产能建设成果 - 山东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 [1] - 依托国家小麦重大品种研发推广一体化试点新增良种推广面积超200万亩 [1] - 山东夏粮连续3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3] - 今年夏粮播种面积6044.4万亩同比增加8.1万亩 单产452.8公斤/亩 总产547.4亿斤同比增加4.1亿斤 [3] 当前农事管理 - 山东各地落实病虫害智能监测、减损收获等关键技术助力秋粮丰产丰收 [4] - 组织省市县乡四级1.8万名农技人员通过"田间课堂"、定向帮包指导等措施推进关键技术落实 [4]
新技术可助减少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
新华社· 2025-09-15 10:38
对比实验显示,就与大豆共生的一氧化二氮分解能力强的根瘤菌所占比例来看,未改造大豆的比例约为 55%,而新品种大豆这一比例提升至92%;大豆收割后对比农田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发现种植新品种 大豆的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只有未改造大豆农田的15%。 公报说,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新方法能削减大豆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 候变暖。相关论文已发表于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完) 研究团队发现,一部分根瘤菌拥有将一氧化二氮分解成氮的能力,而氮气本身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不会 加重温室效应。于是他们利用根瘤菌共生中的"共生不亲和性",培育出新品种大豆,让分解一氧化二氮 能力强的根瘤菌优先与大豆共生,取代农田中大部分原有的无一氧化二氮分解能力或能力很弱的根瘤 菌。 新华社东京9月15日电(记者钱铮)一氧化二氮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源于农业活动排放,其使 地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约265倍。日本一项新研究开发出让分解一氧化二氮能力强的根瘤菌优先 与大豆共生的技术,能减少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量,有助于减缓气候变暖。 日本国立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带广畜产大学等近日发布联合新闻公报介绍,氮是植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