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

搜索文档
气象服务守护雪域绿色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8-13 09:21
气象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 农业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雨量等农作物生长环境要素[1] - 微型气象站监测田间温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频率等12项关键指标[2] - 气象数据与青稞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生长节点相关性为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 青稞种质资源研究突破 - 国家种质库保存6000余份青稞种质资源,其中4300余份在试验田进行精准鉴定和评价[2] - 冬青稞高海拔区域培育实验突破海拔3800米以上区域无法实现的限制,开展耐寒亲本鉴定和选择[3] - 气象部门通过模型提前预测晚霜冻风险并采取熏烟防冻措施,保住部分试验田[2] 青稞种植技术优化 - 分期种植试验分析作物生长与气温、降水、日照等相关因子的关联性[3] - 基于精准气象预测将青稞播种期提前10-20天,有效提升热量资源利用效率[3] - 青稞亩均增产5%-8%,林周县实现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3] 虫草产业气象服务创新 - 气象部门开展"3162"递进式气象服务和"1231"递进式雷电预报预警服务,实现生效时段递进更新[5] - 在重点虫草采挖区域进行气象预警信息靶向发布,通过地图划圈方式向区域内所有人员手机发送预警[5] - 对地方党政领导开展"叫应"服务,对驻村干部进行"闪信"强制提醒,预警信息翻译成藏语通过微信群发布[5]
美国农业部农作物周度生长报告
新华财经· 2025-08-12 08:20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美国农业部最新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10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8%,与市场预期一 致,前一周为69%,上年同期为68%。当周大豆结美率为71%,上一周为58%,上年同期为70%,五年 均值为72%。美国农业部最新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10日当周,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2%, 一如市场预期,前一周为73%,上年同期未67%。当周玉米吐丝率为94%,上一周为88%,上年同期为 93%,五年均值为95%。 ...
“新农人”徐福胜用上了再贷款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42
"不需要抵押,利率还有优惠,沭阳农商银行这笔400万元支农支小再贷款真是'及时雨',让我们有 了充足的资金购买设备、扩大生产。"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徐福胜说。 沭阳汇丰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高粱和玉米等大田作物,因进入"三夏"生产旺季, 家庭农场急需一笔资金用于周转,沭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公司对接, 主动向其推荐了支农支小再贷款的优惠政策,并详细介绍了再贷款利率低、手续简便等优势,同时,积 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红利,以低成本资金向家庭农场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400万 元,为企业节约综合成本,将政策优惠转化为了企业的"真金白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江苏沭阳汇丰家庭农场,连片的水稻整齐排列,绿意盎然,微风拂过,秧苗轻轻摇曳,随风舒 展,泛起层层波浪。放眼望去,满目青翠。面对已是一片青翠的稻田,徐福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沭阳汇丰家庭农场是返乡"新农人"徐福胜创办的,目前已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该农场主要种植水 稻、小麦、大豆、高粱和玉米等大田作物,自2021年成立以来,便采用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 式,目前有5000亩种植基地、12. ...
AUGA group, RAB published Audited Results for 2024
Globenewswire· 2025-08-08 01:3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审计收入为8540万欧元(2023年为7740万欧元)[2] - 2024年审计净亏损3240万欧元(2023年净亏损1840万欧元)[2] - 未经审计的2024年净亏损为2686.6万欧元,与审计结果差异557.5万欧元,主要源于524.9万欧元的无形资产减值[7] - 其他无形资产减少32.6万欧元[8] 业务挑战与重组 - 2024年公司面临债券再融资失败,部分子公司启动重组程序[4] - 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指出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3] - 作物生产板块亏损1048万欧元,主因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下跌及不利天气[6] - 生物甲烷和蘑菇种植板块表现低于预期,分别亏损1050万欧元(原预测盈利260万欧元)和盈利159万欧元(原预测220万欧元)[11] 运营调整与亮点 - 管理层采取措施保障2025年收成、提高乳业产量并优化集团结构[5] - 乳业板块表现超预期,盈利512万欧元(原预测200万欧元)[11] - 2024年EBITDA实际盈利7.5万欧元,远低于9月预测的1150万欧元,主因作物/生物甲烷板块拖累及运营费用超支[9][11] - 运营费用虽高于计划(1200万欧元 vs 预测1040万欧元),但较2023年1400万欧元显著下降[10] 资产与规划调整 - 暂停技术开发项目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但保留相关资产权利[7][8] - 当前无法提供可靠商业计划,需待集团局势稳定[8]
锚定大面积单产提升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人民网· 2025-08-05 11:11
粮食生产战略重心 - 粮食增产核心依赖大面积单产提升 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推进稳产增产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1] - 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秋粮种植面积稳中略增且长势正常偏好[1] - 在702个主产县整建制推进五大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通过密植技术等综合增产措施挖掘单产潜力[1] 秋粮生产地位与技术部署 - 秋粮占比全年粮食产量超70% 主要分布于13个粮食主产区 涵盖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2] -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 联合多部门部署灾害应对措施[1][3] - 通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落实水肥调控/化控防倒等田间管理措施 促进苗情转化[3] 品种与技术推广进展 - 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新增11种作物 总计涵盖21种作物326个优良品种[2] - 粮油作物品种入选191个占比近60% 水稻/小麦/玉米骨干品种区试亩产超大田平均亩产20%以上[2] - 同步发布143项主推技术 包含68项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三年在机械化/信息化领域发挥关键作用[3] 产量目标与实施路径 - 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 秋粮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3] - 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东北地区春播墒情适宜 黄淮海地区夏播进展顺利[3] - 采取"单产提升促增产+防灾抗灾减损失"双路径策略 确保秋粮收获成效[3]
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预计中等发生
辽宁日报· 2025-08-04 09:20
近日,省植保植检总站发布我省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预报,预计主要病虫害将呈中等至偏 重发生。其中,二代玉米螟、二代二化螟等重大害虫中等发生,三代棉铃虫、三代粘虫、甜菜夜蛾等迁 飞性害虫部分地区存在偏重发生至大发生风险。 此外,田间生态条件适合病虫害发生,目前玉米田处于抽雄吐丝期、水稻田进入孕穗期,作物长势 旺盛,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植株正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抗病虫能力减弱,利于各种病虫害 的发生。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且采取免耕、浅耕、密植、秸秆还田等栽培措施,利于田 间菌源虫源积累和病虫害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增强北抬,西南气流偏多,我省区域性大范围强降雨 天气增多,有利于棉铃虫、粘虫迁入。而8月上中旬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省沿海地区,则利于草地贪 夜蛾迁入和玉米南方锈病传入。 据介绍,作出这一虫情预判,是根据全省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调查情况、迁飞性害虫虫源地发生 情况及本地残虫情况,结合全省下半年气候趋势预测、农作物布局及生态条件等综合分析而来。 ...
马铃薯的“妈妈”竟然是番茄?
观察者网· 2025-08-03 15:16
马铃薯起源研究 - 马铃薯组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和类马铃薯组的一次古杂交事件,杂交产生了新器官薯块[1] - 分子进化学分析证明番茄和马铃薯的亲缘关系更近,马铃薯基因组中番茄与类马铃薯的遗传贡献比例约为4:6[5] - 类马铃薯和番茄约在1400万年前开始分化,分化约500万年后发生杂交形成最早带有薯块的马铃薯植株[5] 薯块形成机制 - 薯块形成是番茄组基因SP6A(主开关)与类马铃薯组基因IT1(调控地下茎生长)重新组合的结果[7] - 新发现两个薯块功能相关基因DRN(源自番茄)和CLF(源自类马铃薯),缺失任一基因会影响薯块发育[7] - 薯块赋予马铃薯储存水分淀粉、无性繁殖能力,帮助适应干旱寒冷环境[10] 物种演化特征 - 马铃薯组内物种24%的遗传组分呈现亲本镶嵌的"马赛克式"模式,导致表型不均一性[10] - 马赛克式遗传组合使马铃薯能筛选最佳基因适应温带草原到高寒草甸等多种环境[10] - 薯块形成加速了马铃薯在安第斯山脉快速隆升期的辐射分化,建立生殖隔离并表现出超强适应性[12] 研究团队与成果 - 研究由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机构完成,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1] - 研究首次揭示马铃薯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机制,为遗传育种提供新理论视角[12] -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支持[14]
我国科学家揭示马铃薯“身世之谜”
新华社· 2025-08-01 10:31
马铃薯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与类马铃薯组的远古杂交事件。这场"基因联姻"不仅造就了马铃薯这一 物种,还催生了马铃薯独特的器官薯块。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的。该所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人员,于7月 31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据介绍,通过对101份马铃薯基因组及349份重测序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证实马铃薯是番茄与类马铃薯 的"混血儿",二者遗传贡献比例约为4:6。 研究团队还发现,薯块的形成来源于马铃薯亲本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和交互调控。比如,控制薯块形成 的"主开关"基因SP6A来自番茄组;而调控地下茎(薯块形成部位)生长的关键基因IT1继承自类马铃 薯。 薯块的形成给马铃薯带来了诸多生存优势。据介绍,薯块不仅能够储存水分和淀粉,帮助马铃薯度过干 旱、寒冷季节,还赋予了马铃薯无需种子或授粉即可繁殖的能力——通过薯块上的芽直接萌发新植株。 马铃薯是重要薯类作物,原产于南美洲。数据显示,全球超13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业内人士认为,我 国科学家的相关成果有望为马铃薯遗传育种提供全新理论视角。(记者古一平) ...
USDA周度大豆玉米生长报告-20250729
国投期货· 2025-07-29 20:46
报告核心观点 - 展示了大豆和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播种、出苗、开花、吐丝、结荚、蜡熟等)的比率情况,以及与5年平均和去年同期的对比,还呈现了2021 - 2025年的相关数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