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数论之冠耀齐鲁——记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刘建亚教授
齐鲁晚报· 2025-06-27 23:50
基础科学研究 - 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建亚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其团队在解析数论领域耕耘三十余年 巩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1] - 团队研究方向聚焦素数分布和自守形式理论 将高阶自守形式理论与素数研究结合 开辟全新路径并取得系列突破 [3] - 基础科学探索虽不以直接应用为目标 但数论研究成果已实际支撑密码学发展 素数生成的密钥技术应用于银行账户安全领域 [4] 学术传承与创新 - 山东大学数论研究具有60年传承 1962年潘承洞院士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定量难题 1992年其嘱托刘建亚"做世界一流学问"形成学术传承 [3] - 团队坚持"守正创新"理念 既承续传统又挑战现代解析数论"无人区" 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3][5] - 强调基础研究需遵循科学规律 提出"福尔摩斯法则" 指出敏锐洞察力与耐心缺一不可 反对盲目努力观 [5] 科研生态建设 - 2021年基础数学首次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体现国家战略层面对基础科学的重视 [5] - 肯定地方政府营造的原始创新生态 团队成果转化坚持"四个面向"原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 [5] - 团队同步推进科研与人才培养 承诺弘扬"科学家精神"攻关前沿 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青年力量 [5]
刚刚,陶哲轩发声:美国数学研究经费“崩盘”,基础科研靠志愿者苦撑
36氪· 2025-05-27 16:57
基础科研经费削减现状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5年基础科学经费削减超50% 2025年预算草案计划继续大幅压缩 [4] - 数学科学领域2023年仅获资助3200万美元 过去十年年均水平为1.13亿美元 同比下降72% [4] - 人均基础数学研究投入从十年平均0.80美元降至不足0.22美元 降幅达73% [4] 经费削减对科研活动影响 - 研究者难以维持基本科研活动 长期项目资源捉襟见肘 创新尝试依赖志愿者支撑 [3][4] - 现有NSF项目仅能勉强维持常规学术活动(暑期研究/邀请讲座/研究生支持) 新课题启动受阻 [4] - 新技术研发项目(如重塑数学研究流程)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 缺乏资金扩展至可持续规模 [4] 基础数学研究的价值链条 - 纯理论探索(如高维空间球体堆叠)虽无直接应用 但为后续技术突破提供方法论基础 [6][7] - 八维/二十四维空间堆叠理论催生Viazovska突破性工作 离散空间研究形成独立分支 [6] - 通信行业无线频谱编码难题的解决 直接借鉴了高维空间球体堆叠的理论成果 [7] 经费削减的长期影响 - 关键技术进步可能被严重延误或无法实现 如开普勒猜想证明耗时400年才完成形式化验证 [6][7] - 年轻科研人才支持体系受损 直接影响下一代创新者培养与国家长期竞争力 [3][7] - 短期经费节省与长期创新能力削弱形成显著矛盾 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将退化 [3][7]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聚焦科技产业前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4:04
科技产业前沿发展 - AI产业进入快车道 具身智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 科技进步带来信息获取便利性提升 但需警惕真实性验证问题 [1]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 - 大模型生命周期包含数据获取 预处理 模型训练 微调和推理五个环节 [1] - 前三个环节依赖科技公司提供算力和存储资源 如阿里 华为 DeepSeek等企业 [1] - 一般单位可基于现有基础模型进行领域适配微调和推理应用 [1] 教育与学科创新 - 社会实践常领先于理论创新 大学需突破单一学科传统局限 [1] - AI时代艺术创作教育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 [1]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年轻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信心将推动技术发展 有望实现理想形态 [1] 基础科学研究 - 光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工具深化微观与宏观认知 [2] - 先进科学装置对国家科技竞争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2] - 中国需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发力 [2]