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术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携手西湖大学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
新京报· 2025-06-29 14:50
研究院成立背景与定位 - 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联合成立国内首个聚焦未来人类发展前沿议题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1] - 研究院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融合两校优势资源,探索人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前沿议题,形成"学术理论的科幻片"式思想成果[1] - 目标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创新解决方案[1] 核心研究方向 - 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涵盖人类起源演化、数字心智、太空探索、AI相关技术等跨领域主题[2] - 具体议题包括生命健康与未来形态、数字治理、星际文明、文明冲突与共生机制等[2] - 研究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知识产权提供保护机制,支持青年学者在AI、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3] 运营模式与资源整合 - 研究院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由两校博士生担任执行院长[1] - 采用全球共研模式,吸引海内外青少年参与科技与人文交叉领域的创新课题[2][3] - 平台整合全球资源,搭建集研究、交流、科普于一体的跨学科协作体系[2] 战略意义 - 通过学科交叉和知识融通开辟全球研究新赛道,推动前沿探索[2] - 将青年想象力转化为未来创造力与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 - 构建国际一流未来人类研究高地,引领全球青年参与人类发展命题[1][2]
厦门大学,Nature论文+1
生物世界· 2025-06-23 07:19
光子雪崩技术研究突破 - 光子雪崩是镧系掺杂材料中独特的光学非线性现象 其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呈现陡峭幂律关系 微弱扰动即可引发显著发光突变 在超分辨成像 光学传感和多物理场探测等领域潜力巨大 [2] - 此前开发的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材料非线性系数已超过60 但进一步提升面临挑战 [3] - 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 通过亚晶格重构和雪崩网络扩展 将光子雪崩非线性响应提升至500阶以上 刷新性能纪录 [4] 技术创新细节 - 研究团队搭建高性能测试平台 采用高度集成自动化架构 包含精密激光功率控制 三维压电位移台定位 高时间精度荧光信号采集等模块 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5] - 基质材料中镥取代导致局域晶体场畸变 强化交叉弛豫作用 显著增强光学非线性效应 [5] - 实现单光束扫描显微镜亚衍射极限成像 横向分辨率达33纳米(激发波长1/32) 轴向分辨率达80纳米(激发波长1/13) [5] 应用前景 - 该技术突破为超分辨显微成像 超高灵敏度传感 集成光学开关及红外量子计数等前沿应用开辟新路径 [4][6] - 研究发现光子雪崩纳米晶体存在区域异质性 不同位点展现差异化雪崩响应 结合极端光学非线性 可用常规设备实现纳米发射体超分辨可视化观测 [5]
云南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合作论文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06-21 15:49
研究背景与核心观点 - 云南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研究登上Cell Press官网头条,探讨宗教寺庙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对古树的保护作用[2][4] - 研究发表于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题为《Religious temples are long-term refuges for old trees in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 in China》[4] - 核心结论:中国古代寺庙为古树提供长期庇护所,并促进特定树种的传播与保护[15]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建立覆盖中国5125座佛教寺庙和1420座道教寺庙的数据库,包含46966棵古树信息[10] - 对比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寺庙内古树密度比外部高数千倍,树龄更长[11] - 寺庙内保存61种濒危树种的5989棵古树,其中8种仅在寺庙中发现[11] 文化影响与树种分布 - 佛教/道教寺庙与特定树种(银杏、罗汉松、无患子、侧柏等)存在文化关联[8][12] - 佛教树种分布范围显著超过非佛教树种,部分被引种至远离自然分布区的寺庙[12] - 案例包括:北京潭柘寺银杏(约1500年)、西藏热振寺古柏、浙江慧济寺唯一野生普陀鹅耳枥[14][17] 典型案例展示 - 北京潭柘寺保存银杏和白皮松古树[14] - 四川大明寺1500年树龄古桢楠树[14] - 中国首座官办寺庙洛阳白马寺(公元68年)[17]
单应计算加速数十倍、计算量减少95%!基于几何的SKS和ACA矩阵分解被提出
机器之心· 2025-06-19 11:50
论文简介 - 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团队提出两种基于几何的单应矩阵分解方法,相比传统稀疏线性方程组方法减少95%以上计算量,显著提升二维码扫描等视觉应用效率[3] - 该方法适用于射影几何、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论文已被IEEE T-PAMI期刊接收[4] - 论文标题为《Fast and Interpretable 2D Homography Decomposition: Similarity-Kernel-Similarity and Affine-Core-Affine Transformations》,提供代码、视频介绍及奖金激励[5] 问题背景 - 平面单应是8自由度的3×3矩阵,传统DLT方法通过构建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OpenCV实现需约2000次浮点运算[6] - 改进方法包括3×3矩阵SVD分解(1800次运算)和定制化高斯消元法(220次运算),二维码场景可进一步简化但缺乏研究[7] 核心方法 - SKS变换利用两组对应点分解单应为相似-射影核-相似变换,通过标准点转换和双曲相似变换实现几何层次化求解[9][10][11] - ACA变换通过三组对应点实现仿射-射影核-仿射分解,仅需85次浮点运算,正方形模板场景可优化至29次运算[15][16][18] 性能对比 - ACA分解单次计算仅需17纳秒,相比DLT+LU方法实现43倍实际加速(理论FLOPs提升20倍)[21][22] - SKS方法在O2优化下实现29倍加速,超越理论11倍FLOPs改进,因避免了条件判断等额外开销[22] 应用前景 - 日均百亿次二维码扫描场景中,新方法可减少浮点运算量,相比传统DLT+LU节省显著[24] - 技术可集成于相机标定、图像拼接、AR等视觉任务,并延伸至深度学习单应估计、P3P姿态估计等研究方向[24][25]
上海市社联代表大会举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
新浪财经· 2025-06-03 23:24
上海市社联第八次代表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选举产生237名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徐炯当选新一届主席 [3] - 市委书记陈吉宁讲话为社联发展指明方向,要求贡献社科智慧服务城市与国家发展 [3] - 会议总结过去8年成果,强调团结"五路大军"围绕重大战略开展跨学科创新 [3][10] 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 - 社联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研究,产出大批成果 [6] - 通过年会、会长论坛等活动汇聚研究合力,提升学术影响力 [6] - 设立社科评奖和资金支持机制引导理论创新研究 [6][13] - 复旦大学教授宋弘获社联青年学者支持,体现对学术人才的培养 [7][8] 学术平台与品牌建设 - 打造"理润申城""学术活动月""江南文化讲坛"等品牌活动 [13] - 成立全国首家区域国别学会,推动国际问题研究服务企业走出去 [10] - 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审机制,关注新兴领域和青年学者成果 [11] 服务国家与城市战略 - 社联组织聚焦上海市委市政府重大命题开展对策研究 [3] - 华东师范大学提出高校要在"五路大军"中争当理论创新排头兵 [14] - 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文化传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支撑 [10][14] 青年学者培养 - 实施青年社科学人培养扶持计划支持学术成长 [13] - 设立专项鼓励青年学者撰写深度决策咨询报告 [13] - 上海社科新人计划为年轻研究者提供奖励与展示平台 [7][11]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8篇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30 17:25
华人学者科研突破 - 2025年5月29日Science期刊上线8篇华人学者参与的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1] -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ASB7通过HP1-SUV39H1动态调控回路维持H3K9me3表观遗传稳态[1] - 中科院团队揭示家蚕滞育变异的遗传基础,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关键调控因子[1] 古人类遗传学研究 - 中科院团队通过127例云南古人类基因组(距今7100年)揭示该地区与青藏高原"幽灵祖先"及南亚语系族群的深层遗传联系[2] - 研究填补中国西南古基因组空白,证实云南在亚洲史前人群迁徙中的枢纽地位[2] 新能源技术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气相辅助表面重构技术,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户外稳定性[3] - 美国国家实验室团队开发基于C60离子盐电子穿梭体的高性能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组件[3][4] 植物与气候研究 - 清华大学发现植物茎呼吸的热适应机制,表明碳-气候反馈效应可能弱于预期[3] - 台湾大学团队通过693份基因组数据证实红豆驯化起源于日本,与中国野生品种存在基因渗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